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发言稿 致敬科技工作者演讲稿(大全5篇)

时间:2023-09-29 05:37:10 作者:文锋 口号大全 科技工作发言稿 致敬科技工作者演讲稿(大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技工作发言稿篇一

亲爱的医护人员:

你们好!

今年年初,在我国湖北等地发现了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更是一场不同寻常的战斗。

2020年春节,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当我们还在温暖的被窝里睡懒觉的时候,你们已经站在了病人的床边;当我们在和家人愉快的聊天时,你们正匆匆赶向下一位病人的病房;当我们在津津有味地看电视时,几十个小时轮轴转的你们疲惫得在病房冰凉的墙角处睡着了。正是你们,在我们最恐慌的时候,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奔向抗击病毒的最前线,用你们不太伟岸的双肩,为我们筑起了第一道安全屏障。正是你们,在生与死之间,义无反顾地把安全留给了他人,把危险留给了自己。当我们在为个人安全担心时,你们大爱无疆,心怀天下,不惧生死。在匆匆远离病毒感染区的人流里,只有你们,是一群“逆行者”,不畏艰险,不怕困难,舍小家顾大家,用自己的生命与努力向着病毒发出顽强的抵抗。来自全国各个省市不同地区的你们,源源不断奔赴战场,用坚定与勇敢的步伐迎接这场战役,即使你们并不知道要去多长时间,会有多大的危险。

今年的春节晚会上,有一个令大家为之赞叹为之落泪的战疫情特别节目,其中有一段采访,一位年轻的护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记者问她害不害怕病毒时,她笑着回答:“怕。可一穿上防护服就不怕了,我感受到了身上的责任。”这场面让我想起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是你们用坚定的信心、不懈的努力、无畏的精神和无私的奉献,为我们撑起了一片无雨的天空。在这里,我想真诚地对你们说一声:“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现在,你们肯定还忙碌在病床边,肯定无暇感受窗外温暖的阳光和春节喜庆的气氛,肯定是疲惫不堪但目光如炬、绝不言退。疫情虽然来势汹汹,但在你们的拼搏努力下,情况一天一天在好转,我们一天比一天更能感受到必胜的信心。我的姥爷也是一名医务人员,已经退休了的他也投身到了此次疫情抗击战中,我为姥爷骄傲,也向你们所有人致敬!也请你们一定好好保重身体,我们都期待着你们凯旋归来的那一天!

加油,白衣天使!加油,武汉!加油,我们可爱的祖国!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病毒,迎来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此致

敬礼!

青岛基隆路小学六年级三班

田雨林

2020年2月5日

科技工作发言稿篇二

似乎在大部分人的潜意识里,把敬畏的职业加上“最美”二字便会变得高尚,不可诋毁。从小到大,被安排以“最美的某某某”为主题,写一篇描绘敬畏的某个行业社会贡献者的文章不在少数。那个年纪,对于这些行业的工作认知少之又少,不难想象写出的文章生硬、且不带一丝感情。

在未曾触及过的领域,我时常会站在第三视角,以一位观众的眼界去观望事态进展,以至于看到的一切都浮于表面。在没有踏入那间实验室,没有披上那件白大街、没有见到那位自带光环的人之前,科技于我而高是陌生的,甚至是让我抵触的。冰冷的实验室,没有感情色彩的白大褂,还有那些无时无刻不在显微镜下探索奥秘的冷面科研人都让我数次望而却步。

初次见到余辉老师,我才真正意义上理解“世界的层次”这个短语的深意。差不多的年纪,已经戴上了博士的光环,成为一名引导者。与其说是老师,倒不如说是哥哥,脸上时常挂着浅浅的笑,甜甜的酒窝,让人不由得产生亲切感,与印象中严肃古板科研人的形象两极反差。毫不夸张地说,有他在的实验室是我想主动去的。

真正感同身受过,才能与之产生共鸣,穿上白大补踏入实验室的那一刻,我便不再以第三视角去观察他们,而是切身投入这个普通但不平凡的职业中。余辉老师对于这份工作的执念,促使我不断地学习,可能在他的前方,也有一个引导者让他看到曙光,就像他现在散发出的光芒指引着我一样。

余辉老师对所从事的工作到底秉持着怎样的观念,才会像诸多科研前辈那般废寝忘食、乐此不疲,甚至是把实验室当成第二个家。这个问题,目前我还给不出明确答案,曾经我无知地认为把工作当全部的人,生活是无趣的。直到后来,无数次撞见在实验室独自一人埋头钻研。为指导学生一个问题不分工作与私人时间,24小时在线的余辉老师。

