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艾滋病个人活动总结(通用16篇)

时间:2024-01-13 10:05:20 作者:温柔雨 活动

个人总结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和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和规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掌握个人总结的要领,小编整理了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你提供一些帮助。

个人幼儿园见习活动总结

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总是如此之短暂,两周的见习转瞬间便结束了。但在幼儿园园长的领导下,指导老师(老师和老师)的帮助下以及保育阿姨的照顾下,使我在这两周中过的既充实又快乐。它让我体会到作为一个幼儿园老师,身上所背负的责任与义务。

幼儿园以“用爱呵护每一个孩子”为宗旨,“是我家祝愿共成长”为标语,它是一所充满温暖与爱的幼儿园。我们在竹园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中生活了两周,虽然时间很短,但仍让我受益良多。以下是我对于本次见习的总结:

一、在思想上,重新认识了幼儿教育。

在踏入幼儿园之前,我脑海里的幼儿园就是老师带着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学习简单知识的场所,甚至于在之前参加的保育实习过程中,我也没有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幼儿园老师,而一直是以一个学生、学习者的身份自居。但这次,当我真正踏入这项工作当中参与实践时,将自己定位为一个老师的角色时,我开始对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人才成长的奠基阶段。幼儿园的工作是:实施保育与教育相结合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这是国家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要求,也是幼儿园全部出发点和归宿。通过这个任务在活动中制定不同目标,大大丰富和满足了幼儿身心需要,真正使幼儿在生活中得到快乐、得到发展。因此,住院的孩子都是活泼的、向上的、精神抖擞的!

二、在过程中,热爱幼教这一职业。

在见习过程中,每天面对一群嘴里总有讲不完话的可爱孩子们,使我爱上了幼师这个职业。不仅仅是因为孩子们的可爱,更因为在我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人情味儿。

三、在实践中,成长了许多。

见习第一周的前三天,园长为我们安排了观看大中小各年龄段班的孩子上课,这让我们更多的了解到不同年龄段孩子们的特点,之后便进入了指定的班级加入其一日活动。第二周我被安排到两节课的任务,这对于我一个“新手”而言,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因此心里不免有些紧张。

于是开始认真详细地备课,并询问了多方意见,尽一切努力把课上好。上完课后心里不禁松了一口气,并没有想象中的糟糕,我的课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但同时老师也负责地给我指出了许多细节方面的问题,我对此进行了反思总结,因此在第二次上课时,效果明显好很多。

我就是在一次次活动中,慢慢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反思问题,不断克服困难、总结经验。就是这样在实践中,我成长着!

四、在细节里,学会了感恩。

两周的时间真的不长,但却很难忘!被孩子当老师、姐姐般尊敬着,被园长、老师、阿姨们当晚辈一样照顾着,我很幸运也很幸福!在此,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老师和老师),从她们身上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耐心、爱心、热心;感谢保育员阿姨对我们的照顾:在下雨天把自己的?借给我们;在闲暇时间提醒我们多喝水预防感冒;同时也要感谢金园长给我们提供了如此优秀的实践基地;最后我还要感谢我们班这群可爱的孩子们的陪伴,谢谢你们让我两周的见习生活如此绚丽多彩!

在这里再次向你们道声:谢谢!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工作,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幼儿园的活动个人总结

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地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潜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现将我园近几年来区域活动的开展做如下总结:

一、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

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透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设置的规划和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资料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应一切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要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由幼儿决定怎样布置是否会直接影响他们自由交谈展开的程度。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既要思考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

我们的区域设置在由教师与幼儿共同商量确定下,采用固定与灵活设置相结合方式,创设丰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选取自由度的区角,让每个幼儿有机会自由选取,用自身的方式进行学习。例如大班具体设置了以下区域:“生活区”:用筷子夹珠子种子、扣纽扣、系鞋带、编辫子、织衣服、缝衣服、蔬菜削切搓加工等;“数学区”:用小石头数数、用小木棍排序粗细长短、加减编应用题等;“表演区”:蚌壳做成沙球,竹筒做成双响筒,竹块做成快板,啤酒壳做成响铃,奶瓶做成腰鼓等进行打击乐;用树叶、芭蕉叶、包装带、袋子等做成各种服饰进行表演;“操作区”:用干花、干草制作贺年片、用种子粘成各种物品、用火柴棒粘成各种物体形状、制作小陀螺等;“科学区”里带给树叶变色、物体沉浮、用品弹性、饼干面包桔子皮食物发霉等等。

活动区设置是要善于利用班级环境的地理因素,尽可能地使活动动静分区:一般将较为安静的区域安排在室内:如语言区、数学区、生活区;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活动安排在靠近门口或室外:如表演区、建筑区等;另外,还利用楼梯转角等开设“私秘区”等;并根据游戏状况灵活调整。

区域环境作为主题环境的一部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幼儿的活动很大一部分要在区域中进行并且完成他们的学习活动。区域环境要根据各个区域特色进行有特色的布置。各个区域的创设也要根据主题的具体状况而定。语言区通常投放一些主题相关的图书、头饰、手偶等资料,张贴一些搞笑的图画和一些幼儿仿编的儿歌,同时也可放置一些空白纸,铅笔等习作物品。美工区投放的东西除一些常规的幼儿练习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工作纸、彩色笔、油画棒等,还能够投放一些简单手工作品的制作步奏图,以供幼儿的探究学习,在美工区最重要的是要设置一面幼儿作品的展示墙块,能够让幼儿粘贴自己觉得满意的绘画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学区通常带给一些幼儿操作材料,操作材料与主题相关。在音乐区、表演区投放一些简单或自制的乐器、头饰、自制服装等。通常建构区是根据主题而定。区域活动应根据活动区的层次性特点带给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有时即便是同一班级中同一类型的活动也透过带给不同层次的材料来体现层次性。适合幼儿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学习节奏的多层次的活动材料,能够满足不同幼儿进行自主选取的需要。

二、区域材料投放要有层次性。

每个幼儿的潜力水平不同,因此材料投放要兼顾到每个层次幼儿,不能都简单,也不能都复杂,要为不同水平的幼儿带给活动的机会和成功的条件。比如小班美工区“穿项链”游戏、教师带给三种层次的材料,由最简单的按同种颜色穿到两种颜色间隔穿再到三种颜色规律性穿。益智区投放的拼图,按块数的不同拼(4、6、8、10)都就应体现层次性。

三、教师的指导。

教师的现场指导在幼儿游戏的开展中显得十分重要,它决定着幼儿游戏的开展,教师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不就应是知识的输出教育者,而是应带给舞台、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指出方向与关键时刻给予指导的老师,扮演好观察者与指导者的主角。

1、观察、再指导。

观察是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它能够帮忙教师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了解其发展的特点与需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从客观实际出发,提高教育指导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游戏。可避免教师因不了解游戏情景而产生的不适宜的干扰幼儿游戏的指导行为。

2、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

如果教师发现了幼儿游戏的问题,需要介入游戏,须找好最佳的时机。通常在以下状况下介入:

(1)当孩子遇到困难玩不下的时候。如:杰杰为“娃娃家“人数已足不能进入娃娃家游戏而苦恼,又不想去其他游戏区玩的时候,教师可引导他:“你想一想怎样才能进去”当他想出“当一名客人”的时候,孩子最后以一名“舅舅”的身份进入到娃娃家去玩了。

(2)当孩子出现纠纷与行为问题时。如在一次搭建游戏中,阿乔在不留意碰坏了小朋友搭的动物园的时候,孩子们一时,很激动,有的埋怨阿乔,有的以暴力攻击阿乔,有的不知所措,教师立刻说:动物园是不是“地震”了,我们赶快抢救动物,把动物园修好吧!于是孩子们又重新投入到了新游戏当中,巧妙地化解了一次即将发生的纠纷。

(3)当孩子操作发生困难时。孩子在做一件撒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个他一些帮忙,他不但印象深刻,还会感受到老师的浓浓关爱,有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有影响。

(4)当游戏无法深入时。一次,当老师看到娃娃家的孩子无所事事,很无聊的样貌,老师立刻以“客人”的身份进入到娃娃家,原先孩子们觉得每一天都是做饭,抱娃娃,收拾房间,太无聊了,于是老师立刻说:这天小舞台有一场十分精彩的表演,孩子们就忙着抱好娃娃去车站坐车到剧院看表演了,看完表演后,又到超市里买食品与零食,参观建筑角的建筑等等,游戏的资料又丰富了起来,老师适当的指导,不仅仅深入了游戏的开展,还让他们走出家门,加强了与其他游戏区域的联系。

(5)当幼儿发生创造性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发现与鼓励。

另外,老师的出现与介入还要体现艺术性,即什么样的主角介入是最自然的,既能到达指导的效果,又不影响孩子的游戏,老师有时是游戏的伙伴,有时是某个特定的主角,还有时是旁观者,必要的时候是解调员。当教师以伙伴的主角出现时,能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引导游戏的进程。当孩子对游戏的玩法、规则、扮演主角资料不熟悉时,能够以某种特殊的身份参与。当幼儿的游戏发生纠纷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状况,采取适宜的解决方法,小班,较多的是矛盾的解调员,到中,大班的时候,要带给解决问题的时间,在一旁做一个安静的旁观者观察事态的发展,如幼儿顺利地将问题解决,老师就能够悄悄退出,如矛盾激化,则用适宜的方法帮忙孩子解决。

3、指导最基本的方法以鼓励、肯定为主。

有时为了调动幼儿用心性,不管成功是否都要给予用心的鼓励,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只要幼儿是主动参与,用心思考的,那不管结果如何,都要给予表扬与鼓励。否则潜力弱的孩子总是失败,会使其产生畏惧情绪和自卑感,最后导致对整个游戏失去兴趣。对于这种孩子,老师一方应对他进行个别指导,帮忙他掌握必须的技能,有进步就进行表扬,使他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另外可请潜力强的孩子与他共同游戏,让他也体验游戏的成功。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也是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既能操作各种材料,又能与同伴交往,其动作、言语、思维、想像、情感等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贯彻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原则的同时,游戏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幼儿在区域中活动完全是自由的,他们自主的选取游戏材料,选取活动资料和合作伙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进行游戏。教师在活动中也完全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创造性地、主动地活动,推动和激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入不同的活动区域,在同一活动区中还能够选取不同的活动形式和活动资料。再例如:教师在游戏中发现幼儿“一窝蜂”现象和在材料的使用上因使用不当给下次使用的小朋友造成不便的状况,我们两位老师不是自己商量该这么办?把大人制定的意见和规则让幼儿执行,而是让幼儿透过自身的体验去寻找答案“怎样样玩才会开心又不会影响别人?”当问题提出,孩子们开始用心讨论,各抒己见,共同总结有效的方法,构成区域活动规则,也只有透过幼儿自己的体验构成的规则才会转化为幼儿活动中自觉遵守的行为。

五、本园特色。

1、本园游戏活动现状:每周每班平均进行两三次游戏活动,幼儿对游戏活动的需要还不能完全满足。游戏材料的带给比较精细逼真,尤其是刚经过了全体老师的教玩具评比活动,老师都花了心思为幼儿准备制作,游戏材料丰富、形象。但老师对于有些游戏活动的特点及组织策略了解的还不够清晰,不明白该怎样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以及游戏中的指导策略。

2、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制定了下列目标。

(1)针对教师对各游戏的特点和组织策略还不是很了解,本学期,将针对不同的主题游戏详细介绍。

(2)教师在平时的游戏组织中,仔细观察、探索各游戏的特点及组织策略。

(3)利用图标,指导幼儿有序进行游戏。

图标,它是一种表示某一件事情或事物的符号,它带有形象性、简洁明了性等特点。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标记,我们运用图标的方式对幼儿进行间接的指导。

具体措施。

1、有目的的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为游戏的开展做好准备。

(1)引导幼儿观察周围成人的劳动,并可适当参与劳动,带给给幼儿参与劳动过程的机会,积累生活经验。

(2)提醒幼儿留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发展幼儿的观察潜力,为幼儿带给反馈生活经验的机会。

