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心得体会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心得体会学生篇大全

时间:2023-06-24 13:01:56 作者:曹czj 心得体会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3年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心得体会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心得体会学生篇大全篇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一、做法及成效

“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国家、省市政策要求,全面落实部门监管职责,充分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健全完善保障机制,积极推进措施落实,全县教育“双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政策宣传持续深入。坚持把“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推进,稳步实施。一是全面安排部署。县委、县政府成立“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县教育局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的通知》,分层次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措施,确保了“双减”工作有序推进。二是深入开展宣传。各相关部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媒介,积极搭建交流分享平台,广泛宣传解读“双减”政策,合理引导预期,积极争取家长、社会支持配合;各学校通过主题班会、家长会、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形式,宣传解读文件精神和政策要求,统一思想认识,营造了“双减”工作浓厚氛围。三是强化督导监管。坚持责任督学驻校督导,积极组织开展专项督查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及时督促整改存在问题,设立“双减”工作监督举报电话,畅通意见反映渠道,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全县中小学校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治校育人水平持续提升。

(二)优化作业设计,作业负担明显减轻。坚持“目标明确、科学定制、分层设计、学教融合、统筹实施”原则,完善《xx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面作业设计指导意见》,切实加强作业管理。一是精细作业设计。鼓励引导教师按照知识结构、能力提升、综合探究三个层次进行作业设计,合理设计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有效提高了作业设计质量。二是强化过程监管。积极探索“基本作业+弹性作业”的模式,严控作业总量,规范作业布置,按照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的要求,积极推行家长签字免写作业制度,学生作业量明显减少。三是健全长效机制。在作业设计、作业时间、作业布置、作业批阅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建立健全作业总量审核、质量评价、校内公示、检查通报等制度,确保了作业管理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三)开展课后服务,学生需求有效满足。制定印发《xx县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推进“5+2”课后服务模式,确保了课后服务与正常上下班时间有效衔接。一是探索课后服务方式。坚持自愿选择与全面发展原则,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等方式,充分征求学生和家长意见,建立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学校统一实施的工作机制,主动向家长、学生告知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时间等,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全县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达到97.18%。二是精选课后服务内容。着眼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将完成作业与培养兴趣特长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作业辅导、体育活动、科普讲座、社团活动等,减轻了学生回家后的课业负担,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兴趣。三是强化课后服务保障。充分发挥省市“园丁奖”获得者、学科骨干、名师工作室、党员先锋岗引领作用,合理安排课后服务师资,积极动员体育艺术科技工作者、退休教师进行“接力”“补位”,统筹青少年活动中心、留守儿童之家等校外活动场所,拓宽了课后服务渠道。

(四)突出从严管理,校外培训全面规范。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作用,持续压实部门职责,全力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校外机构培训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一是强化宣传引导。采取举办主题班会、召开家长会、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开展政策宣传,积极解疑释惑,让学生及家长全面了解校外培训机构管控措施,理性认识校外培训,不盲目跟风报班,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明显减轻。二是开展专项整治。召开部门联席会议,细化职责分工,扎实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对县内6所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收回办学许可证,其中4所停办注销,2所转型为非学科类培训,列出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县内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面清零,有效消除了培训乱象。三是加强运营监管。教育、公安、市场监管、应急管理、消防等部门先后4次开展联合检查,加强收费监管,规范广告宣传行为,综合评估办学情况,督促整改存在问题,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培训、师德失范、虚假广告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办学能力、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五)深化教育改革,管理评价机制逐步完善。认真落实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相关措施,树立科学成才理念,开展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所有课程,建立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加大教研力度,激发教研教改活力,积极开展校本化教研活动,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不断提升课堂质量。二是规范学生考试管理。完善《xx县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实施细则》,对考试数量、组织形式等作出明确规定,各学校严格执行《实施细则》要求,没有超范围或变相组织考试,成绩均以等级形式呈现,未通过任何形式公布学生成绩排名。三是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教育评价标准,将年度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通过教学成绩、教研教改、日常表现等方面综合考核,对教师工作进行客观评价。着眼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社团活动等日常表现,综合衡量学生,分等作出评价,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反馈。

二、困难和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对国家“双减”政策的宣传方式还不够灵活,覆盖面还不够广,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个别学校对“双减”政策重大意义认识不足,以印发文件、制定方案、召开会议代替工作落实,存在形式主义问题;一些教师对“双减”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将课后服务等政策措施当作额外负担,思想上存在抵触情绪;一些家长将落实“双减”政策与提升教育质量对立起来,担心减少作业量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焦虑感还没有完全消除。

