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雨季 诗意端午心得体会(精选13篇)

时间:2023-10-14 15:32:27 作者:JQ文豪 心得体会 端午的雨季 诗意端午心得体会(精选13篇)

安全两手抓,防范先行走。安全标语要符合规范,不含有厌恶或歧视性的言辞。下面是一些简单易记的安全标语,希望能提高大家对安全的关注度。

端午的雨季篇一

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相传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前后,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元素。此时,人们仿若披上诗意的外衣,陶醉在丰富的文化气息中。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我体验到了一种独特的诗意,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度和魅力。

第一段:诗舞纵横的端午祭

端午节的来临,意味着各地传统文化节庆活动的拉开序幕。在节日里,除了吃粽子、赛龙舟之外,我们还能参加各种有趣的诗歌比赛和舞蹈表演。这些诗文和舞蹈源远流长,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每一篇诗歌、每一支舞蹈都饱含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度理解和独特诠释。这些文艺活动有的是迎神祭祖、传承统颂,有的是表达祝福、呼唤和平;有的是思乡怀旧、回忆过往,有的是赞美生活、抒发情感。这些活动,让人感到身心舒畅,同时也更加深刻地领悟到端午节的含义与文化精神。

第二段:雅韵悠扬的诗词文化

端午节期间,还有各地举行的文化赏识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感受到的是中华传统的诗词文化。这种文化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反映了中华民族优雅、清新、婉约的审美情趣和独特的审美理念。人们对于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的喜爱,则表现为对东方文化中流淌的真谛的探索和寻求。在这些文化赏识活动中,感受到的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三段:细致入微的手工艺——粽子

端午节,并非只有活泼的文艺活动和雅致的文化赏识。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啃粽子了。我们煮粽子的过程,仿佛就是在追逐某种特殊的仪式感,我们包粽子的工夫,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细、细致、注重细节的民俗风情。粽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特殊食品,也被视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象征之一。每每看到说起粽子,就仿佛可以闻到香气,口感的熟练运用,成为一道妙曼多姿的端午节食品,食入口中,仿佛品尝到文化及智慧的精华。

第四段:祭故怀新,缅怀屈原

说到端午节的由来,就不得不提爱国诗人屈原了。端午节的传统来源之一,就是为了纪念屈原安吉跳江之事。屈原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人物,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和文化旗手。他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中华民族的忠诚、正直、永不言败和自强不息,成为了中国民族的一个光辉优秀典范。缅怀屈原,也是我们在端午节期间进行的重要活动之一。

第五段:传统文化的弥漫气息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它是一幅展示中华民族丰富多彩文化的画卷,也是一道呈现出历史和现代相结合的风景。无论是粽子制作的细心,诗歌舞蹈的歌颂,还是对屈原的缅怀,都有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情感底蕴和文化背景。因此,我们要用心感受节日中所蕴含的愿望、宗教和人文精神内涵,并将这种传统文化的氛围及其文明理念、传统道德和智慧理念传承下去。

端午的雨季篇二

《端午日赐衣》原文: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日赐衣》注释:

(1)宫衣,指官服。曾经有谚语说:“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指在端午节的风俗,吃粽子后穿上画了图案的衣裳,可以让这一年都不再怕风霜。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指在端午节这天,自己终于可以做官了,757年五月,杜甫官拜左拾遗,这首诗应该是那时候写的。被恩荣,指得到赏识而觉得荣幸。

(2)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葛,是一种植物,可用来织布,细葛,指用最细最好的葛丝做的布,含风软,指葛布像风那么柔软。香罗,罗是一种有孔的丝织品,香罗指罗的香味;叠雪轻,像雪花叠在一起那么轻。这两句都在形容衣服的材料之好。

(3)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题,指衣服的领子部分,湿,不是说湿润的湿,而是柔软的料子贴在颈上,凉凉的很舒服。当暑,指在天气热的时候,著,指穿着;清,凉爽。全句的意思是衣领部分好像天生就是润的,天气热的时候穿起来一定很凉爽。

(4)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意内,指心里。称长短,指计算了一下衣服的大小。荷圣情,指充满圣上的恩情。全句的意思是,心里计算了一下衣服的大小,竟然刚好,感觉全身都充满了圣上的恩情。

《端午日赐衣》译文:

