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疫情防控心得 大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时间:2023-07-27 17:12:54 作者:WJ王杰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对所经历的事物的理解和领悟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一种反思和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心理健康疫情防控心得 大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篇一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往往面对着各种心理压力,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之骄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首先,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次,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最后,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1、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心境的良好和乐观向上的情绪,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在有需要得时候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大学生有必要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全面健康的发展,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迎接未来的种种挑战,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四)

心理健康疫情防控心得 大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篇二

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全球范围内的学校紧急封闭,数以亿计的学生被迫待在家中,面临着被孤立、焦虑和压力的困扰。然而,每次挑战都有机会带来成长,疫情封校的经历也不例外。我是一名经历过封校的学生,以下是我对这段特殊经历的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首先,疫情封校期间,我学会了灵活适应新的生活模式。从每天去学校上课,到突然转移到线上学习,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次巨大的转变。刚开始,我会感到迷茫和困惑,不知道如何适应新的学习方式。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适应,我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建立了独立的学习计划。我发现,通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同学和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我可以更加自由地掌控学习时间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这段经历让我明白到,只有灵活适应变化,才能在困境中找到新的机会。

其次,疫情封校期间,我学会了独处并享受孤独。在封校期间,外出和社交活动被限制,我不得不面对无尽的孤独。开始时,我感到焦虑和不安,但渐渐地,我开始找到与自己相处的乐趣。我独自阅读、绘画、写日记,倾听内心的声音。我发现,孤独并不可怕,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我们才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培养内心的力量。我开始享受独处的时光,感受到自己与这个世界的更深层次的联系。疫情封校给我敲响了珍惜自己与内心对话的钟声。

第三,疫情封校期间,我学会了关注和照顾他人。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疫情的威胁,关心他人就显得尤为重要。封校期间,我主动关心、询问家人和朋友的身体和心理状况,提供帮助和支持。我和他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分享彼此的困惑和快乐。我与家人共同制定健康的生活方式,一起锻炼、烹饪健康食物、互相鼓励。我也主动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援助。这段经历让我意识到,关心和照顾他人的能力不仅使自己快乐,也可以带来社会的温暖。

此外,在疫情封校期间,我学会了积极调整心态应对压力。封校期间,疫情的蔓延和不确定性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我逐渐意识到,压力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我们可以用积极的心态来应对。我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规律的作息时间、适当的锻炼和饮食,来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我还通过学习和实践冥想、放松训练等心理调适方法,有效地缓解压力和焦虑。我学会了接纳现实、调整期望,并从每个困难中寻找成长的机会。这段经历让我认识到,积极乐观的心态是面对挑战的最佳武器。

综上所述,疫情封校期间,我学会了灵活适应新的生活模式,享受独处以及关心和照顾他人,同时积极调整心态来应对压力。这段特殊的经历并不轻松,但我相信,每一次挑战都是机遇,只要我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我们就能从中获得成长和收获。在未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将以更加坚韧的心态,迎接挑战,做到身心健康。

心理健康疫情防控心得 大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篇三

7月23日“有幸”参加了20xx年××省高校新任辅导员岗前培训班,“走运”聆听了××省委教育纪工委××书记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报告。受益匪浅,体会颇多。

蒋书记在报告开始前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什么是健康?”培训班的老师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我也思量着健康的标准:应该是一种积极且持续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表现为身心无恙、品行端正,情绪稳定,意志坚强,人际和谐……但是听了蒋书记转述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健康的定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还是让我自惭形秽。这也让我觉得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能仅停留在关心学生的“身”“心”方面,还应该在大学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去引导、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当然在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显然是一门庞大复杂的系统学问,不可能紧靠辅导员一人之力就能解决,它需要学生本人、学生家庭、任课老师、辅导员老师,各方的合力才有可能解决。

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之一,在倍感荣幸之余也有些许压力,担心自己能力有限,误人子弟,虽然这份担心有点夸张,但是作为辅导员老师还是应该力求尽善尽美,严格要求自己,在辅导学生前扪心问一下,自己凭什么去辅导学生,这样才会更加有责任使命。让学生接受高质量的辅导同时,自己也快快的成长起来。当然短时间内成长的快,也就意味着成长伴随的“痛苦”来的也越加猛烈,因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应该做好吃苦的准备,多学习,多锻炼,争取让自己有能力、有方法去为学生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与学生共同成长和进步。

