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企业转型调研报告(大全10篇)

时间:2023-09-24 14:44:54 作者:灵魂曲 工作报告 2023年企业转型调研报告(大全10篇)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企业转型调研报告篇一

但是,一旦这一理念不加控制,使所有的草坪都变成了这样一个形状,上面所说的单调就来了。另外,现代社会紧张的生活节奏下人们绷紧的神经也需要大自然来调节,处处受到约束的思想也会渴望自由和灵活,然而“规则”在这种情况下是完全起不到作用的。所以,我觉得,在普通的地区,特别是以生活为主要活动的居民区,并不需要把大量的草坪“格式化”,只要把空闲出来的`土地加以规划,种上草籽,由居民自觉维护就可以了,这样才能让自然化最大程度的接近人类。在这个问题中体现出的理念主要是以自然为本,不应过分强调人类的因素,更不应该把人的意志强加给自然,因为有时,人类并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恰恰大自然认可的才是人类所需要的。(图)野外植被的旺盛生长(1)这一点在燕南园体现的很好。当我进入燕南园时,第一感觉这里像是一片农庄。这里的植被大部分是自然所成,而且随便找个地方蹲下观察便可以找到很多叫不出名字的植物,因此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很多,而且这样的植物分布才能体现出大自然的意愿:譬如,车前草总是分布在路两旁人们走过的地方附近,这一自然规则恐怕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体现。而一些种在别墅前花园里的植物,虽然是人为栽种的,可是却与自然结合一体,看不出一点矫作的痕迹。(图)燕南园初春的植被(2)当时我想,为什么同是在北大校内,唯有燕南园内的植物不用任何人工浇灌就可以旺盛的生长呢?联系了晚些时候到达的绿化隔离带我才想清楚了其中原由。(图)绿化隔离带(e)为什么绿化隔离带的护坡刚建成不久没有任何的人为干预就长满了各种植物呢?原因就是,它是靠自然播种、自然灌溉、自然生长所得的天然植被,它的植物种类、生长规模都是经过自然选择,确实是最适合于当地的自然环境,而且植物的验替次序也是按照灰藜、苋菜等先锋植物――即生命力顽强的一年生植物到多年生植物的,既然我们让大自然自己进行选择,它自然会选择那些最适合本身发展的植物、那些最适合于当地的自然环境了。这也正是燕南园植被繁茂生长的秘密所在,正因为燕南园没有人进行所谓的“植被管理”,它才成了自然的宠儿,生发出一片永远自然的绿色。在这里我不禁联想到了实际生活中,我们城市绿地所用的植被,全部是依照人类的意愿所选定,完全没有把自然放在眼里,最直观最典型的应当数在北京这种极度缺水的城市中种植耗水量极大的草皮的做法。结果呢?不仅草皮奄奄一息,丝毫没有改善环境,还白白浪费了大量资金。(图)自然植被的魅力(3)可是,如果我们仔细想想,这样的事情还少么,除了植被方面的例子,又有多少是人类偏要违背自然规律办事呢?城市生态要改善,不是只需要资金的支持,只有学会依自然规律做事,向自然靠拢,我们所营造的生态环境才可能长久的保持不衰。二.关于改造[1][2][3]下一页

[1]

企业转型调研报告篇二

二. 关于改造:就京密引水渠和海淀公园改造后群众的反响进行分析

三. 关于管理:就燕南园、蔚秀园颐和园的管理进行分析

四. 关于调查方法和问题:总结

2003年4月6日,李迪华老师带领我们选修城市生态学课程的同学,进行了本学期第一次教学实习。本次实习首先在校内进行观察,然后从东门出发,经蔚秀园、海淀公园、六郎庄到达颐和园。途中,我们不仅见到了北大附近密集的居民区这些典型的城市元素,而且也经过了四环绿化隔离带等自然氛围浓厚的地区,这样,我们既可以亲身体验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差异与协调的共存,又可以通过采访来了解城市中生活的居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看法。另外,本次实习途经很多近些年发生巨大改变的地区,根据老师的讲解和我们对周围居民的采访以及亲自观察,加以对比思考,我们也更容易发现目前城市生态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城市居民更喜欢什么样的居住环境、周边环境。我想这些对将来从事规划师职业的我们来说,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首先,是图书馆东北角的那片三角状草坪,虽然面积并不大,但是依地形自然而成的不太规则的形状——类三角形——却使它让我心头一震。在人工草坪刚刚兴起时,偶尔见到一、二块整齐的绿茵,还觉得有点赏心悦目,毕竟,少见的规则形状让人看了有一定的兴奋感。然而,当所有的设计师都企图用这种简单的方式博取人们的这种兴奋感、而使这种绿茵“雨后春笋”般的建设起来时,人们的这种兴奋感却被单调感和厌烦感所替代。(图)类三角形草坪(a)的确,现在的绿地,基本都是刻意追求的正方形、圆形或者非常规则的多边形,我很难想到除了单调以外的词语来加以形容,于是我不禁想问:真的只有规则这一种选择么?不可否认,整齐的绿地让现代化的城市更添亮彩,规则的形状让城市更有秩序,钟爱这种绿地的人也有一定数量,因此,在市中心,特别是在繁华的商业区、政府机构的所在地,建设几个整齐的草坪能够把城市景观点缀得更好。但是,一旦这一理念不加控制,使所有的草坪都变成了这样一个形状,上面所说的单调就来了。另外,现代社会紧张的生活节奏下人们绷紧的神经也需要大自然来调节,处处受到约束的思想也会渴望自由和灵活,然而“规则”在这种情况下是完全起不到作用的。所以,我觉得,在普通的地区,特别是以生活为主要活动的居民区,并不需要把大量的草坪“格式化”,只要把空闲出来的土地加以规划,种上草籽,由居民自觉维护就可以了,这样才能让自然化最大程度的接近人类。

在这个问题中体现出的理念主要是以自然为本,不应过分强调人类的因素,更不应该把人的意志强加给自然,因为有时,人类并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恰恰大自然认可的才是人类所需要的。(图)野外植被的旺盛生长(1)这一点在燕南园体现的很好。当我进入燕南园时,第一感觉这里像是一片农庄。这里的植被大部分是自然所成,而且随便找个地方蹲下观察便可以找到很多叫不出名字的植物,因此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很多,而且这样的植物分布才能体现出大自然的意愿:譬如,车前草总是分布在路两旁人们走过的地方附近,这一自然规则恐怕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体现。而一些种在别墅前花园里的植物,虽然是人为栽种的,可是却与自然结合一体,看不出一点矫作的痕迹。(图)燕南园初春的植被(2)当时我想,为什么同是在北大校内,唯有燕南园内的植物不用任何人工浇灌就可以旺盛的生长呢?联系了晚些时候到达的绿化隔离带我才想清楚了其中原由。(图)绿化隔离带(e)为什么绿化隔离带的护坡刚建成不久没有任何的人为干预就长满了各种植物呢?原因就是,它是靠自然播种、自然灌溉、自然生长所得的天然植被,它的植物种类、生长规模都是经过自然选择,确实是最适合于当地的自然环境,而且植物的验替次序也是按照灰藜、苋菜等先锋植物——即生命力顽强的一年生植物到多年生植物的,既然我们让大自然自己进行选择,它自然会选择那些最适合本身发展的植物、那些最适合于当地的自然环境了。这也正是燕南园植被繁茂生长的秘密所在,正因为燕南园没有人进行所谓的“植被管理”,它才成了自然的宠儿,生发出一片永远自然的绿色。

