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亡羊补牢教学设计(汇总6篇)

时间:2023-10-02 09:41:37 作者:QJ墨客 策划书 部编版二年级亡羊补牢教学设计(汇总6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部编版二年级亡羊补牢教学设计篇一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祖国山河的美好。

感受美、激情创作。

感受美、激情创作。

课件、挂图、生字卡片。

水乡歌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板书水乡歌齐读课题

师:通过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水乡在哪。

我想知道水乡什么样。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听配乐诗朗诵配乐录音。你觉得这篇课文里的水乡怎么样?(很美)

2、自由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读生字。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2)指名朗读,指导学生读准鼻音、边音、轻声等。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略)

(4)齐读生字词。

三、精读训练,感悟诗歌意境。

1、轻声读诗歌。

思考:水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水多桥多船多歌多

师追问: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找出相应的句子谈感受。

2、水乡怎么样?如果你生活在这里会有什么感觉?

学生自己去体会诗歌的美,同时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让学生观察家乡并谈感受,培养他们组织语言的能力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在问题意识中自然进入本课的学习。

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充分体现自主,相信学生自己能够学会。

师:水乡是这样的美,生活在这里那么幸福快乐,你打算用什么样的情感去读这篇课文?

(1)小组合作有感情读课文

(2)让学生把自己认为读得的句子、小节读给大家听

(3)学生评价

(4)结合学生朗读情况,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四、展延伸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家乡。

师:我们的家乡什么多,多到哪种程度?

生交流。(楼多车多人多路多公园多灯多……)

师:你们也来当当小诗人,学着课文的句式来介绍我们的家乡。

生:先小组内激情创作,然后班内汇报。

五、书写、识记生字

1、观察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师生共同交流怎样写好看。

2、生提出自己不好记、不好写的'字生生交流后,师适时指导。(重点指导:绿、就、桥、片)

3、师生共同仿写,然后交流展评。

学生个性化识字,让学生在兴趣中写字,充分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朗读方式不要求千篇一律,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

培养他们组织语言的能力,激发爱家乡的情感。

部编版二年级亡羊补牢教学设计篇二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能看图体会字义,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小诗。

认识本课生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

看图体会字义,识记生字。

课件、生字卡片。

第一部分

(一)检查课前三到位情况。

(二)课前分钟训练:猜字游戏

一、创设情境,导入古诗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小诗,请听。

1.出示配乐图片,引入小诗。

2.播放小诗朗读录音。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识字7。(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拼读课文,然后在小诗里圈画出课文的生字,再把生字放声读一读,不会读的字看着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

2.出示带拼音生字。你们觉得这些生字里,哪个字音容易读不准?

随机交流。

3.同桌互读生字。

4.(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5.过渡:我们读准了字音,接着来学习课文的识字部分。

三、图字联系,探究规律

(一)出示第一幅图。

1.请看书本上的第一幅图,看看图,再看看字,你发现了什么?请把你的发现与同桌说说。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生回答演示亭字的演变过程。

揭示:我们的祖先就是根据亭子的样子造出了“亭”字!

4.请看图,由这幅图你想到了哪个字?:(课件出示一组字:人——从——众)

这些图形就像汉字的样子,所以看图可以帮助我们记住字形。

(二)出示第二幅图。

1.边演示边讲:一个人走到小亭边停了下来。人和小亭就组成了一个新字——停。(拼读生字)

2.看看图,再看看字,这图与字有什么联系吗?

指名说。

3.请你用停字组词。

4.停是什么意思呢?指名说。

5.出示:“亭”和“停”。你能区分他们吗?

指名说。

6.出示课件练习:选字填空。

7.小结(出示课件:学习方法):刚才,我们运用了图文联系、记住字形、理解字义的方法来学习生字。

过渡:接下来,请同学就用这种方法去学习下面的.几个汉字吧。

(三)出示课文中的后三幅图。

1、请你仔细观察课文下面的这几幅图,看看图和字有什么联系?把你的发现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2、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

(1)预设第一幅图:看看图和字有什么联系?

小组代表回答。看到这个字,你能想到是什么意思吗?指名说。

出示一朵花,演示用鼻子上闻。指名说闻的另一种意思。

出示课件:电视机正做播放“新闻联播”。引导学生理解“新闻”的意思。

(2)预设第二幅图:这两幅图有什么联系?

小组代表回答。

过渡:像“闻、鸣”这样看图就能知道汉字的字,也有很多,比如,我们学过的笔。

出示图——笔、尖、看

(四)小结方法:这节课我们看的几幅图,认识的几个字,都是通过看图认识这些字,记住了字形,理解了字义!

