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模板5篇)

时间:2023-10-03 03:01:58 作者:文轩 毕业论文 最新初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模板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初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篇一

选项abccabcbdb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选项babcbbccdd

21.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便于携带(2分);有利于商业发展。(2分)

(2)指示方向(2分)

(3)经济;科技。(每点2分,共4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1)日本、沙俄(每点2分,共4分);外来国家的侵略(2分)

(2)武力反击外来侵略;(2分)维护了国家主权;巩固了对边疆的统治;打击了侵略势力等。(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3)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传承反抗外来侵略的传统等。(大意相符且答出一点即可,2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1)松赞干布(2分);促进了吐蕃地区的发展(2分)。

(2)元朝(2分)清朝(2分)

(3)和亲;设置机构;册封。(每点2分,共6分)共同作用:促进民族关系的发展。(大意相符即可,2分)

初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篇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假如你是一名导游,现英国一旅游团要参观我国元谋人遗址,你应该带他们去()

a.北京市b.陕西省c.云南省d.浙江省

2.2014年,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稻之道》摄制组一行来到浙江某遗址博物馆进行耕作文化内容拍摄。请问该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

3.下列王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是()

a.夏朝b.商朝c.秦朝d.汉朝

4.2006年第2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河南殷墟被列为2007年第30届遗产大会上我国的申遗项目。殷墟展现的历史时期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战国

5.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以造型奇特,花纹秀丽成为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的是()

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三星堆青铜树d.三星堆青铜立人

6.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春秋霸主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他们见证了这数百年的兴衰荣辱。公元前7世纪后期,通过城濮大战,成为中原霸主的是()

a.齐桓公b.晋文公c.宋襄公d.楚庄王

7.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关系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在古代史上,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a.灵渠b.都江堰c.白渠d.大运河

8.“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关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的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

a.编磬b.鼓c.瑟d.编钟

9.《论语》是大思想家孔子的语录,宋代宰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主张是()

a.道德教化b.因材施教c.为政以德d.有教无类

10.“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测定出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是我国历法的重大成就。人们最早可以用到24个节气是在()

a.商朝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

11.河南省文物局2009年12月27日对外公布,魏武王曹操高陵在该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被发现。如果你想了解曹操,应查阅的历史时期是()

a.三国b.魏晋c.东汉d.西汉

12.“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但使边城静,娥眉敢爱身。千秋青冢在,犹是汉宫春。”“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通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这三首诗赞扬了同一位历史人物,这个人物是()

a.汉武帝b.霍去病c.张骞d.王昭君

14.建立北魏政权并统一黄河流域的民族是()

a.匈奴族b.鲜卑族c.氐族d.羌族

15.有一位老中医善于养生之道,每天坚持锻炼,其所表现出来的虎、熊、鹿、猿、鸟各种形态惟妙惟肖,许多一同晨练的人为之叹服。创编这套体操的古代医家是()

a.扁鹊b.张仲景c.华佗d.孙思邈

16.三国时期,台湾和大陆就有联系。那时,台湾被称为()

a.夷洲b.琉球c.流求d.澎湖

17.“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我国古代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a.汉武帝b.班超c.张骞d.甘英

18.为了抢救中医药文化遗产,中央电视台将隆重推出一部《中华瑰宝——中医药》的大型纪录片。历史上为我国中医治疗学奠定基础、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a.张仲景b.华佗c.贾思勰d.郦道元

19.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是()

a.王羲之b.祖冲之c.贾思勰d.顾恺之

20.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独创性的'象征。秦长城的范围是()

a.西起陇西,东到大海b.西起长安,东到辽东

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d.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共15分)

(1)请根据材料填写三国的名称(9分)

a;b;c。

(2)请写出两个与这一时期历史有关的历史典故。(6分)

23.请同学们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共15分)

(1)诗中提到的孝文皇帝是哪朝人?(3分)他进行改革的历史大背景是什么?(3分)

(2)诗中提到了孝文帝的哪些改革措施?(5分)

(3)这次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4分)

写一篇关于此历史情境的小短文。(共15分)

要求:

(1)题目自拟。(1分)

(2)文中需包含商鞅变法的措施以及历史作用,指出其中哪一项变法措施触动了秦国

旧贵族的利益,并发表你对改革者最后结局的一点感想。(13分)

(3)史实准确,表述清晰流畅,字数100字以上。(1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初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篇三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与运用(共4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每空1分,5分)

1.擞羞涩瞪姹嫣

2.咀嚼寂寞

二、用“雅”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填空,不能重复。(每题1分,共3分)

1.雅观2.幽雅3.优雅

三、在下面的空白处按要求或情境填写合适的内容。(每空1分,7分)

1.一言不发2.红楼梦王熙凤(“凤辣子”)3.程门立雪

4.拜见就,于是

5.忠言逆耳利于行

四、把下面歇后语补充完整(每空1分,共5分)

1.生死之交2.巧用天时3.说变就变4.无(吴)用5.小菜一碟

五、先将《清平乐村居》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做题。(10分)

1.溪上青青草锄豆西东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2.b

3.吴地的方言互相逗趣、取乐

4.无赖顽皮、淘气

5.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6.表达了作者热爱农村宁静的生活的思想感情。

六、仔细回忆本学期所学内容,按要求填空。(10分)

1.收信人收信人寄信人2.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3.天连碧水水连天4.入木三分5.君子以自强不息

6.烽火戏诸侯7.《三国演义》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让我们漫步在课文乐园里,呼吸别样的新鲜空气。(每空1分,共10分)

1.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3.史记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大体识大局(答案不唯一,意思对即可)