二是课后服务机制还不够健全。农村学校和小规模学校课后服务总体安排上与实际结合还不够紧密,部分农村学生家长反映延长放学时间与农村生产生活实际相冲突,增加了学生回家途中的安全隐患;一些学校为了开展课后服务,压缩了课堂教学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对课堂教学质量造成影响;个别学校课后服务统一安排“作业辅导+文娱活动”,学生自主支配时间较少;开展课后服务之后,学生在校时间延长,低龄学生容易产生困、乏、饿等问题,服务质量难以保证;课后服务经费保障不到位,弹性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部分教师动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工作积极性;课后服务渠道短缺,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社会资源应用不足,部分学校场地较小,学生体育活动受限。音乐、体育、美术、艺术类教师短缺,一些教师在科普、文体、艺术等方面专业能力不足,课后服务的专业性指导跟不上。

三是作业管理设计还不够精细。一些学校作业公示制度还没有完全落实,不能坚持常态化;作业管理还比较粗放,在减量与提质方面研究不够,作业类型单一,内容不够丰富;部分班额较大的班级在分层布置、弹性布置作业方面做得不够,体现不出学生个性化特点;个别教师通过家长、手机布置作业等现象还没有完全杜绝;一些家长课后加压,额外布置作业,导致作业负担出现“不减反增”的现象。

四是学科类培训仍有反弹风险。由于家长对学生期望太高,对学科类的校外培训还有需求,个别校外学科类培训没有彻底退出,从“地上”转为“地下”,有些开展居家辅导,高收费补课,个别家长选择给孩子一对一补课,隐蔽性更强,导致监管更加困难,存在反弹风险。

三、对策与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双减”良好氛围。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网络平台,加大“双减”政策宣传阐释力度,积极总结推广“双减”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引导家庭、学校、社会各方转变理念,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建立健全家校育人机制,通过家委会、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多方加强家校沟通,明确家校育人责任,努力凝聚减负共识,防止学校“减负”的同时家长“增负”。修订完善《xx县学校综合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双减”督导考核机制,把“双减”纳入常态化督导内容,加大督办、通报、追责问责力度,推进“双减”政策全面落地。

二是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坚持“一校一案”原则,指导农村学校、小规模学校修改完善课后服务实施方案,适当缩短低年级学生课后服务时间,确保与农村生产生活实际相衔接。规范课后服务内容,指导教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拓展,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采取财政补助、家长缴纳等措施,制定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明确教师每课时补助标准,落实教师课后服务补助。积极探索教师“弹性上下班”、ab角轮班制度和减轻教师非教学类负担长效机制,合理安排教师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切实调动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充分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服务场所,积极探索社会志愿者、专业人士到校提供专业辅导机制,增加课后服务校外资源供给,拓宽课后服务渠道。

三是规范作业管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坚持“科学定制、分层设计”原则,引导教师针对学生学习成绩、学习兴趣等不同情况,精选作业内容,分层、弹性布置作业,保证作业设计、布置符合课程标准、符合学生发展特点。加强作业指导批改,充分运用作业分析学情,有针对性地做好答疑辅导,引导学生进行精准反思、查漏补缺、诊断改进。做好作业反馈,鼓励学生定期向家长展示作业,让家长掌握学习情况,认同课后服务效果。

四是加强师资建设,切实提升教学水平。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作用,着力深化教研教改,引导教师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教材研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积极引进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型教师,组织教师参加科普、文体、艺术等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综合能力,进一步满足课后服务专业化指导需求。加大优秀教师交流轮岗力度,推动优质师资均衡配置,完善结对帮扶机制,积极推动城乡间、学校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辐射,进一步缩小校际教育资源配置差距。

五是加强监管力度,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坚持“科学、法制、规范”思维,严格各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积极引导校外培训机构发挥师资、技术等方面优势,把培训重点放在学生兴趣培养拓展上,积极为学生提供特色化、差异化教育培训。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严格审批登记,全面落实“黑白名单”、信息公开等制度,加强教师资格、培训教材、培训课程等方面管理,防止学科类培训反弹。加大整治力度,定期开展联合检查、明察暗访,督促落实消防安全、疫情防控等措施,加强预收费风险管控,严查变相培训、虚假宣传等行为,加大通报曝光力度,有序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2023年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心得体会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心得体会学生篇大全篇二

