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不一样的豆子教学反思 小宝宝睡着了教学反思(汇总8篇)

时间:2023-09-25 18:41:26 作者:XY字客 活动总结 最新不一样的豆子教学反思 小宝宝睡着了教学反思(汇总8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不一样的豆子教学反思篇一

一年级的孩子好玩好动,节奏感强、情绪活泼的歌曲是他们的最爱,而《小宝宝睡着了》是一首摇篮曲,长长的40分钟怎么让学生静下来感受歌曲的意境并能用轻柔的声音演唱、表现这首歌曲呢?“静静的夜”是本单元的主题,所以帮助学生感受歌曲的意境,引导学生在理解歌曲意境的基础上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对妈妈的爱的感受真切但不具体、形象,所以在教学中我试着将形体动作带入歌曲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演唱中模仿妈妈哄小宝宝睡觉的样子,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歌曲所表现的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从而做到温柔地、充满爱地演唱歌曲。让学生动起来,在动作中感受音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里的动,不是乱动、不是活泼地动,而是引导学生体会妈妈哄小宝宝睡觉时的动作,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模仿妈妈在哄自己睡觉,创设一个宁静、安详的意境。有些调皮的'男生像往常一样兴奋地表演了起来,使劲地摇动手臂,打破了歌曲宁静的意境,为了保持学生欣赏的完整性,我并没有马上批评他们,而是轻声地说:“你的宝宝一定睡不着,瞧他多伤心!快点想办法,怎么为了让小宝宝快点睡着?”听了我的话,他们的动作马上轻柔了许多。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每个学生的动作都是那么轻柔。

不一样的豆子教学反思篇二

什么是特异呢?特异就是在形状重复或者雷同的画面中出现不一样的形象。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特异的'存在,宁静夜空中的一抹弯月,平静湖面上鱼儿的跃动,草地上的花朵等等。特异在美术设计中有着很重要的位置,它能够打破沉闷的规律,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学生对构成比较陌生,本节课初步接触到平面构成的有关知识,关于重复和特异构成的现象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有初步的感知,如衣服花边的装饰的重复与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特异,学生校服的统一着装与领队服装的区别等。虽有感知但缺乏理论的认识和分析,本节课通过大量、丰富的图片欣赏结合教师讲解分析,让学生不仅全面、深刻的理解重复个特异构成的意义与美感,进而体会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一中特异构成的知识相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知识性太强,为了避免学生感觉难度大、枯燥,本课教学设计了较多互动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并且将学习的知识点融入到观察和游戏环节中,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规律。

在导入时我选择了两张有代表性的图片。一张色彩丰富,另一张色彩统一。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两种不同的美感。美感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并且各人的感受是不相同的。然后出示一张花朵图案图,由实物花朵向图案转化。从而了解重复概念,是外形、色彩完全一致。

导出对折重叠剪的手法。通过对比,了解选择的基本形要外形简洁。然后教师示范剪出重复形。为了让学生能排列出更丰富的画面,设计了互动的拼摆环节,自主探究排列规律。

在重复的图形中选择一个不断的进行图形变换,发现特异。通过联想小游戏,开拓思维。学生能通过观察自主的总结出特异的各自类型。

此外,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理解特异构成的特点和形式美感,教学资料中还出示了多个生活中特异现象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自己回忆生活中、自然界中的特异现象。

提出活动要求后,我再次强调制作步骤,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每一位小设计师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想法,并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异基本型,我尽量去发现每位孩子作品中的特异之美,并鼓励他们大胆地创意和表现。最后,我带领孩子们了解特异在摄影、建筑设计、平面设计、绘画作品中的运用,以拓宽他们的眼界和思维,希望他们在趣味活动中,将专业的知识点具象化,并学会用不一样的眼光去发现身边的美。

