人力资源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 基于能力素质评价的量化人力资源配置(通用5篇)

时间:2023-09-30 05:37:04 作者:文锋 自我介绍 人力资源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 基于能力素质评价的量化人力资源配置(通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力资源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篇一

基于能力素质评价的量化人力资源配置

张慧芳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

摘要:员工培训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首要因素。企业和员工之间不应该仅仅是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还应该是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关系。搞好企业培训,是企业适应环境变化,增强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满足员工自身发展,增强员工归属感和使命感,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需要。为提高培训效果,企业应该做到更新理念、完善体系、重视需求、加强考核,这样才能使培训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人力资源开发员工培训现状对策

我国企业对人的管理,从最初的人事发展到现在的人力资源,这一变化在许多企业只是旧瓶装新酒。要真正建立起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必须抓住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环节――开发。

开发的含义是指对处于潜在、低效、未利用、原始状态的事物进行开拓发展。

人力资源开发宏观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对目前尚未成为人力的人力资源部分开发潜能与素质,比如通过学校教育,使未成年人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对目前已是人力的部分,进一步提高能力与素质,比如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微观的人力资源开发指企业扩大人力资源数量,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激发人力资源活力、调整人力资源结构,优化人力资源环境的活动。本文所研究的是微观层面的开发,即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常见的途径有招聘、激励、薪酬、培训等。其中,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最为直接,可以说,培训就是一项人力资源开发活动。随着对人力资源重要性认识的加深,培训受到了所有企业的空前重视。以美国企业为例,从开始,美国每年用在培训方面的总预算约600亿美元,平均每年比上一年增长5%;平均每个员工用在学习上的投资都在1000美元以上;100个大型组织,比如通用、摩托罗拉等,更是将工资的大约4%用在培训上,相当于每个员工每年65小时的培训投资;统计数据表明,摩托罗拉公司每1美元培训费可以在3年以内实现40美元的生产效益。综合来说,企业员工培训是企业适应环境变化,增强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满足员工自身发展,增强员工归属感和使命感,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需要。

培训是指培养和训练。员工培训是指企业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系统学习和挖掘潜力的行为过程,通过员工知识、技能、态度及行为发生定向改进以及潜力发挥,确保员工能够按照预期的标准或水平完成工作任务。员工培训是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拥有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但是,根据对《中国人才》杂志近五年的研究论文进行数据统计,大约有40.8%的论文主题是关于企业人员培训的。这从另一个角度表明,企业培训在逐步受到研究领域和企业重视的同时,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培训理念落后。从中国企业现阶段的培训来看,大部分企业采取的是“取中间去两头”,即:抓住员工职业生涯的黄金阶段进行培训,这样投资少,见效快。但是这种理念会制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企业员工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决定企业的竞争力,这种中间培训的理念,会导致员工职业发展过程影响企业的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从培训内容来看,现有的培训只注重对工作能力和工作中所需技能,虽然这样见效快,针对性强,但缺乏长远性。

2.培训机制不完善。目前,大部分企业培训工作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况,连海尔公司培训工作的原则都是“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这就将培训这种前瞻性的行为变成了查漏补缺的行为。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忽视了培训需求环节的分析,没有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制订出合理的培训计划。

为解决以上问题,科学有效的企业员工培训应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新的培训理念。首先,树立“培训是人力资本增值源泉”的理念,进一步提高企业领导对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意识到员工培训是现代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基础。其次,对员工的培训应该是终身过程,使员工在任何职业生涯阶段都可以发挥作用。第三,变单一的工作能力培训为综合型培训,在对工作能力和技能进行培训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对学习态度、创新能力等进行协同性开发。

培训可以使员工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我价值,增强归属感和忠诚度。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员工满意度每提高5%,企业的盈利会随之提高25%.康柏公司中国区的总裁俞新昌有一句名言是“一个好的公司首先要让员工满意”.北京大学梁均平教授说:“员工的满意度是他从企业得到的内在报酬,这种内在报酬会增添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2.建立科学系统的员工培训体系。逐步建立系统化的员工培训体系,对员工培训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完整系统的员工培训模型应该符合pdca循环,包括准备阶段、培训阶段、评价阶段和反馈阶段。对于整个培训过程都要进行监督评价,评价的目的是发现问题,根据问题的反馈信息进行下一轮培训的准备工作。