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

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

来自皇天,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

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端午日赐衣》的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生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及安禄山军临长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竭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旋弃官居秦州,未几,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举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端午的雨季篇三

节日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人们情感交流的重要节点。而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更是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民精神追求。在这个节日里,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德育的重要性和对社会和谐发展的巨大贡献。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端午节期间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体会。

第一段:传承文化,学会尊重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节日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在我看来,传统节日的意义在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让我们对自己的根、对我们的传统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在这个节日中,我受到的第一个启示就是要学会尊重。在吃粽子、赛龙舟等传统活动中,我看到了人们对于传统的热爱与尊重,看到了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给予了现代文明的创新和融合。这让我深深感受到,尊重不仅仅是对长辈的尊重,也是对传统文化、对历史的尊重。

第二段:团聚亲情,传递爱心

端午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人们会乘此机会与亲人共度时光。在这个节日里,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真挚。亲人们会相聚一堂,亲手为对方包粽子,互赠礼物,互相祝福。这让我明白到,亲情是生命的核心,在忙碌的现代社会中,我们更应该关注家人,传递爱心。而传递爱心不仅仅是节日的表达,更是我们在这个日常生活中应该持守的信念与行动。

第三段:弘扬精神,传承品德

端午节的活动离不开高昂的斗志和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项目之一,也是弘扬民族团结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一种方式。通过赛龙舟,我明白到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但只有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我们才能取得最好的结果。这让我明白到,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懂得合作,需要培养团队精神和分享精神。

第四段:弘扬节约,绿色环保

端午节还有一个与环保相关的文化符号——荷叶粽。相比于现代的塑料包装,荷叶粽不仅更加环保,还保持了传统的制作方式和口感。在一个个荷叶粽中,我看到了传统文化与环保理念的完美结合。这启示我们,我们在现代社会中需要将环保理念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减少浪费,降低使用塑料的频率,保护我们的环境和资源,为后代留下一个更美好的地球。

第五段:传统与现代结合,创新发展

虽然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教育作用,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和融合。传统文化不是停滞的,它应该与时俱进,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在当代的端午节庆祝活动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新的元素和创新的形式,这让我明白到创新是传统文化发展的动力所在。只有通过传统与现代结合,才能将传统文化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让更多的人受益于此。

总结段:在这个端午节中,我深刻领悟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追求。德育不仅仅是学会尊重、传递爱心,更是要学会与他人合作、环保和创新。通过端午节的感悟和体会,我的德育观念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和完善。我将秉持这些价值观念,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德育的理念,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端午的雨季篇四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山东农村老家过端午,印象有四: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在中医学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蚊子,因为那时多数人家没有蚊帐。没有象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是为了让张献忠识别是穷人家,起义军不杀。

三是扎五丝。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丝线拧成一股细绳,捆在手脖、脚脖上,据说可以辟邪保平安。刚扎上的时候,色彩很鲜艳。时间一长,被水湿了,掉了颜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鲜了。五丝不能随意剪掉,必须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据说可以变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锄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装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来晒干的。那时一种长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个黑色的枣核,用手掰开,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这时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来抢去嬉闹调情。家乡的习惯是,戴着香囊,不能去瓜地,说一去就把瓜给轰了,光开花不结瓜。

1、吃粽子

全国人民都有一个共同的.习俗,就是要在端午节吃粽子,这个习俗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古代粽子又叫角黍、筒粽。角黍是因粽子的形状有棱有角,内包有糯米而得名;筒粽是因最初的粽子用竹筒贮米烧煮而成。

魏晋时期,周处所撰的《风土记》中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南朝吴均的《续齐谐记》中,也记载了屈原投江自杀后,楚国人民哀悼他,便在每年端午以竹筒贮米投于水中祭吊的事。

2、煮鸡蛋

在胶东地区,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一样不可。女娲得知此事后,便去找瘟神说:“今后凡是我的嫡亲孩儿,决不准许你伤害。”

瘟神知道女娲法力无边,不敢和她作对,就问:“不知娘娘下界有几个嫡亲孩儿?” 女娲一笑说:“我的孩儿很多,这样吧,我在每年端午这天,命我的嫡亲孩儿在衣襟前挂上一只蛋袋,凡是挂有蛋袋的孩儿,都不准许你胡来。”这年端午,瘟神又下界,只见孩子们胸前都挂着一个小网袋,里面装有煮熟的咸蛋。瘟神以为都是女娲的孩子,所以就不敢动手害人了。这样,端午吃蛋的习俗逐渐流传开来。

