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通用6篇)

时间:2023-09-26 08:05:44 作者:雅蕊 工作总结 2023年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通用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篇一

金波老师的《做一片美的叶子》是一首文质优美、托物言志的散文诗。语言清新、自然,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认为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文章语言的美、怎样启迪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体味文章的语言美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蓦然发现,课文的后几个自然段竟然没什么人问津,我就对他们说:“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最喜欢哪些语句?”“想!”问老师,他们的兴致骤然高涨,回答的声音异常响亮。我告诉他们我偏偏喜欢后几个自然段,因为大树是因叶子而葱翠,叶子是因大树才找到了自己生存的价值的,它们是不可分割、互相依存的一个整体。假如大树没有了叶子,变得光秃秃的,它还会美吗?那么如果叶子离开了大树,飘落枯萎了,它还有精神吗?学生们若有所悟地点着头,此时再让他们品读七、八自然段,感觉就是不一样。

学生质疑最多的还是“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大树站在太阳和大地之间”这个自然段,此时联系学生的生活来理解应该是最便捷的方法。我先举了一个例子,如果把我们的三(2)班比作一棵大树,那我们73个同学就是73片形态各异的叶子,我们为班级取得成绩,获得荣誉,我们就是一片美的叶子。我们这棵大树很美,我们每一片叶子也很美!为了我们的大树,我们愿不愿意做一片美的叶子呢?“愿意!”听懂了的他们又兴奋了起来,开始联系自己的小组、家、年级、学校、祖国……侃侃而谈,再读最后一部分就读得特别自豪,特别骄傲!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篇二

《做一片美的叶子》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作者是著名的儿童作家金波,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努力做到把学生看作心上的朋友,学生就将教师视为眼中的亲人,教学过程就能成为师生间以心连心的心潮相逐,以情生情的激情奔涌。“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课堂,追求的就是用生命点燃生命,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灵魂塑造灵魂!

1.亲历实践。当学生“零距离”触摸、品味作品时,已不再是一个毫无主见、毫无思想的人,其自身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个人因素,都会影响乃至制约他对文本的读解并打上鲜明的个性印记。

2.个性放飞。“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一种个性化活动,教师不能只按照教学参考书、标准答案去“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吸收,更不能要求学生的理解和感受是整齐划一的。

3.情感碰撞。在教学中,学生很快就找出了文章写出了大树的美和叶子的美,大树因叶子而茁壮、葱翠,叶子因大树而美丽。但由物及人中,学生的理解产生了困难。我们每个人都象叶子,那生活的大树是什么呢?由此引导学生,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了一个整体,那什么将我们结为了一个整体?班级、学校、国家、地球、社会……各种答案由学生口中说出。我注意引导学生说一说从古至今无数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大禹、刘胡兰、爱迪生…他们就是一片片美丽的叶子。那么我们该为班级、学校、社会做些什么呢?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着手,说出了为班级打扫、好好的学习、不随地吐痰、不打架、积极为班级做事等答案,教师这时顺势而导总结文章:是啊,这样就能成为一片美的叶子,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由此,我想:阅读也是文本与读者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建构、互相拥有的过程,需要学生敞开心扉、倾注热情,与文本进行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碰撞。唯此,方能让学生真正享受到由语文所带给他们的快意!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篇三

非常喜欢这篇文章,它用亲信自然的语言描绘了美丽动人的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要让这群刚深入三年级的孩子从语言文字中去欣赏大树和叶子的美并不是一件难事,但如何让去感悟叶子的那种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精神,去俄是一件难事。

把课文分为三个层次的去教,我力图想把这篇课文教的简单一些。

第一层读课文体会大树的美。这种美学生是能够从书本中找到的。

第二层读课文体会叶子的美,外形的美,在到内在的美:为大树输送着“生命的乳汁”,叶的一生都在无私奉献。学生在理解外在美的时候并不是一件难事,引导学生感受叶子出了外形很美让我们喜欢,还有什么值得我们称赞?这是学生能找到相关的内在美句子,最后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这就是一种内在的美,高斯学生内在美比外在美更加重要。

第三层让学生由物及人,“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为生活的大树输送着营养,让他茁壮、葱翠。”由这句话引导学生练习生活实际。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回上文的四句话“无数片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绿叶为大树而生。”“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这就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大树与叶子之间的关系,体会“做一片美的叶子”的内在含义。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篇四

《做一片美的叶子》是金波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描写了大树的美、叶子的美,揭示了大树和叶子的内在联系,透露了大树和叶子结为一体、相互依存的道理,抒发了作者“做一片美的叶子”的思想感情。本课的核心问题是“做一片美的叶子,叶子美在哪?”课文从表面和内在两个方面来表述:一是外在美,“树像一朵绿色的云”、“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二是内在美,“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绿叶为大树而生”、“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外在美”学生很容易感觉到,而“内在美”学生在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课文最后,作者表明自己的态度,“为了我们的大树,都来做一片美的叶子吧。”这是课文的难点。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一边讲一边思考,本文文词优美,意蕴深远,耐人寻味,如果浓缩一下就是一个“美”字。何不由“美”字展开,让教学成为对“美”的解读:大树之美美在颜色,美在形态,绿叶之美美在形态各异,颜色嫩绿,美在其境界――为大树奉献了自己的乳汁。抓住重点句研读,如:“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着重感悟“生命的乳汁”,“生命”是谁的生命,明明是“树汁”,为什么说是乳汁?叶子会怎么想,大树呢?从而体会到在叶子心中树的生命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大树没有叶的乳汁便很成为一棵大树,甚至于会死去。因为树汁就像婴儿的奶水一样珍贵。这样对“奉献”的理解就丰满了。学生对于叶子的尊敬与感激便油然而生。期间的感悟无须教师过多的牵引,只是点拨而已,而结合感悟的读更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所要做的是穿针引线,推波助澜。在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大树,为生活的大树奉献时,我铺设了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片叶子,那么我们生活在哪儿,谁是我们生活的大树呢?”

