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书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实用10篇)

时间:2023-09-26 18:41:28 作者:曼珠 条据书信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书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实用10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书答案篇一

1.1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会画圆锥的平面图形及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2过程与方法 :

经历圆锥的认识过程,体验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的特征,认识圆锥的高。

2.2 教学难点

掌握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圆柱形铅笔,圆锥实物及模型,直尺,直角三角形硬纸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强化

老师啊先给大家准备了个谜语,看谁能快速的猜出谜底来,请看屏幕。出示谜语“身体长得细又长,天生美丽黑心肠,上平下尖纸上爬,越爬越短越伤心”(猜一学习用具)

师:不错。谜底就是老师手上拿的铅笔。

课件出示一支圆柱形铅笔。

师:同学们这支铅笔是什么形状的?

生:是圆柱体。

师:你能说说它具有什么特征吗?

预设

生1:圆柱有三个面,有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生2:圆柱有一个侧面是曲面。

生3: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

生4: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

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圆柱的特征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几何形体,请同学们仔细的看老师的操作(师拿出一支圆柱形铅笔用转笔刀削铅笔)

师:想想被削的这一端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越来越细,越来越尖。

师:老师如果把削成的笔尖部分切下来,会是什么形状叫呢?同学们请看屏幕。

课件:把削成的笔尖部分(圆锥体)垂直切下来。

师:同学们知道被切下来的是什么几何形体吗?

生:是圆锥体。

师揭示课题:

师:不错,我们把象这样的几何形体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锥的认识》。

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三、探究体验。

1、列举,提出问题。

同桌同学互相讨论。

(出示一组生活中圆锥的例子,丰富学生的感知)

师:刚才我们共同找出了一些生活中的圆锥,接下来再让我们共同欣赏课本带给我们的精彩画面(教材23面图),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样子用铅笔沿着实物的轮廓把你找到的圆锥体描画出来。

学生描画课本中圆锥的轮廓。

师: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1:陀螺的下半部分

生2:盖房子用的铅锤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3:……。

……

师:看来圆锥形的物体给我们生活的带来了不少的便利,我们只有对它了解的更多,才能更好的得用它。

2、引导观察圆锥的特征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摸一摸、同桌同学互相说说你的感觉。

学生手拿圆锥体模型观察、想。

同桌交流、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和学生一起进行探讨。

师:谁愿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告诉给大家。

生汇报师板书:(预设展示过程)

圆锥的特征。

生1:我们发现圆锥上面细,下面粗。

生2:圆锥有一个尖尖的部分,摸起来很扎手。

师:我们把它叫做顶点。

(学生讲到此点时,配合图片在图上标出,再请一个同学上台指出黑板上老师画的圆锥的顶点并标出来,其他同学在答题纸上标出圆锥的顶点)

生3:圆锥有一个弯曲光滑的面。

师: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侧面。这个面是曲面。

(学生讲到此点时,配合图片在图上标出)

师:同学们回顾下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那么圆锥的侧面如果把它展开来会是个什么形状呢?

师展开一个圆柱的侧面,让学生观察。

生: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个扇形。

生4:圆锥有一个圆形的面,我们可以把他叫做底面。

(学生讲到此点时,配合图片在图上标出,再请一个同学上台指出黑板上老师画的圆锥的底面并标出来,其他同学在答题纸上标出圆锥的底面)

3、师引导观察圆锥的高

探究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a﹑认识高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本第24页例1的前半部分。

师:连接这两个点所得到的线段我们也可说成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下面我们把书翻到24页找到圆锥高的定义,把这一句话齐读一遍。

师:通过我们对圆锥的高的了解,想一想圆锥的高有几条?(

生:一条。

师:为什么只有一条?

生:因为圆锥只有一个顶点和底面只有一个圆心。

b﹑测量高

师: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那么我们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

引导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利用老师给大家准备好的圆锥,同桌同学共同探究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操作。教师适当引导指正。)

学生汇报,师通过幻灯小结.

生1:测量时,圆锥的底面要水平地放;

生2:上面的平板要水平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师:通过刚刚的测量,所以我们今后在表示圆锥高的时候,高还可以表示在圆锥的外面。(师演示)

4、虚拟的圆锥

(1)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绕

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2)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说一说圆锥的顶点、高和底面圆心及底面半径。

四、应用反馈

1、教材第32页“做一做”。

组织小组内同学相互指出各个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教师巡视指导。

然后集中进行讲解。

2、教材第35页练习六第2题。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汇报。

3、课外练习

(1)、幻灯出示练习题:将下面图形分类,说说每类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学生同桌交流,进行分类。

(2)、联系前面所学的圆柱,请同学们在答题纸上写写圆柱和圆锥的联系和区别。

(学生汇报结果)

预设:

生1: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三部分组成。圆柱的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一样。圆柱的侧面是曲面。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

生2:圆锥有一个顶点,圆锥的底面是个圆,侧面是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有一条高。

4、幻灯出示生活中的数学。

课后小结

1、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对圆锥有了个初步的认识,知道了圆锥的一些特征。

2、总结圆锥的特征:圆锥有一个顶点,圆锥的底面是个圆,侧面是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有一条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书答案篇二

1、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关系,也就是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因此也叫百分比图。

2、常用统计图的优点:

(1)条形统计图直观显示每个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直观显示数量的增减变化,还可清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

(3)扇形统计图直观显示部分和总量的关系。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书答案篇三

教学内容:课本89页例1、例2、做一做、练习二第1、2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的分数加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互动交流中,体验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3、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同学们,谁敢与老师比一比,看谁列式列得比较快?