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怎样从师德建设、自己的价值观、道德观、师德观来细细捋顺其中的优点与不足,从教学中的具体行动来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誓言呢?经过讨论中的思考与沉淀,我本人觉得,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要求老师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

1、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做一个让学生满意的教师。

教师的职业劳动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具有“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特点。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就是履行教师的社会责任。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情感,能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力量,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学生只有体会到这种感情,才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进而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使学生成人和成才。大讨论活动中,我认识到要用同样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于是在我意识到任教整个学校的音乐课程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很多学生来自农村的这一实际,利用各种方式,打消学生的畏惧感,并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对于有些接受比较差的学生,我还不厌其烦的一句一句的纠正他们的发音,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没有放弃他们,不管他们。从而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自信心,我觉得这一点是我这半年来做得较好的一方面。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竞争,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帮助,让学生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达到自我补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让学生觉得,我是他们心目中可以信赖的好老师。

2、扎实敬业,积极提高自我素质,做一个让家长满意的教师。

《中国教育报》曾刊载了这样一个例子:某小学考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题,题目问“雪融化了变成什么?”有个颇有创意的学生写道:“变成了春天”这分明是个极有诗意、极脱俗的回答,可老师偏偏判他错,为什么?因为标准答案是:“变成了水!”对此,文章作者生出无限感慨,继而提出了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是教育?

这样的情况不仅发生在语文学科。也曾发生在我的音乐课堂上。我总认为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以传授音乐知识、技能为主要任务,学生以掌握知识、技能为主要目的,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有时不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想与见解,有时觉得学生是“异想天开、不切实际”。 经过大讨论的洗礼与沉淀,我觉得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再也不能重蹈事例里发生的情况:因为教师个人的素质和自我要求跟不上时代需要而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家长、另社会失望,要做到重视学生个人生命价值与需要,强调师生的合作关系,重视教师促进学生成长的专业意识,发展教与学的创造性,做一个新时代、新的讨论大潮中另家长和社会满意的好老师。

3、通力合作,共同教育,做一个让学校满意的教师。

在学习知道方面发扬民主,对每个学生要公平,不厚此薄彼,形成生动活泼、团结紧张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觉到音乐课的不一样,也让学生觉得你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好老师。作为教师,我们知道,对学生的教育不是一个人的教育,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影响,在学校里,就需要和其他老师的沟通和共同努力,这就需要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在这一方面,我积极配合其他学科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教育重点,落实好每一个教育环节。

 

2023年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心得体会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心得体会学生篇大全篇三

胡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表示,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怎样从师德建设、自己的价值观、道德观、师德观来细细捋顺其中的优点与不足,从教学中的具体行动来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誓言呢?经过讨论中的思考与沉淀,我本人觉得,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要求老师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

1、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做一个让学生满意的教师。

教师的职业劳动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具有“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特点。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就是履行教师的社会责任。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情感,能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力量,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学生只有体会到这种感情,才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进而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使学生成人和成才。大讨论活动中,我认识到要用同样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于是在我意识到任教整个学校的音乐课程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很多学生来自农村的这一实际,利用各种方式,打消学生的畏惧感,并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对于有些接受比较差的学生,我还不厌其烦的一句一句的纠正他们的发音,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没有放弃他们,不管他们。从而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自信心,我觉得这一点是我这半年来做得较好的一方面。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竞争,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帮助,让学生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达到自我补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让学生觉得,我是他们心目中可以信赖的好老师。

2、扎实敬业,积极提高自我素质,做一个让家长满意的教师。

《中国教育报》曾刊载了这样一个例子:某小学考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题,题目问“雪融化了变成什么?”有个颇有创意的学生写道:“变成了春天”这分明是个极有诗意、极脱俗的回答,可老师偏偏判他错,为什么?因为标准答案是:“变成了水!”对此,文章作者生出无限感慨,继而提出了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是教育?

这样的情况不仅发生在语文学科。也曾发生在我的音乐课堂上。我总认为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以传授音乐知识、技能为主要任务,学生以掌握知识、技能为主要目的,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有时不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想与见解,有时觉得学生是“异想天开、不切实际”。 经过大讨论的洗礼与沉淀,我觉得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再也不能重蹈事例里发生的情况:因为教师个人的素质和自我要求跟不上时代需要而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家长、另社会失望,要做到重视学生个人生命价值与需要,强调师生的合作关系,重视教师促进学生成长的专业意识,发展教与学的创造性,做一个新时代、新的讨论大潮中另家长和社会满意的好老师。