这节课通过多次的试教和与同组老师研讨,达到了预想的教学目标。教学环节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将重复与特异的概念和关联清晰的呈现在学生眼前。虽然作业中还出现了构图问题和创作思维的局限,但也不乏给人惊喜的好的创作。由此发现,美术创作中思维的欠缺是影响作业效果的源头。美术课上要加强学生思维的开拓,少一点重复技法的学习。对于美术来说,创造性的思维比熟练的技法更重要,这是我上这课后的一点感受。

不一样的豆子教学反思篇三

在大班额集体教学中,幼儿获得的信息量大,智力碰撞的范围也较多,有利于教师及时关注和捕捉到大部分孩子的兴趣与需求,但在大班额集体教学环境下进行行之有效的互动有很大的难度。作为教师,在大班额的现实背景下,怎样引发幼儿与教师互动、自己怎样与幼儿互动、怎样互动更有效,是我们每个教师值得实践探究的课题。《指南》中数学目标提出:4—5岁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教师在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自己周围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数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所以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的去探索学习。

在具体教学中,玩一玩、说一说这个环节(猜想数字,激发兴趣,)教师出示ppt教学卡片(部分被遮挡)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也是复习的部分,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起到引导作用,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只要能猜出数字即可,切忌用的时间过长,以免占用后面幼儿具体操作的时间。

在让幼儿动手做一做(给数字宝宝排排队)这个环节教学中,教师先让每幼儿说出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的排序,然后再动手操作。教师要会引导提问如:“刚才是小宝宝0当排头,大家都知道是0123456789这样排,现在换成大宝宝9当排头,怎么给这些数字宝宝排队?”让幼儿们说出这样排:9876543210。幼儿教师在课堂教学重的的问题引导相当重要。同时教师让幼儿动手操作的卡片一定要充足,保证每个幼儿都要有一套(当然大班额教学需要教师提前抽时间要准备大量的教具)。

设置活动延伸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幼儿知道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字,且处处留心皆学问!

在大班额集体教学中,幼儿获得的信息量大,智力碰撞的范围也较多,有利于教师及时关注和捕捉到大部分孩子的兴趣与需求,但在大班额集体教学环境下进行行之有效的互动有很大的难度。作为教师,在大班额的现实背景下,怎样引发幼儿与教师互动、自己怎样与幼儿互动、怎样互动更有效,是我们每个教师值得实践探究的课题。《指南》中数学目标提出:4—5岁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教师在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自己周围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数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所以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的去探索学习。

在具体教学中,玩一玩、说一说这个环节(猜想数字,激发兴趣,)教师出示ppt教学卡片(部分被遮挡)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也是复习的部分,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起到引导作用,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只要能猜出数字即可,切忌用的时间过长,以免占用后面幼儿具体操作的时间。

在让幼儿动手做一做(给数字宝宝排排队)这个环节教学中,教师先让每幼儿说出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的排序,然后再动手操作。教师要会引导提问如:“刚才是小宝宝0当排头,大家都知道是0123456789这样排,现在换成大宝宝9当排头,怎么给这些数字宝宝排队?”让幼儿们说出这样排:9876543210。幼儿教师在课堂教学重的的问题引导相当重要。同时教师让幼儿动手操作的卡片一定要充足,保证每个幼儿都要有一套(当然大班额教学需要教师提前抽时间要准备大量的教具)。

设置活动延伸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幼儿知道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字,且处处留心皆学问!

不一样的豆子教学反思篇四

这节课的重点的是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通过猜一猜藏起来的.数字,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数字画等这些环节来完成目标。

在第一个猜数字的环节,孩子们的兴趣都非常浓厚,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能猜一些特别显眼的数字如0、8、7、4、1等,但数字5小朋友都把它猜成了是数字6,因为上面一部分是遮住没有出现的,所以这两个数字小朋友难免会猜错,但在小朋友说出原因后我没有及时地给予纠正,也没有将数字5和数字6进行比较,而是直接出示了答案,相信小朋友们也没有真正的弄清楚。

