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读后感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优质14篇)

时间:2023-10-15 17:51:18 作者:XY字客 讲话稿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读后感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优质14篇)

在典礼中,人们身着盛装,庄严地参与其中,展示出对特殊事件的重视和敬意。在策划过程中,可以参考一些成功的典礼案例,从中获取启发和借鉴。在现代社会中,典礼的形式和意义正在不断演变和重构,以下是一些新颖的典礼范例供你参考。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读后感篇一

指导朗读,背诵,写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指导背诵。

录音机。

一、朗读指导。

1、把握朗读感情的基调。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

二、背诵。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导背诵。

3、各人轻声试背。

4、指名背诵,评议指导。

5、同座二人交替换背,听给一次。

6、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

四、作业练习。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读后感篇二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投影片、词卡、小黑板。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今天的社会,人们都非常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难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的事。

二、板课题,解题。

1、学生字“盲”,学生书空。

2、齐读课题。

3、解释“盲婆婆”,“蝈蝈”的意思。

三、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读生字词。(指明读、齐读、开火车读)

3、自读课文,分小节。

4、指名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5、看下面四小节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出示小黑板)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6、指名到黑板上填写。

7、小结。

四、指导写生字。

1、分析字形。“野”里字旁。“替”上下结构。教师范写。“喜”教师边示范边讲述。

2、同样方法学习其它的字。

五、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

1、指导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哪些人?

(2)系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么样?他拿什么?

(3)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指名读。(板书:送蝈蝈)

(2)这一节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

(1)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学生答)

(4)小结。

(5)齐读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想起、欢乐)

(3)第二句说了什么?句中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5)小结。

(6)齐读第三小节。

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按以上学习方法学习这小节。

(3)学生自学。

(4)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这节写了什么?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节。

(6)小结。

三、总结。

四、指导朗读。

五、指导背诵。

六、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忘()盲()

你()您()

邻()郊()

古()居()

2、扩词。

野——()()()()

喜——()()()()

童——()()()()

居——()()()()

忘——()()()()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读后感篇三

时时处处皆教育,育人应达无痕境。

当课堂上出现了不和谐音符,如何处理得更艺术化些。更有效地消除课堂中出现的嘲笑声,给学生更多的心理暗示:期待和宽容。并在笑过之后,语言上,思想上、情感上有正面的发展。

一学生说如果我的隔壁住着一位盲婆婆,我会带她去看风景。学生一片笑声。我当时没有否认这种说法,是这样说的:“虽然婆婆看不到美丽的风景,但她会用心去看的。”下文也出现了类似的句子: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学生真的就懂了吗?盲婆婆怎么用心去看?或许可以这样处理:你说的很特别,你会带盲婆婆到什么地方去看什么风景?婆婆用什么去感觉这些美丽的风景呢?用手摸,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皮肤感觉……。学生们在笑过之余,思维会被引开,会觉得这样一句看似可笑的句子其实并不值得笑,而发言的学生会感到自己的发言得到了老师的承认。被笑的尴尬会一消而光。更重要的是给了学生这样的心理暗示:宽容比嘲笑力量更大,别人的思想是有自己独特感受的。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读后感篇四

1、认识生字。

2、初读课文。

1、学会本课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理解词语。

投影片、生字卡片

一、导入新课。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

欢乐童年往日替

2、检查自学效果。

3、齐读生字词。

4、各自试读课文。

5、指名读课文。

6、分小节,理清脉落。

练习。

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7、齐读课文。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读后感篇五

我的邻居家有_____________。邻居之间要。3.质疑: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想知道什么?4、学习本课生字替字上的两个夫,最后一笔是不同的。注意绿字的右半边的写法。初读课文现在我们来读课文,解决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过渡:刚才这些生字,小朋友读得很准确,学了这几个生字以后,你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吗?1.学生先自由读,同桌互相听。2.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来。想一想,文中有没有把答案告诉我们?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3.检查交流:(1)蝈蝈是谁送的?(2)为什么他送蝈蝈给盲婆婆?指导书写完成《习字册》上的描红,临写。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趣味导入1、读生字词: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几个生字宝宝,现在它们排着对来看你们啦!快和它们打招呼吧!3、同学们读得真棒,老师要讲一段故事来奖励你们。

