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历史试卷反思初一 初一期试历史试卷总结(精选6篇)

时间:2023-10-09 00:26:17 作者:QJ墨客 活动总结 最新历史试卷反思初一 初一期试历史试卷总结(精选6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历史试卷反思初一篇一

最好先看好题目在答题。这样,在自己答题的过程中,就会有一个构思,也许,在答题的过程中,就会有灵感,在做作文就比较容易了。平常多写,多练,逐步提升,平常时应该多读一些“开卷有益”的书。

我没有考好完全是在于平时的基本功没有打好。吸取了这次的教训,我以后会在平时的学习上更加努力!认真完成作业!专心听讲!没有考好也在与临场发挥的.不够完善。我在考完试后会仔细检查。我会“更上一层楼”!老师,请你相信我,我会在下次的考试中,更加在努力的!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历史试卷反思初一篇二

在本次的一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中,试卷内容丰富,题目形式多样。全面地考查了学生两个月以来对于知识的掌握,并且选取了学生身边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来考查学生,能够较好的体现出数学知识的活学活用。

一、成绩分析: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虽然及格率都达到了100%,其中113班优秀率81.5%,平均成绩89.8分,115班优秀率73.1%,平均成绩88.3分,但是,从学生考试的情况来看,并没有考出他们应有的水平,成绩不是很理想。

二、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试卷内容丰富,所考知识点全面,难度一般。试卷共分五个大题,下面对每个大题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今后在教学中作出有针对性的指导。

第一大题:我会算

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没什么问题,错误的也是因为粗心看错数字或看错符号。这题主要错误还是集中在元角分的加减计算上,特别是3元-5角的这道计算题,很多学生做错。错误原因一是学生对元角分的应用较少,理解不够。再有就是学生还没有学习退位减法,这也为他们计算增加了难度。

第二大题:我会填

这一大题分为8小题,是学生失分最为严重的地方。错误主要集中在第2、3、5、6、8小题。第2小题学生没有很好地找出填数规律,导致错误。3小题没有明白69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两个数的含义,部分学生写成了70、69、68、67、,属于审题错误。4小题还是有部分同学左右不分。6小题1元不知道可以换成几张2角,对人民币还是缺少认识。8小题个别学生将写一个数变成了写一个算式。

第三大题:我会选

这题的错误在第2小题,学生不明白一半的含义,导致做题错误。3小题对于比的程度多少还是不能准确判断,还有部分学生将两题的答案写在一题里面,变成一题两个答案,导致错误。

第四大题:我会观察

这一题数格子的.题目大部分都还是做得较好。部分学生错误的原因主要是看错题,比如先向上走数成向右走等。另外就是格子数不清,有的起点也算一格,有的末尾格子不数。第二小题全班基本没有错误。第五大题:我会用这5个题都是解决问题,失分的最大原因是学生不会根据问题确定用加法还是用减法,往往是猜着做,要么就是将答案带入算式直接将减法列成加法。指导的重点是:让学生找出所求问题,弄清求总数的要用加法算,求部分的要用减法算。并强调要用已知条件中的数据来列式。另外错误多的就是最后一题提出问题并解答,这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题目。

三、对考试的反思

1、本次考试可以明显看出基础好的学生与差的学生的差距,这次考试部分题目有一定的难度,是对学生基础知识,计算及看图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全面的检查,基本上能反映学生学习能力的状况,从考试情况来看,,90分以下的学生还有不少,学困生辅导要跟上。

2、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反思。“态度决定一切”。其实学生的试卷很能反映出孩子的真实水平、真实态度。这一次考试可以看出个别学生平时学习态度不认真,做作业不专注,字迹较潦草。因此还要重视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

3、学生的审题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有些学生对试卷的题目要求不明确,不理解题目意思。在以后的练习中我会加强学生对题意理解的训练以及题型的多样性练习。

4、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加减法计算还要进一步加强训练,特别是元角分的计算。需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5、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还很不够,在以后的平时练习当中我会多让学生自己探索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能够把一个知识点运用到各种题型当中去。

6、数学教学重在提高能力。教师要不断加强教学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学会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力争每节课精雕细琢,备好课,上好课,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

历史试卷反思初一篇三

本次期末考试考生共有78人,其中80分以上3人,占4%;60分以上32人,占41%;不及格的46人,占59%。最高分87分,最低分10分。

二、试题分析

本份试题难易适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选择题大都是考查较简单的单一知识点,但题干设计巧妙,学生需认真审题才可以作出答案,非选择题的小题设计也是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如选择题中的5、6、7、9、11小题,非选择题的第23题,学生若只是死记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与运用。