我想我开始明白把工作视为全部的人,心中的信念有多强大。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这一点也不容易,何况是把一生都奉献给它。无关年龄,无关阅历,他们对干科研的精神是以让所有人敬思,这些人存在的真正意义,可能不让是让自己为科技拼尽全力,也是为了引导每一位甘愿为科技做奉献的人。

如果说把科技视作宇宙,每一位科研人都是渺小的星系,但总有人拼尽一切去做耀眼的星辰。袁隆平爷爷用一生实现了工作上的自我价值,钟南山院十不畏艰难奋战一线,成为了无数后辈人的楷模。没有看见过真正的星辰大海,但我想,这些拥有着崇高科研精神的人眼中的光一定比星辰更亮,更美,不管是著名的科研前辈,还是余辉老师,或者是我这个刚踏入科技领域的新人,只要是把科研精神真正视作实现自我价值的人,都是值得敬畏的。

无关年龄,无关学历,无关资历,他们都是最美的科研人!

阅读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时创造。为大家整理的11篇致敬科技工作者演讲稿通用向科技工作者致敬作文800字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致敬科技工作者。

科技工作发言稿篇三

在中国科技征程道路上,涌现了许多无私奉献,不懈奋斗的科技工作者,他们把自己的青春与年华都献给了祖国的科技建设,无怨无悔,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宝贵品质,值得我们弘扬与学习。

邓稼先给我们留下了无私奉献的宝贵品质,他在而立之际接到命令研制中国的“大炮仗”时,向家人隐瞒实情,谎称自己去旅行,独自投身进入戈壁滩。终于,他成功了,他成功研制并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使我国的核武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个人要想在一个清浊混杂的社会里干干净净的度过自己的一生是很难的,若是还能全身心的奉献于自己的事业,且取得伟大的成果,则更难。而邓稼先做到了,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科技建设。

钱学森给我们留下了爱国的宝贵品质。在美国,本站钱学森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但在得知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要求回国参与建设,受到阻挠和迫害五年后终于回到祖国。在美国能聘为终身教授,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幻想,可为了祖国的繁荣与发展,钱学森放弃了这一切。这样召必回的毅力以及爱国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弘扬。

“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钱学森带着自己丰厚的知识底蕴以及对祖国赤诚的爱搭建起了中国的国防尖端科技也为我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像邓稼先、钱学森这样的科技工作者还有很多,他们在以前极端恶劣的环境下挺起了中国的脊梁。那么,在如今这个物质条件充足的时代,我们也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让祖国的科技建设留下我们浓墨重彩的一笔!

科技工作发言稿篇四

演讲稿的内容要根据具体情境、具体场合来确定,要求情感真实,尊重观众。在生活中,演讲稿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还是对演讲稿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职代会先进科技工作者代表演讲稿,欢迎大家分享。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朋友们,大家好!

我叫,是机械分公司的一名工程师,今天能站在这里代表先进科技工作者发言,感到非常荣幸,这不是我个人的荣誉,是我们所有科技人员的荣誉,在此,非常感谢公司对我们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关怀和支持。

,公司承接了柳钢3高炉的中修改造施工任务。此次3高炉中修改造项目包括:上料系统,热风系统、炉顶框架集设备、高炉本体、东西铁场、上升下降管、重力除尘等,几乎为全套系统拆装改造。工程的特点是:施工现场狭窄,多工种交叉,工期短,工程量大,施工难度更大。机械公司作为3高炉中修改造的主力军,从投标开始,就集中了众多技术骨干,对项目中的各个难点做施工前的技术准备。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从6月中旬到8月初,分公司领导、技术员、施工员、班组长每天都频繁地出入现场,仔细考察,认真分析,潜心研究,不放过一个疑点。并每周召开一次研讨会,在会上,大家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和疑问都讲述出来。我们本着有问题不怕,就怕没有问题的原则,集众人之所言,取众人之所想。集体的智慧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有着攻坚克难,战胜一切的能力。经过大家的努力,终于在开工前制定出了切实可行、能够保证安全,保证质量,保证工期的施工方案。

在整个3高炉工程项目上,上料皮带通廊改造时工程中最难的一个环节,因高炉扩容,上料皮带通廊头部由原标高49米提高到55米。要抬高6米。通廊总长度223米,分为六榀,总重量280吨,单榀最大长度45米,重量54吨。通廊要抬高就意味着要拆除,其难点是:从第一榀到第五榀150米长度范围内,因为场地狭窄,通廊下边和周围布满了建筑物、管线、电缆线等,根本无法开进25吨以上的吊车,要想利用大型吊车对通廊进行拆除和安装根本无法办到。