四、诵读小诗,巩固生字

过渡:把这些生字放进小诗里再读一读。

1.自由朗读。

2.指名读。

3.齐读小诗。

第二部分

一、复习巩固

认读生字。

二、指导诵读,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

2.检查生字读音。

(1)带拼音认读。

(2)去掉拼音认读。

3.指名朗读,检查是否正确、流利。

4.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看图,想想这首诗写了什么意思?

5.反馈讨论:

(1)这个人来到小亭边做什么?

(2)为什么他只听到鸟叫声,而看不见鸟儿?

6.再次朗读,读出树木茂密,环境清幽的意境来。

7.背诵诗歌。

三、指导书写

1.卡片认读,组词。

2.指导书写5个生字:鸣、耳、深、但。

3.认读词语。

4.练写字词。

部编版二年级亡羊补牢教学设计篇三

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夜宿山寺》。

难点

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人夜宿山寺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一、新课导入

2.这座楼就是山西悬空寺的藏经楼,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这儿游玩,写下了一首诗:《夜宿山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指导读“宿、寺”两个字。

4.(再读课题)你从课题中明白了什么?(作者晚上住在山上的寺庙里)

想象一下,白天,人们到庙里参拜、进香,很热闹,那么,晚上的寺庙呢?(安静)我们应该怎么读?(轻柔、缓慢)(再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1.师:听老师读一遍古诗,注意古诗的节奏、停顿。(师范读)

2.自己读一遍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读古诗,学生圈出生字,同桌互相读一读。

4.(出示生字:宿、寺、危、辰、恐、惊)这些生字宝宝相信你们已经认识了,谁能说说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和同学们一起交流)

5.师:老师和大家一起读读这首诗,好吗?老师读前两个字,同学们读后三个字。(师生共读)

6.我们交换角色,你们读前两个字,老师读后三个字。

7.自己练读,然后齐读,最后请个别学生读。

三、品读古诗

1.自己读,看看能读懂多少。不懂的地方可以结合书上的插图认真思考,还可以求助其他同学,实在不懂的一会儿我们一起交流。

(楼周围云雾缭绕;楼上的人很渺小。)

(平地而起的大楼看起来已经很高了,何况这是一座建在山上的楼,就更高了。)

3.齐读“危楼高百尺”,体会这一句诗还有哪儿表现了楼很高。(高百尺)真的有一百尺吗?这是夸张的写法。李白是一个想象力非常丰富的人。比如他在赞美庐山瀑布时,曾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佳句。在他的眼中,庐山瀑布有三千尺高,可以想见他性格中的大气和豪爽。

4.学生练读、指读这一句诗。

师:我听出来了,你重读了“危”字,为什么这么读?

这首诗第一个字就是“危”字,和后面的“高”字巧妙结合,看来这座楼真是高耸入云,气势雄伟。

5.还有哪句诗让你感觉到这座楼很高?(手可摘星辰)

6.“摘”这个字我们认识吗?谁能给它组个词?(摘抄、采摘、摘葡萄……)

读一读,说说你是用什么样的感情读的。(轻松、高兴)为什么感觉轻松?

(因为一伸手好像就可以把星星摘下来,说明楼太高了,离天很近。)

7.(播放视频)现在我们和李白一起登上了这座山上的一座高楼上,抬头看,你看到了什么?(繁星点点,一轮明月……)星星离我们那么近,似乎我们一伸手就可以摘到星星。多美的夜空呀!多么高耸入云的高楼呀!读出李白此时的心情吧!

8.再读“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句诗。(齐读、指读)

(前面我们说过了寺庙的夜很宁静,万籁俱寂,楼很高,距离天空很近,所以怕大声说话会打破这夜的宁静,惊动天上的仙人。)

那我们应该怎么读?(声音小一点)

10.山中宁静的夜色,让人的心也如此沉静,让我们齐读“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1.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时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加上动作。

四、背诵古诗

1.(看课文插图)背诵这首古诗。

2.回家我们可以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谁想背给爸爸听,老师来当爸爸。(师生表演)

3.如果我是妈妈,让你说说这幅图,你会说吗?(指名说,以鼓励为主)

五、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危、敢、惊)引导学生说出每个字的间架结构。

2.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笔画。如:“危”的第四笔是竖撇;“敢”的第七笔是提。

3.学生在书中的田字格里描红、临写,教师指导,及时评价。

六、拓展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夜宿山寺》这首诗,谁能说一说,我们是怎么学会这首诗的?(反复朗读、背诵,结合插图想象,求助老师和同学,预习时查字典了解字词意思……)

