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育价值论文参考文献(优质5篇)

时间:2023-10-02 04:12:35 作者:笔舞 毕业论文 2023年教育价值论文参考文献(优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教育价值论文参考文献篇一

(河北省科技档案馆,河北石家庄050021)

【内容摘要】科学技术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的总称,是人类有史以来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自然科学成果和技术成果的总和,科学技术史就是将这些成果如实地记录下来,科学技术史的教育功能同科学技术史学科的性质是紧密联系的。本文就科学技术史在人们认识科技发展规律,了解历史指导今天工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优秀的主体知识结构人才等方面所发挥的教育功能进行阐述,使人们更进一步认识科技发展史的重要作用。

教育价值论文参考文献篇二

摘要:教育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一方面,社会根据其自身需要对教育的功能作出选择,从而确定教育目的,实现教育价值。另一方面,教育通过对人的培养,间接服务于社会,进而满足社会需要。教育的起点在于社会需要,终点在于对人的培养。

关键词:教育;社会需要;教育功能;教育目的;教育价值

教育的起点在哪里?为什么要有教育活动?教育的终点又在哪里?教育到底要干什么?教育起点和终点的问题是教育理论界永恒的话题,也是整个教育实践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关于教育起点和终点的探讨,涉及到教育功能、教育目的和教育价值三者的关系问题,对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任务的确定、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过程的展开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教育的起点在于社会需要

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也是社会的产物。教育活动的产生、发展和进步都是在社会这个平台上完成的。教育依赖于社会而存在,社会则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是教育的基础。

教育有必要存在,在于它对人类社会的积极意义。孟德斯鸠指出:“人类无限多的法律和风俗不是出自偶然的念头,我于是确定了一些原则,我看到,个别的情况是服从这些原则的,仿佛是由原则引申而来的,所有民族的历史不过是由这些原则而来的结果。”孟德斯鸠所谓的原则,即人们对诸多社会公德、规范、关系等客观知识的普遍认同和依赖。只有当人们都自觉遵守这些公德、规范和关系的约束时,社会才会处在一个稳定而有序的状态当中。而人们对这些公德、规范和关系的认同和依赖的传递,则需要依靠教育去完成。社会秩序的稳定,如果一味依靠法律手段强制执行,难免会招致反抗;而单一通过文化习俗的自然传递,又可能导致文化变异甚至冲突。只有通过教育的潜移默化,才能使人清楚地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使人明确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并主动接受社会规范的约束。因此,杜威指出:“教育是社会的职能。”教育之所以存在,源于社会对教育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不能逆社会的需要行事,应当为社会服务。

然而,如果就此断定教育的起点在于社会需要,难免会招来反对的声音。自然主义者以及人本主义者都主张教育的意义在于满足个人需要,而不是社会需要。他们认为:“如果学习内容对学生没有什么个人意义的话,学习就不大可能发生。”要弄清这种分歧,就必须对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一番探讨。首先。人生活在社会当中,人的一切活动都必须遵循社会现有的规则。一旦这种规则被打破,社会将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当中,个人利益也得不到满足。其次,社会为人的发展提供衡量标准,教育必须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完全按照个人意愿发展的人,如果不符合社会的需要,甚至逆社会发展趋势行事,必然会导致失败。再次,完全以“人的需要”作为教育起点的教育主张包含着以下一些错误的认识:一是把人等同于“完人”,潜在地认为人生来就向往完满;人的自然发展不需要社会干预就能良性展开;当所有人都朝向完满发展的时候,就不会产生社会差异和冲突,也不会导致社会动荡。但实践已经证明,这只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而已。二是抹煞了社会的善恶之分。当教育只着眼于个人的发展,而不考虑社会或他人的时候,就没有了人与人之间的比较。没有了比较,自然也就无所谓善恶。在一个善恶不分的混沌般的社会中,如何使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体和谐共处、各司其职,并促进社会健康、协调、有序地发展,就成了一个在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的问题。三是混淆了“儿童”与“学生”两个概念,淡化了个人的责任意识。有的学者过于强调学生作为一个未成年人的需要,只考虑儿童个人的偏好,而唯独不提学生作为社会未来主人的需要,忽视了学生应该学习知识和承担社会责任的需要,这实际上是对教育的一种误导。