比赛题目为:3个 3/10 相加的和是多少?6个 3/10 相加的和是多少?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分数乘整数》的数学问题?

第1页/共5页 2、提出学习目标

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1)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自学课本89页例1、例2,完成做一做(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2、全班展示(1)算法展示。

生1:利用乘法与加法的关系进行计算。2/154=2/15+2/15+2/15+2/15=8/15 生2:先计算出结果,再进行约分。5/128=58/12=40/12=10/3= 生3: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23/4=3/2 2与4先约分,再计算。(2)比较三种计算方法,选择最优算法。

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3)错例展示:

错例1:学生把整数与分子进行约分。错例2:学生没把计

第2页/共5页 算结果约成最简分数。

3、学生质疑问难,激发知识冲突。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2)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有什么想法与建议吗? 4、引导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1、完成课本12页练习二第1、2题。 2、生活中的数学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

第3页/共5页 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2、智力冲浪:用12个边长都是 dm的正方形硬纸板可以拼成多少种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它们周长分别是多少?(a类同学做)

第4页/共5页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第5页/共5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书答案篇四

教学内容:

抽取游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并能解决有关简单的问题。

2.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抽取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抽取问题的基本原理。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

1.猜一猜。

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2.实验活动。

(1)一次摸出2个球,有几种情况?

结果:有可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

(2)一次摸3个球,有几种情况?

结果:一定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

3.发现规律。

启发:摸出球的个数与颜色种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不难发现:只要摸出的球比它们的颜色种数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

二、做一做

第1题。

(1)独立思考,判断正误。

(2)同学交流,说明理由。

第2题。

(1)说一说至少取几个,你怎么知道呢?

(2)如果取4个,能保证取到两个颜色相同的球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二第1、3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书答案篇五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96~9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和总量之间的关系。

2.能看懂扇形统计图,并能从图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感受统计的价值。

教学重点:

看懂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并能从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

课前统计本班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课前统计学生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1.出示教材第96页情境图,说说同学们正在干什么?

2.在这些体育项目中,你喜欢什么活动?出示统计表,进行统计。(可在课前进行调查统计,利用excel自动生成扇形统计图)

喜欢的项目

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人数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统计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了现实背景。同时,采用真实的数据进行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他们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二、整理数据,引入新课

1.通过这张统计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预设:数量的多少对比:如喜欢乒乓球人数最多,喜欢足球的比喜欢踢毽的多2人等;数量求和:如喜欢乒乓球的和喜欢足球的一共有20人等。

2.如果要比较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多少,可以怎样比较?

3.如何计算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多少呢?

4.学生进行口算或笔算,完成统计表,并进行校对。

喜欢的项目

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

人数

128569

百分比

30%20%12.5%15%22.5%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得到数量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计算出百分比并补充表格,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比不仅可以表示出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的多少,还可以体现出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与全班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加深百分比与绝对人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扇形统计图

(2)乒乓球的30%又表示什么?

预设: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0%;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00份,喜欢乒乓球的占其中的30份。

(3)你能根据我们刚才计算的,把这张图补充完整吗?(教师可以逐项出示,并可以让学生根据扇形的大小来判断一下这块扇形可能表示的是哪个运动项目。)

(4)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扇形统计图。

(5)揭题:像这样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6)想想各个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7)小结:扇形的大小和项目所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有关。我们可以根据扇形的大小来判断数量的大小。

2.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

(1)看图说说,在这幅统计图中你还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预设:量的多少:如谁多谁少,谁和谁一样多;部分和总量的关系:如喜欢乒乓球和足球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一半,喜欢踢毽和跳绳以及其他项目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一半。

(2)说说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优势?