有一个小朋友,他的邻居是个盲婆婆,已经好多年没有看到美丽的鲜花、明亮的阳光。她的世界除了黑暗还是黑暗。这个小朋友经常去陪这位可怜的盲婆婆,给她带去了很多快乐。可小男孩发现,当自己去上学时,老婆婆一个人还是很孤单。这可怎么办呢?小朋友想啊想,终于想出办法来了。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办法吗?[设计意图:教学课文前,用可以为下文抛砖引玉的故事来奖励学生,既创设了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故事里盲婆婆形象也激起了学生的同情心,为下面的感悟文本、情感共鸣做好了铺垫。]二、进入情境、整体感知1、(出示挂图)引导看图:你们看,小朋友想出了什么办法?可以从他的表情看出他的心情怎样呢?(高兴)2、是啊!从他的表情一看就知道他很高兴,那你们能不能自己读第一节,找出两个写小朋友高兴的词呢?(引导用笔画出关键词“喜滋滋”、“乐呵呵”)3过朗读让老师知道你们已经明白这两个词的意思了吗?(自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4、你还知道那些像“乐呵呵”这样的表示高兴的叠词吗?5、现在你们就是那个想出办法的小朋友,把你们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吧!可以边读边做动作。三、自主学习、以读促读1、让学生想象平时小朋友是怎样陪盲婆婆的?2、盲婆婆看不见,小朋友为什么要送蝈蝈给她呢?现在小朋友已经到了盲婆婆的家。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跟盲婆婆说的。

3、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节。(轻声读、默读、同桌互读、找朋友读)、4、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小朋友很关心盲婆婆)

5、谁能读出对盲婆婆的关心?(指名读、评读、男女比赛读)

四、入情入境、感悟生成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读后感篇六

理解课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理解重点词、句。

投影片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那两个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3)盲婆婆神情怎样?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3)小结。

第二小节

(!)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

(3)小结。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清波想起欢乐)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这句当中的歌声是什么意思?

(3)出示投影片,图上盲婆婆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

第四小节

(1)这一小结有几句话?为什么让蝈蝈来替他做事呢?

(2)红领巾说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3)指名朗读,小结。

二、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爱心。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读后感篇七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个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诗歌。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小黑板,录音带、投影。

主要板书安排: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扩词。

课外:读背诗歌。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人们都很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是事。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欢乐童年清波替

(3).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读。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3.分小节,理清脉络。

(1).这首诗共16行,分成几个小节?每个小节有几行?

(2).看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读后感篇八

1、认识生字。

2、初读课文。

1、学会本课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理解词语。

投影片、生字卡片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

欢乐童年往日替

2、检查自学效果。

3、齐读生字词。

4、各自试读课文。

5、指名读课文。

6、分小节,理清脉落。

练习。

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7、齐读课文。

理解课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理解重点词、句。

投影片

1、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那两个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3)盲婆婆神情怎样?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3)小结。

第二小节

(!)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

(3)小结。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清波想起欢乐)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这句当中的歌声是什么意思?

(3)出示投影片,图上盲婆婆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

第四小节

(1)这一小结有几句话?为什么让蝈蝈来替他做事呢?

(2)红领巾说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3)指名朗读,小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爱心。

指导朗读,背诵,写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指导背诵。

录音机。

1、把握朗读感情的基调。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导背诵。

3、各人轻声试背。

4、指名背诵,评议指导。

5、同座二人交替换背,听给一次。

6、全班齐背。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读后感篇九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 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投影片、词卡、小黑板。

两课时

小朋友,在今天的社会,人们都非常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难处。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的事。

1、学生字“ 盲 ”,学生书空。

2、齐读课题。

3、解释“盲婆婆”,“蝈蝈”的意思。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读生字词。(指明读、齐读、开火车读)

3、自读课文,分小节。

4、指名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5、看下面四小节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出示小黑板)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 )给盲婆婆送蝈蝈 。

(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6、指名到黑板上填写。

7、小结。

1、分析字形。

“野 ” 里字旁。

“替”上下结构。教师范写。

“喜 ”教师边示范边讲述。

2、同样方法学习其它的.字。

1、指导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哪些人?

(2)系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么样?他拿什么?

(3)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指名读。(板书:送蝈蝈)

(2)这一节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

(1)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学生答)

(3)第二句说了什么?对盲婆婆称“您”而不是“你”表达了什么意思?

“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

(4)小结。

(5)齐读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想起、欢乐)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什么?

(3)第二句说了什么?句中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出示投影片:《盲婆婆在田野里》。

盲婆婆艘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样开心?

