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师个人总结 七年级历史工作计划(模板8篇)

时间:2023-09-24 22:26:12 作者:梦幻泡 工作计划 2023年七年级历史教师个人总结 七年级历史工作计划(模板8篇)

总结的内容必须要完全忠于自身的客观实践,其材料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允许东拼西凑,要真实、客观地分析情况、总结经验。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总结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教师个人总结篇一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历史是他们接触的一门新课程。大多数同学对历史比较有兴趣,课堂纪律较好。但是对于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存在难度,综合归纳能力也有待提高。

本册教材以时间为顺序,从人类的起源讲起,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结束。教材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1、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提倡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我会将这些理念贯彻到历史课堂中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起始,以精彩的导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铺垫,使学生在兴趣和好奇的驱使下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中,重点、难点部分将主要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来解决,而不再仅仅由教师讲述。

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课堂上,在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要更多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历史课来说,教师的讲授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教师要尽量做到少讲、精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学习、思考和展示,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

第一周:历史导言课

第二周: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三周:华夏之祖;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四周:灿烂的青铜文明;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五周:国庆假期

第七周: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单元回顾

第八周:秦王扫六合;伐无道诛暴秦

第九周:大一统的汉朝;复习

第十周:复习,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情况总结;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十二周: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十三周: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二)

第十四周:秦始皇功过的辩论;单元回顾

第十五周:三国鼎立;三国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十七周: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单元回顾

第十八周:复习

第十九周:复习

第二十周:复习,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教师个人总结篇二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结合本人教学实际情况,为打造高效课堂,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七年级学生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四个班每个班级人数接近50人,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不愿学习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1。深化对《新课程标准》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2。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3。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丰富历史课堂内容。

4。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古代史历史的基本线索,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1、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1)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2)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2、改革教学方法

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通过检测,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3、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学习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周次起讫时间时间进度实际完成进度备注

12。13——2。17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22。20——2。24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3盛唐气象

32。27—3。3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5安史之乱与唐朝盛世

43。6—3。10单元复习及检测

53。13—3。176北宋的政治

7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63。20—3。248金与南宋的对峙

9宋代经济的发展

73。27—3。3110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11元朝的统治

84。3—4。7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94。10—4。14综合复习

104。17—4。21期中测试

114。24—4。2813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单元复习及检测

125。1——5。514明朝的统治

135。8—5。1215明朝的对外关系

16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145。15—5。1917明朝的灭亡

155。22—5。2618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9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65。29—6。220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21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176。5—6。9单元复习测试

186。12—6。16综合复习

196。19——6。23综合复习

206。26——6。30综合复习

217。3——7。7期末测试

七年级历史教师个人总结篇三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结合本人教学实际情况,为打造高效课堂,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七年级学生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四个班每个班级人数接近50人,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不愿学习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1。深化对《新课程标准》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2。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3。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丰富历史课堂内容。

4。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古代史历史的基本线索,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1、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1)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2)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2、改革教学方法

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通过检测,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3、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学习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周次起讫时间时间进度实际完成进度备注

1 2。13——2。17 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2 2。20——2。24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3盛唐气象

3 2。27—3。3 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5安史之乱与唐朝盛世

4 3。6—3。10单元复习及检测

5 3。13—3。17 6北宋的政治

7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6 3。20—3。24 8金与南宋的对峙

9宋代经济的发展

7 3。27—3。31 10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11元朝的统治

8 4。3—4。7 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9 4。10—4。14综合复习

10 4。17—4。21期中测试

11 4。24—4。28 13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单元复习及检测

12 5。1——5。5 14明朝的统治

13 5。8—5。12 15明朝的对外关系

16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14 5。15—5。19 17明朝的灭亡

15 5。22—5。26 18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9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6 5。29—6。2 20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21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17 6。5—6。9单元复习测试

18 6。12—6。16综合复习

19 6。19——6。23综合复习

20 6。26——6。30综合复习

21 7。3——7。7期末测试

七年级历史教师个人总结篇四

本学期初一备课组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优化课堂教学为中心,团结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团结合作,互相学习,认真备好课,上好每一节课,并结合新教材的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在教学中,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全面提高,为今后的中考作好充分的准备,争取优异的成绩。