如何才能方便、快捷地对通廊进行抬高改造,满足新高炉的工艺要求,业主一方也是愁肠百结,无计可施,就连设计院也不知道怎样出这个施工图。在此情况下,我和分公司技术人员多次深入现场考察,根据现场实际条件,经综合考虑,我们提出了采用在分解槽施工中已经成熟的液压提升施工方法来对通廊进行空中抬高改造。设计院根据液压提高方法的特点将6榀通廊设计成台阶式形状向上升高。液压提升方法的特点是:设备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不但运输和安装费用低,更解决了施工场地狭窄,无法进大型吊车的难题,减少了高空作业和安全费用的投入,而且通廊提升改造我们只投入了20人,分两班倒,实践也只用了12天,就圆满完成了改造任务。当业主看到一榀榀通廊在不知不觉中就长高了,扎实而牢固,高度赞扬十一冶科技水平高、技术硬。在此基础上,我们利用液压提升装置对东、西两个铁场的钢屋架、屋面的抬高改造施工任务。打打缩短了施工周期,为整个高炉施工赢得了时间。

炉顶框架、上升下降管、高炉本体等,也是难度很大的项目,炉顶框架总高度63米,总重量260吨,我们采用分段拆除,分段安装的办法,将炉顶框架分为三段进行拆除安装,最重的一段达93吨;上升下降管系统我们分为8段进行拆除安装,其中上升管分为7段,最重的一段达86吨,吊点标高73米;下降管总长42米,重量69吨,夹角45度,吊点标高70米,需要整体吊装;高炉本体,我们采用正装、倒装结合的方法进行安装。在工程中,我们运用了许多新工艺、新技术,同时也付出了许多汗水。为了保证业主135天的工期要求,我所有参战人员每天起早贪黑,披星戴月,没有休息,更没有假期,把所有的精力和热情都投入到工程当中。运用新工艺,新技术,只有技术人员与工人师傅们多方面、多角度、广泛地融合在一起,才多一些成效。

,公司的工程任务将非常繁重,我们全体科技工作者将不辜负公司的期望,不断学习新工艺、新技术,刻苦钻研,潜心研究,紧紧围绕科技强企和打造“精品工程“的战略目标,开拓创新、大力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活动,为实现公司职代会制定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春节将至,在此,我祝愿大家新春愉快!合家欢乐!家庭幸福美满!过年开开心心!谢谢大家!

科技工作发言稿篇五

我很好奇,“逆行”,这两个字,查一查字典,“逆”跟“顺”相对,意思是向着相反的方向;“行”是“行动”,两个字合起来,就是向着相反方面行动的人。

我明白,这种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如果不幸被感染上的话,那么病毒就会像怪兽一样,慢慢地把你用来呼吸的肺吃掉,导致你缺氧而死。真的是太可怕了。最可怕的是,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药物能够医治这个病。

尽管这个新型冠状病毒十分可怕,可是一些医生和护士无所畏惧、逆流而上,寻找着解药和救助着病人。我想,当我们在家里,躲避病毒的时候,医务工作人员却告别家人,勇敢地走出家人,去救死扶伤,这就是“逆行者”的力量。

他们是最辛苦的人。他们有的年纪很大了,有的还很年轻。八十四岁高龄的钟南山爷爷让我印象深刻。钟爷爷本来能够避开病毒的危险,安享晚年。可是他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站了出来。他就跟十七年前,sars病毒爆发的时候一样坚定。十七年前,他坚定地说:“把病人都送到我那里来。”如今,他像战士,又一次站到了前线,去武汉战斗了。我在网上看到了一张照片,钟爷爷疲惫地靠在开往武汉的列车的座位上,静静地睡着了。这是一位多么可爱可敬的老爷爷啊!如果他此刻站在我面前,我必须会庄严地向他敬一个队礼的。

他们是最美的人。厚重的防护服,遮住了他们面庞,留给世界的是一个最美的背影。他们必须每一天戴着口罩,一天下来,脸上被带子勒出了深深的印痕。为了不浪费防护服,他们当中有的人宁可一天不吃一口饭,喝一口水。这样一天下来,汗水把他们的衣服都浸湿了。可是,当病人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又会伏下身去,无论这有多么危险。如果他们此刻站在我的面前,我也必须会庄严地向他们敬一个队礼。

病毒是无情的,人却是有情。我相信,有了你们,最美逆行者,我们必须会战胜这一次病毒的。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亲爱的武汉人民,你们并不孤单,因为在这场战疫中,有成千上万的无名英雄在默默地努力着、奉献着!

无名英雄,我向你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