她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5)小结。

(6)齐读第三小节。

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按以上学习方法学习这小节。

(3)学生自学。

(4)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这节写了什么?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节。

(6)小结。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忘 ( ) 你( ) 邻 ( ) 古( )

盲 ( ) 您( ) 郊 ( ) 居( )

2、扩 词。

野――( )( )( )( )

喜――( ) ( )( )( )

童――( )( )( )( )

居――( )( )( )( )

忘――( )( ) ( ) ( )

4、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蝈蝈

领 看到 清波

让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带 想起 欢乐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读后感篇十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我为盲婆婆做事时高兴的心情。

3.通过学习课文,使小学生明白帮助别人尤其是残疾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心。

4.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其中的八个生字。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文中主人公的一颗爱心。

幻灯片

二课时

要求:学生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去掉拼音也能达到此要求。在逐步缩小语言单位的过程中,都能够准确迅速地认读句、词、字。认读应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1、范读课文,配多媒体课件。

(利用声情并茂的范读和直观生动的音像刺激学生的感官,从整体上强化感知,对于学生认识事物具有积极意义)

2、学生自由读,通过反复的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词句,体会感情,达到熟读成诵。

3、理解:第一节的教学中要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重点理解乐呵呵、喜滋滋所蕴含的情感,反复诵读,读出高兴的.情趣。

第二节的教学要给学生创设一种田野里鲜花开放、百鸟齐鸣的情境,让学生想象并进入这种境界进而体会出这种优美境界的情趣,从而感受到我对盲婆婆的爱,品味付出爱所带来的无限欢乐。

第三节的教学要抓住后两句,反复朗读,读出味道,进而体会童趣

引导学生读出层次,读出情趣,要站在儿童的角度上去指导朗读,关键是童趣要浓。

盲 读音mang 上下结构 与育相近;

滋 左右结构 右下角易错

鼻 下边不出头

1、背诵课文;

2、正本生字作业;

3、同步训练。

全诗字里行间充盈着一名天真纯洁的儿童对盲婆婆的爱。这篇教材既贴近学生生活,又有很深的教育意义。通过学习课文,使小学生明帮助别人尤其是残疾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培养了学生的爱心。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读后感篇十一

课文是一首儿童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赞扬了少年儿童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全诗紧扣送字,抓住人物的特征,写送的用意和蝈蝈的欢叫,洋溢着童心和意趣,充分展现了儿童美好的心灵世界。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5个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歌内容,教育学生要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

1、词句的训练,指导朗读和背诵。

2、第三小节的理解。

课文录音、投影片、词卡

3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释题: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能发出清脆声音的昆虫,盲婆婆指失明的老年妇女。

二、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教学生字。

生字 读音 部首 笔画 组词 笔顺

3、理解词语。

喜滋滋:欢喜的样子

邻居:住家接近的人或人家

田野:有农田的野外地区

欢乐:欢喜和快乐

童年:儿童时代

清波:碧清的水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

野:里的最后一笔改为提。

喜:下面的口要比上面的口大些。

替:左上的第四笔是点,第八笔是捺,日稍扁些。

难:又的最后一笔改为点。

四、当堂巩固。

完成《习字册》上的描红练习。

一、复习回顾。

书空下列字的笔顺,并组词。

盲喜邻替野童难忘

二、分析理解。

(一)

1、齐读。

2、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3、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二)

1、指名读。

2、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美丽,会唱歌)

蝈蝈真的.会唱歌吗?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蝈蝈的叫声很动听)

从第二句你知道平时我是怎样为盲婆婆解闷的吗?哪一个字能体现我对盲婆婆的尊敬?(您)

(三)

1、指定小组齐读。

2、歌声指谁的?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蝈蝈长在田野里,它的叫声会让你联想到田野的景色。)

盲婆婆能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吗?(不会,但她可以想像,从而看出她心里很高兴。)

3、出示投影片。

(1)图上描写的是什么景象?(盲婆婆随着蝈蝈的叫声,仿佛来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溪的清波,回到了欢乐的童年。)

(2)从盲婆婆的神情,可以看出什么?(蝈蝈为盲婆婆带来了不少欢乐)

(3)盲婆婆还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四)

1、比较2、4小节,(第一句相同,意思不相同,第四节中表示的意思更深。)

2、夸蝈蝈唱得好听有什么用意?(蝈蝈会为婆婆带来更多的欢乐。)

3、巩固认识省略句。

三、总结全文。

这首诗通过描写我送蝈蝈给盲婆婆,为盲婆婆送去了许多欢乐的故事,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关心,帮助,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四:当堂巩固。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指名读,引导背。

3、自由练背。

4、同桌互背,教师抽背。

三、当堂巩固。

1、指名背诵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地提回了一只()的蝈蝈,()滋滋地送给了(0家的()婆婆。