第二个环节给数字宝宝排队,从大到小从小到大小朋友都排的很好,给这些数字排成不同的形状,可以请小朋友到了黑板面前来操作可能会更好一些。

第三个环节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哪些数字宝宝,小朋友说得很出乎我的意料,小朋友都能积极开动脑筋,说得也很好,门牌、车牌、公交汽车、电话、手表、闹钟等。但是老师的回应还不够,没有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认同。

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欣赏数字画并找一找这幅画中有哪些数字,小朋友的操作速度不是很快,效果也并不是很好,可能是因为这幅图画超出了小朋友现在的认知水平。

不一样的豆子教学反思篇五

这个小班数学活动《数字宝宝》最初的构思来源是一本用数字画画的书,书中是用数字变出的各种图画。结合小班下学期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特点,就意图设计一个有关认识数字1~5的活动。但是如果活动本身仅仅是停留在这个层面,有没有突出的地方,也显得比较简单,没有深层次的价值可以挖掘。紧接着发现一本有趣的科探书《视觉大发现》,其中有一本是关于校园迷宫的,一个大的数字周围有很多生活中的物品,这些物品的身上都隐藏着和这个数字相关的秘密,例如剪刀有两个孔,就和数字2在一起。这对小班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挑战性的,把从简单的认识数字,引申到与生活中物品的数量相关的内容。为此,我构思了这个《数字宝宝找朋友》的集体活动。将小班幼儿已经认识数字1~5的原有经验唤醒,并逐渐建构关于数数的新经验。

活动的大方向确定好了,那就要确定目标。翻阅了《指南》中的数学认知目标,其中有部分写道“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能手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按数取物。”“能用数词描述事物或动作。”为此,本活动的目标定位也就逐渐明确,两条目标分别为:

在游戏中进一步感知数与量的关系,对数学产生兴趣。

发现生活中很多物品都能用数字来表示,尝试用数词描述事物。以《指南》作为教学活动的准则,可以很好地把握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并以此来制定明确的教学活动目标,并理清活动的重难点。

构思和目标都明确了,那么活动环节也就很顺利的呈现出来。本活动主要有四大环节,分别是:导入环节,藏起来的数字宝宝;感知数与量的对应,理解数字宝宝找朋友的方法;个别操作,帮数字宝宝找到朋友并送回家,发现很多物品都能用数字来表示,尝试用数词描述事物;拓展延伸,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从这四个环节可以看出,本活动是有一定层次递进的,先是结合幼儿对数字的前期经验,进行一个捉迷藏的小游戏,并进一步巩固对数字的认识。然后在情境找朋友中让孩子发现数字与物体上某一个数量的对应,从而感知数与量。最后是同一个概念上的难度提升,让孩子发现生活中更多物品上也藏有和数字相关的特点,激发孩子的兴趣。

活动开展下来,仔细思量,多少存在一些优点和不足。

优点:活动价值较好,既可以通过集体活动让幼儿掌握目标,也可以讲本活动的内容延伸到区域游戏中,对幼儿有一定的吸引力和价值。环节很流畅,目标也明确,对幼儿的经验分析还算到位,在活动中对幼儿的回应是有效和及时的。活动中准备的课件和教具比较适合幼儿观察和操作,提供的材料在难易程度上也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并且准备的都是在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

不足:活动前期没能做好充分的经验准备工作,活动中缺少一些关键经验的唤醒,如数字宝宝要找什么样的物品做朋友,缺少一个关键环节,让幼儿更好的理解个别操作的目的。活动中幼儿的反应是层次不齐的,教师在面对不同能力的.幼儿时,缺少一些灵活的应对策略。在材料的选择上还可以更丰富一些,难易程度上也可以再调整,让幼儿在操作的时候有更多的接触点。最后,整个活动是否可以再设计的趣味性浓一点,让孩子在快乐游戏中感知和理解数与量的关系。

以上是本人对自己设计和执教的小班数学活动《数字宝宝》的一些反思,倾听过的老师可以给我提点好的建议,谢谢!