路过许多经过改造的地方,譬如海淀公园、京密引水渠,均是在近年经过较大的改造工程,通过对附近居民的采访,我得知了他们对这些改造工程的认可程度。

京密引水渠经过多年逐段改造,现在已经初见成效。工程的原始目标是减少水渠的渗漏使北京地区的输水成本进一步降低,据资料称:“完成京密引水渠40公里的节水技术改造,每年可以减少渗漏损失1000万立方米。”可以说,原始目标已经达到。而且同时,水渠的改造,又带来了极大的生态效益,沿岸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我采访了两个散步的老人,他们都是手持一部收音机在渠边悠闲的散步,当我问道他们对水渠改造有什么感想时,他们都说,经过改造,渠水比几年前更加清澈了,而且周边的环境也好多了,周围的老人每天散步时看着周围的景色,心情都很舒畅,而且孩子也都在周围嬉戏,有时,爷爷带着孙子散步,看着孙子在平整的路面上跑来跑去,他们感到很高兴。而且听说这项工程每年能够节约大量的资金,他们更认为工程好处很多。但是,他们也指出,看到水中的水草越来越少,他们感觉不太舒服,他们说,总是感到水渠改造带走了什么。望着老人远去的背影,我不禁想到,如果在人工化改造水渠的同时我们能保持最根本的自然原貌,那么这些怀旧的老人便不会有这些失落感了,当然,后代人也便能知道京密引水渠改造前的自然原貌了。(图)改造后的京密引水渠(b、c)而当这个问题问到孩子,他们则是完全的肯定水渠,他们说平时可以在渠边玩耍,可以捉鱼。有一个农村来北京的孩子,当我们问他是否想家时,他说:“我特别想家乡的山,树特别多,一棵挨一棵,还有松鼠,有小蛇,我还抓过一只松鼠,特别好玩儿。”不过,当我们问他是否想从北京回家时,他又说:“不想走,我觉着北京也好,有高楼大厦,有汽车……”看来,孩子们既需要城市的现代化,又绝不可远离自然的和谐。我们在把城市建设得越来越现代化的同时,绝对不能不进行自然景观的保护。只有让自然存在于现代化的每个角落,我们的城市改造才可以称得上成功。(图)海淀公园的儿童娱乐区(d)而距离北京大学较近的海淀公园的改造则是另一种思想。它侧重的是直接面向居民需求方面的发展。经过改造的海淀公园拥有大量的绿地,使得整个公园区的空气从早到晚都能够保持清新,一位老年人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我一年四季都来这里晨练,晚上吃完饭也常过来溜达,就是觉得这儿的空气特别好,多呆一会儿,心里更舒坦。”除了绿地,公园的其他硬件也十分齐全。特别是健身娱乐设施,更是能适应每一个人群的需要。其中有面向孩子的儿童娱乐区,有面向老人的老年健身区,还有专门为残疾人设计的残疾人康复区。而儿童娱乐区的地面更是在改造后,由水泥板改为了软泡沫型,使这一区域更加安全,更加适合儿童这一特殊人群。一位带孩子来玩的阿姨说:“海淀公园改的挺好,原来孩子玩的时候,我总不放心,得在旁边一直盯着,现在好多了,只要他不爬高,我基本不用*心。公园里空气也不错,冬天最冷的时候,我也每天带孩子来这一趟。”她还表示,虽然家里没有残疾人,可是,她认为增加残疾人康复区非常必要,她觉得这样才能体现出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怀,更能让他们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在实习中我发现有许多在我看来生态环境很好的地方居住的居民对那里的环境并不是很满意,在我仔细询问之后才知道在过去,那里的环境其实更好,由于管理不善才下落到现在的水平。既然建设了很好的生态环境,投入的资金一定不少,但是,管理者却忽视了建设之后的管理工作,使得用大比资金建设起来的良好环境,因花费较少的管理维护不周而大幅恶化。譬如我在前边曾经盛赞的燕南园和蔚秀园里便有几位老人对社区的管理工作表示不能满意,有一位大爷便感慨的说:“我还没退休的时候,这儿的环境真是不错,本想退休之后在这享清福,没想到这的人越来越多,管理又跟不上,现在真想倒退几年呀!”

建设当然重要,但如果没有配套的管理手段,即便建设得再好,还最终会变回原样甚至更糟。

颐和园的管理者使我想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古人为我们在山上留下的保持水土阶地,其实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遗产,但是,管理者却只为了游人眼睛的一丝快感就将这宝贵的遗产全部铲平,而后又种上了极不适合北京这种干旱气候生长的草皮。且不论维护草皮所需的铺设水管和运水灌溉的成本、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破坏、草皮与山上乔木无法共存的矛盾,单是铲平阶地这一项,就使现在的颐和园离真实的颐和园又远了一步,古人的许多杰作正是被这样一些自以为是的管理者摧残掉的。

由于这是我的第一次实习,对于实习方法、调查技巧没有什么积累,因此,这次实习中,我觉得学到了很多,对一些过去的方法也更加重视了。

首先是对比的方法。许多事物只搞正面调查或许能得知它现在的情况,但是不经与过去的对比,我们却始终无法了解它的发展趋势。我想,调查的最终目的应该是预测未来,为实际服务,而要预测未来则一定要掌握发展趋势。譬如,前边提到的燕南园和蔚秀园的问题,如果不与过去的情况对比,我们是不可能认清问题所在的,我们只会一味的认为,两者的环境现在很好,而且将会一直好下去,这样管理的问题就被不经意间忽略了。而有些时候,对比会帮我们更快的找到事物的症结。当我们单独看问题时有可能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当我们把若干个问题、若干种情况联系起来加以对比,可能很快便找到了突破口。

另外一个是采访的手段。很多情况下,我们喜欢自己查资料,但是,文字的资料毕竟有滞后性,而且,普通民众的个人看法也很难找到。而采访,不仅直接、速度快,而且得到的信息贴近于生活,特别是要了解当地居民的看法时,自己查资料是无法得到所需信息的。总之,我认为,没有采访的调查,是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调查的。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 李迪华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城市景观之路》

3. 图片(1)(2)(3)由李迪华老师提供

4. 图片(a)(b)(c)(d)(e)由曾辰骐同学提供

企业转型调研报告篇三

学院: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专业:视觉传达设计

学号:201210040313

姓名:李丹

云南采风实习报告

在老师的带领下,新奇、好玩的为期10天的云南采风考察之行在留下无穷的回忆里结束了。在这10天里,我们感受到了云南的魅力:无论是腾冲的古典之美还是大理绝伦的湖光山色,都让我们兴奋不已。当然这次的旅行最主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团结互助,同时提高了我们的专业水平与专业素养,领悟了生活的艰辛与乐趣,感受到了自然的美与伟大,收获了很多在学校里无法收获到的东西。10月29日,期望已久的云南采风之旅开始了,我们从学校出发,经过多个小时的火车与汽车颠簸,终于到达了向往已久的云南。

10天的云南采风,我们游览了腾冲和大理两个地方。腾冲的热海、和顺古镇、银杏村和大理的洱海、大理古镇都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印象。

热海是中国三大地热区之一,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境内地热温度之高,蒸气之盛,水热活动之强烈为国内罕见。其境内有沸泉,气泉,喷泉,温泉群88处,每一泉群又有若干热水热气出露,其中,位于全县地热区高温中心的热海。其景观,水温,涌出量全县之冠,有“一热海之”美誉,为国家级地热火山风景名胜区中最重要的景点之一。

和顺是西南最大的侨乡,400多年前,这里的村民就开始“走夷方”。由于和顺离缅甸才70公里,所以去那里做玉石生意的人最多,还有远走印度(此地离印度400公里)、美国、加拿大的,其中不乏成为巨富大贾的,他们衣锦还乡之后就在和顺修建宅院,也出资修建宗祠,全乡有八大宗祠,都风格各异。由于受外来文化浸染,和顺的建筑多为中西合璧,风格有南亚的,东南亚的,宅院里还有不少西洋的工艺品和现代化用品。由于明代朱元璋的屯边制度,和顺又有许多从中原迁来的移民,安徽、南京的都有,所以这里的民居还有徽派的建筑风格。各种建筑风格,在这个清秀的西南边陲水乳交融,和谐并存。

其中比较特别的就是银杏村,在“树树秋声、山山寒色”的深秋里,有一个地方,你一定要去--那就是静谧梦幻的腾冲银杏村!这里,是宛如天堂的静谧秋景;这里,是冬季里的金色梦想;这里,是电影《武侠》的拍摄地;这里,是天堂的后花园,这里“村在林中,林在村中”相互依托;这里,是天下第一银杏王国。

在腾冲住了两晚后,我们出发来到大理。听导游介绍大理古城的建筑不同于云南其它地方的建筑是因为这里的建筑为白族风貌的建筑。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亲身感受到了“小桥流水人家”。这里的.洋人街也别有一番风味。