我在做兼职辅导员老师前,在学生工作岗位历经班长、协会主席、学工处助理,加起来已经4年多了,也一直认为自己是个积极肯干、身心健康的人,却一直没能有机会系统的学习过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遗憾之余多了一份庆幸,庆幸的是接下来我将担任学院心理自助中心的指导老师,对于这份熟悉但并不擅长的工作,相信我还有很长的学习之路要走,因此肩负重任,所以更需加倍努力,在这里也悄悄许下一个愿望,争取在未来的时间里通过三级心理咨询师的资质,能够更加专业的去解决学生遇到的心理方面的困难之余也多学习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回到报告来,其实听了报告,我还是体会颇多,辅导员老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之一,想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老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育人技能外,更需要的是辅导员老师本身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辅导员老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所以,辅导员老师更需要有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这也是不久的将来和新生同学们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同时也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包括我在内,期许每一位辅导员老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身的人格,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更好的去“辅导”学生。假如有一天学生和辅导员老师在一起有如沐春风,轻松愉快的.感觉,而不是一种紧张、如坐针毡的感觉,我想这应该是一名合格的辅导员老师了。

正如报告中蒋书记所说,我们的学生目前正处于一个“高压”社会,来自竞争、评奖、评优、升学、就业,甚至是家庭、恋爱……各方面的压力,学生在大学校园里面会遇到各种不可测的变数,引发了学生心理问题的上升,也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是啊,我也是亲身经历过的人,身边也有一些这样、那样的同学让我意识到这一点,在大学校园里面正是这些不可测的变数是诱发学生心理波动的主要原因,在报告现场淮海工学院的辅导员老师分享的两个案例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审视我们目前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我个人也是存在着些许不足,还是刚才说的那句话,让自己快快成长起来,吃点苦、受点累不要紧,不能因为个人原因“误人子弟”。所以辅导员老师们,我们应该更加努力了。

不管是处理好辅导员老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还是处理好学校事务、学生之间的关系来说,都必须谦虚、随和、公平又不失严格……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其他问题时,要有平等、共同学习的意识,遇事多一些商量、多一些沟通,或者和学生经常性的多一些交流思想、交换意见。辅导员老师更需要心胸宽广一些,要有一种容人、容事的胸怀,甚至要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学生的批评,宽以待人,多一些理解、关怀和友爱之心。这样在给学生做好示范的同时也会使做人做事的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辅导员老师在大学校园里面似乎是一个超级忙碌的角色,正如一位老师举得一个例子:“千根线下面只有一根针。”学生党建工作,学校的组织部要给辅导员安排工作;学生团建、校园活动,学校的校团委要给辅导员安排工作;学生资助、学生日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学校的学生处要给辅导员安排工作;甚至学生在课堂上迟到、早退、旷课,学校的任课老师也会找辅导员老师;每年的新生入学就更是忙上加忙了。辅导员的工作苦、累、压力大。尽管如此,我们周围还是有很多辅导员老师爱着这份职业,因为辅导员老师这个职业赋予了我们太多的赞美,但同时也给辅导员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正是如此有时会感觉有些许的的压力,因此辅导员老师在育人的同时也要学会自己减压的方式,心情郁闷的时候,打个球,出身汗,吃点零食。找个知心的领导也好、朋友也好、家人也好聊聊天,心情自然会好了。

正如报告中所说郁闷的时候谁都会遇到,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郁闷和抑郁症的区别就是,郁闷找个合适的方式让自己的心情变好,抑郁症就是郁闷的持续了,当然说这些并不是说我或者辅导员容易出现郁闷,同时也是号召大家生活中多一些观察、多一些细致,很多同学、朋友诱发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往往是缺乏早期的关注、关心和正确的疏导。

最后想说的是,高校的功能就是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健康”的人才。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辅导员老师更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风趣的谈吐、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品德将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育。希望每一名辅导员老师都能够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将来桃李满天下。

心理健康疫情防控心得 大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篇四

疫情自爆发以来,各地纷纷实施了封校措施,学校停课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对心理健康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我经历了一番心理调适的过程,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接受并适应

最初接到停课通知的时候,我感到了一丝的恐慌和无所适从。然而,在家待了几天后,我认识到与其抱怨,不如接受现实并尽力适应。我调整了自己的作息时间,建立了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并逐渐习惯了居家学习和生活。关键是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这样的措施能够减少病毒传播,保护我们自己和身边的人。