同学们,希望大家课后搜集一两首李白写的其他古诗抄在本子上,并用今天学到的这些方法来学习。

部编版二年级亡羊补牢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能读准字音,学会12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从理解内容入手,理解内容,并通过朗读、讲解、描述等手段,指导学生体会集体的力量大。教学时要加强朗读,把朗读和理解结合起来进行,逐渐由有感情地朗读达到背诵。

3.知道集体的力量大,大家齐心合力才能使生活更美好。

教学重点:

1.学会等12个生字,会认等9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集体力量大。

教学难点:

知道集体的力量大,大家齐心合力才能使生活更美好。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一.导入

1.你们知道桥是什么样的?那”友谊桥”又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2.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要想解开小问号,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请翻开书第4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抽读生字卡。重点指导。

开火车读。

指名读词。

3.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4.自己读,和同桌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5.汇报。

三.朗读感悟。

1.自由读一读第1自然段,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指名回答)

2.小蜡笔们为了什么争吵?他们各自都说了什么?

请你们读一读2、3、4、5自然段.然后告诉你的四人小伙伴.

3.汇报,指导朗读.

知道每一种蜡笔的用途,抓住”最、那算什么、可美了、那点本领算啥”指多名朗读,体会小蜡笔的自以为是.

四.识记生字。

1.抽读生字卡(去掉拼音)

2.(将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认得哪些生字,你是怎样认识的。

3.指导。

五.指导书写。

1.读一读今天要写的生字。

2.看看今天要写的生字,和同桌说一说,你觉得最难写的是那几个字?哪些地方应该注意。

3.汇报。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复习生字读音。

2.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各种颜色的蜡笔有他们各自的用途,他们到底谁的本领大呢?

3.他们画了一幅怎样的画,美吗?请大家读一读第8自然段.自由度,同桌互相说从哪些地方感到这幅图很美。

(抓住“格外、像飘带、花红柳绿、一望无际、翻滚”和蜡笔们自己说的话)借机指导朗读。

4.读到这里,想一想谁的用途大?(指名)集体的力量不仅让蜡笔们团结在一起画出美丽的图画还能使蜡笔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不信,你看!自由读10-13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总结课文

1.我很喜欢课文中小蜡笔们画的友谊桥,谁能告诉老师怎样才能画出美丽的友谊桥呢?

2.这座桥不是用彩笔画出来的,而是用心用团结一致的精神画出来的,让我们在读一遍课文,体会小蜡笔们齐心合力,在集体的力量下创造出美好的画卷。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指导书写

1、指导观察。

2、示范指导

1)认真看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2)提示要点。

3)学生描红临写。

部编版二年级亡羊补牢教学设计篇五

1.认识“滩、艘”等12个生字。会写“园、孔”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背诵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识字、写字和学习数量词的运用;

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恰当地运用数量词。

情景教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那就让我们高举队旗,吹响铜号,高高兴兴地出发吧!(课件播放,少先队员举旗吹号去旅游的活动场面)

1.交流场景,出示词语。

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队“红领巾”一片欢笑

2.理解词语,识记生字。

(1)辨析比较“队”和“对”。对、队。

()号入座()员()不起排()

(引导学生先认真)

(2)铜号:丰富语境识记“号”。

看图认识“铜号”,出示长号、短号、小号、圆号的图片;结合一年级课文《青蛙写诗》,引出“逗号、句号、省略号”,复习不同的标点符号。在认读中巩固生字“号”的识记。

二、初读课文,了解场景。

1.配乐听读,感知课文。

教师:“红领巾”们,我们的旅游马上开始了!先来听导游的介绍,了解我们这次旅游的安排(配乐播放课文录音)。

2.初读课文,交流场景。

教师:借助拼音,读读儿歌,读完后想想这次旅游要去哪些地方?

3.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沙滩:读读词语,说说这两个字的.相同点。

艘、舰:比较发现这两个字的相同点,引导学生明白,带“舟”的字都和船有关。

帆:看图认识帆船上的“白帆”,引导学生了解“帆”字左边的巾表示的意义。

4.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一方鱼塘一块稻田一行垂柳一座花园

垂柳:看图感受柳条的“垂感”,理解“垂柳”。春天,柳树长出了碧绿碧绿的枝条,像无数绿色的丝带挂在枝头,微风吹来左右摆动,唐朝诗人贺知章是这样描写这些垂柳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背诵儿歌,积累运用。

1.拍手游戏,背诵积累。

教师:小朋友,让我们在田间休息一下,做做课间操,玩玩拍手歌游戏。

你拍一,我拍一,一只海鸥展翅飞。

你拍二,我拍二,一片沙滩在眼前。

你拍三,我拍三,一艘军舰真好看。

你拍四,我拍四,一条帆船向前驶。

你拍五,我拍五,一方鱼塘许多鱼。你拍六,我拍六,一块稻田庆丰收。

你拍七,我拍七,一行垂柳燕子戏。

你拍八,我拍八,一座花园开满花。

你拍九,我拍九,海滩边上走一走。

你拍十,我拍十,乡村风光真美丽!