大理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苍山,形成了“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城市格局。现存的大理古城是以明朝初年恢复的,城呈方形,开四门,上建城楼,下有卫城,更有南北三条溪水作为天然屏障,城墙外层是砖砌的,城内由南到北,一条大街横贯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东纵横交错,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显示着大理的古朴、别致、优雅。门头“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

街巷间一些老宅,也仍可寻昔日风貌,庭院里花木扶疏,鸟鸣声声,户外溪渠流水淙淙。“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的景象依然。古城内东西走向的护国路,被称为“洋人街”。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馆、咖啡馆、茶馆及工艺品商店,招牌、广告多用洋文书写,吸着金发碧眼的“老外”,在这里流连忘返,寻找东方古韵,渐成一道别致的风景。在这里到处都充斥着春天的气氛。

洱海是白族人民的“母亲湖”,白族先民称之为“金月亮”,是一个风光秀媚的高原淡水湖泊,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显著的综合功能,厚重的历史文化,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大理政治、经济、文化的摇篮,也是自治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泛舟洱海,那干净透明的海面宛如碧澄澄的蓝天,给人以宁静而悠远的感受,让人领略那“船在碧波漂,人在画中游”的诗画一般的意境。湖内有“三岛”、“四洲”、“五湖”、“九曲”之胜。三岛:金梭岛、赤文岛、天儿岛;四洲:青莎鼻、大贯础、鸳鸯、马帘;五湖是:南塘湖、北塘湖、联株湖、龙湖、波洲湖;九曲是:莲花曲、大激曲、皤肌曲、凤翼曲、萝肘曲、牛角曲、波垠曲、高岩曲。洱海还有许多美丽的海湾,其中较大的有海东湾、挖色湾、康榔湾、双榔湾。尤以海中“三岛,使洱海变得更加绮丽。

大理一年四季风景如画,在诸多风景名胜之中,以风、花、雪、月四景最为著名和引人入胜。关于风、花、雪、月四景,当地白族人民有一首世世代代传诵的谜语诗,诗曰:

虫入凤窝不见鸟(风),七人头上长青草(花),

细雨下在横山上(雪),半个朋友不见了(月)。

中国元素在平面设计中最常用的就是水墨风、毛笔字等从近几年的设计作品中不难看出,国内的设计人员已经开始对民族的设计风格进行了吸收和改进,借鉴外国先进技术的同时加以改造和利用,变成我们的东西。其次就是典型的中国古典花纹,比如祥云花纹之类的,唐装的福寿花纹、古典造型等。有了以上两种元素,基本上就是中国风。

在腾冲和大理我们也见到了很多建筑物和他们的服饰上都有着民族文化的运用。

在一些特色产品的包装上更是风格独特,充满着民族风情。都值得我们研究学习,怎样跟好的运用生活中的元素去做设计。创新是设计的灵魂,没有创新也就没有设计,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元素、民族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了设计新风格----“旧元素,新组合”的中国新风格。用饱含中国化的处理与改造方式,诉说东方文化情感的材料语言,成为观众直接看到的东方艺术魅力的视觉元素。中国风格的现代设计是历史的承接、创新的发展。

这次云南采风之行,让我认识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开阔了眼界,丰富了大学生活,收获了不少课堂以外的事物。对当地自然风土人情、民族文化和平面设计的结合上有了诸多了解,加深了自己对民族传统文化、现代都市的感悟。在这次实习中让我懂得现代与民族结合的重要性。这次的采风更使我的眼界得到扩展,在这几天中,我被当地的自然风情与民族风情深深吸引,不仅大开眼界还补充了更多知识。

10天的云南之旅,虽然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欣赏自然,都在玩,但我们理解,艺术就是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上的,艺术离不开生活。要想自己成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不仅要深入了解和欣赏自然,而且要努力使自己在生活中陶冶心灵,了解普通民众,有健全的人格和坚韧的毅力,丰富的生活实践,从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艺术观和美学观。

通过这次外出采风,我们班集体的每个同学都更加懂得了团结互助,10天中,我们了解了自然,领悟了生活;走过了艰辛,思考了人生。累也值得,乐也心收。记忆中留下了许许多多,令人回味。这将使我们在以后的专业学习和生活中受益匪浅。

企业转型调研报告篇四

数出九匹马,谁就是状元。

晚上领队带我们游西街西街又被戏称洋人街,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西街至今仍是小家碧玉型的南方村镇建筑规模,但却显现着国际情调的人文景观。那里的酒吧、饭店、网吧、工艺品书画店等装修风格大多中西合璧,有外语招牌,工艺品书画店、饭店、酒吧的服务员、普通居民以至于街上卖水果的老太太,都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这就给西街染上了一笔异域色彩。在西街的每一个角落,您会经常看到三五成群不一样肤色的旅游者临街围坐在一齐喝啤酒、品咖啡、嬉戏聊天,还有那不受当地计划生育限制的中**亲和西欧国家的父亲,领着混血儿在街上玩耍。据说,以当地人口为基数来计算,西街的涉外婚姻比例之高,为全国之最。

晚上我们到了刘三姐大观园,桂林经典刘三姐大观园原名桂林刘三姐景观园,坐落在风景怡人的桃花江畔,占地一百多亩。刘三姐大观园是桂林市旅游业的一颗新星,她以刘三姐文化精华为主题,集观赏、娱乐为一体的休闲游乐场所。景区观点有铜鼓、铸铜鼓、瑶族长鼓、孔雀东南飞、莫府大宅电影《刘三姐》陈列展、月亮门、翠竹奇趣、阿牛家、鸟语林。进入大观园就看到湖中有一“刘三姐”在船头和我们对歌,这个对于我们音乐系的来说太简单了,基本上有唱有回。看了刘三姐晚会,有我们音乐系在整场晚会处于高潮中。之后就是斗鸡和篝火,体会了少数民族的热情和欢乐。

最终一站是乐满地主题乐园,占地60公顷,是度假世界第一期工程投资最大的项目,在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a”景区,同时经过了iso9001及iso14001两项国际权威机构的质量标准体系认证,被评为“中国旅游报.中国旅游知名品牌”“全以及国十佳主题乐园”;主题乐园获得“广西十佳旅游景区”的称号。我们在里面园区由六大不一样特色风格的主题区和曼陀罗园组成,取自从中国出发通往世界之意,六大主题区分别是:时空交错的欢乐中国城、惊险刺激的美国西部区、奇妙魔幻的梦幻世界区、充满神秘的海盗村、高贵典雅的欧洲区以及热情洋溢的南太平洋区。园内的主要设施有:极速动感、大峡谷急屋历险、碰、惊涛骇浪、飞艇冲浪、破浪过山车、龙卷风、蹦极跳......等等二十多项游乐设施。尤其记得海盗船,安全措施其实是没问题的,可是就是让人感觉要掉了,死死的抓着护栏。那种刺激时时让人回味。

企业转型调研报告篇五

市校: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121

学号:_31090800118

姓名:骆趣

指导教师:胡波徐秀平

实训时间:_年4月8日——4月9日,60课时

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艺术考察与采风写生实训

实训地点:江西婺源

实训设备:相机写生用具

同组组员:骆趣(组长)俞梦雯张思达包吉阳

实训目的:婺源古村落选址,古民居的空间布局,结构构造,装修特点,附属文物等,婺源历史与可移动文物的现状。

实训任务与要求:

1.介绍婺源古村落古建筑的基本情况,了解婺源古村落古建筑的基本情况,明确实训流程与任务。

2.检查每日实训成果的进度与质量,观察彩虹桥、延村、思溪村、百柱宗祠、晓起村、汪口村、李坑村、西冲村、长滩村、赵村、龙腾村等各村的环境与建筑特征。

实训内容:

4.8思口赵村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徽派建筑,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拍摄任务,其中要求我们要拍摄细节以及不同有特色之处。在拍摄过程中给我们指点了许多细小的知识点,用于装饰和排水的“滴水”,马头墙上的徽派墨画,还有被称为“踏跺”的台阶,被用于分每家每户的“墙界石”。接下来写生的时候,老师指点我要采好点取号正确的角度来写生。