(2)、歌声会领您走进(),()小溪流淌的()。歌声会把您带回(),相起往日()的()。

(3)、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的蝈蝈,在我()的时候,就让它(0我给您()。

四、作业。

1、组词。

你( )邻( )里( )居( )

您( )领( )野( )尾( )

2、把词语组成句子写下来。

婆婆一只我绿色送给蝈蝈的

想起让欢乐婆婆了歌声童年的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读后感篇十二

1、体会盲婆婆的欢乐,有感情第朗读课文。

2、感悟帮助残疾人的欢乐,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

3、能仿写课文的第三小节。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中孩子的美好品德。

体会蝈蝈给盲婆婆带来的快乐,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生:“盲”就是眼睛死亡。

生:“盲”就是眼睛看不见的意思。

师:我们称这样的人为“盲人”。昨天。老师让同学们回家体验盲人的生活,能谈谈你的感受吗?(生谈体会)

生:我们要多帮助和关心他们。

师:有位小朋友啊,就是这样做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补充课题,齐读题目。

二、新授

自由朗读课文,试着带上自己的理解。

学习第一小节

师:谁来读读第一小节

生读

师:看你满脸笑容的,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书上说“乐呵呵”、“笑滋滋”,所以要高兴地读。

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谁还能说出像“乐呵呵”这样的表示心情高兴的词语呢?

生:美滋滋、笑哈哈…….

师:是啊,高兴的心情总是道不完,就让我们都送进朗读中吧!

师:小男孩为什么这么高兴呢?

生:因为他想到蝈蝈可以帮助婆婆开心。

师:原来帮助别人是这么快乐的,让我们快乐着他的快乐,幸福着他的幸福,再读读这一小节。

3、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小男孩好不容易捉到了一只蝈蝈,心情怎样?他来到婆婆家迫不及待地告诉婆婆(出示第二小节)

创设情景,指导朗读。

师当婆婆,随机与学生互动。

生读第二小节,师说:

1、谢谢你孩子,你想得真周到。

孩子,自己留着吧,你也一定很喜欢这只蝈蝈吧!

生:不用,让它给您唱歌吧!

师小结渲染气氛:多么温馨的话语啊,让我们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谢谢孩子们,我替盲婆婆谢谢大家,瞧,婆婆听了多么开心啊!来,带上这份开心,一起告诉盲婆婆这个好消息。(出示课件)

学习第三小节。

(1)创设情景指导朗读

(生自由纷说)

师:多么美妙的歌声啊,看婆婆听着听着,开心地笑了,她仿佛又回到童年时代,想起童年那些欢乐的事情,比如……(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同时,播放课件,创设情景。

生主动读

(2)过渡: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仿佛置看到了那流淌的清波,想起了童年难忘的欢乐(板书)让我也加入你们吧,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生合作读)

(3)师:如果你是蝈蝈,你最想用歌声把婆婆带去哪里?

生自由说,然后出示课件:歌声( ),歌声( )。生伴着优美的音乐,自由想象写下来。

(4)展示读,评价读

5、学习第四小节

(1)过渡:所以说,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课件出示第四小节)

生齐读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关心别人,善良的孩子;关爱他人,有爱心)

师引导思考:那么这个孩子送给盲婆婆的仅仅是一只蝈蝈吗?还会是什么?

生:温暖、幸福、快乐……

(4)拓展课题,升华主题:所以,课题也可以说是:送给盲婆婆的温暖、幸福、快乐(老师板书这些字)

(5)师小结:“咯咯、咯咯……”这只蝈蝈不停地唱着不断给婆婆带来快乐,你想送给婆婆什么呢?(生自由纷说)

三、拓展:

同学们都很有爱心,让老师不由想起一句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你还能说出这样关于“乐于助人”的谚语吗?(生说完后,出示谚语,齐读)

四、总结、升华:

师:读了这些谚语,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谈感受。

师:是啊,就像有首歌里唱的,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们自己;请让我来关心你,就像关心我们自己,这世界会变得更美丽。(美化板书:画一双手,意义在于用双手美化这个世界)

五、课后小留言

伸出双手,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再把这件事情有条理地写下来。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读后感篇十三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苏教版第三册第五课)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学本课重在带领学生体悟“我”送蝈蝈的用意:在我上学时让她替“我”为盲婆婆唱歌,让盲婆婆从蝈蝈的歌声中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回想童年时光的欢乐,充分展示了儿童的美好心灵,让学生从中体会人间真爱,陶冶心灵。