2、以图标的形式指导幼儿进行游戏。

(1)教师学习游戏指导策略中的“标志制约法”,了解本指导策略的运用方式,思考如何用“标志”指导幼儿进行游戏。

(2)教师在本班游戏中观察图标对幼儿游戏的指导作用,及时进行记录,并反思、调整。

(3)教师相互交流自己对游戏中图标的运用的观察及思考,吸取研讨活动中的精华,并运用到本班游戏活动中。

游戏是为了寻求快乐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但幼儿游戏决不是单纯感觉上的快乐,而是伴有生命充实感的快乐。游戏是幼儿的活动,与学习活动,劳动活动有着不少的区别。它有这样的一些特点:第一: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的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不是在外强制的状况下进行的,而是幼儿出于自己的兴趣与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的活动。幼儿游戏的类型很多,本学期我们班创设了教育区角游戏、主角游戏和晨间自选活动,其中包括益智区、美工区、科学区、建构区、生活区、语言区以及银行、幼儿园、娃娃家、小老鼠面包房、正仪青团店等游戏。下应对我们班本学期的游戏活动,作一总结。

一、主角游戏在主角游戏中,主角是游戏的中心。幼儿在游戏中的透过扮演某一种假想的主角,以假想的方式把头脑中已有的表想重新组合,从而反映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并参与成人的社会生活。幼儿在游戏中,经常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为之争吵不休,对于我们大班的孩子,不仅仅要进行品德教育,让他们懂得互相谦让,同时在本学期着重对幼儿协作意识进行培养。

第一,利用游戏规则诱发幼儿的协作行为。规则的提出,不仅仅是为幼儿的活动提出要求,也是对幼儿行为及其游戏开展一种暗示。如,在娃娃家,我们这样引导幼儿确立规则:“小朋友在游戏开始前,要先商量,确定各扮演什么主角,然后再游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孩子是一家人,每人都要关心家里的事情和家里的人,不能想做什么就怎样做”。要求幼儿能提出自己想要担任的主角,并相互协商。用“一家人”将他们间关系明确,暗示他们在行为上要有协作。

第二,教师主动加入幼儿游戏。老师加入幼儿的活动中,能够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也能为幼儿做出良好的榜样。如:一次,我在娃娃家当“妈妈”,晋杰当“爸爸”。早晨起来,我对晋杰说:“我给孩子穿衣服,你去买早点吧。”他回来时对我说:“我买了蛋糕。”吃过早点,我看了一眼手表说:“哎呀,我要迟到了,来不及送宝宝了,”晋杰说:“你快点走吧,我去送他”。开始时,晋杰是被动的与我交往,之后就变被动为主动,协调我们之间的行为。

此外,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参与主角的主要动力是兴。

趣和好动性。因此本学期在组织主角游戏时,在设置情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和鼓励幼儿去大胆尝试获取经验,从亲身体验中逐步认识自己。这样才能逐步变自发的好动为主动的活动,有利于幼儿自身潜力的发展。例如,在“小老鼠面包房”这一主角游戏中,我们的小朋友能选取、利用各种材料制作他们心目中的特色蛋糕。他们在游戏中能够自由自在地随意选用材料制成心中所想的东西,大家都玩得十分开心。由此可见,在游戏中,幼儿透过自身的体验从中获取了经验,选取了自己感到好的方法,这样使他们在更好更快地掌握技能的同时,更增强了他们对主角游戏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育区角游戏。

首先,教育区角游戏的设置是灵活的,我们依据主题活动的资料在多方面思考下进行了设置:如《我们身边的科学》的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美工区、科学区、语言区、益智区、建构区等。而在《我找到了春天》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生活区、美工区、语言区、建构区、益智区、科学区等。

其次,各个区角的创设也根据主题的具体状况而定。语言区通常投放一些与主题相(幼儿园区域活动评价与小结)。

关的图书、卡片、指偶等资料,张贴一些搞笑的图画和一些幼儿仿编的儿歌,同时也放置一些空白纸,铅笔等习作物品;美工区投放的东西除一些常规的幼儿幼儿练习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彩纸、油画棒等,还投放一些简单手工作品的示范图,同时鼓励幼儿粘贴自己觉得满意的绘画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学区通常带给一些幼儿操作材料,操作材料与主题相关;通常建构区是根据主题而定。

三、晨间自选活动。

玩积木的幼儿可任意搭建高楼。因此,我们会提前做好准备,对幼儿的兴趣爱好做到心中有数,在幼儿来园之前准备好各种活动材料,使幼儿一到幼儿园就能投入到活动之中去。在活动过程中,我们注意观察每个幼儿表现出的兴趣,个性语言发展水平,和同伴的交往潜力,便于因人施教,帮忙幼儿解决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使活动顺利进行。

不论是主角游戏、教育区角游戏,还是晨间自选活动,我们都会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价。评价的方式有很多,有时是全班进行,有时是分组讨论,也能够让幼儿自己评价,由老师指点迷津等。幼儿的自主评价主要是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感受体验表达出来,与同伴交流分享,如:以教师的鼓励性言语来鼓励幼儿的“你搭建的楼房可真高,能够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搭建经验吗?你游戏玩的很开心,把你游戏中最快乐、最搞笑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好吗?”由幼儿主动评价的“我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了以后玩得更好,我们还就应做些什么?我觉得谁玩得好,谁玩得不好。”又如:以教师的全面评价为主的“这天哪一组小朋友收拾玩具最快?”“发现有的小朋友在更换游戏的时候,没有将原先的游戏的玩具收拾好再到另一个游戏去,下次活动中不能再出现这种状况了。”“你学习了什么新本领?”“为了使下次游戏玩得更开心,还需要做什么?”等等。(幼儿园区域活动评价与小结)。

当然,在本学期的游戏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注意和改善。如在分配游戏主角、游戏任务时,我们会指定几个潜力强的幼儿为负责人,负责人再去邀请其他人。我们发现,负责人在班上走动召唤伙伴时,大多数的幼儿两眼紧张地注视着他们,小手举得高高,嘴里不停地说着:“我,我!”但是,每次被召唤走的总是那么一些人,剩下的往往是常规习惯较差,或者是潜力较弱的。剩下的孩子常常由教师另行安排:去看图书吧,去玩插塑吧。沮丧、难过、不满,种.种表情立即会出此刻这些孩子们的脸上,而那些被召唤的孩子对教师或小负责人指定的主角也不必须满意。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是游戏激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增长了幼儿的生活知识。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我们会加强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和指导,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地成长和学习。

(一)根据笔者的观察和教师的访谈,目前教师对区域活动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1.从教师的角度理解,区域活动为“集体教学的延续”、“分组活动”。

集体教学的延续:持该观点的教师,指导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集体教学不能满足每个幼儿的需要,无法兼顾个体,故在集体教学之外,利用区域活动的时间,在相关区域对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做个别辅导;有关内容的教学(主题活动)是需要多种活动形式配合和补充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理解和运用;有时由于教学设备不足,做不到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教师只能先在课上示范,课后把操作材料投放到相关区域,让幼儿自行操作。分组活动:教师重点在某一区域指导一组幼儿学习新内容,其他幼儿在别的区域做自己喜欢的游戏,然后交换。

2.从幼儿的角度理解,区域活动为“自由游戏活动”、“学习性活动”。

自由游戏活动:把区域活动视为在集体活动之外为幼儿创设的一种自由游戏活动的形式。幼儿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的内容、材料和玩伴,通过游戏和自由交往获得课堂上得不到的新经验。教师指导较少甚至是不予指导。学习性活动:认为区域活动是一种学习性、探究性的活动,有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任务,幼儿必须完成的一种操作性较强的活动。“区域活动是一种学习性的活动,是要解决教学任务的,有一定的目标制约。”教师的观点直接影响活动的开展形式,以上两种也是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的主要方式。其实这些观点并无对错之分,只是各自理解的角度与价值取向不一样。究竟该如何理解区域活动,重点放在理解它的哪个方面,值得我们思考。

老师认为区域活动就是学习中心、兴趣中心活动,它是教师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为使儿童进行高效学习、获得最佳发展而精心设计的环境,儿童可以自由地进出各个区域,开展游戏活动。这就是说,区域活动是游戏学习的融合,幼儿通过游戏的手段来学习,而游戏也是幼儿学习的一种方式。据以多方面论述,本人对区域活动的理解是,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创设丰富有趣的、多样性的学习环境(活动区),提供有深度有层次的活动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愿地选择活动材料,在环境中有效、系统的进行活动,从而得到全面发展。区域活动要求教师以促进儿童发展为宗旨,重视幼儿的自主活动,重视幼儿与环境(人、事、物)相互作用,重视在活动过程中的师幼互动,通过观察不断了解儿童、不断创设环境和材料,不断促进他们和环境发生作用,不断促进他们获得经验、获得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二)区域活动的性质。

目前有不少幼儿园设置了活动区活动,但对区域活动的性质如何判定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区域活动是教育活动的多种形式之一;有人认为区域活动是不同类别的游戏形式。为什么会有争议呢?就是因为区域活动内的活动既有游戏性质的、又有学习性质的,因为性质不同,计划与指导方法都不一样。两种性质放在了一起难于统一。该问题的关键是要搞清楚,区域活动究竟是游戏活动还是非游戏活动,是课程还是游戏,还是与两者都不同。他们的关系究竟该如何理解?幼教界的专家们也没有统一观点,一直存在着各种不同看法。例如,由卢乐珍主编的《幼儿园综合活动教师指导用书》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正规教学和游戏活动之外,幼儿园每天都应安排大量的区域活动,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幼儿园的活动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既有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区域活动,也应有幼儿的自选活动和生成性活动等”。

可以看出,卢老师是将区域活动与教学和游戏分开的,也就是说,区域活动既不是课程教学也不是幼儿游戏。张博的观点:“广大幼儿园则开始建立活动区,活动区教育应运而生。可以说活动区教育是活动课程在幼儿教育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可见张老师更倾向于将区域活动理解为活动课程的一种形式。而刘焱老师则认为,活动区既是幼儿的“游戏区”,也是幼儿的“学习区”。活动区活动既是幼儿的游戏活动,又是“教”与“学”的活动。我比较赞同刘焱老师的观点,即区域活动既是游戏活动又是学习活动,区域活动是自然活动与教育活动的统一。幼儿园中的任何游戏形式,都不可能是完全的自然游戏状态,一旦进入教师的视线内,都将被赋予教育性质。区域活动应该是一个整体概念,既强调幼儿的自主性、兴趣性,又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区域活动不仅仅是幼儿感兴趣的,同时也蕴涵着学习的潜能。

区域活动为幼儿各方面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但是这种可能性能否成为现实性,取决于成人对区域活动的理解上。活动区本身只是教师为幼儿创设的活动环境,是教师教育意图的客体化、物质化。在活动区发生的活动是游戏还是非游戏活动,取决于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所结成的关系以及相互作用的性质,取决于教师对幼儿活动控制的程度。

游戏活动:如果让幼儿在活动区自由活动,教师只是暗处观察,并不给予直接的干预指导,那么在活动区发生的就是游戏活动,此时的区域活动可理解为游戏活动。例如,音乐舞蹈区、积木区、益智玩具区、阅读区等。任何发生在幼儿园里的游戏活动都具有“自然性”和“教育性”双重性质,同样,此时区域活动在幼儿眼中是“自然性的游戏”,而在教师的眼中则是“教育活动”。教师不能单纯地将其理解为幼儿的“自由游戏”,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不加指导。只是教师的指导更为“隐性”罢了。

学习活动:如果某个活动区活动是教师指定或规定幼儿必须参与的,而且又是教师重点指导的,那么,在这个活动区发生的活动,游戏性减弱,“作业”或工作性增强。这种区域活动,可看作是“任务定向的区域活动”,即学习活动。笔者通常观察到的区域活动,更多的是该类型。如,南京某幼儿园,区域活动每周都有工作重点,教师有计划有重点地指导幼儿活动,这些任务是幼儿必须要完成的,只是完成的时间并不强求一致,通常为一周。如,数学区的“数字排序”、美工区的“花枕头”、智力区的“单双数的家”等。当然游戏和学习是不矛盾的,学习可以在游戏中进行,游戏活动必然隐含着儿童的学习。区域活动不能如此简单的划分,这两种类型也不是截然分开,有时是相互联系的,同一个活动区有时开展的是游戏活动,有时是学习活动,有时可两者兼具,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利用如何指导。针对目前区域活动开展现状,本人觉得对区域活动的理解应侧重它的游戏性。

强调区域活动的游戏性:目前,我们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形式,主要是将教室划分成一个个活动区域,让幼儿在里面学习和游戏。但是,我们的教育模式毕竟与国外不完全一样。国外幼儿的活动常常是以活动区为主,集体教育活动少之又少。儿童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在活动区里,而活动区的活动既有游戏,又有学习。就像《活动中的幼儿》书中介绍的,区域活动中容纳了一个完整的幼儿认知课程。而我们不同,我们的幼儿每天还有一次正规集体教学,生活环节上也有统一的规范和较严格的限制。自由活动机会少,真正自由自在在玩的时间,就只剩下活动区活动和户外活动了。这样一来,如果在完全照搬国外活动教学的做法,里面加入大量的学习成分,就等于减少了儿童游戏的机会,儿童的游戏就得不到保证。