3、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双桨同时划的动作,可以使身体的双侧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划船运动中的后拉、前推、摇桨等动作,对上半身的肌肉是非常好的锻炼,提高了肌肉质量,以及协同工作能力。”

4、沐兰汤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5、带葫芦

端午节带葫芦是历来的风俗,小孩、成人佩带葫芦,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佩带传统文化寓意“福禄”的葫芦,可以化戾气为平和,增强福缘气场。 葫芦的枝“蔓”与万谐音,每个成熟的葫芦里葫芦籽众多,汉族就联想到“子孙万代,繁茂吉祥”;葫芦谐音“护禄”“福禄”,加之其本身形态各异,造型优美,无须人工雕琢就会给人以喜气。

《关于端午节端午节习俗》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端午的雨季篇五

甲:“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同学们,你们知道儿歌里说的是什么节日吗?(端午节)

乙: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可多了,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是诗歌《离骚》。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汨罗江。当时他62岁。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国南方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因此,端午节又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同学们,屈原因为热爱祖国、关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们的爱戴。当我们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观看赛龙舟时,不要忘记2000多年前那位爱国大诗人——屈原。

甲:丙,那你可以再给大家仔细介绍一下端午的习俗吗?

丙:好的,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大家请看 (图片,黑板)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现在,我们南京人,每年也都会在玄武湖举办划龙舟比赛,端午节休息的时候,同学们如果有空,一定要和家人一起去观看啊,既可以了解我们源远流长的端午文化,又可以切身感受一下龙舟比赛的佳节氛围。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每年五月初五,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丙:此外,咱们南京人还有“过端午、吃五红”的习俗。所谓的“五红菜”通常指烤鸭、苋菜、红油鸭蛋、龙虾、黄鳝。

据悉,端午节的“吉”时在“午时”,南京至少八成以上的.家庭在此时团聚在一起共进午餐,谓之“赏午”,吃“五红”,以防毒辟邪。

“五红菜”不仅是一顿简单的饭,它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和美好愿望:团圆、健康。

端午的雨季篇六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关于它的起源,有两个主要的传说,一个是纪念屈原,一个是纪念武则天。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后被流放,终于在汨罗江投江自尽。为了追思他,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划龙舟,投放粽子和菖蒲,以象征屈原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也为了避免汨罗江里的鱼虾吃掉他的尸体。武则天则是唐朝的唯一女皇帝,在五月初五时设宴赏诗团,以示勉励文人积极表现。这样就逐渐演变成为龙舟竞渡和赛粽子的盛大节日。

第二段: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是一个有很多有意思的习俗的节日。中国各地都有自己的独特方式庆祝这个节日,比如赛龙舟、吃粽子、蒸香包、挂艾叶等等。其中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经典也最热闹的习俗之一,是浙江、江苏、广东、福建等地的传统活动。赛龙舟要求不仅需要运动员有强健的体魄和灵敏的反应能力,还需要队伍之间的默契配合和团队精神。吃粽子则是端午节中非常受欢迎的传统食品,通常由糯米、肉、豆沙、鸡蛋等材料制成,形状多样,味道美妙可口。而蒸香包和挂艾叶也是传统的健康习俗,有保健养生作用。

第三段:关于端午节的启示与反思

在我们享受端午节的习俗和美食的同时,也可以从这个节日中汲取一些启示和反思。端午节旨在纪念爱国和追寻正义,屈原为了国家民族,武则天为了文人才能,我们也应当有自己的爱国、奉献精神和身为公民的责任。龙舟运动也启示我们,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克服难关,实现奋斗的目标。而吃粽子时,不仅可以品尝美食,还能思考食品质量和卫生安全、食品浪费等社会问题。端午节给我们的启示与反思是多方面的,我们应该充分关注,着力行动。

第四段:未来端午节的发展与创新

如今的端午节已经不再是一个传统的节日,而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现代化的品牌节日。如今,竞赛龙舟已经被纳入了奥运会的项目之一,全球许多国家也开始了解和庆祝端午节。未来,端午节的发展和创新将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我们应该继承和传承端午节的传统文化,让它更加丰富多彩、有意义、有深度;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结合社会实际和个人需求,让端午节更加适应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如创新新的习俗、举办新的活动等等。