4.9西冲村我们找到了一个明朝后期的建筑,名为“竹友居”。里面的“翘头案”、“和合桌”、“扶手椅”、“八仙桌”等都保存尚好。在其他的大屋里,一把让胡老师爱不释手的明式靠背椅引起了我的兴趣,明式家具,用料比较柔和,没有雕刻,老师说这把椅子也叫“官帽椅”,在它旁边的是一把清代扶手椅,相比较,多了些许雕饰。走出西冲村的风水树后,便是俞氏宗祠,里面有一个水牢。

漳村被废弃的王氏宗祠,写生。所集知识点:“旗杆墩”、“漏窗”、“风水树”、“驿道”、“拱券门”、“翘头案”“平头案”、“和合桌”、“扶手椅”、“靠背椅”、“槅扇窗”、“花岗垫”、“斜栱”、“竹床”、“火盆”、“勾头”、“高浮雕”、“丁头栱”、“骑门梁”、“护净”、“减筑造”、“鱼池”、“太师壁”、“穿斗”、“船篷轩”、“高脚凳”、“摇摇椅”、“抱鼓石”。

4.10长滩村我们从村子的最高处往下走,发现一座门楼上方的屋檐一角像一条鱼一般,老师告诉我们那叫“鸱鱼”也叫“鸱尾”,因为鱼可以吐泡沫,所以在古代被寓意防止火灾祈福等。

龙腾村我们参观了古色古韵的小学以及门窗家具(木制)加工厂。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位老师家中,里面的雕刻尤为精致。老师给我们分析了“槅扇门”的结构,门上的“横披窗”,有着花纹的“格心”,下方依次为“绦环板”、“裙板”。分析了两种花纹——四个花瓣的海棠纹以及有着“双龙戏珠”美誉的“夔龙纹”

所集知识点:“鸱鱼(尾)”、“插栱”、“骑门梁”(元宝梁)官方名为“额枋”、“槅扇们”、“横披窗”、“绦环板”、“格心”、“裙板”、“海棠纹”、“夔龙纹”。

4.11诗春村允洽堂是诗春村的总祠。而这儿总共有八个祠堂和七个牌坊。他们所知道的有守和堂、敬承堂、本任堂。在祠堂里跟随老师的脚步,了解到栏杆和楼梯的结构。午饭过后,开始写生,一副祠堂的正面骑门梁的斗栱以及匾额,诗春小学的后院和一副小溪旁的徽派建筑。

所集知识点:“栏杆”——“仰覆莲”、“寻杖”(扶手)、“栏板”(雕花的这一块)、“地袱”(用于巩固)。“楼梯”(重带踏跺)——“重带板”(木制)、“重带石”(石制)、燕窝石(固定楼梯)。柱顶石(巩固柱础)

4.12景德镇体验制作陶瓷,在陶瓷市场看陶瓷的花纹。比较与木雕的花纹不同之处。

4.13临摹在老师那里借来的《画说徽州民居》,比较与自己写生的画的区别。

4.14思溪延村印象最深的是一座廊桥,像长廊一样也有船蓬轩,在古代被誉为遮风挡雨。在桥中部有一个船型土墩,形状像船尖,被称为“分水尖”,其目的是减少水对桥的冲击,也使上流的水得以分流。此外在一户人家见到了藻井,一般都在戏台、宫殿、寺庙里能见到,在民居尤为少见。在一个废弃的祠堂,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梁架结构。

所集知识点:“椽子”、“檩条”、“瓜柱”(童柱)、“象鼻梁”(月梁)、“莲花墩”、“三架梁”、“五架梁”、“面阔”(正对大门的,立面图的)、“进深”(剖面图的)、移柱造(两条柱子,没有对齐,大门进来产生宽阔的感觉)、“直棂窗”、“秋叶门”(秋天飘下来的叶子,春华秋实)、“藻井”、“花梁”(船篷轩上的装饰作用)、“空斗墙”(砖中空,年代越久砖越大)、“团圆石”(在吃饭的桌子下面)、“屏风门”(第二道门,古代寓意当掉不好的东西)。

4.15彩虹桥彩虹桥和思溪延村见到的一座通济桥的构造一样,也有分水尖,但相比而言更为壮丽。此外,还有“春末作坊”,指古代人利用水车来加工谷物。“石磴桥”也是其中一个特色。

大鄣山卧龙谷谷长3.5公里。

黄村百柱宗祠这个宗祠是这几天见到的最大的宗祠,里面的柱础以及牛腿都有着不同的雕刻,且抱鼓石要比一般的高的多,这是明末清初时期的建筑,因为祠内有柱子100根,所以名为“百柱宗祠”。

灵岩涵虚洞上下公分七层,以“洞险、石怪、水奇、墨香”著称。而在其中可以坐七人小船看地下洞也有一番趣味。而莲华洞的最大特点是里面有一座7米多高的石山,形似太上老君。

4.16晓起村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一把名为“圈椅”的一把椅子,它的外观很奇特,坐在里面好似把人圈起来一样,此外还见到了在西冲村见到过的“官帽椅”,此外还有一座“两柱单间三楼式雕砖门楼“。

汪口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小巷的一边时不时有一个石梯延伸到小河中,很有意境。“养源书屋“中的算盘、笔架、老先生的水壶、烟斗、墙上的三字金让人眼前一亮。最深刻的是俞氏宗祠,里面非常壮大,斗栱甚多,两三排都是,老师说那是“如意斗栱”。

李坑这是一条商业街,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几种屋顶样式,分别是“攒尖顶”、“悬山顶”(屋顶露出来的)、“重檐歇山顶”。

所集知识点:“继序堂”、“振德堂”、“礼耕堂”、“志勤堂”、“百忍堂”、“双井映月”、“曹公桥”、“赌坊巷”、“下白沙湾巷”、“俞家巷”、“桐木岭巷”、“养源书屋”、“四公巷”、“俞氏宗祠”、“仁本堂”、“中书桥”、“文昌阁”、“狮傩庙”、“大夫第”、“春霭堂”、“申明亭”、“李知诚故居”、“名乐社”、“尚武堂”。

4.17自学我将“门楼”、“额枋”、“辅手”、“漏窗”、“梁架结构”、“屋顶样式”、“椅子样式”等做了一个整理,并将它们以手绘的方式表现出来。徐老师给我讲解手绘的笔触手感以及线条的质感。

4.18县城古建筑群落的商业街。

时光如流水,两周时间转眼即逝,这次江西婺源实训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经验,还培养了我们吃苦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作风。实训期间虽然有些累,但我们都过得很开心,很充实,因此从中学到不少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让我们明白做事要认真小心细致,不得有半点马虎。同时也培养了我们坚强不屈的本质,不到最后一秒决不放弃的毅力,学到了很多书中无法学到的东西。它使我们懂得观察生活,勇于探究生活,也为我们多方面去认识和了解生活提供了一个契机。我想,学校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培养自学的能力。在知识爆炸的21世纪,作为我们想不被社会淘汰要学会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遇到问题要细心地思考,想办法解决,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婺源古村落古建筑的基本情况,了解许多建筑构造,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老师对我们的纪律学习要求非常严格,对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为期2周的实训在古建筑的马头墙中落下了大幕,总的来说这次为期2周的实训活动是一次有趣且必将影响我今后学习工作的重要的经验。

企业转型调研报告篇六

第十五届上海国际车展在2015年4月20日到29日开办,4月20日去车展参观,在这届车展上有众多品牌带来了新车型和新技术,值得去借鉴学习。

在节能及动力方面,本届车展中混合动力车型会占据了新能源车型的大部分,还有部分纯电动车型,纯电动车型呈小型化发展。奥迪带来了q5混合动力、保时捷带来了918 rsr混合动力、华晨宝马带来了混合动力5系轿车、本田有飞度混合动力多款新车,各大厂商对混合动力的比较热衷。几乎每个品牌都有自己小排量增压发动机产品,乘用车开始进行轻量化和低排量增压化发展。在动力方面,8速自动变速箱已经应用在豪华品牌车型上,采埃孚集团发布了全球首款横置前驱九速自动变速箱,jeep自由光搭载了同级别车首创的9速自动变速箱技术。标致的一款车应用了空气混合动力技术,驾驶者可根据路况随时在空气驱动模式、汽油机工作模式和混合动力模式之间进行切换,以压缩空气或者汽油作为动力源,实现最高能效的动力输出,实现百公里油耗仅2升。