三、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

本试题满分40分,学生得分主要在25分左右。容易出错的有4、5、6、9、10小题4、6、10小题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牢,对历朝历代所发生的事情记忆不准,混淆导致出错。5、9小题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

(二)非选择题

21、(1)本试题满分4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2—3分之间。本试题学生的错字、别字太多,失分严重。另外出现的问题还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准确,张冠李戴。

(2)(3)材料分析题大部分同学对史料掌握不熟,失分较多。(4)是开放题,大部分同学思维不太灵活,答题较死板,得分也不多。

22试题满分16分,得分在8分左右,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会灵活运用,第2小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把两次战役相混淆,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记忆不准,第3小题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没分析清,记忆不准确。

23试题满分13分,学生得分在9分左右。学生存在的问题是记忆不准,对知识点没掌握,胡乱拼凑。

24试题满分5分。得分状况较好,在4分左右。但也有个别学生掌握不准确,

(6)探究题

本试题满分16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10分左右。

国家篇中,大部分学生都能答对,但错别字较多。人物篇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正确,存在的问题还是错别字较多,“嬴政”的“嬴”出错率较高,很多学生写成了“输赢”的“赢”;出错最多的还是最后一个试题,大部分学生不知亡国之君。

措施篇中,秦皇、汉武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措施掌握不到位,错别字也较多。

分合篇中,很多学生朝代顺序模糊,没记忆准确,出错最多的还是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形势理解不深刻。

四、采取措施

1、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学科。

从这次初一学生的历史试卷来看,出现了很多空白试卷,且学生的试卷书写相当潦草,胡写乱写的学生很多,不及格人数占参考人数的13,成绩令人瞠目,同时为初三历史教学埋下了隐患。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历史学科,从而导致成绩低下,对此情况,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重视起来,采取有效措施,争取使学生下半学期成绩能够得到提高。

2、重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在历史学习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体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因此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对于课本一些重点知识一定要反复落实,要使学生能正确书写下来,避免书写错别字,要使课标要求的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学生掌握准确无误。

3、对课本上涉及到的文言文要加以讲解。

由于七年级是中国古代史,所涉及的一些资料大多是文言文,所以对于课本出现的一些文言资料要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解到位进而掌握相关知识点。

4、复习时要对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形成知识网络。重视单元小结、同类知识的总结及比较,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有明确的历史知识体系。同时对于单元学习主题也要重视讲解,要让学生掌握单元主题。

5、复习时要对学生进行审题、答题规范、答题技巧的训练。

初一阶段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审题、认真答题的训练,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认真读题,规范答题,同时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历史试卷反思初一篇四

试题结构及特点:

这次试卷的总成绩是100分,考察北京版教材第1课至第11课的知识。

题型分为三种:选择题(9分),填空题(11分),材料解析题(5分)。

选择题和填空题考察同学们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检测同学们的学习态度,而材料解析题考察的是同学们对历史知识及材料的理解及运用能力,更注重对同学们进行能力的培养。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学生答题情况较好,一班的及格率达到100%,优秀率是93.2%;一、二班的及格率达到100%,优秀率是100%。三班及格率100%,优秀率68.2%。同学们在选择题上得分较高,说明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而填空题相对较弱,更多的情况是汉字书写错误,这就说明了同学们的语文功夫存在着欠缺。材料分析题同学们答的'很好,能用流利的文字表达自己的见解,失分很少,这就证明了教师在平常对学生们的能力培养起了一定的作用。

如何改善?

1、加强审题训练,尤其是做过的题有必要反复联系,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进行这样有针对性的训练。关键是找好关键词,对基础知识掌握到位。对题干和选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而不是浅尝辄止。对于认真审题答对习题的同学给予表扬。每个同学要善于发现自己审题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总结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改正。比如有的同学说做题一快就忘了审题。我们答题的目的是把我们会的知识以某种方式呈现出来,而不是求答题的速度快慢。所以对审题问题要高度重视。告诉自己审题审题再审题。

2、加强大题的思路分析,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进行前伸后延。进行有跨度、有联系、有对应的综合复习,采用形象视图、逆向思维等方式,查缺补漏,重点内容仍然作为重点复习。课上现场让学生翻书答题,每节课至少做一道大题。老师巡视,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共性的问题统一强调,这样学生就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做到有针对性的弥补和改善。对做过的同类的习题进行整理总结。在总结中升华提高。