第五段:结束语

端午节是一个温暖而成熟的节日,它在传承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无论是传统的民俗文化还是现代的商业化运作,它都具有很高的参与度和影响力。但是我们也需要意识到,在欣赏、传承、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加强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人文关怀,以更为深刻和广泛的方式传递端午节的文化内核和价值,让这个节日更具有深度和意义。

端午的雨季篇七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德育是学校最重要的一项教育任务,而端午节正是德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参与端午节活动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对于人的德育的培养意义,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德育的重要性。通过这次端午节体验,我对德育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首先,德育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端午节源远流长,与屈原和龙舟赛有着浓厚的历史关联。在庆祝端午节的活动中,我们了解到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代表了历史的传承,更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内容。比如,龙舟赛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和舍己为人的精神,提醒人们以忠诚和勇敢为基础,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能够引导人们正确的行为道德准则,培养良好的品德。

其次,德育要注重人的情感教育。在端午节的活动中,我和同学们一起包粽子、划龙舟、挂艾草,共同感受到了团结和友爱的力量。而这些活动都是情感教育的载体。通过这些亲身参与的活动,我们不仅能够培养感恩、友爱、关怀等积极的情感,还能够提升人际关系的能力,增进团队合作的意识。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我们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一项任务,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种情感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养学生的情商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然后,德育要强调学生的责任意识。在庆祝端午节的活动中,我发现学生们尽职尽责地参与各种活动。每个人都积极主动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保持良好的秩序。比如,为了能够顺利划龙舟,我们需要有良好的团队配合和纪律执行能力。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不能让团队失望。这种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德育的重要内容,能够提高学生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增强对社会责任的意识。

最后,德育要强调个体修养和人的自我教育。在庆祝端午节的活动中,我发现并不仅仅是老师指导和组织,我们自己也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体验。比如,我们通过音乐、舞蹈和传统美食等方式了解到了端午节的重要意义。我们不仅是参与者,更是主动的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理解自己的行为对于集体和社会的影响。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我们才能真正地提升个人的修养,为社会做出更好的贡献。

在端午节的庆祝活动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德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传统文化的传承、情感教育的培养、责任意识的强化以及个体修养和自我教育的提升,都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我相信,只有通过德育的培养,我们才能够成为有着高尚道德品质的公民,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所以,让我们珍惜端午节这个德育的载体,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端午的雨季篇八

端午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老百姓在这个时候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贴艾叶等等。而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则特别注重对这个节日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方面的了解。今天,我想分享一下在心系端午的过程中,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历史文化的重要性

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才能更好地真正理解这个节日的含义和精神。从古代的屈原,到《传说》,再到今天的搏击、竞渡,每一个活动都承载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元素。正是这些元素的积淀,使得端午节成为了我们国家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使得每个传统文化在今天依然生动而有价值。因此,反思我们自身文化根源,学习和了解传承优秀文化的实践意义和责任,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粽子背后的文化

粽子是端午节里一道十分重要的食品,而它又有着我们赋予的文化内涵。粽子是怎么做出来的?价格都怎么样?背后的文化又有什么寓意?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知道的。对于我来说,最深的印象是除了粽子的味道,更让我感动的是我们在制作粽子时的互动和合作。每个人分工合作,有人煮,有人绣;有人叠,有人装。其实这一过程,也像是我们的人生,需要充分的相互配合和团队的默契。对于一个团队,不同个体的特点非常重要,互补互补才能提高团队的力量和凝聚力。粽子背后的文化,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合作之道。

三、赛龙舟的体现与精神

在端午节,赛龙舟也是非常传统的活动之一。在我们班集体去赛龙舟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集体精神和奋斗精神。我们以完美的默契和精神状态,完成了整个过程,在竞争中也体现了我们的决心和毅力。这种集体合作和奋斗的精神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四、传承端午节民俗文化

传承端午节文化,需要从每个人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应该不断探究,从自己所能感受到的点滴入手,从粽子的制作,到艾叶、菖蒲花的情感寄托,每一个细节都可以在我们生活中得到具体的体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任务,需要每个人能发挥出自己的特点和价值,不断积累,不断沉淀。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传承和发扬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这些精神永恒。

