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诉讼工作报告 年度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时间:2023-07-29 15:14:06 作者:WJ王杰 工作报告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报告的作用是帮助读者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公益诉讼工作报告 年度公益诉讼典型案例篇一

促进条例实施细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云南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坚持以xxx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围绕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目标,以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重点,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努力建设美丽云南。

第三条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由省发展改革委负责联席会议具体工作。

第四条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用途统筹协调管控制度,提高国土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承载能力。

加快健全国土空间规划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全面建立全省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和定期评估预警机制。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控制线,严格规划管控,形成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统一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加强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采取分类保护、分区管控的措施,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

第五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切实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建立森林督查、森林资源年度监测、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3项长效机制,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覆盖全省、分级负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常态化森林资源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流域生态环境信息发布机制,定期公开重要水功能区达标状况、跨界断面水质状况、重要饮用水水源水质、重要湖库营养状况与水质等信息。强化河湖长制,加强环境联合监测和区域环境风险防控,完善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严格实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

加强湿地保护,提高湿地保护率。开展退化湿地修复,提升湿地生态功能。加强湿地资源监测、监管和考核评估。加强各级湿地保护管理机构能力建设,提升湿地保护管理水平。

加强草原禁牧休牧、草畜平衡监管,严厉打击破坏草原行为。加大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和治理力度,努力改善草原生态结构。

构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完善自然资源分类标准和调查监测规范,加强各类遥感数据获取与应用,开展自然资源现状、开发利用程度及潜力分析,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支撑。

第六条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治外来物种入侵,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合力。

科学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优良生态产品和维护生态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加强森林、草原和农业有害生物检疫管理,摸清野生动植物资源底数,开展濒危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状况调查、监测和评估,加强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建立健全外来入侵物种、重要有害物种调查监测预警响应机制,开展有害生物防治,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强化野生动植物疫源疫情监控。开展重大工程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监测。

实行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猎捕(采集)、出售、购买、运输和人工繁育等环节全过程监管。依法查处非法交易、利用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等行为。

第七条加强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系统保护修复,全面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

以六大水系和九大高原湖泊保护修复为重点,坚持“退、减、调、治、管”综合治理,科学划定保护边界,严格约束开发建设活动,切实减少生产生活对江河湖泊生态环境的干扰破坏。

公益诉讼工作报告 年度公益诉讼典型案例篇二

××检行公撤部诉〔20××〕××号

本院以××号行政公益诉讼起诉书提起的诉被告×××行政公益诉讼一案,因×××(写明撤回部分诉讼请求的原因),决定撤回关于××××一项的诉讼请求。

×××人民法院

×××××月×日

(院印)

制作说明

三、本文书加盖人民检察院印章。

公益诉讼工作报告 年度公益诉讼典型案例篇三

××检民公立20××〕××号

本院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现××(违法行为人)可能存在××行为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根据《xxx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第二款、《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规则》第八十五条的规定,决定立案调查。

××年×月×日

(院印)

制作说明

一、本文书根据《xxx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第二款、《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规则》第八十五条的规定制作。人民检察院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决定立案时使用。

二、本文书加盖人民检察院印章。

公益诉讼工作报告 年度公益诉讼典型案例篇四

2021年3月下旬,老边区院邀请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参加“公益问需”座谈会上,群众代表提出了迫切希望有关部门对展望小区路口存在的交通安全问题予以尽快解决的建议,说明了展望小区外沿北环路所安装的隔音屏遮挡视线,致人民群众每次路经此处都提心吊胆,到了晚上出门,更是战战兢兢,生怕被车撞。为此,周边居民曾联名向社区提出治理该路口存在的交通安全问题,但这一“老大难”问题仍长期得不到彻底解决,致人民群众日常出行、生命财产安全持续受到威胁,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持续受到侵害。