在安全技术方面,汽车技术供应商博世展出一系化清洁经济、安全舒适的'汽车技术,涵盖汽油系统、柴油系统、底盘控制系统、起动机和发电机、汽车电子等。有起动/停止系统,是一个有效节约成本的方案。发布了预测性紧急制动系统,预测性紧急制动系统识别到与前车快速接近并存在追尾危险时,系统会警告驾驶员,然后紧急制动系统执行部分制动,以降低车速并给驾驶员创造更多宝贵的反应时间。一旦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系统就会在制动时提供支持。博世开发了点阵屏仪表,此款仪表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及通信功能,仪表中间的多功能点阵显示屏能够显示中英文菜单,可通过按钮的切换显示不同的信息界面,与驾驶者形成信息丰富的人际交互界面。博世在智能停车辅助系统的平台基础上集成了侧向辅视系统,该系统可在车辆时速5公里至180公里内监测车身两侧及斜后方对角线长达4米的视觉盲区内的情况,并通过显示在后视镜上反馈给驾驶者,如果系统识别到驾驶者有转向意图,系统会及时以声音报警,帮助避免车辆变道时与相邻车道车辆发生碰撞。电装也展出“安全”、“环保”相关的最新技术。有高度感知功能的传感系统,由多个传感器组合而成的具备高度感知功能的传感系统,通过车辆方向盘上搭载的单眼摄像头拍摄驾驶员面部图像,并利用图像识别技术掌握驾驶员状态的监视器。另外还有在发生碰撞时,采用高精度压力传感器以最大限度保护行人安全的行人感知系统。车路间通信技术利用车辆和信号灯等路端设施上安装的无线通信机,实现车辆与路侧之间的实时信息交互,为缓解拥堵和零交通事故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其它技术方面,几乎所有国外品牌车型的轮胎普遍使用扁宽轮胎,这是轮胎的发展趋势,增加了行驶安全性,即使爆胎也不会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普利司通推出了非充气轮胎技术和全新轮胎技术“概念轮胎”,将轮胎规格进行了“窄胎面、大直径”化设计,对使用气压也进行了高内压化变革,加上新开发的专用花纹技术和专用配方,实现节能省油与安全驾乘。韩泰轮胎推出了电动车免充气轮胎和智能轮胎。“智能轮胎”通过安装在胎内的数据分析系统对整车所处的环境信息进行分析,以引导消费者注意驾驶安全。

企业转型调研报告篇七

见习内容及分析

关于一条有争议的路

走进北大东门,可以看到的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作为北大少有的几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条争议颇多的路,路边整齐的人工保养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全新的北大。这条路周围集聚着北京大学比较现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号楼、二号楼、逸夫一楼、逸夫二楼、逸夫苑、理科教学楼等等。而在这条路的尽头又是富有传统韵味的仿古式楼群。

很多人认为,路面的宽阔与笔直与周围建筑的仿古式屋顶不大协调。除了整齐的人工草坪,路的两面是栽种得整齐得近乎过分的小树,而路的尽头则是生长多年的高大而遮荫的大树,不协调的感受更加强烈。

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谓的视觉适应性。在很多时候,我们很少考虑特定的环境,只是单纯地去套用一种种看上去很好很先进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环境对建筑等人为设施的特殊要求。

也许这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问题。就如同北大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新式建筑与老式建筑的交相辉映,也许不能算是完美的选择。

校园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燕园众多园林中较小的一个,园中只错落着十几幢精致雅洁的二层小楼和平房小院,这里是北大教授一个住宅区。人们常说,北大的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园,但燕南园住的都是名教授。单说50年代,燕南园里就住着马寅初、汤用彤、周培源、冯友兰、朱光潜、陈岱孙、侯仁之、林庚诸先生,后来又搬进来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执教燕京大学的时候也曾经在此生活过。这足以反映其内涵的深厚与文化积淀了。

那么,除了书香,对于久在这里居住的人们来说,它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实习过程中接受采访的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在这里居住时间都超过了35年。他们普遍认为,燕南园有着良好的居住环境,首先它位于一个台地上,地势比周围都高,这是一个良好的地理环境。而其间各色的植物,又为园子提供了一个协调的生态环境。作为极具特色的住宅园林,燕南园吸引着各方来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还曾经在此写生,研究其建筑特色。

然而燕南园也有其不足之处。被采访者普遍指出的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来游览观光的人群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和洁净,过路的汽车扬尘和制造噪音,给园内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程度的破坏。

其二是公厕的问题。公厕占用的土地是过去孩子们的游戏场,而由于疏于管理,公厕的建设不仅消灭了孩子的游乐,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实在燕南园中,每户独立的住宅中都有独立的卫生设施,公厕的设立只是为园外小商小贩提供了便利。作为北大校园中少见的几个室外公厕之一,它的设立自然有其道理,然而选址在富有文化底蕴和深厚内涵的燕南园,选址在老教授们读书治学的燕南园,或许并不是很合理。

其三是办公与住宅的矛盾。正如一位被采访者指出,燕南园中有的住宅已经被学校划归某些行政机构,行政机构的办公进一步打破了园子的宁静,不能不引起深思。

著名的静园草坪过去是一片苹果园,作为草坪,它取代的是过去的东草坪的地位。曾经的东草坪就在现在的新图书馆的位置,它曾经是很为学生们所喜爱的一片浪漫草坪。有一名北大学生这样写道:东草坪是北大老图书馆东边的那块地儿。这里曾经是高晓松那帮拿把破吉它到北大糊弄小女生的主儿极尽能事的舞台,更是我们北大人读书休憩的好地方。很多北大的情侣相识、相约、相恋在东草坪,他们对这块草地的感情更深厚。李嘉诚说:这块地儿空着怪可惜的,我给你们点儿钱,再修半截图书馆吧。一年后,这里再没有一人一张报纸一本书的景象了,一座比最高人民法院还庄严肃穆的建筑淹没了本来该发生的好多故事。后经学生强烈要求,原先的苹果园就被改成了草坪。草坪的浪漫又恢复了,然而那片校园中不可多得的果园却永远地失去了。多少总是有些可惜的。

兼容,或许真的很难。这些年来,北大为了接纳越来越多的求学者,为了与国际接轨,很多原有的自然和人为的独特的风景都只能让位给新的建筑,这引起了无数老北大人的感怀。而发展总是要有的,关键是怎样发展,如何在适宜的地方做到寸土寸金地利用土地,而在另一些地方留下我们的骄傲。如果有一天,未名湖开始缩小,或者未名湖周围矗立起了新式的建筑,那才是我们真正的悲哀。

匠心独具通向未名湖的小径

北大的校园北部可以说是古韵十足,像中国的传统园林,在优美的浪漫中又给人以思想和历史的沉重感。北大的生活更接近于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一位总是喜欢留连于未名湖畔的清华学生说。这种文人士大夫气,从那一条条通向未名湖的小径也可以体现出来,它的荫蔽和静谧,构成了北大独特的风景。

幽静的小径边生长着各色的植物。引人注目的是雪松下的石头,它独特的用途使人耳目一新。松针下部的蜡质物是酸性物,下落到土壤中会使土壤受到酸化影响,土质变差,以至于到了刮风的时候会有尘土飞扬。而石头可以防止扬尘,从而保证了这里路面与空气的清新与洁净。

企业转型调研报告篇八

很久以前便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一直以来令我魂牵梦绕心驰神往,集体的桂林采风行实践活动终于圆了我多年的夙愿。

一、序言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车窗外下起了蒙蒙的小雨,揉着惺忪的睡眼,一看时间6:30了,按时间算应该已经要到桂林了,想到这就一骨碌爬起来了,透过车窗,欣赏窗外的晨景。

桂林的早上真美,确切的说是下着毛毛小雨的桂林早上很美,朦朦胧胧,山顶上盘旋白白的云雾,方佛山真要跟天相连接了。我想如果站在一个制高点看桂林肯定是一幅烟雨朦胧的墨画。

走出车厢,感觉置身暖气之中,火车内的冷气冻得我们瑟瑟发抖,一出来反而觉得不适应了,天好像没有完全亮完,看着熙熙攘攘的人都拎着大件的行李,疲惫地前行,忍着倦意,掏出相机,很随意地按了快门,照片中的景象显得虚幻,给人很疲惫很朦胧的感觉,就像一个刚睡醒的人。