五、端午节对我们的启示

在这个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升华中,我们同样应该从中感受到人生的真谛和所需要的品质。在生命苦短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迎战挑战,完善自我的同时,还需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而当我们每一年,重温一遍端午节的时候,我们也在思考自身的使命和责任。只有不断传承,让中华民族的文化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我们才能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走得坚定和从容。

总之,端午节给了我们很多的灵感和启示,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为深入和全面的认识。我们应该把这些文化积淀到我们的生活,中华民族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端午节,是我们大家的共同节日,也是我们文化底蕴的财富。在这个节日里,有我们的真情实意,更有我们传递下来的文化大厦。我相信,在每一年的端午节,我们都会感受到更多的文化情感和力量,让我们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端午的雨季篇九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描写端午节的初中作文:我最喜欢端午节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每年的农历五月五就是端午节。

这端午节颗是我国传统节日啊。在那的时候天,人们都要包粽子、赛龙舟。妈妈一大早就去买包粽子的材料。超市里的人可真多呀!妈妈都买了2个小时才买到。材料买好了,我们把材料洗了洗,材料洗好了。我们开始包粽子了,连年纪很老的奶奶也来帮忙包粽子。粽子包好了,我们拿粽子去煮。过了一下粽子煮好了。我们全家人吃起了粽子。哇!那粽子真好吃。

还有赛龙舟。一大早妈妈就煮起了饭,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和妈妈要去参加龙舟大赛。我们吃完早饭,就去比赛场地了。比赛开始了,我和妈妈划呀划终于超过了1号。我们划了差不多1个小时。终于到了终点,我和妈妈很高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赢了。奖品是大粽子。我们把大粽子抱回家给奶奶吃,奶奶说“我很喜欢”。

这就是我最喜欢端午节的原因了。

端午的雨季篇十

文明习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其中,端午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传承了丰富多彩的习俗文化,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我深感文明习俗的重要性,也有了更多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文明端午的重要性

在这个物质丰富、信息流转的时代,文明端午节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在庆祝这个传统节日的时候,我们要注重文明,并不断弘扬优秀的端午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环保,不乱扔垃圾,不燃放烟花爆竹,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同时,在游玩活动中,我们还要注意安全,遵守规则,保证自己和身边的人的安全。

第三段:学会赏识文明的习俗

作为一名现代人,我们虽然处在一个科技与文明同步发展的时代,但却不能放弃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研究。特别是针对端午节的习俗文化,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赏析。这些习俗和传说,无论是五色线、艾草、龙舟比赛,还是屈原的精神和民间传说,都蕴含着历史的足迹和文化的积淀,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第四段:表达对文明的尊重和热爱

在文明端午节中,我们可以表达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通过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我们可以集结各阶层的人们,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发扬团结协作的优良传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第五段:总结

综上所述,文明端午节是我们弘扬中华文化、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要牢记文明习俗的重要性,尊重并赏识端午的习俗文化,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相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不断成长和进步,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端午的雨季篇十一

在中国众多的节日里面,我最欣赏的便是端午节了。每当端午节来临,不仅家家户户会包粽子,有些小区或者单位还会会组织大伙儿进行包粽子比赛,很多水乡城市会组织划龙舟比赛,声势浩大,场面壮观。

小的时候,妈妈告诉我,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起先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渐渐的人们就把这一天当成了一个节日。爸爸告诉我,屈原是生活在距今20xx多年的楚国,他是一个伟大的诗人、爱国者,是一个忠心耿耿的大臣。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幸福日子,他敢于指出楚王做得不对的地方,因此老百姓都很爱戴他。可是当新国王上台后,他昏庸无度,不听屈原的建议与主张,从而输掉了与秦国的一场重要战役,楚国的国都都被秦国占领,屈原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万分,投汨罗江而死。当地的老百姓怕江中的鱼儿吃掉屈原的遗体,所以向江中投放粽子等食物。当地传说屈原死后,乘着龙舟去了天上。所以后来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上,包粽子、划龙舟就成了重要活动。

在中国,人们十分喜欢过端午节。现在城市里面的人由于工作繁忙,没法自己包粽子过节,就纷纷到各大超市去购买。超市里粽子的种类有很多种,有白米粽子,咸肉粽子,蜜枣粽子等等,花样挺多的。把粽子放在锅里煮熟以后,打开锅盖闻上一闻,满屋子都飘着粽叶的清香,尝上一口,满嘴里都是糯米的香甜,不由得食欲大开,非吃个饱不可。除了吃粽子,人们还可以去观看龙舟比赛。江面上,龙舟前部的龙头高高扬起,活灵活现。整条龙舟又窄又长,前面摆着一张大鼓,后面一个接一个的坐着许多精壮的小伙子,他们随着鼓点声,整齐的划着桨,在水面飞驰着。一时间水花四溅、鼓声、号子声与江岸上观众的加油声此起彼伏,场面宏大壮观,热闹非凡。