正如一位幼儿教师所说:“现在幼儿园越改革教师压力越大,幼儿越没有游戏的时间。没办法幼儿园有课程目标,每个主题都有目标,有幼儿用书,有一个一个的任务要完成。每天的集体授课减少了,那课上要完成的目标怎么办?只能投到活动区去,这样幼儿的游戏给孩子的压力更大,游戏的趣味性大大减少。区域活动成了教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没办法的事情!”区域活动强调以儿童的兴趣和爱好为依据设置活动区,组织活动。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区,自己决定活动的内容、活动方式、活动伙伴,对活动区的环境、材料提出更高的要求,活动的趣味性强。这要求教师不要一味的将区域活动学习化,应加强活动区的游戏性,特别是当前幼儿园盛行的任务定向的区域活动,应适当减少。尽量避免重视建构区、美工区、益智区等学习性强的活动区指导,忽视角色区、表演区、沙池区、图书区等游戏性强的活动区指导。加大区域活动的游戏性,把一些适合活动区的教育目标当作游戏目标提出来。儿童的活动只有处在游戏目标下,才能促使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兴趣,才能获得真正的游戏体验。一些学习性较强的区域,如“认知区”“工区”。

在这些区域里,活动内容都是教师规定的,方法和步骤也是教师安排设计好的,并且伴有较严格的规则和要求。如,教师准备好画有直线、弧线的纸张和旧画报,让幼儿根据己能力去选择剪直线、剪弧线或剪图画轮廓,以提高幼儿使用剪刀的能力。这种方法实际上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游戏的方法。游戏的方法应该是引导幼儿去玩,想方设法玩得开心,玩得痛快,在玩中得到发展,这就是游戏特有的性质。比如,可以采用为活动区命名的方法,来渲染游戏气氛,创造童话般的境界。例如,把“美工区”变为“艺术画廊”、“七彩世界”等,孩子们来到这里就扮起了假象的角色,或“做工”、或“作画”,把自己的制造出来的“产品”拿到“商店”去“卖”,用绘制的作品办“画展”。这样,游戏的主题和内容仍与教育目标保持一致,与教育活动环环相扣,但活动的性质从学习变成了游戏,孩子们的身份从小朋友扮演了一定的角色,活动目的从学本领变成了纯粹的玩,一成不变的活动区变成一个个变化的游戏场所,幼儿活动的兴趣就会明显提高。

(三)区域活动的价值。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一个环节,它以幼儿发展目标为依据,与幼儿园的生活活动、体育活动、学习活动相并列,利用游戏手段安排各项内容,并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施加影响。教师积极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环境,让每个孩子有机会接触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和吸纳外界,同时教师则在此过程中努力地去了解孩子,敏锐地察觉孩子之间的差异,个别化地指导孩子,正如《纲要》所指“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没有任何心理压力,轻松愉快,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伙伴,能按自己的学习方式、速度、习惯去操作实践,对促进每个幼儿身心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区域活动具有他教育活动所不能取代的功能价值。

1.有利于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瑞吉欧教学方案中充分肯定了幼儿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更易于交流、易于创造性的发展,“幼儿在创设的环境中会更自由地去探索,更能够和同伴一起活动,也更加具有坚持性,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可以去尝试心中所想,知道在朝他们自己目标前进时,他们可以自己做决定,感受到自由与快乐。”区域活动正符合了这个特点,它不同于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的计划、执行、完成都是幼儿自主决定和承担的。幼儿在活动中,按照自己主体地位,决定对活动材料、伙伴、内容的选择。在这些活动中,幼儿没有压力,他们根据自己的想像自由发挥。即使在活动区进行学习活动,幼儿所受的挫折感也会因为不是“上课”而有所缓解。幼儿处在这种操作和游戏的环境中,常表现出较强的激励,会迫切地希望尝试他们的新技能。活动的方式方法由幼儿自行决定,只有当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与想法来使用游戏材料,才能有活动的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才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性和自主体验感。哈维葛特斯认为:“只要能够充分地满足孩子发挥其自主性的欲望,不是限制孩子的自主活动,而是给予积极鼓励的话,那么孩子通过强行和反抗而是大人感到棘手的事就会大大减少。”

闵老师也表示:“幼儿有事可做,并且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意外的发现孩子变得专注了,集中力增强,破坏纪律的现象反而减少了。”区域活动适合于任何年龄阶段的学前儿童,并能使儿童从中受益;不同的区域活动对儿童的成长虽然有着不同的影响,如积木区利于儿童习得大小、形状、长度、序列和空间关系的知识,图书区利于儿童获得阅读、听说的技能,但它们都能增强儿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儿童的决策能力。

2.培养幼儿的关键经验与动手操作能力。

“所有学前儿童的学习活动都必须建立在物体操作的主动性经验的基础上,言语和非言语表征能进一步丰富这种主动性经验。”在开展活动前,教师要丰富幼儿的关键经验,同时意识到,这些经验不是以孤立的形式存在,他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在活动开展中,应该综合为一体。如积木区活动就是培养幼儿关键经验的典型,它融合了语言、主动学习、经验和表征、空间关系等关键经验。活动前,教师可以通过外出参观实物或展示图片,丰富幼儿头脑中的表象,为幼儿建筑活动提供具体经验,为幼儿顺利搭建造型打好基础。活动中,幼儿运用各种形状的积木,认识了不同的几何形状,并从中体验有关重量、对称、大小、长短等数量概念的关键经验;通过搬运、取放、堆叠积木,幼儿的大小肌肉得到发展,掌握使用工具和设备,同时在操作、转换和组合各种材料中,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积累主动学习的关键经验。积木活动时,教师应背后观察,当幼儿出现困难和需要时,给予适时指导,促进活动开展。比如小班幼儿初进入积木区,不知搭建什么时,可放入人物、动物模型,引发搭建内容“小动物的家”、“我们的公园”等。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情节的创设使积木活动与其他活动区发生联系,促使幼儿多方面经验的积累。如幼儿搭建了一个公园,就可引发幼儿去邀请娃娃家的小朋友来公园游玩。此时积木区的幼儿可充当导游,带领娃娃家的幼儿逛公园,在描述公园景物中发展幼儿的语言,促进幼儿间的交流,从而使幼儿语言、经验表征等关键经验得到发展。

幼儿的主动学习就是意味着整个身心的活动来学习。教师在活动区提供了大量可操作的玩具和材料。幼儿利用这些玩具和材料来设计、制作他们心中的天堂梦里的故事。他们用积木批成各种各样的建筑物;用剪刀、画笔、橡皮泥、泡沫制作形形色色的作品;他们就这样不断的在活动中体验各种材料的特性,同时在操作、转换和组合各种材料中,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增强自身的关键经验,锻炼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3.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研究表明,儿童期是幼儿社会化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交往活动又是社会化形成的基本途径。区域活动正是为幼儿交往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机会。在这样一个“开放性”的教室里,语言和所有的学前知识、学前经验综合在一起,这并不是教师花费精力来源的东西,而是完全真实自然状态下,幼儿自主获得的过程。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开放支持的环境,同时也提供了与同伴、教师和许多不同材料相互作用的机会,他们想交流的愿望会自然地增长,幼儿会希望表达出与他们的活动有关的需要、情感和思想。福禄培尔说过,“儿童设法在同伴中看到自己,在同伴中感觉自己,从同伴那里衡量和测量自己,通过他们的帮助,了解自己与发现自己。”区域活动正是有大量的同伴的交往,在活动区中,幼儿通过角色分配、角色扮演,承担一定的义务,遵守共约的游戏规则,从而培养了幼儿责任意识和集体意识;同时通过活动,幼儿之间彼此交流,学会与人分享,摆脱幼儿的“自我中心”倾向;另外,活动中需要大量的合作,来共同完成游戏,同时会出现一定的摩擦和问题,幼儿就在这种轻松自由的状态下,学会了协调、沟通、合作,也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促进了社会性的发展。教师要充分清楚区域活动的实质与功能,不同活动区有不同功能、有不同的规则要求,教师的指导也不同。区域活动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导,而且对教师的指导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涉及到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游戏观,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育技能等。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意味着新的挑战。

二、教师指导行为的现状调查。

本研究中的教师指导行为指的是教师在观察幼儿区域活动这一特定情境制约下,所作出的有意识的行为反应,该行为对幼儿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具体包括指导的口头言语行为、体态言语行为等。在具体操作中,笔者采用“事件取样法”,即在区域活动中,笔者观察到师生交往行为的发生作为一次事件。所谓教师指导行为的产生是指在区域活动中,为使游戏顺利进行,教师与幼儿通过各种信息传递手段,如语言表情动作等进行相互作用,以期对幼儿行为发生影响。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一)教师指导方式调查结果。

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指导方式主要有被动反应、权威控制、一般指导、深入指导四种。我观察的这所实验幼儿园的教师在进行指导时,以参与深入式指导为主,占53.5%;其次是一般指导,占33.8%;权威控制式指导相对较少,只占9.9%;而被动指导更少,仅有5个案例而已,占2.8%。这充分说明教师指导理念是正确,能够避免指导的表面性,通过提问启发、协商建议等方式参与幼儿游戏,从而促进游戏的开展。同时,可以从表中看出,教师规定主题在权威控制总占有主要位置,一般指导中,询问较多,笔者观察,事实的确如此。最普遍的指导语言就是询问,有时甚至是毫无意义的询问,对该现象,第三章会结合案例具体分析。

根据观察,笔者将教师的指导内容具体为:常规、社会交往、知识技能、目的性、坚持性、创造性等方面。该幼儿园的教师在指导中,注重对各项内容的全面指导,其中以知识技能和常规指导最多,两者合占63%,而其他几项只占37%。在此,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教师偏重与知识技能的传递,常规纪律的维护,而较少关注幼儿创造性、目的坚持性的发展。观察到的教师指导案例所得到的基本印象,师幼之间互动很少倾向于针对幼儿表现的行为和水平的。以上仅仅是量化的统计结果。结合具体的观察案例,笔者发现教师指导行为多以口头言语出现,肢体语言较少,指导内容更为具体更为细化,最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1.规范幼儿行为,维护游戏纪律。

教师通过指导游戏,引导幼儿认识社会知识和行为规范,如游戏中自理行为的规范、与人交往的规范等等,并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反复实践,逐步形成习惯,内化为自身较稳定的行为特征,从而促进幼儿个性社会化。在笔者观察中,该指导内容出现的频率最高,通常是这样的情况。当幼儿出现了差错或幼儿的行为干扰了日常活动或其他幼儿游戏时,这时教师会关注幼儿,而不是使建构知识或游戏顺利开展成为指导活动的重点。

幼儿游戏的内容带有一定的价值倾向性,教师需引导幼儿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这就是人们常常提到的指导要注意“游戏的教育性”。幼儿游戏中可能会出现不健康的主题,如,中班一次角色游戏中幼儿模仿成人抽烟的案例。笔者观察,教师对幼儿游戏内容比较关注,并能够试图去引导幼儿游戏向积极健康方面开展。

这项内容教师涉及到的相对较少,当然,教师理念上是能够意识到的,但实践中却有些差距。通过访谈,笔者能够感受到幼儿教师的聪慧与机智,她们都清楚,教师指导的关键应该是促进幼儿活动质量的提高,促进游戏的深入发展,并使幼儿在游戏中身心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三、结论与分析。

从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该幼儿园教师的指导方式有效性高,普遍采用深入指导和一般指导,而权威控制与被动指导少。这说明该幼儿园教师的素质较高,教育理念的把握较好。而指导内容主要涉及规则教育与纪律维护,明显看出教师偏重与知识传递,幼儿的行为表现以及幼儿游戏的内容,而针对幼儿表现过程和幼儿的发展水平较少。

笔者观察到的教师指导具体案例,对教师指导内容所得到的基本印象就是,在区域活动时间,师幼之间关系似乎仅注意到教室生活的常规,幼儿的知识传授。换句话说,教师产生指导行为很少倾向于针对幼儿的表现和发展水平的,更多的关注游戏结果而很少关注游戏过程。这就是观察到的真实现象,而从理论上,我们认为师幼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工作本身,而不是在日常行为规范或幼儿学业上的表现。教师与幼儿的心灵交流在于对事物共同的兴趣。教师应该是平等的投入到工作中,探索想法和将要使用技巧、材料,以及方案活动本身。在这种师幼关系中幼儿的角色更多的是学习者,而不是接受指导的对象。理论终究是理论,教师对于理论认识要有一个自悟过程,要有一个实践过程。这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通过研究的结果,结合笔者的观察,针对教师指导行为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调整活动区评价的指标--教师指导的依据。