本文的教学时间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生字词语的学习。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abb式的词汇。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这是一首主题鲜明集中,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浅近明快,富有儿童情趣的叙事诗,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直接联系不够普遍。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积极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尽量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既抓“送蝈蝈”的叙事线,又抓“献爱心”的情感线,深入理解诗歌涵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事小情深,在朗读中陶冶美好的心灵。本节课的设计我主要采用读悟教学法和想象教学法,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在想象说话中表达自己的感情,从而体会诗歌的语言文字之美及其中蕴含的情感之美。

一、紧扣课题 激趣导入

1、复习。

(1)认读生字词语。

(2)轮流读诗歌,检查初读情况。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师生共同理解“盲婆婆”这个词。重点理解“盲”字,感悟“盲”的世界。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三分钟,处在“盲人”角度感受一下“盲婆婆”的生活。

3、要求学生谈谈自己这三分钟的感受。

(课题“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诗歌精华所在,极富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在课题中抓住一个“盲”字,为学生留足时间充分去感受盲婆婆黑暗而寂寞的生活,为下文进一步学习做下对比铺垫。读课题后设疑,有效的激发了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欲望。)

二、以读激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

1、学习第一节,“我”捉到了一只怎样的蝈蝈?指名读第一节。

2、多媒体展示蝈蝈的实物图,播放蝈蝈的叫声,让学生感受蝈蝈的可爱。

3、学生自由读第一节,找一找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我”对蝈蝈的喜爱之情?(乐呵呵、喜滋滋)

4、指导积累abb式词语。

5、“我”面对这样一只爱不释手的蝈蝈做出了怎样的决定?(指导学生观察第一幅插图)

6、此时“我”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你用自己理解的读的方式表达出来。指导读出词语“乐呵呵”、“喜滋滋”的语气。(自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此环节设计欣赏蝈蝈的外形、叫声,说明我对蝈蝈的喜爱,而“我”又转送给了盲婆婆,表达了“我”对盲婆婆的同情、关心、帮助,在多种形式的读中体会“我”的美好心灵。abb式词语的积累,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也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精妙。)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读后感篇十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课件。

一、复习回顾

1、复习生字。

一生领读,其余学习跟读。

2、复习词语。

(出示课件:词语)你能读好它们吗?

开火车读。

二、品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课题中有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是什么?(送)

2、为什么要给盲婆婆送蝈蝈呢?(生:在我上学的时候,替我给婆婆唱歌)

那我不上学的时候会给婆婆唱什么歌呢?谁能替他唱一唱?(齐唱一首歌)

3、这样是一只怎样的蝈蝈?(出示课件:美丽、会唱歌)

4、指导朗读。(用几句话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指名读、大家读、教师读。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我捉回蝈蝈时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乐呵呵)

2、我送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喜滋滋)

3、这两个词都表示心情怎样?你还知道那些表示心情高兴的词语?(笑逐颜开,欢天喜地,乐淘淘,欣喜若狂)

4、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聚精会神地听着,仿佛听到了什么?有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小鸟清脆的叫声,听到小溪流淌的叮咚声——————

(看到美丽的田野,看到美丽的校园,看到美丽的公园——————

2、是啊,歌声会领您走进—— 看到小溪——

歌声会把您带回—— 想起往日——

能把这种欢乐的感觉读出来吗?

3、指导朗读。

指名读、齐读、分组读。

4、同桌合作

歌声还会带领盲婆婆到那里去呢?

用“歌声会……歌声会……”说下去,同桌讨论,看谁说的最精彩!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闭上我们的小眼睛,听!(课件出示蝈蝈叫声图)

2、刚才听到什么了?(蝈蝈的叫声)

3、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

4、您听——(咯咯,咯咯,咯咯——————)

5、省略号表示什么?(蝈蝈一直在唱歌)

6、指导读好:“咯咯,咯咯,咯咯——————”声音由重到轻。

三、通读课文,体会感情

故事学完了,那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生: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生:我是一个关心别人的孩子。

生:我是一个尊敬老人的孩子。

师:同学们说的对!我们也有做这样的好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尤其是对残疾人,更要献出一份爱心。

(生开始了行动——————)

师:现在来说说你们的体会吧!

生:走路不方便,搞不清方向。

生:看不见,不敢向前走。

生:老师撞到桌子。

生:很难过,什么也看不到。

生:很害怕。

——————

生:需要拐杖,需要帮助,需要眼睛,需要领路人,需要亲人——————

师: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及时伸出援手,这不是挂在嘴上的,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表示的。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语言中的爱化为你们的行动吗?(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