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演讲李白的稿子 杜甫天末怀李白唐诗鉴赏(优质5篇)

时间:2023-08-29 21:52:04 作者:念青松 演讲稿 最新演讲李白的稿子 杜甫天末怀李白唐诗鉴赏(优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演讲李白的稿子篇一

杜甫

凉风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

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

投诗赠汨罗。

这首诗的写作,大致与《梦李白二首》同时。诗中设想李白已到汨罗江边。

前四句应题目中的天末,从自己方面写,后四句应题目中的怀李白,从李白方面看。前四句明写秋天(凉风、鸿雁、秋水),后四句明提文章(文章、投诗)及诗人屈原(冤魂、汨罗),不仅描写有中心,就是取材也相当集中。

凉风起天末, 诗人推己及人,想到了李白:

我这里已是秋风飒飒,那么身为逐客的友人,在这悲凉的秋日,究竟意如何呢?诗人无法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于是想到了惟一可以回答这一问题的'书信。但是江湖秋水多,山高水阔,这一句中包含着对鸿雁几时到的否定性回答。诗的前四句由凉风写起,一环套一环,环环紧扣,最后归结到江湖秋水多。这一句不仅说明对收到书信的不抱希望,而且以秋水多暗示李白前途坎坷,从而引出了以下四句。

五、六句对李白横遭不白之冤表示愤慨。文章憎命达所表达的是激愤,是不平;魑魅喜人过所表达的则是指斥,以及对友人的叮嘱。七、八句中的冤魂、汨罗由文章、魑魅而来。屈原也是千古文豪,但最后的结局却是放逐江湖,投水而死。屈原与李白的遭遇不正是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的最好说明吗?共语、投诗反映了这两位诗人的遭遇有极其相似之处。冤魂指屈原,投诗指李白。屈原已逝,不说凭吊,而说共语,不说赋诗祭汨罗而说投诗赠汨罗,这样不仅把屈原写活了,而且以屈原如果有知,应当同李白诗歌相交的假设,来加强李白遭遇的悲剧性质。

演讲李白的稿子篇二

清平调.其一

作者: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1、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2、槛:有格子的门窗。

3、华:通花。

4、群玉山:神话中的仙山,传说是西王母住的地方。

5、瑶台:传说中仙子住的地方。

6、会:应。

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山头,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

你的容貌服饰是如此美艳动人,以至连白云和牡丹也要来为你妆扮,春风骀荡,轻拂栏杆,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样,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见到你,那么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瑶台才能欣赏你的容颜。

清平调三首,乃李白奉诏而写的新乐章。虽然吟咏的是白牡丹,事实上是将花比人。花之容人之面,这样超绝人寰的姿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里才能相见,将杨妃比作娇艳的牡丹,又似天女下凡。想像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演讲李白的稿子篇三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郎君,知道吗?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的双眼已经不再明亮,当年向你传达绵绵情意的眼睛,现在只是眼泪的源泉。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郎君,我们都已经老去了!在长久的思念中,我已经变得枯槁,憔悴,再也没有了昔日的如花美艳。已经很久都不敢照镜子,我害怕你看到我现在的容颜。但是你还是回来吧,我要让你知道我对你的感情,我要让你知道我对你的忠贞!憔悴的容颜更能证明我对你的情意有多么深重!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全诗寥寥数语,把一个痴情女子思念丈夫的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其一中,寒、绝、叹层层递进,立体式展示了相思之苦;隔云端,天各一方,遥遥无期。远在天边,有多远,连梦魂都难以到达。二中,思念依然在延续,但已经有了生活的沧桑,用琴声寄托情思,隔着迢迢青天。因为时间太久了,如花容颜已枯萎不堪,但对郎君的这份情意,依然如初!你不信吗?到镜前看看因苦苦相思而憔悴的容颜!

最喜欢的就是这句:“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那是一个痴情女子内心深处的爱情呐喊,哀婉凄楚却惊心动魄,让人不禁想起了“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千古誓言。

演讲李白的稿子篇四

李白〔唐代〕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你的容貌服饰是如此美艳动人,以至连白云和牡丹也要来为你妆扮,春风骀荡,轻拂栏杆,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样。

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见到你,那么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瑶台才能欣赏你的容颜。

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组诗共三首。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宝二年)或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时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本首诗就是其中之一。

此诗想象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第一句,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首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如,“云想衣裳花想容”一句,就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的容颜与衣裳之美,表现出杨贵妃的富贵之态。

其次,运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比如,“春风拂槛露华浓”一句就是通过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的亮丽容颜和高贵身份。

诗人首先写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想”即像。“花”指牡丹花。读解这一句,是可以双解的,或者说,看见天边的'云彩就想起杨贵妃的衣裳,看见娇嫩的牡丹花儿就不由得想起杨贵妃的容颜。诗人通过“云”与“衣裳”,“花”与“容”的相似性,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衣着的绚丽轻盈,容颜的娇嫩可人。也可以理解成衣裳像云彩一样轻盈,容颜像花儿一样美丽可人。无论那种解读,诗人都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丰富的联想方法,形象而生动地描写了杨贵妃的富贵及其容颜之美。

接着写道:“春风拂槛露华浓。”“拂”即轻轻擦过。“槛”即花圃的围栏。“华”通“花”意思是说,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春风”一词具有双重意义,一是写自然环境之美,春天的风和煦的,暖暖的;二是暗示杨贵妃受到皇帝的恩宠,正是春风得意之时。这一句表面描写了环境之美,其实暗示了杨贵妃春风得意状态。特别是诗人抓住了杨贵妃那似如花儿上沾满了露水一样泽润容颜来突出了内心的骄人之态。可以说,诗人在比喻中兼有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放大了杨贵妃的娇态与大红大紫(“华浓”)的美艳。

第三句写道:“若非群玉山头见。”“群玉”即山名。“群玉山”指神话中的仙山。出自《穆天子传》(又名《周王游行》,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期,记载周穆王巡游之事的著作),书中说,“群玉山”是西王母住的地方。这里以西王母居处来指代仙界,诗人借此暗寓杨贵妃美貌似天仙。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如此天姿国色似如天仙的女人,如果不在“群玉山头”见到你是见不到的这样的美人的。诗人把杨贵妃比作天仙。天仙美,本身就是朦胧之美,这样,给人留下了审美想象的空间。这一句是在上面把杨贵妃的玉颜比作花儿而的过渡到写人的整体。此时的杨贵妃真有飘飘欲仙之美。

最后写道:“会向瑶台月下逢。”“会向”即应在。“瑶台”也是西王母的居处。这一句的意思是说,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这一句还是写杨贵妃是天仙。这一句与上一句是相互联系起来的,一个是“见”,一个是“逢”,都有相遇的意思。二者之前用“若非”与“会向”相连,即“若非……会向”即是“不是……就是”之意。也就是说,杨贵妃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相逢的神女。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像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演讲李白的稿子篇五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共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大约是天宝三年(744),李白因谗言被唐玄宗免去翰林官职,愤然离开京城长安时写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功业未遂、被迫离开长安的悲愤心情,表现了茫然失落的强烈痛苦,以及不因失败而放弃理想追求的倔强和自信。

李白的抒愤诗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虽然苦闷但绝不失去信心。因而诗歌总的基调是壮美昂扬的,这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特色的突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