三、比较发现,指导书写。

观察“巾、队”,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字巩固复习,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2.教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课文朗读情况。

二、情境教学解读课文。

1.看图说话,合作探究。

(2)小组讨论结果,并说明理由。

(3)学生看课文,对照自己的答案思考,为什么答案是这样的。

2.解读课文

(1)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

(2)教师逐一展示课文中的各个场景,分别进行讲解。

如:一只海鸥,海鸥是一种鸟,用于描述鸟的量词是只,如一只小鸟。

一片沙滩,沙滩远远看去是一片一片套,所以是一片沙滩。

一艘军舰,军舰是大型的船,如一艘船。

一条帆船,帆船的个头比较小,量词用条。

(3)教师引导学生对最后一节的量词进行理解。学生从事物的特征入手理解“面、把、队、片”。

3.知识延伸

(1)学生说一说“一群海鸥”和“一只海鸥”的区别。

(2)学生讨论、回答。(“群”指很多,一只就是数量是一)

(3)师:通过课本课,你学到了什么?为什么课文标题是场景歌?

(4)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指名回答,(不同的场景下,不同的事物所用的量词不同)

园、孔、桥、群、旗、铜、领、号。

四、课堂小结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指名认读。

2.学生“开火车”读课文。

五、拓展活动

学生查一查《场景歌》中哪些量词可以用其他的量词代替。

部编版二年级亡羊补牢教学设计篇六

古诗二首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安排的是两首古诗,分别是唐朝诗人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和唐朝诗人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两首古诗都用凝炼精妙的语言描写了祖国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两首古诗意境深远,极具画面感。《望庐山瀑布》更是富有神奇的想象力。基于教材特点,在教学中,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充分利用插图来展现美,发挥想象充实美,联系生活发现美,进而动情地表达美。

两首古诗文字优美,充满韵味。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理解作者的心情,同时又使学生的朗读能力、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识字活动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重点)

3、能体会诗句的意思及蕴含的哲理。(难点)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能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谈话导入,引出古诗(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背诵自己积累的古诗。

2、教师板书《登鹳雀楼》,教学生识记“楼”字。

3、结合学生质疑介绍“鹳雀楼”。出示图片。

4、介绍诗人王之涣。

5、范读全诗,指导朗读。

1、学生背诵自己学过的古诗。

2、学生认读“楼”,再想一想怎样记住这个字。

(1)学生跟着老师范写进行书空“楼”。

(2)说说注意点,并临写一个。

3、学生读题质疑。欣赏图片,了解“鹳雀楼”。

4、了解诗人王之涣。

5、跟着老师朗读古诗,读出节奏。

1、学生交流自己学过的古诗不多,它的作用是创设一个诗歌的氛围。

2、鹳雀楼、诗人的资料只需老师简单介绍即可,而了解鹳雀楼的雄伟壮丽是为学习诗歌做准备的,所以应该用图片介绍。

二、图文结合,细读品味(用时:25分钟)

1、教师朗读古诗,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想象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交流过程中相机地说出一些词语帮助学生积累。如:山穷水尽、层林叠翠、烟消云散、名山大川等。

2、指导学生读诗句,师生合作画简笔画,理解“白日”“依山尽”。

3、指导学生说说第一、二两句诗中描绘的画面。

5、指导朗读,读出诗中描绘的意境。

6、指导想象:如果再往上走,还能看到哪些景象呢?

7、教师小结:是呀,要想看到更多的美景,还得继续向上攀登。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8、指导学生找到诗中描写这个意思的诗句。

9、指导朗读,理解“欲穷”“千里目”“一层”。

1、学生听读,思考: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哪几句诗写出了这些景物?(1)用笔在诗句中圈画出来。(2)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并用“看到了()的____”的句式说说这些景物。(3)认真读词语。

2、自由读第一、二两句诗,和老师一起画简笔画,理解“白日”就是指太阳。“依山尽”就是指太阳靠着青山,慢慢往下落,直到最后消失在天边。在理解词义中识记“依”“尽”。

3、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第一、二两句诗中描绘的画面。

4、想象:假如自己看到了这样的景色,会说些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两句诗。

6、想象:再往上登,还会看到哪些景物?(如:船只、飞鸟……)