我喜欢端午节,不仅仅因为能吃到好吃的粽子,看到精彩的龙舟比赛,更喜欢它的历史内涵,每次过端午节,我总是能想起屈原,想起他峨冠博带、身背长剑,口中吟诵着《离骚》,行走在江湖之间的样子,他的忠诚、坚贞,他的文采,影响着一代一代的中国人。如果把中国的传统节日比作一段贴着宝石的丝绸,那么,端午节就是丝绸上面一颗璀璨的夜明珠。

每到端午节,吃粽子、插艾草是我们奉化人必不可少的习俗。我知道我知道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可为什么要插艾草呢?大人们都说艾草是用来祛瘟辟邪的,而我也知道艾草有着很大的作用,它不但可以驱蚊虫,还能令人保持神清气爽。我不想停留于表面,越是搞不懂我越想知道。我是个爱刨根的孩子,知道艾草的由来,于是我便去问爷爷,爷爷把艾草故事的来龙去脉讲的一清二楚。

传说在很久以前,天上有位老神仙来到人间打探民风,因为那时候人们不愁吃,不愁穿,无忧无虑的生活着。老神仙来到了人间,变成了一个衣衫破烂、可怜巴巴的老乞丐。他右手拄着木棒,左手拿着一个破碗,来到一户普普通通的农户门前。家中有位大嫂正在喂猪,猪吃的不是糠皮,而是是雪白的面,老人看在眼里,他不露声色,把破碗伸了过去,在农妇眼前晃了晃,哀求道:“大嫂,行行好吧,我已经三天没吃饭了,你施舍点东西给我吃吃吧!”大嫂瞪了老神仙一眼,说:“去去去,臭乞丐,给你吃还不如给猪吃!猪吃了还长肉呢!”老神仙哀求道:“仁慈的大嫂,不给饭吃,给一点水喝喝吧!”大嫂听了,顺手将墙上挂的被虫蛀掉的破木勺拿了下来,扔给老神仙,凶巴巴地说:“自己舀吧!”老神仙一看,这东西怎么能舀水呢?老神仙生气了,用袖子往墙上一拂,墙上立刻出现了十个又大又显眼的字:全村生瘟病,三天内死光。化作一缕青烟,升到空中,那女人吓得脸色白里透青,好久才反应过来,知道自己闯下了滔天大祸。

第二天,老神仙驾着云朵,手中拿着瘟药,正要向村里撒瘟药,忽然看见一个妇女一只手里抱着一个五六岁的大儿子,另一只手里搀着一个两三岁的小儿子在匆忙赶路。老神仙感到困惑,怎么大的抱,小的牵!于是又变成了一个老头,倒在路发出一声声的呻吟,女人的看见了忙问,“老人家,你怎么啦?”“我脚被树枝戳了一个洞。”那女的一看,老头脚上到处是血,把手中的孩子一放,随手在路旁的草丛中摘了摘了几片艾草叶,放到老人的伤口上,没过多久,血就止住了。老人问了:“你走得这么急,上哪儿去呀?”那妇女说:“我村里有个大嫂,脾气不好,昨日得罪了一位神仙,神仙生气了,说三日之内,让我们全村人染上瘟病死光,我们急着去逃命。”她边说边把老人搀扶起来,说:“老人家,你也同我们一起去逃命吧!”“那你为何不抱小的走呢?”“老人家,不瞒您说,这大儿子是我丈夫和他前妻生的。现在我丈夫死了,我要把他们的命根子留下来,好好照看才是。”“噢!”老神仙听了一愣,心想,自己差一点儿就办错了事!天下还是好人占多数,坏人毕竟少啊!他看了看艾草说:“你们大可不必担心,也不用逃命了,这艾草是防瘟的',只要把它插在房顶上,就不会得瘟病死去了。”说完,便跳上云朵,用拂尘把母子三人送回了村子里。一到村子,女人就到处找艾草,又把这消息传遍了全村。后来,老神仙虽然在天上投了瘟药,但因人间处处都有艾草,所以也就都没事了。