不一样的豆子教学反思篇六

教学目标:

3.通过打击乐器演奏的练习,进一步了解三拍子的.节拍规律,强化三拍子的节奏感。

教学重点:

1.能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运用声势为歌曲伴奏,感受并表现出歌曲三拍子的韵律。

教学难点:

1.能运用声势为歌曲伴奏,并表现出歌曲三拍子的韵律。

2.根据出示的图谱创作三拍子的节奏。

教学准备:

电脑、光盘、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听《摇篮曲》(舒伯特)两首

1.女声独唱

(1)第一次聆听:是几个人唱的?是什么人?

(2)介绍女声独唱

(3)介绍曲名以及作者“歌曲之王”舒伯特《摇篮曲》

2.女声合唱

(1)第一次聆听,说说自己的感觉

(2)简介歌曲,舒伯特及《摇篮曲的故事》

(3)演唱方式:女声合唱。

(4)跟着老师的琴声,轻声用“wu”哼唱旋律;

3.比较分析

(1)这两首《摇篮曲》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2)你更喜欢哪一种表现形式,为什么?

(4.总结《摇篮曲》的特点

速度

声音

跳跃有弹性

连贯抒情

情绪

雄壮有力

温柔甜蜜

节奏

行进感

摇摆感

二、学唱歌曲

师导语:听过了舒伯特的《摇篮曲》,我们来学唱一首歌曲。

第一次聆听歌曲,静听

(1)歌曲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情景?带给你什么感觉?

(2)听了这首歌,你想用什么动作来表现这种感觉?

第二次聆听,

间奏处引导学生左右摆动身体,歌唱部分模仿妈妈摇摇篮的动作感受歌曲。

(1)我们只是模仿妈妈的动作,并没有抱着孩子,可是妈妈就不一样了,她要长时间抱着宝宝,你想想,妈妈一定会觉得很,累!

(2)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熟悉歌词

(1)听老师跟音乐读词,关注歌词的顺序

(2)反复的时候引导学生整齐地朗读歌词,做到按照正确的顺序朗读(在读词的过程中了解跳跃反复记号,只要求生知道读词和演唱顺序即可)。

唱歌词

(1)跟琴轻声唱

(2)师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指导

划旋律性引导学生发现,第三乐句的旋律性和前面两句的不一样,启发学生边划边唱,直到唱准。

(3)指名领唱、分组接唱

(4)一边律动一边完整演唱歌曲

6.打击乐伴奏

问:你觉得可以选择哪些打击乐器来演奏呢?

生:自由回答

老师出示演奏乐器和演奏图谱

(1)分组练习

(2)分组合奏

7.综合练习:唱、打击乐器伴奏、律动

三、总结

不一样的豆子教学反思篇七

《蚕宝宝出生了》是苏教版四(下)第二单元《养蚕》中的第二课。在发蚕给学生之前,我就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课外书及身边曾有养蚕经验的人,收集有关蚕的资料,以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关注。于是,我的身边,经常会有学生跟着问:“老师,什么时候发蚕呀!我知道了蚕的……”

学生对我国养蚕的历史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大部分学生知道我国有“丝绸之国”之称,蚕茧是由蚕吐丝结成的。对于“蚕为什么要蜕皮?”“蚕茧里有什么?”、“飞蛾从哪来?”等等的问题也有一些了解。

在本课教学中,要求学生将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亲自去实践、亲自去观察、测量、记录、讨论、交流。在饲养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养蚕和蚕变态等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发展研究兴趣和能力的过程。以达到《课程标准》中制定的.“珍爱小动物,主动接近小动物,不伤害小动物。”、“能够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达,交流关于蚁蚕的观察结果。”“充分体验养蚕所带来的乐趣”等目标。

在上课时,我以引领式“问题”的方法,以“学生为科学学习的主体”基本理念。把教学内容分成了三大部分:一、引导学生提出想知道的问题;二、蚕卵是什么样的;三、蚁蚕是什么样的。教材没有对这三块内容进行详细地描述,而是把养蚕作为学生探究的提纲,空间完全是开放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交流,认识蚕的生活。