目前我们缺乏幼儿游戏发展水平的目标和评价指标,我们对活动区的评价,比较注意。

是环境创设怎样,是否充分利用了空间,玩具和材料的投放怎样,是否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是否促进了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等等。这样的评价内容,揭示不了区域活动的真正含义。它使我们注意了那些物质上的、形式上的东西,却忽略了活动的根本,即游戏活动本身的发展。要想知道幼儿的活动是否起到了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没有比游戏活动本身更能说明问题了。游戏对促进儿童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最终应该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教育目标相辅相成。幼儿在活动区活动中,要选择活动的主题,设计内容和情节;要分配角色和任务,认真履行职责;要相互商量,分工合作,体会领导与被领导;要互相交流思想,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需要,表示出对别人的理解和关心……。更不要说在游戏活动中还蕴含着许多知识、技能、个性和爱好。因此,我们是否可以把活动区评价的重点放在游戏活动水平的发展上?比如每一个活动区中游戏的发展和各活动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相信如果真这么做了,区域活动的面貌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改观。但活动区的具体评价指标内容,具体制定,笔者现有的理论水平无法完成,只是提出问题,望理论界教师们能足够重视。

2.建立目标意识--教师指导计划性、步骤性的保障。

活动区开展不能脱离教育目标,单纯为了活动而活动。在我观察的情况中,教师做的相对较好,但也有部分教师做的不够,没有按照计划实施。对幼儿活动的指导,教师应该将其纳入有计划、有目的教育过程中。做到活动前有准备、活动中有指导、活动后有评价本模式。首先,在活动开展前教师应有计划的确定每周的指导重点。指导时重点区域着重进行指导,做到主次分明。

活动前的准备还包括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提供充足的物质材料。该园教师在活动开展前,通常是与幼儿一起创设游戏环境,提供的材料丰富、充足,同时还注意了投放的层次性。其次,以丰富幼儿经验为目的开展活动。教师要丰富幼儿一些必要的生活常识和经验,帮助幼儿开展游戏。比如在小中班开展“娃娃家”游戏,就要让幼儿知道怎样抱娃娃、哄娃娃睡觉、喂娃娃吃饭等生活经验。有些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感受体会到的,而有些则是幼儿体会不到的,这就需要教师去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使幼儿在游戏中正确运用,否则幼儿根本不会玩或只是简单的重复做一件事情,游戏的水平得不到提高与发展。该幼儿园教师就比较重视这一点,比如为了提高建筑游戏水平,教师特意带幼儿出去郊游、参观,积累幼儿的头脑表象,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创造之源。所以在建筑区幼儿的作品中,就有了玄武湖公园、南京图书馆、小学楼群等等。教师们普遍能够注意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活动区开展的主题很少重复,根据季节的变化、节日的时间,教师会创设引导幼儿开展不同的区域内容,使幼儿活动的兴趣极高,活动的质量也得到了保障。

3.提高幼儿游戏水平--教师指导的重要环节。

另外在活动中,教师还要善于观察,注意幼儿的游戏发展水平。区域活动是分小组进的,提供的材料是分层次的,与我们普通的小组不同。区域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师观察几,方便教师个别观察。例如“美工区,观察孩子,他是怎样选的材料,他为什么这样选?选的材料与他的发展水平是否一致。也许有的孩子选择了高于自身水平的材料,也有的子选了低于自身水平的材料。这里面包括了多方面的原因:选择高于发展水平的幼儿,许对自己认识不够;也许是愿意挑战自己;也可能是对高难度的材料感兴趣等等。这就要教师认真观察,具体的问题具体引导。区域活动的目的是要通过游戏使幼儿获得充分的发展,而要衡量幼儿是否在游戏中获了发展,最好的尺度应该来自于游戏本身。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语言、动作、知识验、想像力、交往能力和意志品质等都能反映出幼儿的发展水平。因此,我们把提高幼的游戏水平作为评价衡量区域活动的直接目的,要求教师要参与幼儿的游戏,及时提供关的知识、语言、表情、动作,以扩展游戏的内容,深化邮资主题和情节。

在实际的观中,教师经常扮演一些领导角色,像”妈妈“”经理“”舞台导演“”导游小姐“等,从带领幼儿玩,通过示范、启发、引导,使幼儿从想玩但玩不好,玩不起来,向爱玩、会、玩得好过渡发展。另外,教师要善于启发提问,掌握提问的技巧性。通过提问来了解童的计划、愿望和经验。当教师提问儿童时,其目的是为了收集有关幼儿的信息,这样儿在独立的学习中就会得到最大的支持。每一个儿童被看作是通过与支持他的成人共同享主动性获得来建构他或她自己的知识个体。也就是说,每一个幼儿都是主动的。特别要求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应参与到游戏中去,机智地引导游戏进行和协调幼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不是抑制幼儿的独创精神,尽量少出现”你应该这样做,你不可以样做的“等命令式的语言和指导方式。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以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为出发点归宿,所以消极被动的指导和权威控制的指导应较少到无控制。游戏过程中,一般指导必要的,可以使幼儿有一个有序的环境,掌握基本的游戏方法;而参与深入式的指导则把幼儿看作是发展的、有潜力的一个自主人。教师通过与幼儿一起协商,提出建议或进启发式提问,激发幼儿想像、思考和创造性的发展。所以参与深入指导,是教师指导幼游戏的重要环节。

对于区域活动的指导,是一个难以把握的课题,在此,笔者只想提些自己的一些不成的观念。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换句话说,就是要了解自己,了解个人与专业的要;了解自己的工作环境。只有真正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生活的本质,认识自己职业的求,才可能真正对待自己的工作,真正用心的思考自己的行为。一个高要求职业成就感的教师,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就易于产生反思行为,而反思是教师提高指导行为的关键素。其次,是理论水平的加强与专业素质的提高。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指导的困境,充自身的理论水平,所谓的游戏观、教育观,应该在实践中体悟,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的形式。要真正做到等待幼儿、尊重幼儿,认识到学和教不应该是分别站在河的两岸,看着河水涔涔流过,而应同舟共济,通过主动积极的相互交流,教才能加强如何学的技巧。学会”站在旁边等一会,留给幼儿学习的空间,仔细观察他们在做什么,然后你就会明白,也许你的教法与从前大不一样了。“”让幼儿在环境中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来学习。“教师要做一个”真正的教师"。也就是说,教师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教育行为,把握其行使的时机和力度,真正做到恰当指导幼儿游戏,促进幼儿发展。如,教师要能够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和需要调整教学,通过创设活动区的环境,运用适合与幼儿发展水平的各种活动材料,来帮助幼儿增强关键经验,而不是试图加速他们的发展或是强硬地推到下一个发展水平。而从幼儿实际出发进行指导的具体表现是:要在了解、观察幼儿游戏过程基础上,给予指导;观察幼儿想做什么游戏,喜欢什么游戏,他们实际是怎样做的,适当提些问题,以便了解幼儿游戏的发展水平,为有针对性指导幼儿积累资料。在观察的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每个幼儿的兴趣状况和全班幼儿整体的兴趣趋向,以便调整活动内容,提供相应的材料,丰富相关的知识经验,以及培养幼儿的能力和良好品德,从而使教师的指导和教育工作能够有的放矢。

幼儿园艾滋病教育活动总结

20xx年12月1日是第xx个“世界艾滋病日”,为了做好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维护每个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增强幼儿、家长、教职工自我保护的能力,11月26日,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吉晨幼儿园开展了“携手同行共抗艾滋”——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

活动中,各班老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以观看图片、视频、涂画创作的'方式进行了关于艾滋病知识的讲解,让幼儿初步了解了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使孩子们了解到艾滋病的巨大危害,了解到艾滋病患者的痛苦,激发幼儿关爱之心,并让幼儿清楚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血液传播、公用针具、母婴传播等,同时让幼儿知道,一起游戏、一同用餐、游泳等一般的接触是不会传染艾滋病毒的。

随后,老师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艾滋病的宣传,争当“普爱宣传员”,从身边亲人朋友抓起,做好艾滋病的普及工作,从而增强艾滋病的宣传范围与力度。同时,利用qq群、班级微信群、led、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广大家长及教职工进行宣教,增强他们的防范意识,使预防艾滋健康教育工作做到全面化、多样化。

此次活动使孩子们对于艾滋病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有效扩大了有关艾滋病的宣传力度,树立了为社会公共卫生建设贡献一份力量的决心,增强了社会荣誉感和小主人翁意识。

幼儿园艾滋病教育活动总结

20xx年12月1日是第xx个“世界艾滋病日”。为了做好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让孩子更好的健康成长,增强孩子,家长,教师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20xx年12月1日,新河镇新河中心幼儿园开展了大手牵小手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活动。

我园积极营造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氛围,利用公众号,电子屏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幼儿宣传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

各班结合幼儿实际情况及年龄特点,展开了“预防艾滋病”主题宣传教育。老师通过观看图片,手工制作等方式对幼儿进行艾滋病基本常识的`宣传教育。

此次活动的开展,使幼儿初步了解了艾滋病相关的知识及预防知识。清楚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血液传播共用针具,母婴传播等等。一般的接触并不能传染艾滋病。如共同进餐,握手等都不会传播艾滋病。艾滋病病人吃过的菜,喝过的汤也不会传染艾滋病病毒。幼儿明白了,我们与艾滋病患者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要相互关爱,相互尊重,真正了解艾滋病,清除不必要的恐惧,真正向“零”艾滋迈进。

幼儿园艾滋病个人活动总结

艾滋病是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已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今年12月1日是第__个“世界艾滋病日”,我校为了提高在校学生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加强自身健康卫生的知识和能力,在校领导带领下以高度的责任感在本校学生中开展“青少年艾滋病防治和宣传”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组织学习、提高认识。

1、组织教职工学习相关知识、了解形势的严峻:

在第__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组织学习了有关艾滋病的防治知识,充分认识到防治艾滋病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未来,尤其在学校这个青少年学习生活活动的场所里尤其重要。大多青少年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对防艾认识不足。在此向广大青少年传播防艾知识,宣传防艾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是他们的关心和爱护,集体校领导对学生的关爱。

2、组织全体学生学习防艾知识、防艾措施:

根据上级部门的精神,在试点学校要对学生全面开展防艾知识,我校通过广播、情景剧演绎、发放宣传资料等对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流行趋势、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等作了具体教育,学生的知晓率也达到了100%。

二、精心组织,认真贯彻。

学校集中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多种形式宣传相关知识,营造一定氛围。

1、采用宣传栏,黑板报,搜集有关资料进行宣传。

2、利用防艾宣传小册子,相互传阅。

3、利用升旗仪式、校园广播和多媒体教室进行防艾知识讲解。

4、班级黑板报办一期防艾宣传知识。

三、宣传到位,成效显著。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宣传活动,我校广大师生对艾滋病有了新认识,了解了一些防治知识和措施,认识到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但并不可怕,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懂得艾滋病的三种(性接触,血液,包括共同注射器吸毒,母婴)传播途径和日常生活接触不能传染上艾滋病内容,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关爱全家。

同时也了解到在预防艾滋病控制艾滋病国家制定新政策,患上艾滋病可得到免费咨询、筛检和治疗。对艾滋病患儿的孤儿实行免费上学等优惠政策。不歧视艾滋病人,并关爱艾滋病人,同时向周围人群进行有关预防艾滋病的义务宣传等。

防治艾滋病是一个世界性课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学校在今后工作中将不断加强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力度,使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都能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增加自我保护意识,这也是教育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最后,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战胜艾滋病消灭艾滋病,夺取最后胜利。

个人幼儿园见习活动总结

一周的时间转眼即逝,我们在幼儿园也完成了自己的最后一岗。

第一天来到幼儿园,陌生感和局促感不断涌动。由一名学生变成一名老师,我们内心都承受这巨大的压力。从开始的不知所措到到最后的依依不舍。

第一天刚踏入幼儿园的我们,感觉是那么的陌生生疏的帮老师做事,生怕自己做的不好。看着一个个可爱孩子们,很想去接近他们,但不知道该怎么与他们交流,他们用一双双好奇的眼睛看着我们几个新老师。