3、通力合作,共同教育,做一个让学校满意的教师。

在学习知道方面发扬民主,对每个学生要公平,不厚此薄彼,形成生动活泼、团结紧张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觉到音乐课的不一样,也让学生觉得你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好老师。作为教师,我们知道,对学生的教育不是一个人的教育,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影响,在学校里,就需要和其他老师的沟通和共同努力,这就需要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在这一方面,我积极配合其他学科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教育重点,落实好每一个教育环节。

2023年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心得体会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心得体会学生篇大全篇四

早在1931年,梅贻琦先生在清华大学校长就职演讲中就提出了“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论断。他强调,师乃校之魂。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曾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那么,怎样的教师才是学校真正的灵魂?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早已给出答案——“夫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所以,教师必须是有德有才、德才兼备、学高身正之人,才能肩负“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

二、关注学生未来,走体验式育人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什么是更好的教育?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之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就不能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美国思想家梭罗也认为“更好的教育”是“一方池塘”,这方池塘“最生态”,是学生“自然成长”的天堂。叶圣陶视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其意是指教育既少不了,也快不了,切忌抄近路、违背规律、拔苗助长,切勿走捷径、急功近利、片面畸长,要善于等待、“自然成长”。

我们主要践行泰州素质教育“5+2”工程,采取“全面、全员、全程”的育人模式,认真实施我校四大重点教育工程。一是核心价值夯实工程。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切实抓好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养成教育,开展“八礼四仪”主题德育活动,重点加强爱国主义、民族精神、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等教育,引导学生崇德向善、崇尚文明。二是自主管理推进工程。进一步完善奖惩制度和学生品行量化互评机制,建立“五星班级”评比制度,与学生签订《文明守纪承诺书》,组建学生文明监督岗和志愿者服务队,深化学生“自尊、自信、自律、自主、自强”的五自教育,定期总结宣传正面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三是综合素养提升工程。将人文教育、科学教育、艺术教育、环境教育、理财教育、安全教育纳入德育体系,构建以行为养成教育为抓手,道德伦理教育为基础,艺术审美教育为依托,富有时代特征的综合德育框架,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德育体验中更加深切地感悟生活,在各种体验活动中学会宽容,学会承受,学会付出,懂得感恩。四是心理健康呵护工程。切实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依托心理咨询室,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受过专门培训的教师担当骨干,根据初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分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课和专题讲座,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

三、关注教育质量,走课程化创新之路

教育质量是一个地区、一所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办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点。从教育公平促进的大局来看,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能只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浅滩,而要不断更新课程理念,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一是国家基础课程校本化。国家基础课程校本化就是将国家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按照“三年一盘棋”的教学方案重新整合,形成全新的校本化教学序列,实施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所以,我们全面推进泰微课“双向五步十环”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微课程”“翻转课堂”实验和“绿色智慧课堂”活动,逐步建设数字化学习体系,彻底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加强校本教研,建立规范的集体备课活动机制,开展互动式集体备课、驱动式听评课和联动式学科研讨活动,确保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二是社团活动课程化。课堂教学更多关注的是书本基础知识的传授,而社团活动更加关注的是能力、兴趣、情感的培养。我们理解的社团活动不仅仅是活动课,而是能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心灵、启发学生思考的课程体系。我校现有大小10多个社团,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效果、指导老师均能得到保证。在谋求学生社团百花齐放的同时,我们着力打造精品特色社团,作为校园社团文化建设的代表和方向,将部分品牌社团升级为课程,尽可能地涉及不同层面、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学生的需求,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三是校本课程特色化。社团课程是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突出个性;而校本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着力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基本素质,强调共性。无论是国家基础课程、社团课程,还是校本课程,都是我校实现“呵护和推动生命发展”这一办学理念的必由路径。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我们着力打造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努力践行“好人+能人=全人”的培养模式。

四、关注文化元素,走内涵式强校之路

常州北郊中学提出“没有文化,便没有学校;没有优秀的文化,也不会有卓越的学校”。苏州景范学校认为“文化是一种凝聚力,更是一种竞争力,文化就是一所学校的内涵”。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一切文化都会沉淀为人格。”我们本着这样的心态,一步一步地进行着校园文化建设,最终去实现校园人格的集体定型。

在校园显性文化建设中,我们以“自然与人文相结合”为宗旨,营造富有内涵的育人氛围。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我们以“节日文化”为基础,努力构建“和美”校园。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以“美丽班级”创建为抓手,建设具有个性和特色的班级文化。