因此,教育的起点不是个人的需要,而是社会的需要。以社会需要作为教育的起点,并不是要限制个人天赋能力的发展,而是要通过积极地利用个人的天赋能力去做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

二、教育功能及其二重性

功能是指某种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能力、力量以及对客体产生的影响或作用。教育具有培养、选拔、促进、继承、发扬等多重功能。如果将这些功能的共性加以归纳,可以发现,教育功能实际上是通过对受教育者施以直接影响,从而间接作用于社会,并改造社会。

在对教育功能进行讨论时,有必要将“教育功能”与“教育职能”这两个概念进行一下区分。笔者认为,教育功能指教育本身所具有的能力和可以产生的影响。而教育职能则是社会系统需要教育产生的影响或作用。对比二者,我们可以说,教育功能是教育自身所有的属性,由教育本身的结构决定,具有本体性;教育职能则是由社会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具有外赋性。教育功能无论是否得到发挥都不妨碍其存在,具有客观性;而教育职能则可能随时因为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而被调整,具有明显的主观性。

在对二者的关系有了一个明确的区分之后,我们发现,教育职能是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而发挥影响的,教育功能的存在或作用的发挥则包含着二重性。教育自身并不具备辨别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它所能做的就是对人施以影响。因而,教育可以教人爱美,也可以教人爱丑;可以使人向善,也可以使人向恶;既可以对人与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以产生消极的影响。也就是说,教育同时具有正、负两种功能,即教育功能的二重性。两者的自然存在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就必须对教育的功能进行选择,充分发挥其有益于社会的正功能,限制其不利于社会的负功能。

三、教育目的――社会对教育功能的价值选择

社会作为教育的上位系统,必须对教育功能进行选择、发挥和限制。社会对教育功能的选择主要体现在教育目的的选择上,教育目的实际上是社会的目的。既然教育系统隶属于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依赖于社会对教育目的的建构,那么,一个良好的教育目的的制定就必须符合以下标准:

首先,所确定的教育目的,必须是现有的或可预见的社会情况的产物。教育要为社会服务,其目的的制定就必须依赖于对社会状况的全面考察和深入分析。不是源于社会需要的教育目的在某种程度上会限制个人智力的发挥,会与社会需要不相符合,甚至相互冲突。因而,社会必然将对这类个体的活动加以限制。其次,所确定的教育目的必须在教育功能的覆盖范围之内,才具有现实性。有的教育目的虽然也符合社会需求,但已经大大超出了教育功能的范围,因而,也不能算是良好的教育目的。最后,教育目的的实现,必须有助于社会的自我完善。经过理性思维设计出的教育目的,不过是一张试验性的草图。只有将其放在社会实践当中,才能检验出其真实价值。而检验的标准,就在于它是否有助于社会的自我完善。良好的教育目的,必须有助于这一目标的达成,才能使教育目的和社会需要达成统一。

根据上述标准,一个良好的教育目的的制定应该包含以下三个层次:首先,制定者对社会的现实状况进行充分考察,并根据考察结果预测出社会的发展趋势,总结出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即选择教育功能。其次,制定者根据得出的结果对教育功能进行选择,挑选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那部分功能作为教育需要完成的任务,即确定教育目的。最后,教育目的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对教育目的予以随时修正,即实现教育价值。

在这里,必须对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区分,即“教育目的”和“受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个人的成长,而不是社会的发展。这一观点产生的根源在于个人本位论者将“受教育目的”等同于“教育目的”,从而引起了逻辑上的混乱。“受教育目的”是儿童自己或成人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潜能制定的个人发展规划。如英国经验论教育家洛克主张“照料儿童的人应该仔细研究儿童的天性和才能,并且经常试试,看他们最容易走哪一条路子,哪一条路子最与他们相适合”,它实际上是对“受教育目的”进行的选择。“受教育目的”回答的是“需要教育为我(或我的子女)的意愿达成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带有明显的个人主观性。而“教育目的”则是根据社会需要对教育功能作出的价值选择,回答的是“需要教育为社会的发展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是教育起点的表述,具有社会客观性。在我国,教育目的始终坚持社会取向,如“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劳动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等关于教育目的的表述似乎都是指向个体的,但都反映了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因而,从根本上说,这些教育目的都是指向社会的,是社会对教育功能作出的价值选择。