可能是我们第一次和孩子这样接触吧,有点手忙脚乱的。

在幼儿园的这一周,我忙碌着,但我是快乐的,因为我学得到了课本以外的知识。比如: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如何与幼儿相处?在幼儿中开展活动时,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开展?要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活动中如何让幼儿学到知识?如何了解幼儿的个性差异等等。

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幼儿喜欢你,喜欢你上的课。这些都是我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在这一周中,我不仅了解幼儿日常生活活动,还看到了老师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对幼儿的爱心和耐心。经过这次的见习,让我真正了解幼儿教师是那么的不容易。时间虽然短暂,但却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受益匪浅。

最后、感谢老师为我们幼师班付出了这么多,为我们争取这么好的机会,谢谢老师,也谢谢班主任对我们的调教。

幼儿园预防艾滋病活动总结

xx年12月1日是第22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主题仍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艾滋病已成为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我国已步入艾滋病的快速增长期,目前仍无治愈艾滋病的药物,也无有效的疫苗,对艾滋病的控制措施主要是预防,因此宣传教育至关重要。为此,在上级的领导下,我们以世界艾滋病日为契机,以今年艾滋病日主题为口号在校园进行一次艾滋病宣传活动。为了搞好艾滋病防治宣传周活动,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把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与禁毒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教学活动结合起来。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对于我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制定了防治艾滋病工作方案和计划,成立了遏制与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小组,校领导亲自挂帅,明确职责,协调各方面力量,狠抓落实,做到领导到位、投入到位、保障到位、措施到位,扎扎实实地开展艾滋病预防工作,活动真正做到了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

2、举办预防艾滋病为主题的板报、征文比赛、文艺汇演等宣传活动。

1、为了有目的.、有教育意义、科学地开展预防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按照上级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全校10个教学班,由政教处配合教务处统一安排课程。

2、为了提高学校教职工和学生有关艾滋病基本知识水平,增强学生自我防护能力,进行有关知识讲座.

3、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利用板报、讲座和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为学生们提供青春期性教育,预防吸毒和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总之,开展以学校健康教育为中心的全民宣教,是预防艾滋病在我国蔓延的最有效手段,也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不断提高广大青少年和学校教职员工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水平和自我防护能力。今后,我校将在加大宣传力度、建立艾滋病预防工作的长效机制,继续努力探索和实践,力争为艾滋病防治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幼儿园艾滋病个人活动总结

20__年12月1日是第29个“世界艾滋病日”。为了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端正指导思想,我院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按照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开展了以“遏制艾滋,控制蔓延”为主题的一系列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现总结如下:

我院高度重视,明确开展预防艾滋病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迅速成立了学院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小组,学生工作处、各系团总支、学院卫生所及学院红十字会等紧密协作,共同开展各项活动。

结合校情,制订了《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__年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策划方案》,树立正确的理念,帮助青年学生建立一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方式,让学生直接参加预防艾滋病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并推动社会预防艾滋病工作深入开展。

三、组织活动,扎实开展预防艾滋病宣教工作。

1、海报、橱窗宣传:12月初我院卫生所联合学院红十字会制作预防艾滋病宣传海报展板,在食堂门前展出。对艾滋病的基本情况、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人文关怀等内容进行了宣传,使同学们树立“预防艾滋,人人有责”以及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决心。

2、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调查问卷发放:12月以来我院卫生所向系学生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并组织对我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随机进行防治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加强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帮助他们树立了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

3、12月1日下午,院红十字会在思源堂前举办了有关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活动,近千名学生在红十字会志愿者的鼓励下佩戴了象征着希望、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工作的红丝带,并进行了现场签名、有奖竞答等活动,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4、12月1日晚6点30分,由省血液中心献血服务科周知祥科长主讲的艾滋病宣传讲座——“遏制艾滋,控制蔓延”在明德楼报告厅举行,300余名学生到场聆听。专家针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症状、全国各地艾滋病现状及预防措施进行了讲解,并与学生进行了现场互动,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艾滋病现状的严峻性。现场学生都纷纷表示:大学生应正确认识艾滋病,加强对艾滋病的预防。

在防治艾滋病宣传活动期间,我院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__年全省高校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紧紧围绕宣传主题,扎实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宣传普及艾滋知识,调动校园学子一起加入到抵御艾滋的行动中来,同时,也倡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洁身自爱。

幼儿园艾滋病教育活动总结

为做好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对“艾滋病”的认识,增强艾滋病防护和自我保护意识,远离艾滋病,让幼儿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武胜县东方红幼儿园以“携手防疫共担健康责任”为主题,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

活动中,各班老师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视频、ppt课件等向幼儿进行了艾滋病知识的宣传;通过观看预防艾滋病的宣传画让幼儿知道了“如何预防艾滋病的简单知识"。在家长宣传方面,幼儿园利用宣传标语、家园栏、qq群等形式进行宣传,呼吁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共同参与艾滋病防治。

此次活动的开展,使幼儿对艾滋病有了初步的了解,明白了我们与艾滋病患者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要相互关爱,相互尊重。让我们一起携手抗艾,健康共享。

预防艾滋病个人活动总结

20__年12月1日是第__个“世界艾滋病日”。为了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端正指导思想,我院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按照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开展了一系列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现总结如下:。

我院高度重视,明确开展预防艾滋病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迅速成立了学院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小组,学生工作处、各系团总支、学院卫生所及学院红十字会等紧密协作,共同开展各项活动。

结合校情,制订了,树立正确的理念,帮助青年学生建立一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方式,让学生直接参加预防艾滋病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并推动社会预防艾滋病工作深入开展。

三、组织活动,扎实开展预防艾滋病宣教工作。

1、海报、橱窗宣传:12月初我院卫生所联合学院红十字会制作预防艾滋病宣传海报展板,在食堂门前展出。对艾滋病的基本情况、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人文关怀等内容进行了宣传,使同学们树立“预防艾滋,人人有责”以及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决心。

2、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调查问卷发放:12月以来我院卫生所向系学生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并组织对我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随机进行防治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加强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帮助他们树立了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

3、12月1日下午,院红十字会在思源堂前举办了有关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活动,近千名学生在红十字会志愿者的鼓励下佩戴了象征着希望、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工作的红丝带,并进行了现场签名、有奖竞答等活动,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4、12月1日晚6点30分,由省血液中心献血服务科周知祥科长主讲的艾滋病宣传讲座——“遏制艾滋,控制蔓延”在明德楼报告厅举行,300余名学生到场聆听。专家针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症状、全国各地艾滋病现状及预防措施进行了讲解,并与学生进行了现场互动,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艾滋病现状的严峻性。现场学生都纷纷表示:大学生应正确认识艾滋病,加强对艾滋病的预防。

在防治艾滋病宣传活动期间,我院根据要求,紧紧围绕宣传主题,扎实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宣传普及艾滋知识,调动校园学子一起加入到抵御艾滋的行动中来,同时,也倡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洁身自爱。

世界艾滋病日活动个人心得体会总结

生命不容错过,每一季、每一天、每一刻,都值得喜爱和感恩。

禁毒、防艾,两个看似冰冷强硬的词语,却饱含了所有亲朋好友最温存的乞求。不错,当它们出现在标语横幅上时,你可能只会用余光扫过,如同当我准备演讲的最初,举步维艰,不知从何说起。

但,请跟随我,在短短的五分钟里,放下冷眼旁观的心态,尝试将心比心,让我们把所有受害者当成我们共同的朋友,允许自己快乐的心打个寒颤。——同样是迎接冬去春来,迎接万物复苏,同样拥有大把的光阴与生命,但你我看到的是良辰美景、莺飞燕舞,而他们……什么也看不到。

毒品、艾滋,肆意染污原本健康的身心,摧毁真善美的灵魂,让无数家庭为之破碎,陷入绝望。我们读到的新闻,听到的故事,看到的宣传片、纪录片已经太多太多,它们成为我们批判毒品的有力素材。然后,在这美丽的春天进行演讲的时候,我们不是以高傲的姿态去教诲误入歧途的朋友,也不是以道德的光辉去照射他们生存的阴影。而是让我们走近他们,让我们真诚地面对,给他们一个没有心结的拥抱。

就来讲一个故事吧:安徽阜阳,古称颍州,它历史悠久,风景如画。然而颍州“艾滋孤儿”们的孤独和痛楚,却成了古城心中难以愈合的伤痕。

这些孩子失去亲人、遭受冷遇、忍受孤独,他们被称作“艾滋孤儿”。艾滋孤儿只能和家里的猪玩,从小受到歧视,走路总是低着头,从不和人交流,没有朋友。当纪录片剧组走进黄家三姐妹的屋中时,正是她们的父亲刚刚去世之时。

一家人全都窝在黢黑的屋子里哭,场面令人心碎。还有一个叫高俊的艾滋孤儿,他奶奶疯了,家里7口人因为艾滋病死了5口,他自己也带着艾滋病毒。高俊从来不会正眼看一个人,从来不会笑也不会哭,没有任何表情。你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木偶一样。这些寂寞的孩子时常去父母的坟头,依偎着。

但是,只要生命还在,我们就值得付出一切爱的行动,驱赶他们的恐惧与无助,牵着他们,快乐、自信、坚强地活下去。

故事讲完了,没有石破天惊的情节。但是,难道我们在这里开展活动,就是为了陈述我们早已知晓的悲惨的案例吗?不,我们不是为了讨伐社会的缺陷,而是为了积聚爱心、积极补救。所以,故事并不重要,听故事的心,最重要。

把爱落到实处。爱苦难的人,就是爱我们的国家;原谅别人的过失,就是回报我们的社会。

据了解,颍州艾滋孤儿在人们的帮助下,已渐渐走出病魔的阴影。他们艰难求生的镜头被真实地记录了下来,在哀叹中,依旧给了人们信心与希望。

用幸福去鼓舞误入歧途的人,用亲情唤醒他们对家庭的责任,用宽容感化他们对社会的不满。

幼儿园户外活动个人总结

在把水蒸气变成水的实验当中,有小朋友想出把手放在水蒸气上,水蒸气也会变成水时,小朋友都围过来试一试。这时我很犹豫,是阻止还是支持呢?结果我没有阻止他们,而是在一旁提醒他们注意安全,等他们都一一亲自实验过,然后与他们一起讨论这是为什么。就这样循序渐进地将引导幼儿回到主题。

存在问题:

1、我在课前还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便于操作观察的材料,如每组准备一只酒精炉、烧杯,让每个幼儿都能亲自进行实验探索,从而能更加引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

2、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于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

3、对活动的组织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调整的教育行为还比较谨慎,不够大胆。如在这次活动中的生成课程转换得比较犹豫。

4、及时反思、整理思路的能力还不足,活动后立即反思显得条理性不够强。

幼儿园开学活动个人总结

20__年3月1日上午,我园举行了20__―20__年第二学期的开学典礼。本次开学典礼带给学生愉悦而又亲切的心情。

开学典礼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鲜艳的红旗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肃目下冉冉升起。这是新学期的第一次升旗,由杨正美老师在国旗下进行了讲话,老师们和同学们显得格外庄重,升旗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直接的方式。

在开学典礼仪式上,章茂松园长在热烈的掌声中进行了新学期致辞,他在发言中回顾了我园上学期取得的一系列可喜的成绩,让我们看到了累累的硕果,这都是因为全园师生的共同努力。同时,他还向同学们提出了新学期的四点要求:

第一,树立一个让自己迈向成功的自信心;。

第二,要形成一股认真刻苦的良好学风;。

第三,要培养一个自律自强的好习惯;。

第四,要创设一个安全文明的好环境。

最后,他希望在新学期中,每一位同学能在学习前进的道路上策马扬鞭,努力耕耘,不断创新,并勉励大家在新的起跑线上用自己的勤奋与智慧翻开新的画卷、书写新的篇章!并对同学们的开学面貌给予了表扬,并希望同学们以饱满的状态迎接新学期的挑战,章茂松园长的讲话在全体学生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教导处主任杨再碧、学生代表游婷婷同学相继发言庆祝新学期的开始,也分别提出了新学期自己的发展规划与发展方向。园长的发言让学生感受到了大会的郑重性和庄严性;教师的发言让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亲和性,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教师的职责也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代表的发言更给学生带来了亲切感,同龄人的榜样作用也更具说服力,相信同学们会在优秀学生的带动下发展得更加出色。

此次活动虽没有丰富多彩的形式,但其教育意义却是非凡的。暑意未休,但老师和同学们听得却非常认真。通过此次活动,教师们有了新的动力,会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新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同学们也通过此次活动更清楚的认识到作为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