3.重视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反映了企业要求具备的理想状态与现实状态之间的差距,对培训需求的'分析就是判断是否要培训,以及什么人接受培训、培训什么内容、采取什么方式。这个过程既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规划的前提,也是进行培训评估的标准和基础。

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活动展开的首要环节,是使培训工作实现准确、及时和有效性的主要保障。企业能否作出准确的培训决策,培训需求分析至关重要。

4.严格考核,注重效果。培训效果的评价在整个培训过程中非常重要,通过培训效果的评价,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培训及时性信息、培训目的设定合理与否的信息、培训内容与形式方面的信息、教材与教师选定方面的信息、培训时间与场地选定方面的信息、受训群体选择方面的信息、培训组织与管理方面的信息、培训的技能、态度与绩效方面的信息、投资回报率的相关信息等。

综上所述,企业要真正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实现对人力资源的开发,首先要树立全新人力资源开发的理念,将培训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要完善培训体系,通过科学的培训体系将培训活动加以落实和固化。第三要重视培训需求的分析和效果的评价考核,把好这两关是完成培训工作的关键。

当前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着来自外界的更多的冲击与挑战。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人才是关键。做好企业员工的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尊重员工、关心员工的发展,才会使企业在竞争立于不败之地。

人力资源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篇二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力资源配置一直在发生变化,其发展方向是为了适应经济增长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可是,人力资源配置机制还不够完善,存在人力资源供给不足、人力资源过度闲置、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样势必会影响企业的发展,破坏社会的稳定。因此,我国人力资源配置机制还需完善,只有人力资源配置合理了,才能保证人力资源供给和需要间的平衡,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经济发展;人力资源配置;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人力资源配置指的是保证人力资源主体供给和市场需要间的平衡,这样可以保证人力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力资源丰富,如果合理进行配置,就会收到最大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改革,而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却相对滞后,这样势必会产生人力资源供需不平衡问题,极大地影响经济发展。

自建国以来,为了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国的经济体制不断进行改革。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计划经济时期、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时期、市场经济为主时期。每个时期的体制都有和其相对应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可以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但是也暴露出来很多弊端,下面笔者将具体地进行介绍:

1.计划经济时期

2.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时期

3.市场经济为主时期

我国人才的供应主体和需求主体的权力还十分有限,不能按市场化要求来进行人才供应和接收,这与市场化经济体制相违背。首先,我们看人力资源供应主体,毕业生尽管有双向选择权,但是由于国家重要机构对人才的需求很大,造成了这些人才一旦进入国家重点部门,就会参加科研活动等,这些人才的流动性很差,严重影响了市场供应主体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其次,我们再看人力资源需求主体,企事业单位、私营企业、个体等是人才需求主体,这些单位每年都需要接收很多应届毕业生和招聘务工人员,但是国企单位尽管有了用人权力,也要接受一定比例的包分配人员,此外企业对工作人员也没有独自辞退的权力,这样极大地束缚了市场需求主体行使权力,造成了人力资源流动性降低。市场供应和需求主体的权力没有发挥出来,就会影响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这样就造成了人才的过剩和浪费,降低了人力资源储备。

我国人才市场发展不平衡,严重地割裂了人才的交流,导致一些地区人才数量严重不足,而一些地区却人才过剩。例如:大连、上海、青岛等沿海城市发展很快,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良好,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当地用人单位,而如南宁、青海、宁夏等西部城市由于当地经济发展较慢,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落后,人才引进出现困难,人力资源配置机制较差,导致当地经济发展更加缓慢。另外,同一个省、市、县级区域的人力资源市场对人才信息都有地方保护性,根本不和其他地区进行人才信息交流,这样造成了人才流动性差,尤其是有些城市还提出具有本地户口等条件,更加限制了人才的流动。统计结果表明:繁华城市人力资源市场发展得好,南方地区人力资源市场比大西北地区发展得好,同一个省的市人才资源市场比县人才资源市场发展得好。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而人力资源供需发展不平衡是长期存在的。首先,我国人力资源市场一直存在供应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大西北地区,更是急需大量的人力资源;其次,专业技术型人才缺乏。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企业单位引进了新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但是却缺少懂新技术、新设备的专业人才,这也是当前人力资源供应中的主要问题;最后,人才供需结构存在矛盾。通过对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的统计,计算机专业、工商管理专业、旅游专业的学生就业率高,但是这些专业学生人数的总体比例却很低,而学习会计专业、化工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人数较多,就业情况不容乐观,这种情况说明了人才供需结构不合理,造成了人才供应不足,出现人才闲置的问题。