从此,端午节插艾草的风俗就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同时我们也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有了新的理解。

今天是五月初五,中国人特有的节日——端午节,相传是为纪念屈原而设。这天人们都要吃粽子,这个节日,全国各地的风俗亦同。

听爷爷说,相传古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他一生才华横溢而投报无门,他痛恨朝廷腐败无能,愤然投江自尽。人们怀念这位才子,惧怕他的尸体被鱼虫啄噬,遂投喷香的肉粽疏散鱼群的注意力。故事就是这样,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尊敬和怀念。

今年的端午节,我跟爷爷一起过,因为爸爸妈妈太忙,不能回来团聚。奶奶离开我们有很多年了。这些年来,爷爷和我相依为命,我们家并不富裕,可是,生活得却有滋有味。爷爷也因为有我这么个听话的孙子而自豪,逢人便讲。可是只要讲到我学习上的忙,他就无能为力了,还好爷爷的建议,得到了爸爸的肯定,爷爷给我找了家教老师,以弥补我学习上的缺陷。

今天爷爷早早地买来了粽子、还准备了我根本就没有见过的东西——雄黄、菖蒲、艾草等,我在一旁东说说,西问问,好像当年的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好奇。爷爷没有因为我“打破沙锅问到底”而有半句怨言,一边整理这些东西,一边跟我说话。

只见爷爷用棉花棒从雄黄酒里蘸取少量擦拭在我额头、手臂和脚背上,说是可以防蚊虫叮咬的;接着又讲雄黄酒倒在房屋的角落,说是可以防止和驱逐蜈蚣、昆虫和蛇之类的害虫“入侵”。

听爷爷说起,端午节还是天气变化的分界岭,有古话说得好,“吃过端午粽,寒衣件件送”,就是说,过了端午。天气会慢慢转暖,不再有冷空气空袭了,人们可以褪去身上的寒衣了。

待到吃粽子了,我迫不及待地坐到餐桌旁,学着爷爷的样子,把细线慢慢解开,褪去粽子的“外衣”后就可以看到肉色的江米了,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碗里,先将早就不听话的鼻子往前凑了凑,好歹也先让鼻子“享受”下这天下无双的美味吧。一缕缕粽子的香味随即飘逸过来,我深深地吸了口气,闭上眼睛,慢慢品位这沁人的香味。我完全被粽子的香味吸引注了,早已忘记了旁边还有一位爷爷。

“快吃吧,亮亮!”我被爷爷的话语打断,这才睁开双眼,用筷子夹起美味可口的肉粽吃了起来。“嘉兴肉粽,飘香万家”,一点不假,我吃的就是嘉兴肉粽。

“小娃儿穿绿衣,系上一根绿丝条。味道有咸也有甜,每年端午都要吃。”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东西呀?我想大家都已经猜出来了,这就是我们中国的特产粽子了!粽子可是我们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吃的好东西呀!让我来说一说它的由来吧!

从前,有一个叫屈原的爱国诗人被别人陷害跳入江中,村民为了大鱼不把屈原的尸体吃掉,就扔粽子下去给大鱼吃。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端午节,并且家家户户都包粽子吃,一直流传至今。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了吧!

我的外婆是一个包粽子能手,她会包许多种粽子,有猪肉粽,豆沙粽,番薯粽,蜜枣粽等等一些各种各样的粽子。每到端午或者春节的时候,她就会包好多好多好吃的粽子送给亲朋好友,祝大家健康平安。今天我就要去外婆家把这门手艺学到手。

我刚来到外婆家,就看见外婆把包粽子的东西全部准备好了,有泡好的糯米,腌好的猪肉,已经煮过的粽叶。开始包粽子了外婆先拿出一张粽叶,把它折成一个三角形,在三角里放上一层白白的糯米,然后再把手抖一抖,我问外婆为什么要抖一抖呢?外婆说:“这样能使粽子煮熟后不散开。最后用粽绳紧紧的系上,就这样,一只肉粽子就包好了。

我也学着开始包了,看着外婆轻轻松松地包了许多个,可是我总是笨手笨脚的怎么也包不好,不是把粽叶给包碎了,就是把米给漏出来了,好不容易包好一个,可是跟外婆包好的一比较,简直是天差地别!外婆劝我别灰心,她说只要认真去学一定会包好的。果然,我包的越来越好,越来越快。我想我一直坚持下去一定会和外婆包的一样好!