开学典礼在热烈的掌声中画上了完美句号。相信,良好的开端必定能带来巨大的成功,在全体师生不懈的努力下,中坝幼儿园一定会赢得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幼儿园个人区域活动总结

(一)根据笔者的观察和教师的访谈,目前教师对区域活动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1.从教师的角度理解,区域活动为"集体教学的延续"、"分组活动"。

集体教学的延续:持该观点的教师,指导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集体教学不能满足每个幼儿的需要,无法兼顾个体,故在集体教学之外,利用区域活动的时间,在相关区域对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做个别辅导;有关内容的教学(主题活动)是需要多种活动形式配合和补充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理解和运用;有时由于教学设备不足,做不到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教师只能先在课上示范,课后把操作材料投放到相关区域,让幼儿自行操作。分组活动:教师重点在某一区域指导一组幼儿学习新内容,其他幼儿在别的区域做自己喜欢的游戏,然后交换。

2.从幼儿的角度理解,区域活动为"自由游戏活动"、"学习性活动"。

自由游戏活动:把区域活动视为在集体活动之外为幼儿创设的一种自由游戏活动的形式。幼儿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的内容、材料和玩伴,通过游戏和自由交往获得课堂上得不到的新经验。教师指导较少甚至是不予指导。学习性活动:认为区域活动是一种学习性、探究性的活动,有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任务,幼儿必须完成的一种操作性较强的活动。"区域活动是一种学习性的活动,是要解决教学任务的,有一定的目标制约。"教师的观点直接影响活动的开展形式,以上两种也是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的主要方式。其实这些观点并无对错之分,只是各自理解的角度与价值取向不一样。究竟该如何理解区域活动,重点放在理解它的哪个方面,值得我们思考。

老师认为区域活动就是学习中心、兴趣中心活动,它是教师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为使儿童进行高效学习、获得最佳发展而精心设计的环境,儿童可以自由地进出各个区域,开展游戏活动。这就是说,区域活动是游戏学习的融合,幼儿通过游戏的手段来学习,而游戏也是幼儿学习的一种方式。据以多方面论述,本人对区域活动的理解是,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创设丰富有趣的、多样性的学习环境(活动区),提供有深度有层次的活动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愿地选择活动材料,在环境中有效、系统的进行活动,从而得到全面发展。区域活动要求教师以促进儿童发展为宗旨,重视幼儿的自主活动,重视幼儿与环境(人、事、物)相互作用,重视在活动过程中的师幼互动,通过观察不断了解儿童、不断创设环境和材料,不断促进他们和环境发生作用,不断促进他们获得经验、获得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二)区域活动的性质

目前有不少幼儿园设置了活动区活动,但对区域活动的性质如何判定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区域活动是教育活动的多种形式之一;有人认为区域活动是不同类别的游戏形式。为什么会有争议呢?就是因为区域活动内的活动既有游戏性质的、又有学习性质的,因为性质不同,计划与指导方法都不一样。两种性质放在了一起难于统一。该问题的关键是要搞清楚,区域活动究竟是游戏活动还是非游戏活动,是课程还是游戏,还是与两者都不同。他们的关系究竟该如何理解?幼教界的专家们也没有统一观点,一直存在着各种不同看法。例如,由卢乐珍主编的《幼儿园综合活动教师指导用书》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正规教学和游戏活动之外,幼儿园每天都应安排大量的区域活动,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幼儿园的活动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既有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区域活动,也应有幼儿的自选活动和生成性活动等"。

可以看出,卢老师是将区域活动与教学和游戏分开的,也就是说,区域活动既不是课程教学也不是幼儿游戏。张博的观点:"广大幼儿园则开始建立活动区,活动区教育应运而生。可以说活动区教育是活动课程在幼儿教育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可见张老师更倾向于将区域活动理解为活动课程的一种形式。而刘焱老师则认为,活动区既是幼儿的"游戏区",也是幼儿的"学习区"。活动区活动既是幼儿的游戏活动,又是"教"与"学"的活动。我比较赞同刘焱老师的观点,即区域活动既是游戏活动又是学习活动,区域活动是自然活动与教育活动的统一。幼儿园中的任何游戏形式,都不可能是完全的自然游戏状态,一旦进入教师的视线内,都将被赋予教育性质。区域活动应该是一个整体概念,既强调幼儿的自主性、兴趣性,又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区域活动不仅仅是幼儿感兴趣的,同时也蕴涵着学习的潜能。

区域活动为幼儿各方面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但是这种可能性能否成为现实性,取决于成人对区域活动的理解上。活动区本身只是教师为幼儿创设的活动环境,是教师教育意图的客体化、物质化。在活动区发生的活动是游戏还是非游戏活动,取决于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所结成的关系以及相互作用的性质,取决于教师对幼儿活动控制的程度。

游戏活动:如果让幼儿在活动区自由活动,教师只是暗处观察,并不给予直接的干预指导,那么在活动区发生的就是游戏活动,此时的区域活动可理解为游戏活动。例如,音乐舞蹈区、积木区、益智玩具区、阅读区等。任何发生在幼儿园里的游戏活动都具有"自然性"和"教育性"双重性质,同样,此时区域活动在幼儿眼中是"自然性的游戏",而在教师的眼中则是"教育活动"。教师不能单纯地将其理解为幼儿的"自由游戏",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不加指导。只是教师的指导更为"隐性"罢了。

学习活动:如果某个活动区活动是教师指定或规定幼儿必须参与的,而且又是教师重点指导的,那么,在这个活动区发生的活动,游戏性减弱,"作业"或工作性增强。这种区域活动,可看作是"任务定向的区域活动",即学习活动。笔者通常观察到的区域活动,更多的是该类型。如,南京某幼儿园,区域活动每周都有工作重点,教师有计划有重点地指导幼儿活动,这些任务是幼儿必须要完成的,只是完成的.时间并不强求一致,通常为一周。如,数学区的"数字排序"、美工区的"花枕头"、智力区的"单双数的家"等。当然游戏和学习是不矛盾的,学习可以在游戏中进行,游戏活动必然隐含着儿童的学习。区域活动不能如此简单的划分,这两种类型也不是截然分开,有时是相互联系的,同一个活动区有时开展的是游戏活动,有时是学习活动,有时可两者兼具,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利用如何指导。针对目前区域活动开展现状,本人觉得对区域活动的理解应侧重它的游戏性。

强调区域活动的游戏性:目前,我们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形式,主要是将教室划分成一个个活动区域,让幼儿在里面学习和游戏。但是,我们的教育模式毕竟与国外不完全一样。国外幼儿的活动常常是以活动区为主,集体教育活动少之又少。儿童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在活动区里,而活动区的活动既有游戏,又有学习。就像《活动中的幼儿》书中介绍的,区域活动中容纳了一个完整的幼儿认知课程。而我们不同,我们的幼儿每天还有一次正规集体教学,生活环节上也有统一的规范和较严格的限制。自由活动机会少,真正自由自在在玩的时间,就只剩下活动区活动和户外活动了。这样一来,如果在完全照搬国外活动教学的做法,里面加入大量的学习成分,就等于减少了儿童游戏的机会,儿童的游戏就得不到保证。

正如一位幼儿教师所说:"现在幼儿园越改革教师压力越大,幼儿越没有游戏的时间。没办法幼儿园有课程目标,每个主题都有目标,有幼儿用书,有一个一个的任务要完成。每天的集体授课减少了,那课上要完成的目标怎么办?只能投到活动区去,这样幼儿的游戏给孩子的压力更大,游戏的趣味性大大减少。区域活动成了教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没办法的事情!"区域活动强调以儿童的兴趣和爱好为依据设置活动区,组织活动。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区,自己决定活动的内容、活动方式、活动伙伴,对活动区的环境、材料提出更高的要求,活动的趣味性强。这要求教师不要一味的将区域活动学习化,应加强活动区的游戏性,特别是当前幼儿园盛行的任务定向的区域活动,应适当减少。尽量避免重视建构区、美工区、益智区等学习性强的活动区指导,忽视角色区、表演区、沙池区、图书区等游戏性强的活动区指导。加大区域活动的游戏性,把一些适合活动区的教育目标当作游戏目标提出来。儿童的活动只有处在游戏目标下,才能促使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兴趣,才能获得真正的游戏体验。一些学习性较强的区域,如"认知区""工区"。

在这些区域里,活动内容都是教师规定的,方法和步骤也是教师安排设计好的,并且伴有较严格的规则和要求。如,教师准备好画有直线、弧线的纸张和旧画报,让幼儿根据己能力去选择剪直线、剪弧线或剪图画轮廓,以提高幼儿使用剪刀的能力。这种方法实际上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游戏的方法。游戏的方法应该是引导幼儿去玩,想方设法玩得开心,玩得痛快,在玩中得到发展,这就是游戏特有的性质。比如,可以采用为活动区命名的方法,来渲染游戏气氛,创造童话般的境界。例如,把"美工区"变为"艺术画廊"、"七彩世界"等,孩子们来到这里就扮起了假象的角色,或"做工"、或"作画",把自己的制造出来的"产品"拿到"商店"去"卖",用绘制的作品办"画展"。这样,游戏的主题和内容仍与教育目标保持一致,与教育活动环环相扣,但活动的性质从学习变成了游戏,孩子们的身份从小朋友扮演了一定的角色,活动目的从学本领变成了纯粹的玩,一成不变的活动区变成一个个变化的游戏场所,幼儿活动的兴趣就会明显提高。

(三)区域活动的价值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一个环节,它以幼儿发展目标为依据,与幼儿园的生活活动、体育活动、学习活动相并列,利用游戏手段安排各项内容,并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施加影响。教师积极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环境,让每个孩子有机会接触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和吸纳外界,同时教师则在此过程中努力地去了解孩子,敏锐地察觉孩子之间的差异,个别化地指导孩子,正如《纲要》所指"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没有任何心理压力,轻松愉快,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伙伴,能按自己的学习方式、速度、习惯去操作实践,对促进每个幼儿身心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区域活动具有他教育活动所不能取代的功能价值。

1.有利于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瑞吉欧教学方案中充分肯定了幼儿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更易于交流、易于创造性的发展,"幼儿在创设的环境中会更自由地去探索,更能够和同伴一起活动,也更加具有坚持性,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可以去尝试心中所想,知道在朝他们自己目标前进时,他们可以自己做决定,感受到自由与快乐。"区域活动正符合了这个特点,它不同于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的计划、执行、完成都是幼儿自主决定和承担的。幼儿在活动中,按照自己主体地位,决定对活动材料、伙伴、内容的选择。在这些活动中,幼儿没有压力,他们根据自己的想像自由发挥。即使在活动区进行学习活动,幼儿所受的挫折感也会因为不是"上课"而有所缓解。幼儿处在这种操作和游戏的环境中,常表现出较强的激励,会迫切地希望尝试他们的新技能。活动的方式方法由幼儿自行决定,只有当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与想法来使用游戏材料,才能有活动的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才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性和自主体验感。哈维葛特斯认为:"只要能够充分地满足孩子发挥其自主性的欲望,不是限制孩子的自主活动,而是给予积极鼓励的话,那么孩子通过强行和反抗而是大人感到棘手的事就会大大减少。"

闵老师也表示:"幼儿有事可做,并且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意外的发现孩子变得专注了,集中力增强,破坏纪律的现象反而减少了。"区域活动适合于任何年龄阶段的学前儿童,并能使儿童从中受益;不同的区域活动对儿童的成长虽然有着不同的影响,如积木区利于儿童习得大小、形状、长度、序列和空间关系的知识,图书区利于儿童获得阅读、听说的技能,但它们都能增强儿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儿童的决策能力。

2.培养幼儿的关键经验与动手操作能力

"所有学前儿童的学习活动都必须建立在物体操作的主动性经验的基础上,言语和非言语表征能进一步丰富这种主动性经验。"在开展活动前,教师要丰富幼儿的关键经验,同时意识到,这些经验不是以孤立的形式存在,他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在活动开展中,应该综合为一体。如积木区活动就是培养幼儿关键经验的典型,它融合了语言、主动学习、经验和表征、空间关系等关键经验。活动前,教师可以通过外出参观实物或展示图片,丰富幼儿头脑中的表象,为幼儿建筑活动提供具体经验,为幼儿顺利搭建造型打好基础。活动中,幼儿运用各种形状的积木,认识了不同的几何形状,并从中体验有关重量、对称、大小、长短等数量概念的关键经验;通过搬运、取放、堆叠积木,幼儿的大小肌肉得到发展,掌握使用工具和设备,同时在操作、转换和组合各种材料中,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积累主动学习的关键经验。积木活动时,教师应背后观察,当幼儿出现困难和需要时,给予适时指导,促进活动开展。比如小班幼儿初进入积木区,不知搭建什么时,可放入人物、动物模型,引发搭建内容"小动物的家"、"我们的公园"等。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情节的创设使积木活动与其他活动区发生联系,促使幼儿多方面经验的积累。如幼儿搭建了一个公园,就可引发幼儿去邀请娃娃家的小朋友来公园游玩。此时积木区的幼儿可充当导游,带领娃娃家的幼儿逛公园,在描述公园景物中发展幼儿的语言,促进幼儿间的交流,从而使幼儿语言、经验表征等关键经验得到发展。