多年来,政府一直是人力资源的供给主体,这样极大地限制了人才的流动性,阻碍了人力资源供给市场化发展,而让劳动者自己做供给主体是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的,让人才自主择业,实现了人才配置的市场化。

当前,企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重大问题就是受到政府机关的干预,聘用、辞退工作人员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这样极大地影响了企事业单位自主权的使用。因此,国家主管部门一定要取消对企业事业单位人才选用进行的干扰,保证企事业单位法人有独自用人的权力,这样才能保证人力资源需求方发挥其主体地位,让人才配置更加合理化、科学化。

人力资源配置机制的主要问题就是人力资源供需产生矛盾,造成了人才的闲置。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来总结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第一,建立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针对区域间、地域间人力资源市场发展不平衡现象,建立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非常重要,实现了各人力资源市场间的信息交流,保证了人才的充分流动,让整个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高了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第二,优化人才资源结构。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所以教育机构要根据市场需要进行人才培训,保证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这样才能提高人才的利用率,保证人才配置的合理化。第三,教育机构要有人才供应的前瞻性。人才供应和社会需要脱节是造成人才闲置、浪费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教育部门一定要做好调研工作,多和企事业单位沟通合作,了解人才的需求情况,从而进行教育改革和教学调整,这样才能保证人才供应的合理化,实现人力资源供需间的平衡发展。

随着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经济的迅速发展,产业结构也在进行着相应的调整,随之而来的结构性失业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的一个社会问题。为了减少因结构性失业而造成的人力资源闲置浪费,应积极开展就业培训和技能开发活动。针对中国目前职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培训机构与企业部门的合作,多渠道筹措培训资金,在以个人承担培训费用为主的前提下,加大国家和企业对在职培训的投资力度。同时,建立完备的就业培训信息网络,加强就业培训和就业岗位需求之间的联络,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通过这些措施来缓解结构性失业造成的人力资源供求矛盾。

人力资源配置机制是保证人力资源供需平衡的关键,我们一定要加强研究,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的配置机制,从而保证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化、科学化,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避免人力资源过度闲置浪费。

人力资源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篇三

本人能吃苦耐劳、勤奋好学、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适应力强、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学了很多关于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懂得了一些制造工艺,希望能够通过工作加强和增进我的制造工艺知识结构。希望有朝一日能在机械行业中做出一点贡献,设计出符合市场要求的产品,希望从技术员做起,虚心求学,慢慢积累经验,为将来的梦想而奋斗。在两年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让我学到专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学会了怎么与人相处、怎么样让人信服,相信您的信任与我的实力将为我们带来共同的成功!

本人热情随和,活波开朗,具有进取精神和团队精神,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以及良好协调沟通能力;头脑灵活、心理素质较强,遇到问题能够理性的分析,对新事物有较强接受能力;在校期间具有高效率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系统的掌握了机械设计、轧钢机械理论、金属压力加工、塑性变形原理等有关理论,熟练office的操作以及计算机的日常维护,擅长cad绘图。

为了提高自己,适应工作的需要。所以我希望找一份与自身知识结构相关的工作,或者非直销类的营销工作,可以证明自己、发展自己的同时为企业创造价值!

文档为doc格式

人力资源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篇四

(一)缺乏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水利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水利工程建设人员需要高技能和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发挥水利工程的最大作用。但目前我国水利工程中的人员队伍相对陈旧,缺乏拔尖的骨干和具有业务能力的人才,员工的知识结构相对比较单一,缺乏复合型的技术人才。一些施工的技术人员虽然掌握的技术比较多,但在解决水利方面、实际问题时,却面临诸多的困难,不能彻底的解决水利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另外随着行业内的竞争,水利工程方面的搞技术人才流失比较快,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起着严重的影响。

(二)缺乏完善的人员配置方法和机制

水利工程项目在人员的配置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方法和机制上还有待完善。水利工程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员工的素质和相关的任务分配进行明确的分析,人员适合怎样的任务,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等方面的问题缺乏深刻的考虑,因此在人员的分配上十分的不合理,对专业的技术人员和项目人员的结构配置并未与实际的岗位相联系。在实际的人力资源配置工作当中主要就是凭借经验进行配置,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在人力资源配置的制度建设上也缺乏相应规范,因此导致了水利工程建设出现严重的内耗,工作容易脱节,各部门之间出现各种矛盾,缺乏企业内部的团结。