面对这个问题,孩子们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困难,很快不少小手举起来了。

“家庭是我们的大树,我们生活在家庭里。”

“学校是一棵大树,我们是叶子。”

“地球是一棵大树,我们人都是叶子。”

“地球那是一棵超级大树喽!上面的叶子有五十多亿呢!”“还有什么也可以称得上是大树?”我继续鼓励。

“祖国也是一棵大树。”

“我们的家乡也是一棵大树,我们生活在家乡的怀抱里。”

“老师,老师,班级也是大树。”“我知道了,我们生活的集体就是大树。”……

( )是一棵大树,我是一片( )的叶子,我要( ),让( )。

孩子们的热情很高,这样的一个因疑而思,从议到说的教学环节,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领悟了文中蕴含的哲理,还培养了学生想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篇五

《做一片美的叶子》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通过对叶子的形态美和内在美的描述,告诉学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的本质是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为了体现这一全新的阅读理念,本教学设计立足于“阅读文本”,引领学生反复触摸文本语言,“披文入境”、“潜心会文”,实现教学的和谐互动,使阅读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动态性的、生成性的对话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情趣在这个对话的过程中得以培养与提升。

片段一:在教学1、2段的时候,出示“远远望去,那棵大树很美。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师:谁找到了美的东西?

生:大树很美。

师:是啊,远远望去,那棵大树很美。美在——

生: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强调“绿色”,但是没有轻盈、灵动的感觉)

师:我听出了美在颜色。谁能读出大树上升的,动态的美。

学生这一次读得非常动情,把“升起”拉得很长,很飘,长的过程很足。

师:默读第三、四节,说说,走近树的时候,发现树美在哪?

生:叶子美在形态各异。

师:什么叫形态各异,谁能用书上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

你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

师:这是它的外在美,还美在哪?

生:无数片叶子虽然形态各异,但却做着相同的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师:金波老先生是不是老糊涂了?绿叶哪来的乳汁给大树吃呢?

生:没有阳光大树就会生活在黑暗中!

师:好,你来读出绿叶对大树的深情。表述美和美的底蕴。

在学生精读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的感受,这不仅能把对话引向深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还能引领学生再一次地回归到文章的整体,体悟文本的蕴蓄和情愫诵读是达成对话的一种途径,也是对文本音韵美、形象美、蕴涵美等多层面进行整体欣赏、品味的过程。

在教学最后两节的时候,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谈感受说看法,从树的色彩美、动态美,从叶的形态美、个体美,到树与叶的整体美,虽然没有直接讲出与概括着几个专用术语,但是学生头头是道,尽显感悟个性,至此已水到渠成,较好地达到“感悟句子写得好和产生的感想”这一阅读的目标。

但是老师并没有停留在浅层上,而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我们的身边,有像叶子一样的人么?一生说:“老师,徐虎就是一片美的叶子。”一生说:“老师,也是一片美的叶子,天天辛苦地教我们。”我有点窃喜,生已经明白了。我又抛出一个问题“你们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他们是一片美的叶子么?一石激起千层浪,生畅所欲言,明白,只要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只要为社会做贡献,每个人都是一片美的叶子。有效阅读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发展。

我设计的“口头赞美”是内化课文的语言与自己的感悟为口头的积累的规范的语言文字,怎样做一片美的叶子呢?组织了一次小练笔,希望可以启蒙他们尽职尽责的人生。

最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诵读,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透过文本的语言去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传达美,陶冶心灵,培育审美情趣。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反思篇六

《做一片美的叶子》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诗,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大树和叶子的外形之美与内在之美,再由物及人,由“大树”和“叶子”想到了人,想到了人的生活,启迪人们要学习叶子那种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又问孩子们:秋冬季节,树叶叶落归根,是不是不再为大树工作了呢?一些读书较多的孩子告诉大家,树叶落地,也是一种滋润大树的肥料。这样的几个问题,让孩子们明白了树叶的一生都在为大树工作,周而复始,一直在奉献、付出。

其次,得了解大树对于树叶的意义。我让孩子们读7、8小节,让他们说说大树为叶子做了些什么?孩子们从文字上马上就能找到答案: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我知道,他们并不太了解其中的含义。我告诉孩子们:一片树叶脱离了树叶是无法生存的,你见过一片独自飘零独自生存的树叶吗?孩子们都摇摇头,我给他们介绍了树叶生存的需求,让孩子们明白,没有大树,树叶也是无法生存的,体会树叶为大树奉献,同样大树也对树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再次,得了解树叶与人的联系。我问孩子们:为什么说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一开始很多孩子都找两者的相似点,未进行深层的联系。我给了他们启发:我们三(1)班就是一棵大树,你们就是?孩子们立即回答:一片片树叶。就这样找到了联系,继而延伸出了伟人、英雄、凡人这样的类似于树叶的人,又延伸出了集体、国家、地球这样的大树。孩子们明白了树叶离不开大树,要为大树奉献一生,人离不开集体,要为集体荣誉而奋斗。最后,我呼吁: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大地,为了我们的祖国和地球的生生不息,都来“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最后,完成课后练习4。课快结束的时候,我和孩子们一起完成课后练习4,通过说,来巩固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说,再次感受树叶的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