第一次到桂林,转了大半个早上的公车才找到朋友,加上坐火车的时间已足足坐了12个钟头的车,对于晕车的我来说是一个强大的挑战,我很吃惊我自己的毅力,居然没倒。果然就在到达了集合点,我自己“佩服”完自己的坚强后见到了床马上倒了……起来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算起来将近睡了6个多小时,共同聚餐后我们开始了游夜市、榕湖。

二、桂林夜景记行

桂林的夜市甚是热闹,各种各样的特产,古灵精怪的工艺品、品种繁多的玉石、桂林小吃、书画作品、民族服饰等琳琅满目。印象最深的是木刻的工艺品,种类很多,有古香古色的摆设品,民族味儿十足的饰品,稀奇古怪的玩物,真禁不住要佩服制作者的手艺与创意了。摊主们也是为了迎合游客、吸引游客尽脑汁,挖空了心思,端出了各式各样的“大餐”供选择,有历史的、古董的、也有现代的、有民族的、有中西结合的、有从外面进来的,也有本地生产的,有现成的,也有当场制作等等,无不尽其所能,将智力充分发挥到了极致。

桂林的商人给人的感觉太“商业化”了,时时刻刻都要提高警惕防备着,一不小心就将你绕进去了。之前在网上看到人家说夜市晚上7点就开始了,不到晚上一点不关市,被人称之为“工艺品一条街”,还能真实亲自体验其真实了。

我们一行十几人走在这条街上,这条街能看到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们,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文化素养,组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三、双塔公园

美观大方色彩斑斓晶莹剔透的

四、玻璃桥

重阳桥下的榕湖分外美丽,有色彩斑斓的金银双塔,还有晶莹剔透的玻璃桥,重阳桥桥底下还有很多预言故事的壁画,榕湖的水波将光反射到壁画上,原来壁画像是是在水中荡漾,很是壮观。

五、阳朔游记

次日,我们一大早就向阳朔出发,不知道等待我们的将是什么,不过十分期待。下了车走进一个小巷子,小巷子横平竖直,简单。古老的房子,墙体的石灰粉一块儿块的剥落,露出泛着青苔的台阶,我有点失望,我要看的阳朔是这样的!!?过了巷子终于看到河了,原来那就是我们要游的漓江,失望的情绪就此转过来了,终于知道“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了。

六、乐满地主题乐园——挑战极限

走进乐满地主题乐园,置身其中,各种游戏项目真是眼花缭乱,五彩缤纷。

最先看到的是“轰天雷”,大家看到都跃跃欲试,看到等待试坐排起的长龙,我放弃了。本来来这里就是一种娱乐,要排这么长的队等待太考验人了。跟老师去坐了慢悠悠的小火车,坐了空中巴士。听到到海盗船上的人的尖叫心里痒痒的,鼓起勇气坐上了船,周围没有一个熟悉的人,我显得格外的平静,船开始摆动起来,我一手扶着操纵杆一首拿着相机录像,听到众人的尖叫我叫不出来,直到船“飞”到了至高点,整个船竖起将近90度的时候我在也平静了,控制不住自己,紧握着相机的手也无意识地紧紧抓住了操纵杆,因为感觉自己要被船从高空下甩下来了,我没有尖叫,内心在祈祷,操纵杆千万不要出什么意外,降了下来以为生命出现了奇迹,谁料还有新一轮的起落,好像等待了好久,这可怕的“刺激”总算是过去了。

从海盗船下来没有什么特别不良反应,胆子就大起来了,“危险”刚过,就又坐起了超级旋风:听名字就觉得恐怖了,玩了后感觉也确实名副其实。坐上旋转车后,保护器械把人压得很紧,大腿有点难受。开始旋转,转到10来米高的空中,停了一下,然后突然往后掉,还来了个360度的转动,同学们都说害怕不叫会难受,就试着尖叫发泄了。下到底处又是一个急速翻转,接着是上升,上到顶就翻,把人倒挂在空中,让你直直的看着地面,“上天啊,座位的安全扣螺丝可千万别松啊!安全伐一松我就自由落体了……我还想游世界的很多景点呢!最后下来完好无事还挺兴奋的看了空中视频给我们拍的照片,哇!我好勇敢,还伸开双臂欲抱蓝天呢!不过五分钟才发现自己双腿发软了。

飘流,船在水流中转来转去,谁都有可能碰上下一个急流,船往下一冲,大浪顿起,呵呵,前面的人可就避免不了湿身了,这个应该说是最适合夏天玩的了,也适合多次玩,心不用惊,胆也不用战。也要穿雨衣,帽子,眼镜都不能带,排了几分钟队就到我们了,我们几个迫不及待上了飞艇,我们坐倒数第二排,就排队的时候看到前面坐的人总结出了前排怕危险的结论。呵呵。。。飞艇慢慢援着水道爬上顶,在这个过程挺悠闲的,在顶上停要冲下去了,很期待啊1身体后仰,心跳停止了,双腿也直直的顶着,因为人好象要掉出去那样,失重的感觉,好刺激啊!冲到水的时候,眼前白了,是巨浪,“唰”的浪花声音很大,也就听到这声音,我才回过神了,终于安全着水了!浪花打在前面的观景台的玻璃上又反弹着落下,前面三排的刚好中招了,头和脸都是水,整一副落汤鸡的可怜相。颤抖着下了飞艇,去看了工作人员照下的跟踪相片,眼睛或鼓得像鱼眼或紧紧的闭着。可惜照片太贵,没要。这个项目就只有下冲的短暂几秒虽然只是几秒的时间,刺激人的神经还是足够了。

七、过山车

这个过山车还算可以,刺激度一般,在转玩和下坡的时候有点害怕,机器出故障人可就要飞出好几十米了,尖叫也很多,特别是男生,真正的玩儿了。我跟一个同学坐火车头,不时转身跟身后的同学录像。排队的都是青少年,我们就趁现在年轻多玩玩这些,年纪大了想玩都不敢了。这个游戏相对其他的来说不是很难挑战。

八、龙卷风

这个东西确实厉害,前面玩的虽然刺激,但都没什么事,完了就过了,可这既刺激又晕人,在一个半圆环上来回荡着,边荡还边旋转,时间也久,荡到顶的时候有要被抛出去的感觉。

乐满地的设计者利用和发挥桂林本身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环境优势,把高科技游乐设施项目融合在其中,追求并营一种主题环境的整体效果,真正让游客置身于休闲游玩的真切氛围之中,在乐园的环境中最在限度地摒弃了外界的干扰,让游客暂且忘记现实繁乱喧嚣的都市生活,充分享受其中的乐趣。这次采风之行让我大开眼界,原来生活可以如此缤纷有趣。这些娱乐设施让每天劳累工作的人们有了一个释放压力,体验轻松快乐生活的方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企业转型调研报告篇九