今天我学会了包粽子,虽然包的不怎么好,但是我相信自己会越包越好的,只要肯努力一定会成功的!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

相传,五月初五那天,楚国的屈原大夫投江自尽。为了纪念他的爱国精神,后代在五月初五那天,都会自发地包粽子,吃粽子,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纪念屈原大夫。

今年的端午节,妈妈也买来了一些粽子。粽子的味道有很多种,有蛋黄味、有肉味……应有尽有。我挑了一个红枣味道的粽子吃。

粽子是用纯糯米做的,形状呈四角形,外面裹着一个小金字塔。我先拆掉绑在粽子外层的线,然后把裹在粽子外面的竹叶一层一层剥掉。一个金黄色的粽子就呈现在我的面前。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香喷喷的,软软的,带有竹叶的清香,吃上一口,令人回味无穷。这时,我仿佛看到了屈原大夫投江自尽,老百姓全力打捞他的尸体的情形。我大口大口地吃着,不一会儿,一只粽子就被我消灭了。

我吃完后想:粽子这么好吃,希望在遥远的未来,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不会失传。

端午的雨季篇十二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描写端午节的`初中作文:我最喜欢端午节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每年的农历五月五就是端午节。

这端午节颗是我国传统节日啊。在那的时候天,人们都要包粽子、赛龙舟。妈妈一大早就去买包粽子的材料。超市里的人可真多呀!妈妈都买了2个小时才买到。材料买好了,我们把材料洗了洗,材料洗好了。我们开始包粽子了,连年纪很老的奶奶也来帮忙包粽子。粽子包好了,我们拿粽子去煮。过了一下粽子煮好了。我们全家人吃起了粽子。哇!那粽子真好吃。

还有赛龙舟。一大早妈妈就煮起了饭,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和妈妈要去参加龙舟大赛。我们吃完早饭,就去比赛场地了。比赛开始了,我和妈妈划呀划终于超过了1号。我们划了差不多1个小时。终于到了终点,我和妈妈很高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赢了。奖品是大粽子。我们把大粽子抱回家给奶奶吃,奶奶说“我很喜欢”。

这就是我最喜欢端午节的原因了。

端午的雨季篇十三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我们不仅可以品尝美食、观赏龙舟赛,更可以反思历史、传承文化。最近,我参加了一次“文明端午”主题活动,深受启发,想通过这篇文章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挖掘端午节的历史文化

首先,我认识到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屈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除了是楚国官员外,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由于受到政治斗争的影响而流放,他对祖国的深情厚爱,并通过《离骚》等诗篇表达出来,至今仍被后人传颂。通过端午节我们不仅可以回味美食,更能思考祖国的历史文化,增强爱国情感,这是最具有象征意义的一面。

第三段: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其次,我发现端午节的活动更多地在弘扬传统文化。举办龙舟比赛、制作粽子等传统活动实则是在向后人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传统技艺。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繁华快节奏的生活,似乎忽略了传统文化的存在,而传统文化带有历史厚重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生存方式、人生观等,是历史的延续,更是未来的思考。因此,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活动中,我们应该认真对待,以保持民族记忆的完整和传承。

第四段:文明端午的标志性意义

特别指出,文明端午作为社会的全民活动,更应该注重礼仪文化方面的表现。无论是龙舟比赛、喜庆吃粽子、猜谜语等活动,都应该注意制定规范化的操作和参加流程。我们应该以善良、文明、和谐的态度去对待参与活动、打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和活动环境,体现从小处抓起、从细节处注重的社会责任感,并充分展示中华文明的端庄、文明。

第五段:我们每个人的使命

最后,文明端午让我深刻认识到,身为21世纪的新时代青年,我们的使命是弘扬文化优势,让文明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以永续发展的视野,让传统文化更有生命力,从小处用心,从微小事物做起,用务实的行动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之,在文明端午活动中,我不仅学到了端午节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价值,更深刻认识到了我们在弘扬文化传承的路上要何去何从。我相信,只要坚守文化内涵,钟情文明修养,我们一定能在文化传承中拥有更一流的修养,一路传承中华文明的精髓,砥砺前行,不断发掘人类文化的无限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