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明朝那些事儿故事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汇总5篇)

时间:2023-10-03 12:55:25 作者:灵魂曲 评语寄语 2023年明朝那些事儿故事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汇总5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明朝那些事儿故事读后感篇一

初看《明朝那些事》是在大二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有幸拥有了这本书,当时并不知道这本书在史书界已经掀起了一阵热潮,于是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开始了与一段历史的邂逅。

出乎意外的,这段历史并不像想象中的枯燥晦涩,在作者笔下,大明朝的那些往事仿佛被重新赋予了生命,鲜活的展现在我们眼前: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身世讲起,他如何一步步走上起义的道路,如何运筹帷幄、决战群雄,登上皇位后又是如何排除异己,力保大明江山……在这条主线的牵引下,与之有关的人物逐一登场亮相,权臣或隐士,忠贞或奸佞,那些过往都在作者的笔下娓娓道来,让后世的我们或惺惺相惜,或扼腕感叹。

合上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历史也可以这么精彩!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独特风格:诙谐的语言,客观的评价,丰富的背景介绍和心理描写,让那些距离我们数百年的历史人物如此血肉丰满的出现在我们眼前,透过作者的视线,我们仿佛真的置身于那个金戈铁马的时代,看到昏暗烛光下的朱元璋在紧缩眉头,听到黑暗中的馋臣在窃窃私语,一转身,声声震耳欲聋的“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便从那座宏伟遥远的朝堂上远远传来……于是,我们一路跟随作者的脚步,直面大明朝三百年的兴衰荣辱。

作者说,他从小就喜欢读历史,但很多史书艰深晦涩,没有一定的史学积淀很难读懂,这也就造成了很多当代人对历史缺乏兴趣,他从小的梦想就是写一本所有人都能看的懂的历史书,他是这么想的,也真的做到了。整本书引经据典,一气呵成,虽采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增加其可读性,但所有的故事都有理有据,可以看出作者对于这段历史的了解和喜爱。书中作者总是简明客观的对人物进行评价,不带任何个人色彩,让每个人读完之后都有一段自己心目中的明朝历史,或爱或憎,或喜或悲,那些往事虽已在历史的长河中湮灭,但却永存于后世的心中,对于那些古人,是否也是一种欣慰。

好书就是能让人看完之后,回味良久,在微暗的灯光下看完这本书,重重的呼一口气,把自己从那段历史中拉回现实,可目光望向窗外无尽的夜幕时,怎的又仿佛听到了那段历史的低低咏唱。

明朝那些事儿故事读后感篇二

读完了这一整套书后,我受益匪浅,不经想起了第一次接触这套书时:那是初一上册刚刚入学时,我从我们组的同学强力推荐下,第一次接触这类历史方面的书。当我看完第一本后,就急不可耐的借来了第二本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那时就有很大的触动。隔了一段时间后,我又复习了一遍,同上一次读完后,又有不一样的感悟。

每次读完都有新感觉。这套书不仅仅让我们了解历史,还让我们了解历史背后的每个人的喜怒哀乐,更让我们明白做人道理。

第一本书中有狠毒的陈友谅,坚强的张士诚,机智的刘伯温,心胸狭窄的郭子兴,忠义的文天祥,骄横的蓝玉,英勇善战的徐达,常遇春,等等。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善长和朱元璋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是讲李善长在被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处死的时候,朱元璋念他为老交情的份上,在他临刑前见了李善长最后一面,作者写的让我每每看到这儿都会鼻子一酸。乱世之中,皇上注定不会有朋友,那种孤独感是你想要拥有的荣誉感所带来的副作用。

而这本书中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人是陈友谅,他为什么会失败?他不缺乏驾驭手下的谋略,也没有妇人之仁,赵普胜为人豪爽,平日里最讲义气,对陈友谅也不错,他自己是文盲,所以对会读书写字的陈友谅很是敬佩,每次都叫他陈秀才,把他当兄弟看。但陈友谅为了自己的权力,杀害了他。倪文俊赏识他,提拔了他,对他有知遇之恩,但陈友谅杀了他。徐寿辉是陈友谅的上司,他愿意将权力让给陈友谅,他只想活下去,陈友谅杀了他。他的脑海中从没有过所谓的仁义,道德,诚信。直到他被他的属下的一支冷箭射穿头颅后,任然不知道拥有强大军队及装备的自己为什么会失败。因为最强大的武器不是强大军队及装备,而是人心。

我从这些历史人物中知道了想要成功,要用坚强的意志,无私的胸怀以德服人,要知恩图报,利于人心的力量光明正大的获胜。而且,朱元璋的胜利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来自于朱元璋。朱元璋是一个有远见的人,而且,他遇到比自己强大的人后,并不是一味的恐惧,而是冷静的分析事物,找到看似强大的敌人的一个微小的破绽,然后利用这个破绽,击败敌人,取得最终的胜利。