既然教育的起点在于社会需要,教育目的实际上也是社会的目的.,那是不是意味着教育的终点也应该回到社会当中去呢?我们知道,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社会,这就决定了教育无法直接作用于社会,教育对社会的影响必须通过人这个中介才能实现。所以,教育目的的实现是间接的。社会根据自身的需要教育人与接受过教育的人回报社会是两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系统。教育活动虽然只存在于第一个系统当中,但可以通过第二个系统作用于社会。因此,教育的终点不可能在社会当中,而在于教育的对象――人。这就引出了关于教育价值的相关问题。

四、人的培养――教育价值的立足点

所谓教育价值,指教育系统对社会或个人的存在与发展所呈现的意义,是教育目的的实现。教育价值不仅体现在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中,而且体现在教育对社会系统的发展和完善的促进中。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对教育的需求成为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使教育具有了价值。

人先天具有的理智、技艺、沉思等品质,正好为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人可以通过教育对不同的观念进行辨析,记忆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思考困扰自身的问题。因此,人自身的可教性成为教育必然的立足点,也使教育通过人而回报社会的目的有了实现的基础。“人出生时柔弱无力的,却带有无限潜能来到世上,教育开发人的潜能,完成了人的另一半”形象地说明了教育价值的立足点在于对人的培养。教育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教育通过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间接作用于社会,实现教育目的,体现教育价值。培养人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应该培养一种什么样的人,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并为社会条件所允许、又符合个人发展的要求和规律的问题”。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中,个人与社会互相和谐的前提是个人需要的确立要充分考虑社会需要,个人要积极地为社会服务,而不是将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对立起来。

人之所以为人,并能够以人的方式生存下去,是因为教育使人获得了知识和技能;人之能够得到发展,是因为教育让人具备了发展的基础、欲望和动力。可以肯定地说,人生是由教育建构的,社会系统的完善和发展则依赖于教育根据社会需要培养出来的人所提供的服务。因而,教育的起点在于社会需要,终点在于对人的培养。

教育价值论文参考文献篇三

【作者简介】赵洪芳,河北省科技档案馆馆长,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科研档案管理研究。

目前,《中国科学技术史》已经出版,各省市科技史的编撰工作也积极地开展了起来,有几个省市的科技史也已正式出版。《河北省科学技术史》的编撰工作到目前已进行了三年多,通过这三年的编写,我们对河北省科技发展的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对河北省科技进步的脉络有了更进一步的把握,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项工作意义非凡,对大家了解历史、把握目前、着眼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科学技术史可以使当代人以“史”为鉴,认识科技发展的规律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日益显示出它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力量,显示出它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巨大杠杆。“科技兴,则国兴”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整个社会的共识。人类社会创造了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又造福于人类社会。如同世界上任何事物一样,科学技术同样是在其内部的自身矛盾运动和外部的环境因素作用下,按一定的规律发生和发展变化的。科技史的编写是对科学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全面总结,同时记录了科学技术发明、发现的思路、方法、事迹等,对后人有可贵的启迪意义。

科学技术史是一门交叉学科,它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点,这种特点与当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大趋势相吻合。它是这类交叉科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学科之一。科学技术,是科学技术与“史”的结合,是以“史”的事实和辩证的观点,审视、分析、评论和记录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其功过与得失的,并寓是非、褒贬于其中,集经验、教训于其后,涵发展、趋势于未来,从而通过“史”的研究与编写,达到列事实、鉴得失,正方向、励志气,促进科技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撰写对激励今人,教育后代,总结经验,促进科学技术研究,揭示我国人民对自然界认识的发展过程和规律,宣扬我国的文明历史,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后世的有益工作。