(三)选拔并培养人才的机制需要改善

目前在我国水利工程人才的选拔方面普遍的重视人员的学历,认为高学历就意味着高能力和高技术,因此爱忽略了水利工程项目建设需要的技能和经验,在人员的实际操作中往往缺乏足够的技术和经验。在人员的选拔上过分的注重人员的专业素养,忽略人员的综合素养,从而导致许多刚就业的人员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而无故离职,给水利工程建设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一)建立科学、高效的人力资源配置体系

在水利工程人力资源配置体系的建设上要结合水利工程项目的特点,充分的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和管理的理念,根据项目存在的变化、地域性特征,创设适合人力资源配置的管理梯体系。首先可以创设人力资源配置的管理部门,增加人力资源配置的管理部门,对水利人员的种类和数量等方面结合项目的特点来做出科学的安排。对人力资源的配置状况进行及时的监测,及时的反馈信息做出合理的调整。管理部门要定期的为人员进行培训,培训人员各方面的能力,使人员尽快的适应岗位的需求。其次,在人员的配置上引入人力资本合算的制度,重点突出人员对工程建设的贡献和作用。在工程项目实施前除了要对工程项目人员的工资、福利等方面进行核算,还要对人员的技能和材料的损耗等方面进行核算,以降低损耗为目的,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上提高项目的建设效率,降低资本。

(二)规划项目的人力资源配置

水利工程项目人力资源优化的前提是做好项目的人力资源的规划,根据不同水平和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在项目的计划阶段,需要项目的工程师和项目经理对当前的人员技术进行分析,项目施工阶段的人力资源配置要考虑到项目的进展情况,对不同的阶段人员的配置要做好详细的规划,对岗位的需求和编制要科学、合理。

(三)选拔有能力的管理人员

水利工程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具有能力的管理人员,对人员的配置起到全局的掌握。而水利工程的项目经理是水利工程的主要负责人员,是项目的直接管理者和领导者,因此应当选择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人员,从而保障项目的高效实施。对管理人员的选拔处理要选择具有高学历、高专业素养的人才,还要注重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和实践经验,对项目的掌握、决策和领导的能力,这样才能促进水利工程项目的顺利完工。

(四)人力资源配置的专业化

水利工程项目在实施的阶段需要多方面不同能力、不同专业的技术型人才,这样才能实现对项目的专业化管理,做到人员配置和项目一致性和专业性的'原则。因此可以在水利工程内部建立人力资源的信息管理库,对水利工程项目中的不同专业、不同技能的人员建立人事档案,并进行信息的分类,然后接合项目工程的特点和职位的要求把不同技能的人才配置到需要的岗位上,发挥人员的最大作用。对工程中人员不足或者人员过程的情况进行合理的预测,做好人员的储备工作,定期对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更有利于人员的岗位发展。

(五)加强对外围人员的管理

项目的外围人员和项目人员属于合同的关系,而外围人员又是项目实施的主要力量,人员流失和引入波动比较大,如果忽视了对他们的管理就会造成人力资源配置与现实的脱节。因此在人力资源配置上要合理引入竞争机制,根据工作的任务和任务量提高外围人员的竞争意识,加强劳务公司对外围人员的培训,实现在外围人员劳动力的优化和组合,为提高项目的工作进程做出重要得贡献。

随着我国对清洁能源建设的重视,水利工程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水利工程人力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关系着整个工程建设的进程和效率,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水利工程建设必须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贯彻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为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科学的人才保障。

人力资源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篇五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5.4万亿元,同比增长28.6%。其中跨境出口交易规模达4.49万亿元,跨境进口交易规模达9072亿元。消费者高频购买的是护肤美妆、母婴产品、保健品、食品等快速消费品。同时近年来国内食品安全事件屡见不鲜,致使消费者对国内食品信任度逐步降低,其中一些中高端消费群体将目标投向海外,诸如奶粉、牛肉、鲜奶、橄榄油等商品的需求出现了生鲜物流的发展。

目前生鲜农产品市场渗透率不足10%,尚未进入大众消费时代,据统计在线购买过生鲜产品的用户约为24.5%。约50%的被访者表示愿意尝试,因此生鲜电商在用户数量和市场规模方面尚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据统计,我国生鲜电商交易额为130亿元,增至245亿元,20达到了412亿元,预计到将增至700亿元,增速迅猛。但因为生鲜产品物流面临五大痛点,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需求的增长。