老边区院对本辖区内展望小区路口存在交通安全问题的线索进行评估后,立即联合市交警支队、区交通局、区生态环境局、边城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展开调查取证,经调查发现,展望小区外的隔音屏于2019年5月设立, 3个月后,途经此路口的群众就有向相关部门反映,该隔音屏阻挡此丁字路口过往行人车辆的视线,经常发生大小交通事故。宁园社区联合区交通局进行了现场查看后认为:在展望小区外沿北环路设隔音屏的作用是缓解该路段过往大车噪声严重影响居民休息,不能拆除;该路段已多处设置了信号灯,再在此路口设置信号灯可能存在造成该路段车辆拥堵的不良后果,且设置信号灯的资金数额大,申请难度大。因此展望小区路口存在交通安全的“老大难”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致周围过往群众途径该路口时心惊胆战,出行安全得不到保障。

2021年6月11日,老边区院邀请了市人大代表、市交警支队设施大队大队长、区政协委员、区交通事务中心工程建设科科长、区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区边城镇副镇长、区街道办事处宁园社区书记来到展望小区路口召开了公益诉讼现场办公会,区街道办事处宁园社区书记指出该小区外隔音屏阻挡过往行人、车辆视线的同时,还存在无信号灯、限速标志、警示标志及路灯等问题。对此,老边区院将本辖区北环路展望小区路口存在的交通安全威胁这一线索进行了证据补充,同时查阅了大量道路交通方面的法律法规,并现场勘查了该路段,分析研判交警认定事故多发路段等因素来固定证据。

经层报辽宁省人民检察院批复后,2021年8月4日,老边区院对本辖区内展望小区路口存在交通安全问题的线索进行了立案。

交通事务中心工程建设科科长、区街道办事处宁园社区书记一一展示了所有证据,并就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解读和说明。市交警支队设施大队大队长、区交通事务中心工程建设科科长、区街道办事处宁园社区书记对老边区院办案的严谨性和切实为民解忧的公益诉讼理念予以肯定,并对下一步如何以“为民所办好事继续做好”的原则确定可行性整改方案进行研讨:一是缩短遮挡视线的隔音屏,区生态环境局代表建议与该小区外隔音屏的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重新计算,在保证隔音屏作用的情况下改变弧度或者加高高度,这样既能让噪音不影响周边居民,也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二是安装信号灯,以提示过往行人和车辆经过该路口时减速慢行并注意瞭望。经多部门代表集思广益研讨后认为:展望小区外隔音屏设立的初衷是为民解忧,缓解该路段过往大型车辆过多,不分昼夜存在噪声过大,严重影响周边居民休息的情况,因此,为民解忧的实事必须继续办好,在保留隔音屏作用的同时去改变弧度或者加高高度的方案看似完美,但经深入剖析后发现该方案存在需再次请设计院进行重新设计,资金投入较大,施工时间过长,存在拆了再装的重复浪费人力、物力的情形,且虽保障了该路口视线不再受阻,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该路口交通事故频发的现状,即该路段车速过快,驾车司机疏于瞭望也是引起该路段多发交通事故的原因。对此,无论是从有效公益保护出发,还是从为群众办实事必须让群众感受到获得感考虑,对该路口安装信号灯的整改方案才是最佳选择,一方面为周围居民隔除噪音的隔音屏仍然存在并发挥作用,同时节约成本、缩短施工时间;另一方面安装信号灯能对该路段的过往车辆司机起到提示作用,使其经过该路口时能有意识地进行瞭望并减速慢行,从根本上解决该路口交通事故频发的现状。因此,与会代表一致同意老边区院的调查结果,应当向营口市老边区交通运输局发出检察建议,并要求其依法、合理落实好整改方案。

2021年8月9日,老边区院向营口市老边区交通运输局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依规全面履行职责,及时在展望小区路口增设交通标志和交通信号灯,并加强公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的管理工作。

发出检察建议后,老边区交通运输局再次以检察建议为契机书面向区财政局申请整改资金,同时附有老边区院的检察建议,并向区政府汇报了整改方案及整改的紧迫性。对此,区政府、区财政局给予了高度重视,立即启动整改资金审批程序,于2021年8月11日向老边区交通运输局下发整改资金16万元,以保障老边区交通运输局及时落实整改方案,确保人民群众出行交通安全。2021年8月27日,老边区交通运输局整改完毕并书面回复本院。