预设:可以根据扇形的大小清楚直观地看到量的相对大小;可以看到各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3)小结:在这样的统计图上,我们不仅可以直观地比较各个扇形的相对大小,还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选择、补充,让学生经历扇形统计图制作的过程,使学生对扇形统计图有一个较为完整、全面的认识,同时通过对信息的整理和对扇形统计图的优势分析,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3.尝试练习

出示教材第97页“做一做”的内容。

(1)你能看懂这张扇形统计图吗?统计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知道的?(可以根据旁边的图例来知道各个扇形代表的项目。)

(2)说说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3)如果每天喝一袋250g的牛奶,能补充每种营养成分各多少克?引导学生用百分数的意义理解各百分数和250g的关系,进而算出各种营养成分多少克。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书答案篇六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比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支红粉笔、五支白粉笔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意义

1、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过完国庆节,你知道今年10月1日是祖国几周岁的生日吗?56年前的10月1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让每一位中国人为之自豪。但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国旗中还隐藏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

出示出一面国旗:

2、判断:小强身高1米,他的爸爸身高173厘米,小强和爸爸身高比是1∶173。

明确:同类量相比单位名称要相同。

二、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强调:这里的3∶0是表示两个队各赢了几局,不是相除关系,而今天学的比是指两个数的相除关系。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你知道吗?公元4世纪希腊数学家欧多克斯,利用线段找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几何比——黄金分割,它的比值大约是0.618,比大约为2∶3。

介绍:黄金割应用非常广泛,国旗的宽与长的比是2比3,接近黄金分割,现在你们知道五星红旗为什么这么美观了吧!

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黄金分割:

t型台上选模特也要求模特的身长与腿长的比符合黄金分割。

理发师也将黄金分割运用到发型设计中去。

……

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去调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书答案篇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

比例的基本质性。

教学难点:

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质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0.5:0.25和0.2:0.4

0.5:0.2和5:2

1/2:1/3和6:4

0.2:0.8和1:4

二、探索新知

1.比例各部分名称。

(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

板书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4:1.6=60:40

内项:1.66o

外项:2.440

(2)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让学生再写出几个比例。

如:2.4:1.6=60:40

外内内外

项项项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

(1)学生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

(2)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3)汇报你的发现,全班交流。(师作适当的补充)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4)举例说明,检验发现。

0.6:0.5=1.2:1

两个外项的积是0.61=0.6

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

如:2.4/1.6=60/40

3.440=1.660

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5)学生归纳。

在比例里,两外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4.填一填。

(1)1/2:1/5=1/4:1/10

()()=()()

(2)0.8:1.2=4:6

()()=()()

(3)45=210

4:()=():()

5.做一做。

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6.课堂小结

(1)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

(2)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引导学生总结说出两种方法,重点让学生理解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到此,学生要学会用两种方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1.比值是否相等;2.内项之积是否等于内项之积。)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六第4~6题。

补充习题

一题多变化,动脑解决它

(1)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是18,

其中一个外项是2,另一个外项是。

(2)如果5a=3b,那么,=,

(3)au8=9ub,那么,ab=()

教学反思:

比例的各部分名称通过学生自学,老师提问,完成的较好。让学生通过计算内项之积和外项之积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然后大量的练习巩固新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书答案篇八

教学内容:

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目的: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5.6+0.9-+0-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小,而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摄氏度。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第二课教学反思:

许多教师认为“负数”这个单元的内容很简单,不需要花过多精力学生就能基本能掌握。可如果深入钻研教材,其实会发现还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内容可以向学生补充介绍。

例3――两个不同层面的拓展:

1、在数轴上表示数要求的拓展。

数轴除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和分数。教材例3只表示出正、负整数,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学生表示出―1.5。建议此处教师补充要求学生表示出“+1.5”的位置,因为这样便于对比发现两个数离原点的距离相等,只不过分别在0的左右两端,渗透+1.5和―1.5绝对值相等。

同时,还应补充在数轴上表示分数,如―1/3、―3/2等,提升学生数形结合能力,为例4的教学打下夯实的基础。

2、渗透负数加减法

教材中所呈现的数轴可以充分加以应用,如可补充提问:在“―2”位置的同学如果接着向西走1米,将会到达数轴什么位置?如果是向东走1米呢?如果他从“―2”的位置要走到“―4”,应该如何运动?如果他想从“―2”的位置到达“+3”,又该如何运动?其实,这些问题就是解决―2―1;2+1;―4―(―2);3―(―2)等于几,这样的设计对于学生初中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是极为有利的。

例4――薄书读厚、厚书读薄。

薄书读厚――负数大小比较的三种类型(正数和负数、0和负数、负数和负数)

例4教材只提出一个大的问题“比较它们的大小”,这些数的大小比较可以分为几类?每类比较又有什么方法,教材则没有明确标明。所以教学中,当学生明确数轴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基础上,我还挖掘三种不同类型,一一请学生介绍比较方法,将薄书读厚。

将厚书读薄――无论哪种类型,比较方法万变不离其宗。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书答案篇九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如下分析:

二、学情分析:

我跟班上来的,对我班学生也比较了解,我班有47名学生,人数比较多,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与其他学生差异较大,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积极思考的习惯有待于培养。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关注更多的是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书答案篇十

随着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 ——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

学校开展的写字课非常好,每天让学生练十分钟的字。使学生从小养成练字的好习惯。一般字写得好的学生语文成绩都不错。《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基础。”把字写得正确、端正,并有一定的速度,是每个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从小学开始就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体现,有的利于学习、工作和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