二科技发展史可以了解历史,指导今天的科技工作

今天,科学技术已从根本上改变着人类社会的面貌,它不仅为人类带来丰厚的物质财富,而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科学技术正在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提高科技和教育水平,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发展科技就必须普及科学知识,大力倡导和宣传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学习科技就必须从总体上了解科学技术的性质和把握科技的特征,必须了解科学技术发展演变的历程,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回顾和审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总结、吸取经验教训,对振兴河北科技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技术史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分析河北省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是吸取人类智慧精华的一种途径,认真总结历史上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研究科学技术中心转移和重大突破的历史背景,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对于探索我省科学技术发展的道路和途径,把握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制定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推动河北省科技的大发展,不但可以提供科学的历史依据,而且能从中得到许多启发和借鉴。召开的省委六届七次全会上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强科技工作的决定》后,河北省的科技工作进入了一个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古代的燕赵大地是我国科学技术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宝贵的印记,今天的燕赵大地将借京、津、冀经济合作圈的形成,河北的科技带来有更加辉煌的未来。

三、科学技术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

文化的兴衰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的盛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在文化上都曾有过辉煌的成就,为人类文明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但因为他们的文化不能长期绵延,便出现了文化断层,文化衰落了,民族也随着衰落了。美州的印加帝国,也是同样的情况,尽管他们国家民族的衰落有着多种原因,但文化的衰落是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我们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虽也发生过极大的震荡,但由于我们的文化像黄河流水一样一直流传了下来,不管朝代的兴衰更替,都一直保持着文化历史的长期绵延承续关系,没有出现过文化断层,使人们的民族精神支柱一直保持着,这就使我们民族形成了极大的凝聚力,使我们的民族不因为历史的动荡变迁而衰落,而是随着历史的变迁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着,使我们的民族文化一代一代绵延承续传了下来,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昌盛史,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贡献史。据《世界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公元前6世纪至11世纪,世界上的主要科学成就、发明或创造共231项,其中我国有135项,占总数的58.4%。从11世纪到16世纪,世界上的重要科学成就、发明或创造有67项,其中我国有38项,占54%,由此可见,从公元前6世纪至16世纪的两千多年间,我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我们的科学成就、发明或创造超过了整个西方世界。《大国的兴衰》一书的作者美国保罗·肯尼迪说:“在近代以前时期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更发达、更先进。”美国科技史学家罗伯特·坦普尔在《中国——发现和发明的国度》一书中说,中国过去发明创造有一百个世界第一。英国李约瑟博士说:“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中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在人类了解自然和控制自然方面,中国人是有过贡献的,而且贡献是伟大的。”

我国的人民一般只知道“四大发明”是我国对世界人类的贡献,这的确是我国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也是我们全民族的骄傲,却不知道我们对世界人类有更多、更大的贡献。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我国的人民,尤其是年轻人,不了解我国的历史,不了解我们中国对世界人类究竟有多大贡献,只看到我们今天的落后,只看到我们今天与西方有差距,就会产生民族自卑心和民族虚无主义思想,认为西方一切都比我们好,这对我们振兴中华,建设中有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极为不利的。因此,编纂科学技术史对于全体人民的教育功能作用巨大,了解中国科学技术,可了解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而了解河北省科学技术史,也就会了解在我们燕赵大地上,也有许多发明、创造,对推动河北省科学技术发展,对全省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激发人们今天热爱河北、建设河北,使河北省的科学技术事业迅速腾飞的热情。

四、科学技术史的编写是培养优秀科技工作者队伍的最佳途径

科学技术史的编写需要一大批优秀的编写人员。科学技术史的编写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而科学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同知识结构、研究方法、思维品质、思维方法或思维能力是密切相关的。由于我国教育制度的原因,我国的知识分子、科技人员大都从高中时期起便文、理分科,学文科的自然科学知识掌握得很少,而学自然科学的对历史、社会知识又不甚了解。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大多局限于其所在的学科专业领域,缺乏对于相邻、相关或边缘学科专业的广泛了解,缺乏对整体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的了解,知识面相对狭窄。而科学技术史的编写涉及到的知识领域是极其广泛的。除了它本身所研究的“自身史”“社会史”和“思想史”以外,还涉及到世界各个地域和历史时期的各门自然科学和各项专业技术已经取得的知识成果,同时还涉及到哲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广泛的知识领域。因此,科技史具有突出的知识教育功能。编写、学习科学技术史,有利于优化人们的知识结构。