一.关于尊重自然:就实习路途中所遇到的植被情况进行分析

二.关于改造:就京密引水渠和海淀公园改造后群众的反响进行分析

三.关于管理:就燕南园、蔚秀园颐和园的管理进行分析

四.关于调查方法和问题:总结

4月6日,李迪华老师带领我们选修城市生态学课程的同学,进行了本学期第一次教学实习。本次实习首先在校内进行观察,然后从东门出发,经蔚秀园、海淀公园、六郎庄到达颐和园。途中,我们不仅见到了北大附近密集的居民区这些典型的城市元素,而且也经过了四环绿化隔离带等自然氛围浓厚的地区,这样,我们既可以亲身体验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差异与协调的共存,又可以通过采访来了解城市中生活的居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看法。另外,本次实习途经很多近些年发生巨大改变的地区,根据老师的讲解和我们对周围居民的采访以及亲自观察,加以对比思考,我们也更容易发现目前城市生态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城市居民更喜欢什么样的居住环境、周边环境。我想这些对将来从事规划师职业的我们来说,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首先,是图书馆东北角的那片三角状草坪,虽然面积并不大,但是依地形自然而成的不太规则的形状——类三角形——却使它让我心头一震。在人工草坪刚刚兴起时,偶尔见到一、二块整齐的绿茵,还觉得有点赏心悦目,毕竟,少见的规则形状让人看了有一定的兴奋感。然而,当所有的设计师都企图用这种简单的方式博取人们的这种兴奋感、而使这种绿茵“雨后春笋”般的建设起来时,人们的这种兴奋感却被单调感和厌烦感所替代。(图)类三角形草坪(a)的确,现在的绿地,基本都是刻意追求的正方形、圆形或者非常规则的多边形,我很难想到除了单调以外的词语来加以形容,于是我不禁想问:真的只有规则这一种选择么?不可否认,整齐的绿地让现代化的城市更添亮彩,规则的形状让城市更有秩序,钟爱这种绿地的人也有一定数量,因此,在市中心,特别是在繁华的商业区、政府机构的所在地,建设几个整齐的草坪能够把城市景观点缀得更好。但是,一旦这一理念不加控制,使所有的草坪都变成了这样一个形状,上面所说的单调就来了。另外,现代社会紧张的生活节奏下人们绷紧的神经也需要大自然来调节,处处受到约束的思想也会渴望自由和灵活,然而“规则”在这种情况下是完全起不到作用的。所以,我觉得,在普通的地区,特别是以生活为主要活动的居民区,并不需要把大量的草坪“格式化”,只要把空闲出来的土地加以规划,种上草籽,由居民自觉维护就可以了,这样才能让自然化最大程度的接近人类。

在这个问题中体现出的理念主要是以自然为本,不应过分强调人类的因素,更不应该把人的意志强加给自然,因为有时,人类并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恰恰大自然认可的才是人类所需要的。(图)野外植被的旺盛生长(1)这一点在燕南园体现的很好。当我进入燕南园时,第一感觉这里像是一片农庄。这里的植被大部分是自然所成,而且随便找个地方蹲下观察便可以找到很多叫不出名字的植物,因此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很多,而且这样的植物分布才能体现出大自然的意愿:譬如,车前草总是分布在路两旁人们走过的地方附近,这一自然规则恐怕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体现。而一些种在别墅前花园里的植物,虽然是人为栽种的,可是却与自然结合一体,看不出一点矫作的痕迹。(图)燕南园初春的植被(2)当时我想,为什么同是在北大校内,唯有燕南园内的植物不用任何人工浇灌就可以旺盛的生长呢?联系了晚些时候到达的绿化隔离带我才想清楚了其中原由。(图)绿化隔离带(e)为什么绿化隔离带的护坡刚建成不久没有任何的人为干预就长满了各种植物呢?原因就是,它是靠自然播种、自然灌溉、自然生长所得的天然植被,它的植物种类、生长规模都是经过自然选择,确实是最适合于当地的自然环境,而且植物的验替次序也是按照灰藜、苋菜等先锋植物——即生命力顽强的一年生植物到多年生植物的,既然我们让大自然自己进行选择,它自然会选择那些最适合本身发展的植物、那些最适合于当地的自然环境了。这也正是燕南园植被繁茂生长的秘密所在,正因为燕南园没有人进行所谓的“植被管理”,它才成了自然的宠儿,生发出一片永远自然的绿色。

路过许多经过改造的地方,譬如海淀公园、京密引水渠,均是在近年经过较大的改造工程,通过对附近居民的采访,我得知了他们对这些改造工程的认可程度。

们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在实习中我发现有许多在我看来生态环境很好的地方居住的居民对那里的环境并不是很满意,在我仔细询问之后才知道在过去,那里的环境其实更好,由于管理不善才下落到现在的水平。既然建设了很好的生态环境,投入的资金一定不少,但是,管理者却忽视了建设之后的管理工作,使得用大比资金建设起来的良好环境,因花费较少的管理维护不周而大幅恶化。譬如我在前边曾经盛赞的燕南园和蔚秀园里便有几位老人对社区的管理工作表示不能满意,有一位大爷便感慨的说:“我还没退休的时候,这儿的环境真是不错,本想退休之后在这享清福,没想到这的人越来越多,管理又跟不上,现在真想倒退几年呀!”

建设当然重要,但如果没有配套的管理手段,即便建设得再好,还最终会变回原样甚至更糟。

颐和园的管理者使我想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古人为我们在山上留下的.保持水土阶地,其实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遗产,但是,管理者却只为了游人眼睛的一丝快感就将这宝贵的遗产全部铲平,而后又种上了极不适合北京这种干旱气候生长的草皮。且不论维护草皮所需的铺设水管和运水灌溉的成本、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破坏、草皮与山上乔木无法共存的矛盾,单是铲平阶地这一项,就使现在的颐和园离真实的颐和园又远了一步,古人的许多杰作正是被这样一些自以为是的管理者摧残掉的。

由于这是我的第一次实习,对于实习方法、调查技巧没有什么积累,因此,这次实习中,我觉得学到了很多,对一些过去的方法也更加重视了。

首先是对比的方法。许多事物只搞正面调查或许能得知它现在的情况,但是不经与过去的对比,我们却始终无法了解它的发展趋势。我想,调查的最终目的应该是预测未来,为实际服务,而要预测未来则一定要掌握发展趋势。譬如,前边提到的燕南园和蔚秀园的问题,如果不与过去的情况对比,我们是不可能认清问题所在的,我们只会一味的认为,两者的环境现在很好,而且将会一直好下去,这样管理的问题就被不经意间忽略了。而有些时候,对比会帮我们更快的找到事物的症结。当我们单独看问题时有可能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当我们把若干个问题、若干种情况联系起来加以对比,可能很快便找到了突破口。

另外一个是采访的手段。很多情况下,我们喜欢自己查资料,但是,文字的资料毕竟有滞后性,而且,普通民众的个人看法也很难找到。而采访,不仅直接、速度快,而且得到的信息贴近于生活,特别是要了解当地居民的看法时,自己查资料是无法得到所需信息的。总之,我认为,没有采访的调查,是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调查的。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月《城市景观之路》

3.图片(1)(2)(3)由李迪华老师提供

4.图片(a)(b)(c)(d)(e)由曾辰骐同学提

企业转型调研报告篇十

实习路线:逸夫二楼-燕南园-北大西门-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颐和园南如意门-昆明湖南岸-颐和园北岸-颐和园东宫门-万寿山北坡主要内容:

    一. 关于尊重自然:就实习路途中所遇到的植被情况进行分析

二. 关于改造:就京密引水渠和海淀公园改造后群众的反响进行分析

三. 关于管理:就燕南园、蔚秀园颐和园的管理进行分析

四. 关于调查方法和问题:总结

2003年4月6日,李迪华老师带领我们选修城市生态学课程的同学,进行了本学期第一次教学实习。本次实习首先在校内进行观察,然后从东门出发,经蔚秀园、海淀公园、六郎庄到达颐和园。途中,我们不仅见到了北大附近密集的居民区这些典型的城市元素,而且也经过了四环绿化隔离带等自然氛围浓厚的地区,这样,我们既可以亲身体验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差异与协调的共存,又可以通过采访来了解城市中生活的居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看法。另外,本次实习途经很多近些年发生巨大改变的地区,根据老师的讲解和我们对周围居民的采访以及亲自观察,加以对比思考,我们也更容易发现目前城市生态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城市居民更喜欢什么样的居住环境、周边环境。我想这些对将来从事规划师职业的我们来说,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首先,是图书馆东北角的那片三角状草坪,虽然面积并不大,但是依地形自然而成的不太规则的形状类三角形却使它让我心头一震。在人工草坪刚刚兴起时,偶尔见到一、二块整齐的绿茵,还觉得有点赏心悦目,毕竟,少见的规则形状让人看了有一定的兴奋感。然而,当所有的设计师都企图用这种简单的方式博取人们的这种兴奋感、而使这种绿茵“雨后春笋”般的建设起来时,人们的这种兴奋感却被单调感和厌烦感所替代。(图)类三角形草坪(a)的确,现在的绿地,基本都是刻意追求的正方形、圆形或者非常规则的多边形,我很难想到除了单调以外的词语来加以形容,于是我不禁想问:真的只有规则这一种选择么?不可否认,整齐的绿地让现代化的城市更添亮彩,规则的形状让城市更有秩序,钟爱这种绿地的人也有一定数量,因此,在市中心,特别是在繁华的商业区、政府机构的所在地,建设几个整齐的草坪能够把城市景观点缀得更好。但是,一旦这一理念不加控制,使所有的草坪都变成了这样一个形状,上面所说的单调就来了。另外,现代社会紧张的生活节奏下人们绷紧的神经也需要大自然来调节,处处受到约束的思想也会渴望自由和灵活,然而“规则”在这种情况下是完全起不到作用的。所以,我觉得,在普通的地区,特别是以生活为主要活动的居民区,并不需要把大量的草坪“格式化”,只要把空闲出来的土地加以规划,种上草籽,由居民自觉维护就可以了,这样才能让自然化最大程度的接近人类。