明朝那些事儿故事读后感篇三

第一部中,大明开国皇帝的艰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顾朱元璋的一生,从一个穷困潦倒的和尚到一代帝君,经历了太多的磨难,着实不易。这让我懂得:置身于安逸中,难成大器,只有周身布满荆棘,却不因艰难而退缩,不因前景黑暗而放弃理想,那总有一天,你的生活将会充满光辉!这也是他成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给我的感触也很深。他十分勤勉,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一直在案前孜孜不倦地处理政务,每次上朝都身穿补丁衣,还要用自家的银子去资助军饷。就是这样一个皇帝,最终仍是无法改变皇朝的灭亡。整整十七年的坚持,演绎着另一类人的生活,即便他的执着没有任何回报,即便大明终将灭亡,可崇祯仍坚持着。他的行动告诉我:我们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或许不知未来成功与否,或许结果只有失败,但我们仍旧要坚持自己的选择,因为理想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经历,因为历史需要我们,需要我们去前进、去攀登!

由此,我又想到了徐霞客:他本是一介草民,但他却怀揣着游历天下的理想,征服了无数座高山,跨越了千万条沟壑,成为我国地理学的基石。在滔滔的历史长河中,他并不起眼,而徐霞客的故事却是本书的结尾,发人深省: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占据历史的至高点,光耀千秋,但只要我们坚持过、执着过、奋斗过,即使我们仍无所成就,可我们也无所遗憾!

阅读一本好书,可以励志一生。一个故事,是一个哲理;一个人物,则是一段经历。《明朝那些事儿》中许多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告诉我:用勤奋、坚持谱写自己的辉煌,以开拓、奋斗圆满自己的人生!

明朝那些事儿故事读后感篇四

只要大家学过明朝的历史,就一定知道著名的燕王朱棣吧!他英勇善战,以靖难的旗号打败了建文帝,成为了明成祖。

朱棣是在战乱之中生下来的',当时朱元璋正在和陈友琼进行大战。所以,朱棣并不喜欢文学,而是喜欢舞刀弄枪,所以明太祖并不喜欢朱棣,朱棣为了使自己受到重视,便带着兵去打仗,结果大获全胜,但是明太祖朱元璋却仍然喜欢太子,但是不久后太子死去了。朱棣认为这是自己继承皇位的好机会,但是明太祖又立了15岁的朱允炆做了太子。朱棣的梦想便破灭了。建文帝即位以后,便下令进行削蕃,朱棣便找了个理由,打着靖难的旗号反抗。建文帝在和朱棣对战前,对将士下了一道命令,不能杀害朱棣,否则,自己就会背上杀叔的罪名。于是,朱棣身上好像装上了一个永远打不倒的盾牌,无数次,朱棣可以轻而易举地被杀掉,但是,却因为建文帝那个懦弱的决定,众将士没有一个敢来杀他的。朱棣又智取当时最强的骑兵——朵颜三卫。

由于建文帝的软弱与无能,最终还是被朱棣打败了。对敌人的宽容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本来就是朱棣先惹起的祸,还害怕背上杀叔的罪名?朱棣真是太幸运了,成功的实现了自己当皇帝的梦想。

明成祖即位以后,设立了东厂机构,还下令进行削蕃,还亲自率兵去征讨蒙古。他和明太祖一样,日夜操劳,自己一人批改全天下人的文书。为了证明明朝的强大,他还派出了正和去下西洋。

朱棣的一生为明朝的发展奠定了很大的基础,他是明朝所不可缺少的一个栋梁!

明朝那些事儿故事读后感篇五

我有一个小收音机,每天睡觉之前,我都会用它听《明朝那些事儿》这一本书。

《明朝那些事儿》这一本书讲的是自从朱元璋打天下以后朝廷内部发生的各种有趣事儿,和在关外打仗的各种猛人。

自从听起了《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我的历史好了不少,还知道了不少历史的真相。我开始只认为明朝的灭亡只是因为努尔哈赤造反这一个原因,听了这本书,我才知道,明朝灭亡的原因不只有努尔哈赤造反,而是因为农民兵的起义使国家损兵折将、国家没有钱发军费造成了兵变、人心惶惶等多方面原因才导致明朝最终被清朝灭掉了。

我觉得明朝最坏的坏蛋非太监魏忠贤莫属,而当时的皇帝是一个没文化只会干木匠活的“朱木匠”,对魏忠贤一点丁儿也不管,每当有事“朱木匠”都让魏忠贤去干,魏忠贤在那个时候的地位简直比皇帝还要皇帝,欺上瞒下、无法无天。但是,坏人总有一天会受到惩罚的。当下一代皇帝即位后不久,他严厉的处罚了魏忠贤,并把他赶出了京城,还派人去追他,但最终还是没有追上他——他自杀了。

这本书很好,我推荐大家也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