我从朋友家带回蚁蚕,学生得知消息后,更是盼望着上科学课。在课堂上,先引导学生观察蚕卵和蚁蚕,并归纳出,养蚕必须准备的物品及家长同意书,以备下一节课领养蚕用。一节课很快就结束了,让学生演“主角”,学生快乐,教师也体会的了,课标的真正目的。

通过课外延伸的养蚕活动,使学生不仅能养好蚕,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做中学”,以达到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身经历蚕的生长过程,使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同时将长时间对蚕的观察结果以写或画、拍照、等方式记录下来,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勇气、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一样的豆子教学反思篇八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养成正确的睡觉姿势,知道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利于身体健康。

2.在用三角折纸的基础上,探索尝试用正方形(对角折的方式)、长方形等图形折被子,提高幼儿间的合作意识。

3.能在纸内添画人物形象,激发幼儿的折纸兴趣。

二、活动准备:

1.三角形纸被子步骤图以及折好的被子范例,课件。

2.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若干、画笔、剪刀。

三、活动重点与难点:

重点: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知道正确的睡觉姿势有利于身体健康。

难点:尝试用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折出小被子,并在纸内添画出人物形象。

四、活动流程:

(一)音乐导入,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睡觉姿势,了解正确的睡觉姿势有利于身体健康。

1.欣赏音乐“摇篮曲”你听到些什么?有什么感觉?

师:这是一首摇篮曲,歌曲中妈妈在哄宝宝睡觉,宝宝在妈妈的怀里睡的很甜、很香。

2.说说自己是怎么睡觉的?如果你听到了这首音乐,你会怎么睡觉呢?引导孩子说出手、腿、身子的姿势。

师:你们说躺着睡,手腿都放在身体的两侧,这样会很快就入睡。

3.那我们一起看一看图中的小朋友谁的睡觉姿势是正确的?为什么?出示课件睡觉的娃娃。

教师小结:所以我们在睡觉时,最好右侧身,腿稍微弯曲,不蒙头睡觉,睡觉时把手放在胸口,不玩玩具、不说话、不吮手指。这样的睡觉姿势才会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二)看步骤图,用三角形纸,相互讨论折出小被子,并添画上人物形象。

师:谁来说说看我是怎么折的?

2.那我们一起来试试吧!(投放三角形纸若干、彩笔)然后再添画上睡觉的娃娃。

3.由折出的`幼儿向同伴讲解用三角形折小被子的方法,并将折画好的被子粘贴在前面的展板上,比比谁用不同的纸折出的被子多。

师:小朋友通过自己努力用三角形的纸,根据图示折画出了被子,你们的小手真能干!

(三)增加难度,尝试用正方形、长方形的纸折出小被子,并添画上人物形象。

师:谁来大胆的说说你是怎么折出来的?这位小朋友将角和角对折,把正方形变成了两个三角形,我们把这样的折法叫对角折。现在再来试试吧!

2.那么,用长方形的纸能不能折画出小被子,(投放小剪刀)我们再来试试。

师:长方形的纸是怎么折的,用到了什么工具?你是怎么剪的?

(四)展示、欣赏作品

教师总结,一起到前面来看看我们的作品,通过我们的相互合作与动脑,娃娃有了这么多不同形状的纸折画出小被子,看,娃娃睡的真香啊!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

五、活动延伸:

孩子们,来我们一起把这些被子装饰的再美丽一些!

六、活动反思:

在设计中,通过课件,孩子们认识了正确的睡觉姿势,层层递进,出示范例,先让孩子们用三角形纸折,再动脑、探索用正方形、长方形的纸折叠,在相互合作中折出小被子,用正方形的方法折叠时,了解了对角折,用长方形纸折叠时,孩子们用到了剪刀,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孩子对折纸更加感兴趣,活动中的折纸富有了挑战性和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