7、听老师小结,再从诗句中找到后两句,理解诗歌蕴含的道理: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8、理解“欲穷千里目”的意思,了解“千里”不是真的指一千里,而是指很远。

9、有感情地朗读诗句。理解“一层”指很多层。

1、这首诗是五言绝句,学生要想领会这二十个字中描绘的意境以及蕴含的道理是不易的,需要老师渲染气氛,让学生通过图文对照、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进行想象画面。

2、古诗很凝炼,在指导学生理解字词的时候,要避免简单告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如根据诗句合作绘画等。

3、古诗的意境深远,无需学生多讲,要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指导他们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出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8分钟)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依、尽、层”,再次认读,并练习组词。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注意点,并指导临写。

3、教师范写生字,重点讲解“尽”的书写要领。

4、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书写成果,组织交流反馈。

1、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比一比谁组得多。

2、学生观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注意点。

3、观察老师范写,一边观察一边做书空练习。

4、同桌、全班互相交流,指出书写的优点和不足,并改进。

1、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观察生字的特点。

2、重点指导“尽”,引导学生抓住汉字书写规律。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用时:2分钟)

1、教师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字。

2、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将诗句中描绘的画面讲给家长听。

1、学生从老师的总结中知道:要多动脑筋想多种方法学习生字。

2、学生完成作业,并请家长对自己的作业做出评价。

教师可以建议家长从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是否能读出不同句子的不同语气等方面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背诵古诗《登鹳雀楼》。

2、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

1、学生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

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说出完整的句子,鼓励学生采用不同形式说诗中描绘的画面,进而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形式。

二、理解诗题,知晓诗人(用时:5分钟)

1、介绍诗人李白。出示ppt资料。

2、板书诗题,指导学生读题,读准“瀑”“布”。识记这两个生字。

3、指导学生用“补白”的方法,说说题目的意思。

4、出示图片,欣赏庐山瀑布,感受瀑布的形态。

1、听老师介绍诗人李白,了解他的诗歌特色。

2、朗读题目,读准字音。交流识记方法。

3、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4、看图说说瀑布的样子,了解庐山。

教师要教学生用补白的方法说题目的意思,从而为下面理解诗句打下基础。

三、初读疏通,初知诗意(用时:15分钟)

1、出示带拼音的诗句,指导学生朗读古诗,相机正音:读准“紫烟”。

2、认识生字:相机区别“炉、烟”,学写生字“照、炉、烟、挂、川”。

3、指名读整首诗,纠正、齐读。

4、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

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如“烟”“川”“天”)

5、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范读并指导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1、学生自主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认识生字,交流识记方法,区别“炉、烟”。

3、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书写生字“照、烟、川、挂”。把难写的字多写几遍。

4、朗读全诗,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准韵脚。

5、学着老师的样子读出诗歌的节奏。

1、教师要不遗余力地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2、在指导生字书写的时候,要发挥示范的作用,要能及时反馈。

四、再读课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用时:15分钟)

1、指导学生图文结合,想象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

2、播放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教师解说。

3、指导朗读第一、二两句诗。理解诗意。

(1)指导学生体会“生”“挂”的精妙。是谁把瀑布挂在了山上?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4、指导学生细读第三、四两句诗,理解字词,感受诗歌意境。

(1) “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2)感受“三千尺”的夸张用法。

(3)补充“银河”“九天”各指什么。

(4)“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5)指导学生朗读诗句。

5、小结: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露无余。

6、指导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7、指导背诵。

1、图文结合,想象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

2、欣赏庐山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3、读第一、二两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1)思考、交流:一个“生”字就把香炉峰描绘成一个仙境,把云雾写活了;是大自然把瀑布挂在了山上。体会“生”“挂”用法的精妙。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两句诗。

4、默读第三、四两句诗,图文对照思考交流:

(1)“飞”“直”写出了瀑布的高、笔直的特点。

(2)感受“三千尺”的夸张用法,突出瀑布长的特点。

(3)通过资料了解——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河。九天:天的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4)理解“疑”,了解作者的想象。

(5)感受瀑布从极高的地方倾泻而下,体会壮丽的景象。

5、听老师总结。

6、听音乐,有感情地朗读。

7、背诵古诗。

1、理解诗句,教师要指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对于诗中涉及的夸张的修辞方法,教师不多强调术语,让学生在想象里、在朗读中自然体会。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用时:2分钟)

布置作业:搜集其他描写瀑布的诗歌读一读。

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有关瀑布的其他诗歌,并且读一读。

如果孩子能力强,也可以写一写,还可以为自己的小诗配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