2021年8月30日,老边区院对整改后的展望小区路口进行了实地勘察,同时走访周围群众得知自该路口安装信号灯后,途径行人车辆均井然有序,无一起剐蹭交通事故发生,2019年、2020年同期在该路口发生的交通事故分别为2件、4件。在为民办实事,破解老大难的同时,老边区院坚持后续跟进完善配套措施,杜绝案结事未了,留下堵车等后遗症的矛盾出现。对此,老边区院在不同时间段再次进行了实地勘察,根据该路段过往行人和车流量的大小,建议区交通运输局科学配置红绿灯时间,让车通过一个绿灯后不会被下一个路口的红灯截住,实现东西车流量多的主干道直行车辆一次性通过;同时,展望小区路口正对着的绿灯时间要根据行人的步行速度和道路的宽度进行合理设置,必须使行人有足够时间通过人行横道,确保为民所办实事办好、办出成效。

本案结合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社会问题,坚持“前期实地充分沟通、中期聚焦问题磋商达成共识、后期持续跟进实现最佳出行效果”的公益诉讼办案思想,采取了线索评估、召开现场办公会、召开磋商会议、调查取证、制发检察建议、实地勘察、后续跟进等环节,充分体现了各项检察职能协作和一体化推进办案的效果。人民群众脚下的安全得到了保障,获得感、幸福感油然而生,“有政府为我们破解身边老大难,我要稳稳地迈向更美好的生活啦!”走访中群众对我们说。对此,区交通运输局表示:联合公益保护,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能切实为民办实事,破解老大难,把我们的工作实实在在做到群众的心坎里,守住民心!

公益诉讼工作报告 年度公益诉讼典型案例篇五

××检行公请〔20××〕××号

本院办理的××××一案,本院审查后认为:

……(该案的基本情况概述,以及案件存在的问题和请示事项内容)。

妥否,请批复。

××××年××月××日

(院印)

制作说明

本文书根据《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规则》第一百零四条的规定制作,用于向上级人民检察院请示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办理中的问题。

公益诉讼工作报告 年度公益诉讼典型案例篇六

××检行公线交〔20××〕×号

××××人民检察院:

……(以下写明查明的案件情况,本院初步调查认定的该案件线索事实及其证据、适用法律的意见,以及交由下级检察机关办理的理由)。根据《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规则》第十一条的规定,现将案件线索交由你院办理,办理结果应及时反馈本院。

××年×月×日

(院印)

制作说明

一、本文书根据《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规则》第十一条的规定制作。人民检察院对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决定交办下级人民检察院时使用。

二、本文书加盖人民检察院印章。

公益诉讼工作报告 年度公益诉讼典型案例篇七

【论文摘要】:由于我国公益诉讼制度存在的缺陷,致使国家利益或公共利益不能得到有效的维护。文章将分析公益诉讼的意义,对完善公益诉讼制度提出思考。

(一)公益诉讼的概念

公益诉讼一词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革后,伴随着公益运动的展开而广泛使用该术语。由于当时美国的众多社会制度均面临挑战,因而出现了各种尝试改革的方案,设立了众多的公益法律机构及类似的倡导制度,它们是为环境、消费者、女性、有色人种、未成年人及类似的诸多社会公共利益而展开活动,由此而进行的诉讼被称为公益诉讼。

(二)公益诉讼的意义

1.公益诉讼昭示维护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这是民主和法制建设进一步健全的需要。

近年来,公益诉讼已成为司法实践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各类公益诉讼不时见诸媒体报道。无论从国外公益诉讼的发展历程与趋势,还是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公益诉讼的兴起是我国社会和法治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公益诉讼的原告打官司不图私利,为社会公益,且风险很大,因为被告往往是垄断性大企业或者国家机关。为什么会出现公益诉讼,出现这么多“好事之徒”?现实生活中,在一些国有资产流失、不正当竞争、环境污染等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事件频频发生,而行_力膨胀和现有监督制度还存在着一定的疏漏。于是,寻常百姓开始拿起法律武器向不法行为叫板。这表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逐步深入推进,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态度。对社会公众来说,公益诉讼昭示维护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这是民主和法制建设进一步健全的需要。