3、计划好复习的步骤,按照步骤一步步将学过的知识作系统的回顾,都有助于在自己的能力和现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因此不必紧张焦躁,应该冷静地思考自己的弱点在哪里,针对弱点制定计划,有条不紊地加以实施,轻松备考,切忌东一头西一头乱撞,顾此失彼,乱了方寸,到头来事倍功半。“为什么”上多下功夫。要特别注意选择题的深度、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多角度、多层次、有跨度的问法,千万不要面面俱到,平均用力,那样会耗费大量时间却不得要领。

历史试卷反思初一篇五

考试后,我最关心的事莫过于各科的成绩了。成绩很不理想。其实分数只不过是检测我们对知识掌握了多少而已,不必耿耿于怀,而是要明白自己在哪里失分了,找出原因,及时弥补。我们必须总结失分的原因,采取措施,加以补救。

一、基础知识

要想使自己的基础知识更广泛,就需要积累。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明白意思的词语及时查工具书。每天看一看,背一背,温故而知新,以免由于时间的关系,冲淡了记忆。

二、阅读

阅读也是建立积累上的。平常应该多读。要用心去读,读的不是有趣,而是内容。在平常多读的情况下,我们在考试时做阅读题就会很好地抓住文章所要表现的感情。

历史试卷反思初一篇六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蓝田人d、山顶洞人

a、北京人b、元谋人c、半坡人d、山顶洞人

a、北京周口店b、陕西半坡c、山东大汶口d、浙江河姆渡

a、北京人b、河姆渡原始居民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居民

5、中华文明以农耕文明为基础,最能体现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a、种植粟b、种植水稻c、加工玉器d、烧制彩陶

a、黄帝b、炎帝c、蚩尤d、禹

7、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使“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国王是

a、尧b、舜c、禹d、启

a、商汤灭夏b、武王伐纣

c、大禹治水d、黄帝大战蚩尤

9、“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下列制度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禅让制d、世袭制

10、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在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

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秦穆公

12、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

a、桂林之战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d、城濮之战

a、管仲b、孙膑c、庞涓d、廉颇

14、春秋史书中有“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的记载。其中“牺”指

a、牛b、羊c、猪d、水果类

15、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法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a、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奖励耕织c、奖励耕战d、建立县制

16、同学们要听战国编钟演奏美妙的乐曲,应该到

a、北京历史博物馆b、湖北省博物馆c、上海博物馆d、湖南省博物馆

a、郑国渠b、灵渠c、都江堰d、广通渠

a、孔子强调的实行仁政b、墨子强调的兼爱非攻

c、孟子强调的要按时令进山伐树d、孙子强调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9、如果有一旅游团想去参观古老的周朝的中心,你应该指点他们去的地点是

a、北京b、洛阳c、西安d、南京

20、下列战役不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是

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淝水之战

二、非选题(共60分)

1、识读右图,请回答:(15分)

(1)、右图中的人物是谁?(2分)

(2)、他的主要贡献(事迹)是什么?(4分)

(3)、他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什么?(3分)

(4)、他建立的国家叫什么?有什么意义?(6分)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二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有向天子纳贡,随从作战、定期朝见的义务......

请回答:

(1)、两则材料中所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判断这种制度封哪些人为诸侯?(3分)

(3)、西周实行这种制度有何作用?(6分)

3、读图填史(15分)

(1)、上图是什么时期、在什么河流上、由谁负责修筑的什么工程?(6分)

(2)、这项工程由哪几部分组成?(3分)

(3)、说说这项工程的作用?(6分)

4、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良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史治理。

(1)、上述材料内容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这次变法的目的是什么?(6分)

(2)、为便于记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中的三项内容?(3分)

(3)、此次变法有何重要历史作用?(6分)

7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adddbadbdb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adaadbcccd

二、非选题(共60分)

1、(1)、答:大禹

(2)、答:领导人民治整洪水

(3)、答:禅让制

(4)、答: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的建立标着国家的产生。(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的结束和奴隶社会的开始。)

2、(1)、答:西周分封制;它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为的巩固奴隶主政权。)

(2)、答:周王的子弟亲戚(王族)、功臣以及旧贵族的后代。

(3)、答:不但巩固了对原来商朝地区的统治,而且扩大了统治范围,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

3、(1)、答:战国;岷江流域;李冰父子;都江堰。

(2)、答:分水堤、宝瓶口、飞沙堰。

(3)、答:消除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直到今天它还发挥着分洪、灌溉、通航和旅游观光的巨大作用。

4、(1)、答:商鞅变法;目的:富国强兵。

(2)、答:承认土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3)、答: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