一、跨境生鲜电商的发展“危”、“机”并存

(一)当前发展模式之“危”

近些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例如致癌农残、毒等致使公众对食品安全信心严重缺失,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曾经发布《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报告》中指出,近70%的国人对国产食品感到“没有安全感”,食品行业目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与发展危机。

与此同时,食品市场刚需日益旺盛,据统计,中国进口食品市场总额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5%。尤其是在当前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跨境生鲜食品需求爆发。诸多平台例如天猫喵生鲜、网易考拉、京东生鲜、1号店、洋码头等纷纷涉足跨境生鲜业务。

但生鲜食品与普通商品电商化不同,跨境生鲜业务因其涉及产品加工、分装、仓储、冷链物流、终端定时配送等诸多环节,环环相扣,风险较大。且跨境生鲜商品主要来源国以欧美、澳大利亚等距离中国较远的发达国家为主,对时效、品质、成本控制都有更高的要求。整个物流配送过程中既有境外的出口仓储,又有跨境海运和空运、进口保税仓储,还涉及食品检验检疫,再加上全程可追溯及国内落地配等,运作难度要远超传统国内生鲜电商,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更要求专业化、集约化的操作,因此失败率高。

(二)科学发展模式之“机”

跨境生鲜电商的产业链结构较传统生鲜的产业链结构更短更经济。尤其是跨境电商b2c业务模式,是一种由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直接发往个人消费者手中的分销渠道极为扁平化的商业运作模式,有利于为消费者提供最经济的消费体验。且因为链路缩短,全程可监控可溯源,既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同时也提升了整个供应链的透明度。例如杭州综试区下沙园区充分意识到跨境进口生鲜蓬勃的市场需求和跨境冷链的发展潜力,在得到检验检疫部门全力支持的情况下,年全国跨境第一单水果和牛肉交易均在下沙园区试单成功,创新提出并实现了小包装溯源,在拓展新业务门类的同时维护了国门安全。

二、跨境生鲜物流的五大痛点跨境生鲜产品从境外到境内,对物流过程中的温度、湿度、配送时效、成本控制都有着极高的要求,面临着全程冷链、高损耗、多温层、c端配送难、最后一公里等痛点,形成了一系列制约其迅速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瓶颈。具体总结如下:

(一)痛点一:全程冷链运输问题

据悉目前我国冷藏车数量较少,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网数据,20我国公路冷藏车保有量为7.6万辆,而日本是15万辆,美国是25万辆。此外,我国在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分别只有5%、15%、23%,冷藏运输率分别仅有15%、30%、40%。而美国、日本的冷藏运输率分别高达80%~90%和98%。在流通腐损率方面,我国果蔬产品高达15%~30%,而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规范的冷链物流体系,各品类腐损率普遍低于5%。

而跨境生鲜类产品不同于日用品、母婴等常温储存的产品,其具有保质期较短、损耗率大、易腐、配送实效要求高等特点,因此对冷链仓储、配送、售后等环节均需要针对生鲜产品量身定制,配备专业的存储设施和冷链物流体系。传统电商除垂直平台外,大多借助第三方物流来完成仓储配套和物流服务。而目前国内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多为零散专线,尚未形成高效低成本的物流网络。且操作过程中多方交接,无论是对温度、湿度的控制还是在送达效率方面都难以达到消费者对生鲜产品的基本要求。

(二)痛点二:二次包装/二次加工问题

部分跨境生鲜类产品(例如牛肉)在进口时都是大包装,冷链运输到保税仓库后,在仓内完成二次加工、二次包装的动作。在此环节企业需要无菌恒温的操作场地,但目前国内保税仓能提供此类操作场地的企业寥寥无几,下沙园区中的一家企业采取了温度预警管理系统,该系统对恒温仓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实时监控和分区域温湿度监管,可以很好地保证不同货物的最佳品质。除此之外,对于保质期较短的货物,采取先进先出、批次出库的作业方式。2015年10月18日,全国首单通过跨境电商保税模式进口的肉类生鲜,在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诞生。与此同时,全国12个综试区已陆续出现此类专业化的生鲜保税仓库,例如京东在广州市白云机场跨境保税区正式开设跨境保税生鲜自营仓。