在现今社会中,新型科技人才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当是立体的、网络化的,动态发展的知识体系,知识面应当是既广博又专深的,科技史在这方面可以发挥其他方式无法比拟的作用。第一,科学技术史具有进行“广博”的知识教育的功能。科学技术史的学习,有利于扩大人们的视野,拓宽人们的兴趣,扩展人们的知识范围。第二,科学技术史具有进行“专深”的`知识教育功能。学习科学技术史,有利于人们在其所在的学科专业领域内深刻地认识概念和理论的形成、演变的突破,更具体地理解学说和学科的形成、变化和发展,更确切地把握其所在学科专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第三,科学技术史具有研究方法的教育功能。科学技术史特别是科学技术思想史系统地描述了人类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各历史时期的特点及其继承与突破的关系,全面总结了科技发展史上各个历史时期的著名科学家取得重大科技成果时关于研究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对后人具有研究方法上的启发和借鉴的功能,起到学习和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入门向导的作用。第四,科学技术史具有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功能。良好的思维品质在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特别是当事实资料和必要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能否取得新的发现和发明,良好的思维品质往往成为关键。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一些科学家因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而成为新事物的发现者、新理论的创立者、新技术的发明者。而缺乏良好思维品质的人,却往往功亏一篑。因此科学技术史在教育后人学习经验,吸取教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五,科学技术史有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的功能。科学技术史包含着有关各种理论思维方法的丰富内容。学习科学技术史,不仅可以了解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一般方法的基本知识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认识各种理论思维方法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一项具体研究工作的影响,而且可以了解一些著名科学家在具体运用各种理论思维方法以取得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经验教训,进而把握各种理论思维方法的特点和作用,提高理论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水平。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史对科技工作和教育工作均意义非凡,目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我国已步人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教育是基础,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关键,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在目前的形势下,组织进行科学技术史的编写工作,可以做到以史为镜、以史为鉴,在我们今天的科技工作中把握方向,不出或者少出偏差。教育年轻一代尊重历史、热爱祖国,不妄自非薄,也不妄自尊大,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卢嘉锡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思想卷),科学出版社版。

2.卢嘉锡主编:《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美]肯尼迪:《大国的兴衰》,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版。

4.[美]罗伯特·坦普尔:《中国的一百个世界第一》.2l世纪出版社1995年版。5.自然科学研究所编:《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国青年出版社1978年版。6.[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出版社20版。7.冯玉钦、张家治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山西科技出版社1991年版。

教育价值论文参考文献篇四

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是指教育评价本身所具有的引导评价对象朝着理想目标前进的功效和能力,这是由评价标准的方向性决定的。因为在教育评价中,对任何被评对象所作的价值判断,都是根据一定的评价目标、评价标准进行的。这些评价的目标、标准、指标及其权重,对被评价对象来说,起着“指挥棒”的作用,为他们的努力指定方向。被评价对象必须按目标努力才能达到合格的标准,否则就达不到合格标准,得不到好的评价。其中的评价目标是由目标制定者根据社会需要而制定的,是评判者对被评价对象应达到的社会价值的反映,也是社会需要的体现。总体来说评价教育办得好与不好,关键就是看它是否符合社会当前与长远发展的需要,客观评价上和微观评价上都是如此。所以,评价的导向作用是一种社会导向作用。

通过评价的导向作用,我们可以引导某项教育活动朝正确方向发展。例如学校教师职称评定中,多年来存在着重视科研成果、轻视教学的倾向,我们可以用加大教学权重的办法来克服这种倾向。随着时代的`前进和教育的发展,教育评价的内容和重点也必须与时俱进地及时加以调整,这既是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发挥教育评价导向功能的客观要求。