幼儿的主动学习就是意味着整个身心的活动来学习。教师在活动区提供了大量可操作的玩具和材料。幼儿利用这些玩具和材料来设计、制作他们心中的天堂梦里的故事。他们用积木批成各种各样的建筑物;用剪刀、画笔、橡皮泥、泡沫制作形形色色的作品;他们就这样不断的在活动中体验各种材料的特性,同时在操作、转换和组合各种材料中,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增强自身的关键经验,锻炼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3.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研究表明,儿童期是幼儿社会化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交往活动又是社会化形成的基本途径。区域活动正是为幼儿交往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机会。在这样一个"开放性"的教室里,语言和所有的学前知识、学前经验综合在一起,这并不是教师花费精力来源的东西,而是完全真实自然状态下,幼儿自主获得的过程。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开放支持的环境,同时也提供了与同伴、教师和许多不同材料相互作用的机会,他们想交流的愿望会自然地增长,幼儿会希望表达出与他们的活动有关的需要、情感和思想。福禄培尔说过,"儿童设法在同伴中看到自己,在同伴中感觉自己,从同伴那里衡量和测量自己,通过他们的帮助,了解自己与发现自己。"区域活动正是有大量的同伴的交往,在活动区中,幼儿通过角色分配、角色扮演,承担一定的义务,遵守共约的游戏规则,从而培养了幼儿责任意识和集体意识;同时通过活动,幼儿之间彼此交流,学会与人分享,摆脱幼儿的"自我中心"倾向;另外,活动中需要大量的合作,来共同完成游戏,同时会出现一定的摩擦和问题,幼儿就在这种轻松自由的状态下,学会了协调、沟通、合作,也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促进了社会性的发展。教师要充分清楚区域活动的实质与功能,不同活动区有不同功能、有不同的规则要求,教师的指导也不同。区域活动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导,而且对教师的指导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涉及到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游戏观,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育技能等。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意味着新的挑战。

本研究中的教师指导行为指的是教师在观察幼儿区域活动这一特定情境制约下,所作出的有意识的行为反应,该行为对幼儿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具体包括指导的口头言语行为、体态言语行为等。在具体操作中,笔者采用"事件取样法",即在区域活动中,笔者观察到师生交往行为的发生作为一次事件。所谓教师指导行为的产生是指在区域活动中,为使游戏顺利进行,教师与幼儿通过各种信息传递手段,如语言表情动作等进行相互作用,以期对幼儿行为发生影响。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一)教师指导方式调查结果

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指导方式主要有被动反应、权威控制、一般指导、深入指导四种。我观察的这所实验幼儿园的教师在进行指导时,以参与深入式指导为主,占53.5%;其次是一般指导,占33.8%;权威控制式指导相对较少,只占9.9%;而被动指导更少,仅有5个案例而已,占2.8%。这充分说明教师指导理念是正确,能够避免指导的表面性,通过提问启发、协商建议等方式参与幼儿游戏,从而促进游戏的开展。同时,可以从表中看出,教师规定主题在权威控制总占有主要位置,一般指导中,询问较多,笔者观察,事实的确如此。最普遍的指导语言就是询问,有时甚至是毫无意义的询问,对该现象,第三章会结合案例具体分析。

根据观察,笔者将教师的指导内容具体为:常规、社会交往、知识技能、目的性、坚持性、创造性等方面。该幼儿园的教师在指导中,注重对各项内容的全面指导,其中以知识技能和常规指导最多,两者合占63%,而其他几项只占37%。在此,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教师偏重与知识技能的传递,常规纪律的维护,而较少关注幼儿创造性、目的坚持性的发展。观察到的教师指导案例所得到的基本印象,师幼之间互动很少倾向于针对幼儿表现的行为和水平的。以上仅仅是量化的统计结果。结合具体的观察案例,笔者发现教师指导行为多以口头言语出现,肢体语言较少,指导内容更为具体更为细化,最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1.规范幼儿行为,维护游戏纪律

教师通过指导游戏,引导幼儿认识社会知识和行为规范,如游戏中自理行为的规范、与人交往的规范等等,并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反复实践,逐步形成习惯,内化为自身较稳定的行为特征,从而促进幼儿个性社会化。在笔者观察中,该指导内容出现的频率最高,通常是这样的情况。当幼儿出现了差错或幼儿的行为干扰了日常活动或其他幼儿游戏时,这时教师会关注幼儿,而不是使建构知识或游戏顺利开展成为指导活动的重点。

2.影响幼儿的游戏内容

幼儿游戏的内容带有一定的价值倾向性,教师需引导幼儿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这就是人们常常提到的指导要注意"游戏的教育性"。幼儿游戏中可能会出现不健康的主题,如,中班一次角色游戏中幼儿模仿成人抽烟的案例。笔者观察,教师对幼儿游戏内容比较关注,并能够试图去引导幼儿游戏向积极健康方面开展。

3.提高幼儿活动的质量

这项内容教师涉及到的相对较少,当然,教师理念上是能够意识到的,但实践中却有些差距。通过访谈,笔者能够感受到幼儿教师的聪慧与机智,她们都清楚,教师指导的关键应该是促进幼儿活动质量的提高,促进游戏的深入发展,并使幼儿在游戏中身心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从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该幼儿园教师的指导方式有效性高,普遍采用深入指导和一般指导,而权威控制与被动指导少。这说明该幼儿园教师的素质较高,教育理念的把握较好。而指导内容主要涉及规则教育与纪律维护,明显看出教师偏重与知识传递,幼儿的行为表现以及幼儿游戏的内容,而针对幼儿表现过程和幼儿的发展水平较少。

笔者观察到的教师指导具体案例,对教师指导内容所得到的基本印象就是,在区域活动时间,师幼之间关系似乎仅注意到教室生活的常规,幼儿的知识传授。换句话说,教师产生指导行为很少倾向于针对幼儿的表现和发展水平的,更多的关注游戏结果而很少关注游戏过程。这就是观察到的真实现象,而从理论上,我们认为师幼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工作本身,而不是在日常行为规范或幼儿学业上的表现。教师与幼儿的心灵交流在于对事物共同的兴趣。教师应该是平等的投入到工作中,探索想法和将要使用技巧、材料,以及方案活动本身。在这种师幼关系中幼儿的角色更多的是学习者,而不是接受指导的对象。理论终究是理论,教师对于理论认识要有一个自悟过程,要有一个实践过程。这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通过研究的结果,结合笔者的观察,针对教师指导行为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调整活动区评价的指标——教师指导的依据

目前我们缺乏幼儿游戏发展水平的目标和评价指标,我们对活动区的评价,比较注意

是环境创设怎样,是否充分利用了空间,玩具和材料的投放怎样,是否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是否促进了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等等。这样的评价内容,揭示不了区域活动的真正含义。它使我们注意了那些物质上的、形式上的东西,却忽略了活动的根本,即游戏活动本身的发展。要想知道幼儿的活动是否起到了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没有比游戏活动本身更能说明问题了。游戏对促进儿童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最终应该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教育目标相辅相成。幼儿在活动区活动中,要选择活动的主题,设计内容和情节;要分配角色和任务,认真履行职责;要相互商量,分工合作,体会领导与被领导;要互相交流思想,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需要,表示出对别人的理解和关心……。更不要说在游戏活动中还蕴含着许多知识、技能、个性和爱好。因此,我们是否可以把活动区评价的重点放在游戏活动水平的发展上?比如每一个活动区中游戏的发展和各活动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相信如果真这么做了,区域活动的面貌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改观。但活动区的具体评价指标内容,具体制定,笔者现有的理论水平无法完成,只是提出问题,望理论界教师们能足够重视。

2.建立目标意识——教师指导计划性、步骤性的保障

活动区开展不能脱离教育目标,单纯为了活动而活动。在我观察的情况中,教师做的相对较好,但也有部分教师做的不够,没有按照计划实施。对幼儿活动的指导,教师应该将其纳入有计划、有目的教育过程中。做到活动前有准备、活动中有指导、活动后有评价本模式。首先,在活动开展前教师应有计划的确定每周的指导重点。指导时重点区域着重进行指导,做到主次分明。

活动前的准备还包括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提供充足的物质材料。该园教师在活动开展前,通常是与幼儿一起创设游戏环境,提供的材料丰富、充足,同时还注意了投放的层次性。其次,以丰富幼儿经验为目的开展活动。教师要丰富幼儿一些必要的生活常识和经验,帮助幼儿开展游戏。比如在小中班开展"娃娃家"游戏,就要让幼儿知道怎样抱娃娃、哄娃娃睡觉、喂娃娃吃饭等生活经验。有些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感受体会到的,而有些则是幼儿体会不到的,这就需要教师去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使幼儿在游戏中正确运用,否则幼儿根本不会玩或只是简单的重复做一件事情,游戏的水平得不到提高与发展。该幼儿园教师就比较重视这一点,比如为了提高建筑游戏水平,教师特意带幼儿出去郊游、参观,积累幼儿的头脑表象,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创造之源。所以在建筑区幼儿的作品中,就有了玄武湖公园、南京图书馆、小学楼群等等。教师们普遍能够注意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活动区开展的主题很少重复,根据季节的变化、节日的时间,教师会创设引导幼儿开展不同的区域内容,使幼儿活动的兴趣极高,活动的质量也得到了保障。

3.提高幼儿游戏水平——教师指导的重要环节

另外在活动中,教师还要善于观察,注意幼儿的游戏发展水平。区域活动是分小组进的,提供的材料是分层次的,与我们普通的小组不同。区域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师观察几,方便教师个别观察。例如"美工区,观察孩子,他是怎样选的材料,他为什么这样选?选的材料与他的发展水平是否一致。也许有的孩子选择了高于自身水平的材料,也有的子选了低于自身水平的材料。这里面包括了多方面的原因:选择高于发展水平的幼儿,许对自己认识不够;也许是愿意挑战自己;也可能是对高难度的材料感兴趣等等。这就要教师认真观察,具体的问题具体引导。区域活动的目的是要通过游戏使幼儿获得充分的发展,而要衡量幼儿是否在游戏中获了发展,最好的尺度应该来自于游戏本身。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语言、动作、知识验、想像力、交往能力和意志品质等都能反映出幼儿的发展水平。因此,我们把提高幼的游戏水平作为评价衡量区域活动的直接目的,要求教师要参与幼儿的游戏,及时提供关的知识、语言、表情、动作,以扩展游戏的内容,深化邮资主题和情节。

在实际的观中,教师经常扮演一些领导角色,像"妈妈""经理""舞台导演""导游小姐"等,从带领幼儿玩,通过示范、启发、引导,使幼儿从想玩但玩不好,玩不起来,向爱玩、会、玩得好过渡发展。另外,教师要善于启发提问,掌握提问的技巧性。通过提问来了解童的计划、愿望和经验。当教师提问儿童时,其目的是为了收集有关幼儿的信息,这样儿在独立的学习中就会得到最大的支持。每一个儿童被看作是通过与支持他的成人共同享主动性获得来建构他或她自己的知识个体。也就是说,每一个幼儿都是主动的。特别要求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应参与到游戏中去,机智地引导游戏进行和协调幼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不是抑制幼儿的独创精神,尽量少出现"你应该这样做,你不可以样做的"等命令式的语言和指导方式。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以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为出发点归宿,所以消极被动的指导和权威控制的指导应较少到无控制。游戏过程中,一般指导必要的,可以使幼儿有一个有序的环境,掌握基本的游戏方法;而参与深入式的指导则把幼儿看作是发展的、有潜力的一个自主人。教师通过与幼儿一起协商,提出建议或进启发式提问,激发幼儿想像、思考和创造性的发展。所以参与深入指导,是教师指导幼游戏的重要环节。