(三)痛点三:冷鲜/冰鲜仓储问题

自建物流体系是全品类生鲜电商的核心竞争力,据了解一个4000平方米左右冷仓的建设成本在万元以上,如此提前数年布局的重资产模式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这也是目前部分跨境电商受限于第三方冷链能力不足的无奈之举。据悉生鲜产品的存储对温度的要求较高,蔬菜、肉类、水产、面包、熟食、鲜牛奶等都有不同的温度区间,例如蔬菜水果需控制在0℃-20℃、肉类产品则在零下15℃至零下45℃。且按照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的要求,生鲜冷库的规划完全需要受海关和检验检疫的监管及后期验收。因此无论对于任何一家生鲜电商而言,自建冷链物流其过程复杂,代价昂贵,必须慎之又慎。在发达国家,生鲜电商主要依靠第三方冷链,如美国,其冷链市场化程度很高,1000公里以内可实现24小时送达。如dhl、fedex这样的企业不仅可以完成生鲜食品、药品在美国各地的全程冷链运输,也能完成从美国到中国、欧洲等地的全程冷链运输,其自建冷链只是辅助手段。但在中国,由于第三方冷链发展尚处于初期,存在硬件设施建设不足、技术含量低、专业化服务能力不强、运输效率低、成本费用高等缺陷,实力还不足以作为生鲜电商的主要臂助。且都是从事b2b业务的传统冷藏库,还没有一家针对电商仓储设计的低温分拣中心。实际上,目前国内发展较快的第三方冷链也只有顺丰冷云、冷联天下等寥寥几家,而且其在运输覆盖面和实效性方面也差强人意。

(四)痛点四:最后一公里派送问题目前大多数跨境生鲜企业的落地配运输选取“泡沫箱配合低温冰袋”的模式,这种模式固然成本较低,但是泡沫箱内的低温环境持续时间较短,例如两个500g的2-8℃的冷藏冰袋配合普通6升eps泡沫箱使用,可保存8℃以下约12小时。且保温箱+冰袋的模式不能走航空运输,只能走陆运,这必然导致配送间延长,那么冷源材料的低温保障功能就会逐渐减弱直至最终失效,则生鲜农产品的质量便会受损。此外采用第三方冷链宅配,其物流成本平均要占据客单价的30%左右,以顺丰冷运为例,江浙沪冷运的配送标准为,首重1公斤13元,续重3元/公斤。而生鲜订单的重量平均在3公斤左右,折合顺丰价格近20元。

鉴于此,目前一些获得资本市场青睐的跨境生鲜企业尝试在核心区域兴建冷库,同时采购食品冷冻、冷藏配送车辆,冷链专用周转箱与恒温设备,以此提高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储存期。

(五)痛点五:保险/售后服务问题

20,某保险公司针对天猫推出的生鲜食品业务,曾酝酿推出“生鲜险”。其大致内容为:消费者在线购买大闸蟹,倘若到货后不新鲜,则由保险公司做出理赔。且生鲜牛排、内蒙古羊肉、现杀羊头和生鲜乳鸽等多品类均属于生鲜产品的范畴。这也意味着,这类产品都适用于“生鲜险”。但如何判断生鲜产品的新鲜度、由谁来做出判断,这在赔付时就会出现认定不一,赔付扯皮的现象。如果最终生鲜险仅从时间规定赔付运费,那就和现有的运费险没有本质区别。此外跨境生鲜产品因为其品控难度高,所以运营过程中的售后问题也成了企业的一个难点。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法》尚未出台,网络消费尤其是在线购买生鲜食品的售后服务还缺乏相应法律监管。当前主要依靠电商平台和企业自我约束,但在具体业务中如何认定食品腐烂变质,买卖双方仍缺乏具体规则及法律依据,监管难度非常大。

三、实例解析和优化方案设计

(一)实例解析

下面分享一个实例,这是201月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下沙园区跨境生鲜类的第一单。相关企业提前准备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商品为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樱桃,作为第一批测试水果,因此类商品水分高,皮较薄,属于运作难度非常高的一个品类,故在操作上需要企业建立一套完整的生鲜物流链,严格控制温度和选取包材。在交接货物时,不应受温度湿度的影响,这些都需要精良的运输装备和专业的物流管理机制,才能在保障货物新鲜度的基础上提高运输的经济效益。