2.公益诉讼既是一种“见义勇为”的正义之举,也是社会进步最显著的标志。

在中国的现实司法实践中,以个人的力量对抗于强大的垄断部门或权力机构,一种结果是舆论喧嚣之后却没了下文,二是虽然有了一个较好的结果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河南葛锐诉郑州铁路分局厕所使用收费一案,虽然判决获得支持,而葛先生个人在近三年的诉讼中,付出了大量人精力财力,且精神上承受了相当的压力。

公益诉讼难以获得支持,但却并非“与己无关”。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损公肥私、大发不义之财,不就是掏了每个公民的腰包吗?同样是纳税人,有人靠守法经营发财致富,有人却投机取巧,从国库里骗钱发家,这能叫公平竞争吗?这是对其他纳税人的不公正待遇。我们有责任维护法律的尊严,有责任协助有关部门执法,这既是维护国家整体利益,也是维护我们自身利益的一种手段。为了国家或公众利益不受侵害,通过诉讼的办法要求法院追究被告的违法责任,既昭示了人们权利意识的加强,更冲击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麻木;既是一种“见义勇为”的正义之举,也是社会进步最显著的标志。

3.公益诉讼在国际上受到普遍支持,是国家法制健全的标志。

(一)我国公益诉讼需要立法支持

从依法治国的要求来说,为公共利益挺身而出的“好事之徒”的出现说明老百姓学会了用法律作为维护权利的武器,使得法的意义开始向“权利”的本原回归。

然而,由于现行的法律不够完善,各地崭露头角的公益诉讼的原告,在维权道路上可谓步履艰难。在一个法治社会,面对不公平、不合法的事情,任何一个有社会责任心的人,都应有权通过法律程序解决问题。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_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虽然在目前的社会生活中,人民必须把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委托给国家机关行使,但当受托者不按照人民的意志行使权力时,人民该怎么办呢?承认公民对公共事务的诉讼权力,是宪法原则在诉讼领域的具体体现。现行法律中有关“诉讼主体”的规定,使当前的许多公益诉讼徒具虚名。在一些污染环境、制假售假、不正当竞争、国有资产流失等案件发生后,虽然受害者众多,但根据现行法律,只有直接对公民个体利益造成了损害,公民才能向相关部门举报,但却无法代表公众对致害人提起诉讼。如相关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或怠于履行维护公共利益的职责,公民也无法对行政机关提起行政诉讼。

公益诉讼机制的缺乏,限制了公民通过法律手段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行动,削弱了社会自我调节功能,不利于发挥公民监督政府的作用。可见,公民个人提起的公益诉讼有待立法的支持。

(二)检察机关应成为公益诉讼的重要主体

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着一个怪现象,一方面,国有资产流失、环境污染、垄断等和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紧密相联的案件,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另一方面,社会公共利益一旦遭到损害,却普遍存在着无人应诉、无力应诉、不愿应诉等问题,致使国家和社会利益遭受损害。由个人自发为维护不特定多数人利益而提起的公益诉讼,尽管被告的行为可能侵害了公共利益,但因公共利益并非个人利益,按法律规定普通公民无权起诉,致使这些诉讼多以败诉告终。法院驳回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原告与被告之间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直接利害关系,成了横亘在公益诉讼面前一道过不去的关坎。

因而,检察机关应成为公益诉讼的重要主体。检察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于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公民重要权利的民事案件,在无人起诉的情况下,以法律监督者的身份代表国家将案件提交人民法院进行审判,要求人民法院追究违法者民事责任的诉讼。检查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弱势群体的利益。

(三)公益诉讼应成为行政诉讼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_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只有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具有法律上的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这就意味着,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诉讼仅限于救济个案而提起的私益诉讼,而对非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人针对国家公权机关的作为或不作为提起的诉讼,也即公益诉讼不予承认,实践中对此类起诉也是不受理的。

综上所述,公益诉讼立法和实践虽然在我国处于相对落后状态,但它对于维护我国宪法尊严,建设法治国家,完善依法行政,增强人民法制精神具有重大意义,是值得我国大力推进的。

参考文献

[2]房亚群.论行政公益诉讼.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