一个国家一个梦想,一所学校一个梦想,一个家庭一个梦想,作为国与家梦想实现的桥梁,一所学校应当承担起自身应有的责任。作为一所新建的市直初中,我们坚守“呵护和推动生命发展”的办学理念,借助队伍优化、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环境育人等途径,开拓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梦想之源”,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2023年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心得体会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心得体会学生篇大全篇五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一、做法及成效

“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国家、省市政策要求,全面落实部门监管职责,充分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健全完善保障机制,积极推进措施落实,全县教育“双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政策宣传持续深入。坚持把“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推进,稳步实施。一是全面安排部署。县委、县政府成立“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县教育局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的通知》,分层次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措施,确保了“双减”工作有序推进。二是深入开展宣传。各相关部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媒介,积极搭建交流分享平台,广泛宣传解读“双减”政策,合理引导预期,积极争取家长、社会支持配合;各学校通过主题班会、家长会、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形式,宣传解读文件精神和政策要求,统一思想认识,营造了“双减”工作浓厚氛围。三是强化督导监管。坚持责任督学驻校督导,积极组织开展专项督查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及时督促整改存在问题,设立“双减”工作监督举报电话,畅通意见反映渠道,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全县中小学校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治校育人水平持续提升。

(二)优化作业设计,作业负担明显减轻。坚持“目标明确、科学定制、分层设计、学教融合、统筹实施”原则,完善《xx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面作业设计指导意见》,切实加强作业管理。一是精细作业设计。鼓励引导教师按照知识结构、能力提升、综合探究三个层次进行作业设计,合理设计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有效提高了作业设计质量。二是强化过程监管。积极探索“基本作业+弹性作业”的模式,严控作业总量,规范作业布置,按照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的要求,积极推行家长签字免写作业制度,学生作业量明显减少。三是健全长效机制。在作业设计、作业时间、作业布置、作业批阅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建立健全作业总量审核、质量评价、校内公示、检查通报等制度,确保了作业管理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三)开展课后服务,学生需求有效满足。制定印发《xx县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推进“5+2”课后服务模式,确保了课后服务与正常上下班时间有效衔接。一是探索课后服务方式。坚持自愿选择与全面发展原则,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等方式,充分征求学生和家长意见,建立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学校统一实施的工作机制,主动向家长、学生告知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时间等,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全县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达到97.18%。二是精选课后服务内容。着眼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将完成作业与培养兴趣特长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作业辅导、体育活动、科普讲座、社团活动等,减轻了学生回家后的课业负担,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兴趣。三是强化课后服务保障。充分发挥省市“园丁奖”获得者、学科骨干、名师工作室、党员先锋岗引领作用,合理安排课后服务师资,积极动员体育艺术科技工作者、退休教师进行“接力”“补位”,统筹青少年活动中心、留守儿童之家等校外活动场所,拓宽了课后服务渠道。

(四)突出从严管理,校外培训全面规范。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作用,持续压实部门职责,全力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校外机构培训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一是强化宣传引导。采取举办主题班会、召开家长会、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开展政策宣传,积极解疑释惑,让学生及家长全面了解校外培训机构管控措施,理性认识校外培训,不盲目跟风报班,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明显减轻。二是开展专项整治。召开部门联席会议,细化职责分工,扎实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对县内6所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收回办学许可证,其中4所停办注销,2所转型为非学科类培训,列出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县内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面清零,有效消除了培训乱象。三是加强运营监管。教育、公安、市场监管、应急管理、消防等部门先后4次开展联合检查,加强收费监管,规范广告宣传行为,综合评估办学情况,督促整改存在问题,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培训、师德失范、虚假广告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办学能力、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五)深化教育改革,管理评价机制逐步完善。认真落实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相关措施,树立科学成才理念,开展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所有课程,建立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加大教研力度,激发教研教改活力,积极开展校本化教研活动,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不断提升课堂质量。二是规范学生考试管理。完善《xx县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实施细则》,对考试数量、组织形式等作出明确规定,各学校严格执行《实施细则》要求,没有超范围或变相组织考试,成绩均以等级形式呈现,未通过任何形式公布学生成绩排名。三是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教育评价标准,将年度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通过教学成绩、教研教改、日常表现等方面综合考核,对教师工作进行客观评价。着眼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社团活动等日常表现,综合衡量学生,分等作出评价,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反馈。

二、困难和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对国家“双减”政策的宣传方式还不够灵活,覆盖面还不够广,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个别学校对“双减”政策重大意义认识不足,以印发文件、制定方案、召开会议代替工作落实,存在形式主义问题;一些教师对“双减”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将课后服务等政策措施当作额外负担,思想上存在抵触情绪;一些家长将落实“双减”政策与提升教育质量对立起来,担心减少作业量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焦虑感还没有完全消除。