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熬夜、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和缺乏运动往往是心理健康问题的导火索。在疫情封校期间,我积极培养了健康的生活方式。我每天按时起床、锻炼身体,并严格控制自己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此外,饮食方面也要注意,合理搭配营养,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饮食能够让我们更好地面对挑战。

三、保持积极的社交联系

封校期间,我们无法像往常一样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这可能引发孤独感和压力。为了保持积极的心态,我积极与同学们通过线上平台保持联系,分享彼此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此外,跟家人多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经常与家人交流,倾诉自己的内心疑虑和感受,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和理解,缓解压力,增强心理健康。

四、充实自己,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

封校期间,相对较多的自由时间让我有机会去充实自己。我尝试了一些平时没有时间做的事情,比如阅读、写作、绘画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我的生活,还为我提供了焦虑和压力的排解。此外,我还参加了一些线上的学习课程和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五、积极应对挑战,培养自我情绪管理能力

封校期间,我们可能会面对一些挑战,比如学习进度的压力、未来的不确定性等。面对这些挑战,我以积极的心态应对,不放弃努力,不悲观消沉。我学会了调整自己的情绪,并通过自我放松、冥想、瑜伽等方式保持平静。当然,过程中出现困难和波折是无可避免的,但是只要我们有信心和勇气,相信自己最终一定能够克服困难。

总而言之,在疫情封校期间,保持积极的心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适度的社交联系至关重要。我们需要灵活调整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应对挑战,培养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尽管这个阶段会带来一些困扰和不便,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做好自己,共同积极应对,就一定能够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心理健康疫情防控心得 大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篇五

xx年的11月至12月我幸参加了延边州班主任远程培训,通过二个多月的网络培训,我学到了许多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学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专题后,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与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与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与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

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与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面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发展。对不平衡状态的外在或内在的非建设性或伤害性处理,才会导致所谓的“病态、变态、或偏差”。

异常行为是学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一种偶发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学生正常状态下是不会发生的,它与常态行为不同,可以称为“偏态行为”。班主任如果能及时鉴别学生的行为,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危机状态,回复到正常状态,那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意外事件就会大大减少。

第三种状态是不健康状态,当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包括反社会行为与异常行为。所谓“非线性”地发生,是指这些行为的发生常常是没有明确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关系,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例如,一位小学生突然害怕方格或类似方格的所有物体,这是一种异常行为,包括他自己在内,谁也弄不清他为什么会怕方格。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的特点,我们对其不适应行为的产生就无法预测。学生在心理不健康状态下所发生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既没有直接的原因,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动机。因此,谈不上是其价值观、道德水准或人格特点的必然产物。这类行为我们称之为“变态行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不适应行为的发生有不同的特点,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看到广大学生的两个主流,一是大部分的学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学业、生活、环境的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他们要求给予指导,以帮助他们正确应对遇到的问题。对于班主任,在面对学生发展中所出现的心理偏差,应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而针对极个别的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则要能够及时甄别,并积极寻求专门机构予以解决。

(一)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与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与、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与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二)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与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与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三)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与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与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与的心态对待生活与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与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心理健康疫情防控心得 大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心理健康心得体会篇六

当前全球正面临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我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疫情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不仅仅在于生命的健康状况,还包括我们的心理健康。在这个时期,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状态,让自己保持积极的心态,以有效应对疫情对我们的影响。

二、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面对疫情时,很多人会感到害怕、焦虑和担忧。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关键。我们应该放松自己,采取积极的心态。例如,可以听音乐、看电视或读书以分散注意力。此外,学习冥想和呼吸深入可以帮助自己重获平静。

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疫情期间,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对我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要保持好的身体状况,需要注重健康饮食和适当的锻炼。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每天能够充分睡眠。合理安排时间,学习新知识,阅读,或者参与一些团体活动,这些都是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案。

四、与他人交流

在疫情期间,大多数人都处于自我隔离状态。这意味着我们无法像以往一样外出参加各种活动。但是,与其他人保持联系也是我们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利用现代科技通讯手段,可以很方便地与亲朋好友进行交流。在社交平台上,我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与他人共同分享快乐和幸福。

五、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

如果你感到无法控制自己的心理状况,请尽快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心理咨询和治疗是疏导情绪,有效摆脱心理问题的好方法。如果您没有专业心理咨询师可以寻求帮助,可以通过电话或互联网和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获取对抗疫情期间心理压力的建议。

总之,疫情时期保持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非常重要。与他人交流经验,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都是很有效的方法。所以,我们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的应对疫情带给我们的影响,为自己和他人做出无愧于良心和社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