在这个问题中体现出的理念主要是以自然为本,不应过分强调人类的因素,更不应该把人的意志强加给自然,因为有时,人类并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恰恰大自然认可的才是人类所需要的。(图)野外植被的旺盛生长(1)这一点在燕南园体现的很好。当我进入燕南园时,第一感觉这里像是一片农庄。这里的植被大部分是自然所成,而且随便找个地方蹲下观察便可以找到很多叫不出名字的植物,因此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很多,而且这样的植物分布才能体现出大自然的意愿:譬如,车前草总是分布在路两旁人们走过的地方附近,这一自然规则恐怕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体现。而一些种在别墅前花园里的植物,虽然是人为栽种的,可是却与自然结合一体,看不出一点矫作的痕迹。(图)燕南园初春的植被(2)当时我想,为什么同是在北大校内,唯有燕南园内的植物不用任何人工浇灌就可以旺盛的生长呢?联系了晚些时候到达的绿化隔离带我才想清楚了其中原由。(图)绿化隔离带(e)为什么绿化隔离带的护坡刚建成不久没有任何的人为干预就长满了各种植物呢?原因就是,它是靠自然播种、自然灌溉、自然生长所得的天然植被,它的植物种类、生长规模都是经过自然选择,确实是最适合于当地的自然环境,而且植物的验替次序也是按照灰藜、苋菜等先锋植物即生命力顽强的一年生植物到多年生植物的,既然我们让大自然自己进行选择,它自然会选择那些最适合本身发展的植物、那些最适合于当地的自然环境了。这也正是燕南园植被繁茂生长的秘密所在,正因为燕南园没有人进行所谓的“植被管理”,它才成了自然的宠儿,生发出一片永远自然的绿色。

路过许多经过改造的地方,譬如海淀公园、京密引水渠,均是在近年经过较大的改造工程,通过对附近居民的采访,我得知了他们对这些改造工程的认可程度。

京密引水渠经过多年逐段改造,现在已经初见成效。工程的原始目标是减少水渠的渗漏使北京地区的输水成本进一步降低,据资料称:“完成京密引水渠40公里的节水技术改造,每年可以减少渗漏损失1000万立方米。”可以说,原始目标已经达到。而且同时,水渠的改造,又带来了极大的生态效益,沿岸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我采访了两个散步的老人,他们都是手持一部收音机在渠边悠闲的散步,当我问道他们对水渠改造有什么感想时,他们都说,经过改造,渠水比几年前更加清澈了,而且周边的环境也好多了,周围的老人每天散步时看着周围的景色,心情都很舒畅,而且孩子也都在周围嬉戏,有时,爷爷带着孙子散步,看着孙子在平整的路面上跑来跑去,他们感到很高兴。而且听说这项工程每年能够节约大量的资金,他们更认为工程好处很多。但是,他们也指出,看到水中的.水草越来越少,他们感觉不太舒服,他们说,总是感到水渠改造带走了什么。望着老人远去的背影,我不禁想到,如果在人工化改造水渠的同时我们能保持最根本的自然原貌,那么这些怀旧的老人便不会有这些失落感了,当然,后代人也便能知道京密引水渠改造前的自然原貌了。(图)改造后的京密引水渠(b、c)而当这个问题问到孩子,他们则是完全的肯定水渠,他们说平时可以在渠边玩耍,可以捉鱼。有一个农村来北京的孩子,当我们问他是否想家时,他说:“我特别想家乡的山,树特别多,一棵挨一棵,还有松鼠,有小蛇,我还抓过一只松鼠,特别好玩儿。”不过,当我们问他是否想从北京回家时,他又说:“不想走,我觉着北京也好,有高楼大厦,有汽车……”看来,孩子们既需要城市的现代化,又绝不可远离自然的和谐。我们在把城市建设得越来越现代化的同时,绝对不能不进行自然景观的保护。只有让自然存在于现代化的每个角落,我们的城市改造才可以称得上成功。(图)海淀公园的儿童娱乐区(d)而距离北京大学较近的海淀公园的改造则是另一种思想。它侧重的是直接面向居民需求方面的发展。经过改造的海淀公园拥有大量的绿地,使得整个公园区的空气从早到晚都能够保持清新,一位老年人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我一年四季都来这里晨练,晚上吃完饭也常过来溜达,就是觉得这儿的空气特别好,多呆一会儿,心里更舒坦。”除了绿地,公园的其他硬件也十分齐全。特别是健身娱乐设施,更是能适应每一个人群的需要。其中有面向孩子的儿童娱乐区,有面向老人的老年健身区,还有专门为残疾人设计的残疾人康复区。而儿童娱乐区的地面更是在改造后,由水泥板改为了软泡沫型,使这一区域更加安全,更加适合儿童这一特殊人群。一位带孩子来玩的阿姨说:“海淀公园改的挺好,原来孩子玩的时候,我总不放心,得在旁边一直盯着,现在好多了,只要他不爬高,我基本不用*心。公园里空气也不错,冬天最冷的时候,我也每天带孩子来这一趟。”她还表示,虽然家里没有残疾人,可是,她认为增加残疾人康复区非常必要,她觉得这样才能体现出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怀,更能让他们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在实习中我发现有许多在我看来生态环境很好的地方居住的居民对那里的环境并不是很满意,在我仔细询问之后才知道在过去,那里的环境其实更好,由于管理不善才下落到现在的水平。既然建设了很好的生态环境,投入的资金一定不少,但是,管理者却忽视了建设之后的管理工作,使得用大比资金建设起来的良好环境,因花费较少的管理维护不周而大幅恶化。譬如我在前边曾经盛赞的燕南园和蔚秀园里便有几位老人对社区的管理工作表示不能满意,有一位大爷便感慨的说:“我还没退休的时候,这儿的环境真是不错,本想退休之后在这享清福,没想到这的人越来越多,管理又跟不上,现在真想倒退几年呀!”

建设当然重要,但如果没有配套的管理手段,即便建设得再好,还最终会变回原样甚至更糟。

颐和园的管理者使我想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古人为我们在山上留下的保持水土阶地,其实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遗产,但是,管理者却只为了游人眼睛的一丝快感就将这宝贵的遗产全部铲平,而后又种上了极不适合北京这种干旱气候生长的草皮。且不论维护草皮所需的铺设水管和运水灌溉的成本、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破坏、草皮与山上乔木无法共存的矛盾,单是铲平阶地这一项,就使现在的颐和园离真实的颐和园又远了一步,古人的许多杰作正是被这样一些自以为是的管理者摧残掉的。

由于这是我的第一次实习,对于实习方法、调查技巧没有什么积累,因此,这次实习中,我觉得学到了很多,对一些过去的方法也更加重视了。

首先是对比的方法。许多事物只搞正面调查或许能得知它现在的情况,但是不经与过去的对比,我们却始终无法了解它的发展趋势。我想,调查的最终目的应该是预测未来,为实际服务,而要预测未来则一定要掌握发展趋势。譬如,前边提到的燕南园和蔚秀园的问题,如果不与过去的情况对比,我们是不可能认清问题所在的,我们只会一味的认为,两者的环境现在很好,而且将会一直好下去,这样管理的问题就被不经意间忽略了。而有些时候,对比会帮我们更快的找到事物的症结。当我们单独看问题时有可能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当我们把若干个问题、若干种情况联系起来加以对比,可能很快便找到了突破口。

另外一个是采访的手段。很多情况下,我们喜欢自己查资料,但是,文字的资料毕竟有滞后性,而且,普通民众的个人看法也很难找到。而采访,不仅直接、速度快,而且得到的信息贴近于生活,特别是要了解当地居民的看法时,自己查资料是无法得到所需信息的。总之,我认为,没有采访的调查,是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调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