导向功能指教育评价本身所具有的引导评价对象朝着理想目标前进的功效与能力。教育评价可以通过评价目标、指标和内容体系为核心的导向机制的引导,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指明工作方向,为学校指明办学方向,为教师和学生指明教与学的努力方向。为此,教育评价的评价目标、指标和内容体系要体现教育的方向性和客观性,符合现代先进的教育观念与思想,体现国家教育方针,符合教育发展的实际。教育评价可以通过评价机构、人员为核心的调控反馈机制的不断反馈调节,使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工作不断完善,不断地逼近理想目标,使学生的学习不断地强化,不断地改进提高。它可以通过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技术方法体系,对政府部门的教育行政工作、学校办学工作、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工作,不断地评价反馈、调节与控制,使教育活动向规定的教育目标逼近,教育评价导向功能是由评价目标、指标体系、控制反馈体系以及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技术方法体系所决定的。其功能的充分发挥,在于使教育活动以教育目标为起点,以教育目标的实施过程为关键,以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为归宿;在于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工作、学习和行为能够通过评价不断地接近于目标、达到目标,使取向目标的行为得到强化,背离目标的行为得到弱化;在于使教育评价对象思想上产生与形成自觉地按目标的要求和步骤而进行教育活动的意识。

教育评价的诊断作用是指教育评价对教育的成效、矛盾和问题作出判断的功效和能力。科学的教育评价的过程是评价者利用观察、问卷、测验等手段,搜集被评价者的有关资料并进行严格的分析,它能够根据评价标准作出价值判断,分析出或者说出、诊断出教育活动中哪些部分或环节做得好,应加以保持和提高,同时也能指出哪些地方存在着问题,找出原因,再针对这些原因提供改进途径和措施的过程。教育评价过程与如同看病就医一样,只有经过科学的诊断才能“对症下药”。教育评价的这一作用使其在提高教育工作质量上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教育评价的调节功能是指教育评价对评价对象的教育教学或学习等活动进行调节的功效和能力。这种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评价者为被评价者调节目标及进程。例如,通过评价,评价者认为被评价者已达到目标并能达到更高目标时,就会将目标调高,将进程相对调快;认为被评价者几乎没有可能达到目标时,就会将目标调低,将进程相对调慢,使之符合被评价者的实际。总之,要让他们在不同水平上朝目标前进,避免发生达到目标者停滞不前、达不到目标者沮丧气馁的情况。二是被评价者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长短、功过,明确努力方向及改进措施,以实现自我调节。

在教育管理中经常存在着各种调节活动。教育活动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是否具有达到目标的可能,若目标已经达到且还有达到更高目标的可能,或者达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极小,甚至几乎就没有可能,在这种情况下都需要我们对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整。这些信息的获得依靠的正是教育评价。人们对下一步工作做出计划的主要根据之一就是评价的结果。因此,教育评价是教育管理中一项应该经常进行的活动,以避免我们计划不周或主观判断有误而给工作带来损失。

教育价值论文参考文献篇五

一、游戏有利于提高幼儿的道德素质

一个人道德素质的好坏,源于他从小接受的教育,好的教育,能够告诉孩子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做游戏,则可以提高幼儿的道德素质,让他们明白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等。例如,小孩子们都爱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这个游戏很经典,在游戏过程中,“鸡妈妈”要全力保护自己的“鸡仔”们,不让他们被“老鹰”抓去,这是鸡妈妈的责任。通过这个游戏,老师可以告诉孩子们什么是责任,告诉他们以后都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还可以告诉他们母爱的伟大,让他们以后要孝敬父母。如此,有利于提高幼儿的道德素质。

二、游戏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水平

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在动,这种“动”不仅是身体的动,还有思想也在动。通过游戏,孩子们会对具体事物有一定的感知,开始去认识、思考,他们的智力水平也会随之得到发展。例如,现在很多孩子都喜欢玩“积木”游戏,可以用这些木头堆高楼大厦,堆机器人,等等。在这个堆积过程中,孩子们会去想,高楼大厦是什么样,机器人是什么样,要怎样才能堆起来,他们的大脑处在运转中,这样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水平。

三、总结

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首先就要学会做人,而这种教育是从小就培养的,是孩提时代就形成的,所以幼儿教育至关重要。幼师作为孩子们的引路人,带领他们认识这个世界,“任重而道远”,为了帮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就应该从他们的天性出发,让他们做游戏,从游戏中学会做人的道理。游戏有利于提高幼儿的道德素质,启发幼儿的智力水平,能够帮助这些祖国的花朵灿烂绽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