此次运作,国内消费者通过国内电商销售平台,在线提前预定了车厘子,海外农场开始采摘备货,全程冷链运输。首先是冷链提货,国际段运输是采用直接的冷链航空运输达到入境口岸,企业再从入境口岸进行报关、报检、转关等,全程均为冷链运输直到进入杭州综试区下沙园区的保税仓库。

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保税仓库内完成物流的包装、分拣,还有水果品质的测试。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海关进行三单数据推送、个人申报。再把最后一公里交给落地配,完成了b2c的整个物流链。

整个时间节点是1月10号在塔斯马尼亚实现了农场的采摘和包装。1月11号完成了墨尔本到上海浦东机场的运输。1月12号抵达上海,落地全程是采用航空冷链箱的运输方式,一共是576单。1月13日达到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杭州下沙保税区的物流仓库,在仓库内实现对车厘子甜度和硬度的测试,当时的测试结果是甜度27,硬度15(一般情况下12-13已表示高品质)。1月14日江浙沪地区的买家可收货,1月15-16日全国其他地区的买家收货。

同时为了提高通关效率,杭州市检验检疫局持续与上海、宁波两地的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沟通,实现海关转关、检验检疫转检。并在口岸与综试区之间进行直通出口直放,使得物流时间缩短30%以上,降低成本。目前,杭州申报的进口水果指定口岸已获批落地,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即将获批。二个指定口岸设立后,水果、肉类商品将在保持原有包装的情况下直接到达杭州口岸,这既保正了货品的新鲜度,也减少了查验费用,使得物流成本得以降低,售价更为亲民,消费者最终受惠。

(二)优化方案设计

1.精准的社区化营销:鉴于生鲜市场小众、分散的`特质,跨境生鲜电商在前期销售可考虑采用社区式众筹食品(相当于预售+团购)的模式,该模式有利于获得订单、快速回收资金、提高用户的信任度,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仓储和物流成本。部分生鲜在完成报关、检验检疫后可直接通过落地配送达消费者手中,甚至无需通过保税仓仓储环节。

2.全球买手模式实现海外直采:海外直采模式必将成为一个极具战略性的扩张方向,因其去掉了跨国代理商、大区分销商、城市分销商等各级分销环节,在价格上优势明显,实现了去暴利化。同时可从源头掌控供应链,确保货源的稳定性。但海外直采要求电商平台在海外品控、跨国物流、海外招商合作、国内仓储、快速配送、快速销售等方面必须具备很强的实力,尤其是对冷藏要求高的品类,运输过程中必须有精细的全程冷链系统。3.供应链和物流体系规划:从根本上来说,生鲜电商更应该将资源投入到上游农产品标准化、售后服务标准化等核心问题中,建立与自身企业现状相匹配的供应链规划和物流管理体系,从而取代现下冷库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

在全程冷链运输过程中,从海外采摘阶段至空运(或海运)途中到保税仓库分装的全链路温度、湿度数据都需要让消费者可视化,全程可追溯,从而赢得消费者信任。

4.c端配送:在最后一公里配送方面,跨境生鲜企业可选择与本地大型商超合作,以商超门店为圆心,辐射门店周边消费者,为消费者提供快速响应,推出“每日送”服务,提高用户粘性。

5.支付采用购买套餐形式。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跨境生鲜食品作为高频、刚需类产品,企业可根据消费者家庭用餐频次、食材偏好、是否初加工等定制出若干不同套餐,根据套餐进行配送,消费者先消费,然后每个月按照固定金额扣款,这也免去了对单等许多中间环节,降低了企业成本。

6.自营或借助第三方供应链企业保税生鲜仓。年1月京东在广州市白云机场跨境保税区正式开启国内首家跨境保税生鲜自营仓,这种做法使得海外直采做到了快捷、安全、高效。未来有实力的跨境生鲜电商必将在国内布局多个跨境保税生鲜自营仓,进一步丰富跨境生鲜品类,这种在业务形态上的新竞争,将促进各个跨境电商把注意力真正放到产品品质和流程优化上来,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对消费者权益保障和行业发展而言都是利好。亦或是借助在保税区已经拥有保税生鲜仓库的供应链企业,授权其代为从事商业性简单加工,如保税仓储、保税分装、货物包装、贴商标、刷唛头等。

总之,在信息化互联和物联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构建一种跨境生鲜的常态模式,减少不必要的流转环节,让每一种生鲜产品安全、透明、高效地流通成为各方迫切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