对于区域活动的指导,是一个难以把握的课题,在此,笔者只想提些自己的一些不成的观念。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换句话说,就是要了解自己,了解个人与专业的要;了解自己的工作环境。只有真正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生活的本质,认识自己职业的求,才可能真正对待自己的工作,真正用心的思考自己的行为。一个高要求职业成就感的教师,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就易于产生反思行为,而反思是教师提高指导行为的关键素。其次,是理论水平的加强与专业素质的提高。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指导的困境,充自身的理论水平,所谓的游戏观、教育观,应该在实践中体悟,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的形式。要真正做到等待幼儿、尊重幼儿,认识到学和教不应该是分别站在河的两岸,看着河水涔涔流过,而应同舟共济,通过主动积极的相互交流,教才能加强如何学的技巧。学会"站在旁边等一会,留给幼儿学习的空间,仔细观察他们在做什么,然后你就会明白,也许你的教法与从前大不一样了。""让幼儿在环境中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来学习。"教师要做一个"真正的教师"。也就是说,教师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教育行为,把握其行使的时机和力度,真正做到恰当指导幼儿游戏,促进幼儿发展。如,教师要能够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和需要调整教学,通过创设活动区的环境,运用适合与幼儿发展水平的各种活动材料,来帮助幼儿增强关键经验,而不是试图加速他们的发展或是强硬地推到下一个发展水平。而从幼儿实际出发进行指导的具体表现是:要在了解、观察幼儿游戏过程基础上,给予指导;观察幼儿想做什么游戏,喜欢什么游戏,他们实际是怎样做的,适当提些问题,以便了解幼儿游戏的发展水平,为有针对性指导幼儿积累资料。在观察的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每个幼儿的兴趣状况和全班幼儿整体的兴趣趋向,以便调整活动内容,提供相应的材料,丰富相关的知识经验,以及培养幼儿的能力和良好品德,从而使教师的指导和教育工作能够有的放矢。

幼儿园开学活动个人总结

9月3日,__镇第三幼儿园迎来了一群可爱的小班新生,宣告__年新学期的大幕正式拉开!现总结如下:

活动一:我在这里留足迹。

在爸爸妈妈的陪伴和小班老师的热情接待下,小班新生们胸前佩戴上大红花,用稚嫩的小手在签名墙上签下了名字,开启了校园生活的新起点。幼儿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难免有陌生感、有情绪,老师及时与家长交流沟通、做好一切衔接工作,更好的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

活动二:大手牵小手。

小班幼儿对班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真正融入幼儿园生活集体中还需要一个过程,于是组织大班和小班“大小牵小手”活动。大班哥哥姐姐先给小班弟弟妹妹送上自己亲手种植的盆栽,两两配对,共同参观幼儿园。并在老师的带领下,大班小班共同参加户外游戏“滑板车”,让小班幼儿对幼儿园又多了一份欢喜。

活动三:哥哥姐姐欢迎你。

活动四:开学典礼。

7日,在小班幼儿情绪稳定的状态下,幼儿园举行了开学典礼!首先开学典礼上进行了本学期第一次升旗仪式,大班升旗队用实际行动向小班幼儿传达升旗仪式的重要性。接着中大班幼儿精心表演了四个节目,尤其是蔡昕芮和蔡铄丞的相声节目《吉祥话》,妙语连珠,为新学期新生送上美好祝福。最后由周雅丽老师带动跳,伴着动感的音乐,全园幼儿充满活力,爱上幼儿园!

幼儿园个人区域活动总结

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地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潜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现将我园近几年来区域活动的开展做如下总结:

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透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设置的规划和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资料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应一切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要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由幼儿决定怎样布置是否会直接影响他们自由交谈展开的程度。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既要思考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

我们的区域设置在由教师与幼儿共同商量确定下,采用固定与灵活设置相结合方式,创设丰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选取自由度的区角,让每个幼儿有机会自由选取,用自身的方式进行学习。例如大班具体设置了以下区域:“生活区”:用筷子夹珠子种子、扣纽扣、系鞋带、编辫子、织衣服、缝衣服、蔬菜削切搓加工等;“数学区”:用小石头数数、用小木棍排序粗细长短、加减编应用题等;“表演区”:蚌壳做成沙球,竹筒做成双响筒,竹块做成快板,啤酒壳做成响铃,奶瓶做成腰鼓等进行打击乐;用树叶、芭蕉叶、包装带、袋子等做成各种服饰进行表演;“操作区”:用干花、干草制作贺年片、用种子粘成各种物品、用火柴棒粘成各种物体形状、制作小陀螺等;“科学区”里带给树叶变色、物体沉浮、用品弹性、饼干面包桔子皮食物发霉等等。

活动区设置是要善于利用班级环境的地理因素,尽可能地使活动动静分区:一般将较为安静的区域安排在室内:如语言区、数学区、生活区;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活动安排在靠近门口或室外:如表演区、建筑区等;另外,还利用楼梯转角等开设“私秘区”等;并根据游戏状况灵活调整。

区域环境作为主题环境的一部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幼儿的活动很大一部分要在区域中进行并且完成他们的学习活动。区域环境要根据各个区域特色进行有特色的布置。各个区域的创设也要根据主题的具体状况而定。语言区通常投放一些主题相关的图书、头饰、手偶等资料,张贴一些搞笑的图画和一些幼儿仿编的儿歌,同时也可放置一些空白纸,铅笔等习作物品。美工区投放的东西除一些常规的幼儿练习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工作纸、彩色笔、油画棒等,还能够投放一些简单手工作品的制作步奏图,以供幼儿的探究学习,在美工区最重要的是要设置一面幼儿作品的展示墙块,能够让幼儿粘贴自己觉得满意的绘画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学区通常带给一些幼儿操作材料,操作材料与主题相关。在音乐区、表演区投放一些简单或自制的乐器、头饰、自制服装等。通常建构区是根据主题而定。区域活动应根据活动区的层次性特点带给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有时即便是同一班级中同一类型的活动也透过带给不同层次的材料来体现层次性。适合幼儿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学习节奏的多层次的活动材料,能够满足不同幼儿进行自主选取的需要。

每个幼儿的潜力水平不同,因此材料投放要兼顾到每个层次幼儿,不能都简单,也不能都复杂,要为不同水平的幼儿带给活动的机会和成功的条件。比如小班美工区“穿项链”游戏、教师带给三种层次的材料,由最简单的按同种颜色穿到两种颜色间隔穿再到三种颜色规律性穿。益智区投放的拼图,按块数的不同拼(4、6、8、10)都就应体现层次性。

教师的现场指导在幼儿游戏的开展中显得十分重要,它决定着幼儿游戏的开展,教师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不就应是知识的输出教育者,而是应带给舞台、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指出方向与关键时刻给予指导的老师,扮演好观察者与指导者的主角。

1、观察、再指导。

观察是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它能够帮忙教师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了解其发展的特点与需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从客观实际出发,提高教育指导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游戏。可避免教师因不了解游戏情景而产生的不适宜的干扰幼儿游戏的指导行为。

2、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

如果教师发现了幼儿游戏的问题,需要介入游戏,须找好最佳的时机。通常在以下状况下介入:

(1)当孩子遇到困难玩不下的时候。如:杰杰为“娃娃家“人数已足不能进入娃娃家游戏而苦恼,又不想去其他游戏区玩的时候,教师可引导他:“你想一想怎样才能进去”当他想出“当一名客人”的时候,孩子最后以一名“舅舅”的身份进入到娃娃家去玩了。

(2)当孩子出现纠纷与行为问题时。如在一次搭建游戏中,阿乔在不留意碰坏了小朋友搭的动物园的时候,孩子们一时,很激动,有的埋怨阿乔,有的以暴力攻击阿乔,有的不知所措,教师立刻说:动物园是不是“地震”了,我们赶快抢救动物,把动物园修好吧!于是孩子们又重新投入到了新游戏当中,巧妙地化解了一次即将发生的纠纷。

(3)当孩子操作发生困难时。孩子在做一件撒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个他一些帮忙,他不但印象深刻,还会感受到老师的浓浓关爱,有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有影响。

(4)当游戏无法深入时。一次,当老师看到娃娃家的孩子无所事事,很无聊的样貌,老师立刻以“客人”的身份进入到娃娃家,原先孩子们觉得每一天都是做饭,抱娃娃,收拾房间,太无聊了,于是老师立刻说:这天小舞台有一场十分精彩的表演,孩子们就忙着抱好娃娃去车站坐车到剧院看表演了,看完表演后,又到超市里买食品与零食,参观建筑角的建筑等等,游戏的资料又丰富了起来,老师适当的指导,不仅仅深入了游戏的开展,还让他们走出家门,加强了与其他游戏区域的联系。

(5)当幼儿发生创造性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发现与鼓励

另外,老师的出现与介入还要体现艺术性,即什么样的主角介入是最自然的,既能到达指导的效果,又不影响孩子的游戏,老师有时是游戏的伙伴,有时是某个特定的主角,还有时是旁观者,必要的时候是解调员。当教师以伙伴的主角出现时,能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引导游戏的进程。当孩子对游戏的玩法、规则、扮演主角资料不熟悉时,能够以某种特殊的身份参与。当幼儿的游戏发生纠纷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状况,采取适宜的解决方法,小班,较多的是矛盾的解调员,到中,大班的时候,要带给解决问题的时间,在一旁做一个安静的旁观者观察事态的发展,如幼儿顺利地将问题解决,老师就能够悄悄退出,如矛盾激化,则用适宜的方法帮忙孩子解决。

3、指导最基本的方法以鼓励、肯定为主。

有时为了调动幼儿用心性,不管成功是否都要给予用心的鼓励,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只要幼儿是主动参与,用心思考的,那不管结果如何,都要给予表扬与鼓励。否则潜力弱的孩子总是失败,会使其产生畏惧情绪和自卑感,最后导致对整个游戏失去兴趣。对于这种孩子,老师一方应对他进行个别指导,帮忙他掌握必须的技能,有进步就进行表扬,使他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另外可请潜力强的孩子与他共同游戏,让他也体验游戏的成功。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也是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既能操作各种材料,又能与同伴交往,其动作、言语、思维、想像、情感等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贯彻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原则的同时,游戏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幼儿在区域中活动完全是自由的,他们自主的选取游戏材料,选取活动资料和合作伙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进行游戏。教师在活动中也完全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创造性地、主动地活动,推动和激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入不同的活动区域,在同一活动区中还能够选取不同的活动形式和活动资料。再例如:教师在游戏中发现幼儿“一窝蜂”现象和在材料的使用上因使用不当给下次使用的小朋友造成不便的状况,我们两位老师不是自己商量该这么办?把大人制定的意见和规则让幼儿执行,而是让幼儿透过自身的体验去寻找答案“怎样样玩才会开心又不会影响别人?”当问题提出,孩子们开始用心讨论,各抒己见,共同总结有效的方法,构成区域活动规则,也只有透过幼儿自己的体验构成的规则才会转化为幼儿活动中自觉遵守的行为。

1、本园游戏活动现状:每周每班平均进行两三次游戏活动,幼儿对游戏活动的需要还不能完全满足。游戏材料的带给比较精细逼真,尤其是刚经过了全体老师的教玩具评比活动,老师都花了心思为幼儿准备制作,游戏材料丰富、形象。但老师对于有些游戏活动的特点及组织策略了解的还不够清晰,不明白该怎样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以及游戏中的指导策略。

2、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制定了下列目标

(1)针对教师对各游戏的特点和组织策略还不是很了解,本学期,将针对不同的主题游戏详细介绍。

(2)教师在平时的游戏组织中,仔细观察、探索各游戏的特点及组织策略。

(3)利用图标,指导幼儿有序进行游戏。

图标,它是一种表示某一件事情或事物的符号,它带有形象性、简洁明了性等特点。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标记,我们运用图标的方式对幼儿进行间接的指导。

具体措施

1、有目的的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为游戏的开展做好准备。

(1)引导幼儿观察周围成人的劳动,并可适当参与劳动,带给给幼儿参与劳动过程的机会,积累生活经验。

(2)提醒幼儿留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发展幼儿的观察潜力,为幼儿带给反馈生活经验的机会。

2、以图标的形式指导幼儿进行游戏。

(1)教师学习游戏指导策略中的“标志制约法”,了解本指导策略的运用方式,思考如何用“标志”指导幼儿进行游戏。

(2)教师在本班游戏中观察图标对幼儿游戏的指导作用,及时进行记录,并反思、调整。

(3)教师相互交流自己对游戏中图标的运用的观察及思考,吸取研讨活动中的精华,并运用到本班游戏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