二是课后服务机制还不够健全。农村学校和小规模学校课后服务总体安排上与实际结合还不够紧密,部分农村学生家长反映延长放学时间与农村生产生活实际相冲突,增加了学生回家途中的安全隐患;一些学校为了开展课后服务,压缩了课堂教学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对课堂教学质量造成影响;个别学校课后服务统一安排“作业辅导+文娱活动”,学生自主支配时间较少;开展课后服务之后,学生在校时间延长,低龄学生容易产生困、乏、饿等问题,服务质量难以保证;课后服务经费保障不到位,弹性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部分教师动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工作积极性;课后服务渠道短缺,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社会资源应用不足,部分学校场地较小,学生体育活动受限。音乐、体育、美术、艺术类教师短缺,一些教师在科普、文体、艺术等方面专业能力不足,课后服务的专业性指导跟不上。

三是作业管理设计还不够精细。一些学校作业公示制度还没有完全落实,不能坚持常态化;作业管理还比较粗放,在减量与提质方面研究不够,作业类型单一,内容不够丰富;部分班额较大的班级在分层布置、弹性布置作业方面做得不够,体现不出学生个性化特点;个别教师通过家长、手机布置作业等现象还没有完全杜绝;一些家长课后加压,额外布置作业,导致作业负担出现“不减反增”的现象。

四是学科类培训仍有反弹风险。由于家长对学生期望太高,对学科类的校外培训还有需求,个别校外学科类培训没有彻底退出,从“地上”转为“地下”,有些开展居家辅导,高收费补课,个别家长选择给孩子一对一补课,隐蔽性更强,导致监管更加困难,存在反弹风险。

三、对策与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双减”良好氛围。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网络平台,加大“双减”政策宣传阐释力度,积极总结推广“双减”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引导家庭、学校、社会各方转变理念,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建立健全家校育人机制,通过家委会、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多方加强家校沟通,明确家校育人责任,努力凝聚减负共识,防止学校“减负”的同时家长“增负”。修订完善《xx县学校综合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双减”督导考核机制,把“双减”纳入常态化督导内容,加大督办、通报、追责问责力度,推进“双减”政策全面落地。

二是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坚持“一校一案”原则,指导农村学校、小规模学校修改完善课后服务实施方案,适当缩短低年级学生课后服务时间,确保与农村生产生活实际相衔接。规范课后服务内容,指导教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拓展,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采取财政补助、家长缴纳等措施,制定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明确教师每课时补助标准,落实教师课后服务补助。积极探索教师“弹性上下班”、ab角轮班制度和减轻教师非教学类负担长效机制,合理安排教师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切实调动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充分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服务场所,积极探索社会志愿者、专业人士到校提供专业辅导机制,增加课后服务校外资源供给,拓宽课后服务渠道。

三是规范作业管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坚持“科学定制、分层设计”原则,引导教师针对学生学习成绩、学习兴趣等不同情况,精选作业内容,分层、弹性布置作业,保证作业设计、布置符合课程标准、符合学生发展特点。加强作业指导批改,充分运用作业分析学情,有针对性地做好答疑辅导,引导学生进行精准反思、查漏补缺、诊断改进。做好作业反馈,鼓励学生定期向家长展示作业,让家长掌握学习情况,认同课后服务效果。

四是加强师资建设,切实提升教学水平。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作用,着力深化教研教改,引导教师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教材研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积极引进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型教师,组织教师参加科普、文体、艺术等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综合能力,进一步满足课后服务专业化指导需求。加大优秀教师交流轮岗力度,推动优质师资均衡配置,完善结对帮扶机制,积极推动城乡间、学校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辐射,进一步缩小校际教育资源配置差距。

五是加强监管力度,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坚持“科学、法制、规范”思维,严格各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积极引导校外培训机构发挥师资、技术等方面优势,把培训重点放在学生兴趣培养拓展上,积极为学生提供特色化、差异化教育培训。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严格审批登记,全面落实“黑白名单”、信息公开等制度,加强教师资格、培训教材、培训课程等方面管理,防止学科类培训反弹。加大整治力度,定期开展联合检查、明察暗访,督促落实消防安全、疫情防控等措施,加强预收费风险管控,严查变相培训、虚假宣传等行为,加大通报曝光力度,有序规范校外培训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