1、本学期主要是学习中国古代史的内容,争取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首先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让学生把它作为主要科目来学习,教会学生学历史的方法,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深入浅出地授好每一课,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为中考作好准备、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2、优化课堂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思维发展的空间留给学生,增强课堂活力。切实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的民主性和开放性。推进师生互动,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习惯。

4、备课组内做到六统一: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的内容、统一测试题目、统一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措、统一听课各评课、备课和教学中积极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增加知识含量,开阔学生眼界,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积极运用投影、录音、录像、影片、多媒体,网络等。

5、重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经常和学生联系,了解学生的情况和意见,及时加以改进。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重视历史活动课的教学研究,充分利用本地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积极开发地方校本历史课程。

6、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详细的、规范的教案。还要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授课,每课都做出课件,并利用网上的丰富视频资料,再现历史事件,以便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七年级历史教师个人总结篇五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新课标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平查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七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下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年继续讲授中国古代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原始社会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我计划做到以下几点:

1、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想一想”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容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2、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3、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

目标统一,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4、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5、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6、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7、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新教材初一历史第一册总共有22课,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四个课时,期中复习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四个课时。

七年级历史教师个人总结篇六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2、3、4班的历史科教学工作。这4个班基础水平都差不多,但1、3班相对来说气氛没有2、4班那么活跃,思维与整体的反应程序相对来说比较慢一点。1、3班的优势在于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

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历史的基础知识,即通过学习能了解中国历史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等。

对学生初步进行唯物主义教育,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和人类和平事业,进步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和历史责任感。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表达历史的能力并能初步运用唯物主义来观察问题的能力。

b、了解从人类的起源到民族大融合时期的历史发展线索c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概念等。

能力培养目标:a能填写历史填充图;b提高对历史史实物件的阅读理解能力;c能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d能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事件和人物加以分析及谈自己的看法。

1、重点:元谋人、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的情况;南北方农耕文化的基本情况;中华民族的祖先;大禹治水;启建立夏朝;分封制;宗法制;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秦始皇统一中国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陈胜、吴广起义;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汉朝的对外关系;三国鼎立的基本情况;孝文帝改革;古代科技和文化的成就。

2、难点:历史年代世纪的计算方法;猿为什么向人转化;南北方农耕文化有何不同;“公天下”

与“家天下”有何不同;宗法制;商鞅变法的原因;如何评价农民起义;汉朝的对外交往;三国鼎立如何形成;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对汉武帝大一统的评价;诸子百家的思想本质。

1、用精彩、引人入胜的导入把学生带入每一节课中。

2、用严格的要求来规范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切实了解学生的需要。

4、平时的工作要做到勤奋。

5、抓好学生的课堂知识的过关工作。

xx

七年级历史教师个人总结篇七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结合本人教学实际情况,为打造高效课堂,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七年级学生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四个班每个班级人数接近50人,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不愿学习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1.深化对《新课程标准》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2.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3.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丰富历史课堂内容。

4.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古代史历史的基本线索,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1、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1)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2)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2、改革教学方法

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通过检测,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3、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学习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周次起讫时间时间进度实际完成进度备注

1 2.13——2.17 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2 2.20——2.24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3盛唐气象

3 2.27—3.3 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5安史之乱与唐朝盛世

4 3.6—3.10单元复习及检测

5 3.13—3.17 6北宋的政治

7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6 3.20—3.24 8金与南宋的对峙

9宋代经济的发展

7 3.27—3.31 10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11元朝的统治

8 4.3—4.7 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9 4.10—4.14综合复习

10 4.17—4.21期中测试

11 4.24—4.28 13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单元复习及检测

12 5.1——5.5 14明朝的统治

13 5.8—5.12 15明朝的对外关系

16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14 5.15—5.19 17明朝的灭亡

15 5.22—5.26 18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9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6 5.29—6.2 20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21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17 6.5—6.9单元复习测试

18 6.12—6.16综合复习

19 6.19——6.23综合复习

20 6.26——6.30综合复习

21 7.3——7.7期末测试

七年级历史教师个人总结篇八

在本学期,担任七年级1个班的历史课,新的学期开始,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本学期的特点,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水平,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使学生的学会历史知识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在本学期要很抓学生的基础知识,指导学习方法,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工作如下。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查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1、教学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学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第二、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1、目标统一,准确,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三、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动脑筋、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四、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五、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第六、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新教材初一历史第一册总共有22课,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四个课时,期中复习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四个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