4.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只答“舍己为人”也行)

二、推开窗子,前面是一片宽广的阅读田野。(15分)

1.儿时怕狗的“我”在更怕狗的母亲的护送下得以顺利上学(意思对即可)(3分)

2.(1)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2)有一次同大婶闲谈,一句话说的我的心猛地一颤: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也不亚于我!她小时候曾被狗咬的差点丢了命。(6分)

3.不仅写出了母亲怕狗,更衬托了母亲对我的“关爱”(意思符合即可)(2分)

4.母亲怕狗是胆小的;但为了孩子,在爱心的驱使下,母亲能够战胜自我,又是胆大的。(意思对即可)

三、读下列这则消息,谈谈你的看法。(5分)

多里昆用自己的行动宣传民族团结,这是一件有积极意义的事,我们不能因为个别的新疆暴徒,而仇视所有的新疆同胞。(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合情合理即可)

第三部分习作(30分)

作文评价标准:

1、字迹工整、美观;语句通顺流畅,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会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内容具体,能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把意思表达清楚,能进行生动而细致的描述(27--30分)

2、字迹比较工整、美观;语句较通顺流畅,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内容比较具体,能围绕一个中心把意思表达得较清楚,描述较生动(24--26分)

3、字迹欠工整;语句基本通顺流畅,基本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出自己的意思,缺乏常用的修辞方法;内容欠具体,中心基本明确,缺乏生动的描写;层次不够清楚(18--23分)

4、书写不够认真;句子的表达不完整,有语病,错别字较多;内容比较简单,中心不明确,文章的意思表达不清楚(12--17分)

5、字迹潦草辨识困难;语句不通顺、不完整,病句多,错别字多;内容很简单,没有中心,记流水帐,重复啰嗦,不知所云;跑题;字数很少、只写一个作文题目,或者干脆空白(0--11分)

初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篇四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6—18题。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b.香远益清精益求精

c.陶后鲜有闻屡见不鲜d.宜乎众矣因地制宜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作者为表明自己的志向和情趣运用了衬托手法,属于正衬的句子“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属于反衬的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用原文填空)(3分)

9.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在文中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荷叶的速度

从后往前推,答案令人吃惊:只有四分之一荷塘的荷叶。这时,如果站在荷塘的对岸,会发现荷叶是那样少,似乎只有那么一点点,但是,到了第29天就会占满一半,第30天就会长满整个荷塘。

在荷叶长满荷塘的过程中,荷叶每天的生长速度都一样,可前四分之一却花去了漫长的28天,只能在偌大荷塘里占据小小的`角落。人也一样,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即使我们每天都在进步,然而,前面那漫长的“28天”因无法享受到结果,常常令人难以忍受。人们常常只对“第29天”的希望与“第30天”的结果感兴趣,却不愿忍受漫长的过程,而在“第28天”放弃。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有过这样的心理:这山望着那山高,幻想着“一口气吃成个大胖子”,而不去脚踏实地地干,结果多少年蹉跎而过,仍然在原地踏步。

一个朋友曾和我讲起刚工作的情景。那年冬天,工作单位为了锻炼年轻人,派他们这批刚毕业的大学生去野外架线、挖沟。朋友觉得这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便顶着寒风认真操作起来。野外条件很差,但他坚持下来了。而同去的一些年轻人眼见“坐办公室”无望,纷纷辞职离去。不久后,朋友得到重视,一步步走向了管理岗位。而那些轻易离去的大学生,很多还在不停更换工作环境。

初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篇五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20分)

注意:考生必须将所选答案的字母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题号内,答在试卷上无效。

41.三省六部制中,替皇帝起草政令的部门是

a.六部b.尚书省c.中书省d.门下省

42.明长城的东、西起点分别是

a.临洮和陇西b.鸭绿江和嘉峪关c.陇西和临洮d.嘉峪关和鸭绿江

43.“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反映南宋大将()领导的“岳家军”的生动写照。

a.宗泽b.韩世忠c.王彦d.岳飞

44.两宋政府在外贸港口设立的外贸管理机构是

a.市舶司b.商行c.工部d.转运使

a.泸定桥b.玉带桥c.宝带桥d.赵州桥

a.秦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a.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b.食客盈门的酒楼

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舍d.好汉比武的擂台

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雕版印刷术d.转轮排字

a.这是宋代画家张择端所绘b.此画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的繁华景象

c.从画中可以反映出北宋时人们的交通工具比较多样化

d.画中所绘的这条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0.我国封建社会明清时期的特点是

a.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c.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时期d.民族进一步融合,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a.大兴文字狱b.焚书坑儒c.提倡言论自由d.独尊儒术

a.忽必烈b.成吉思汗c.耶律阿保机d.完颜阿骨打

53.清朝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的重大事件是

a.张骞出使西域b.文成公主入藏c.回族形成d.设置驻藏大臣

54.《资治通鉴》记载的是

a.从传说中的黄帝到五代的历史b.从传说中的黄帝到北宋的历史

c.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d.从战国到北宋的历史

a.八股取士b.郑成功收复台湾c.戚继光抗倭d.郑和下西洋

56.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d)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b.皇权战胜相权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缓和d.皇权日益加强

57.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药物学巨著是

a.《本草纲目》b.《黄帝内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

58.“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这句词所体现出的突出特点是

a.内容丰富b.豪迈奔放c.别致清新d.委婉真挚

59.标志着我国省级行政区域开始的是

a.西周的分封制b.秦朝的郡县制c.隋朝的科举制d.元朝的行省制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30分)

注意:请考生直接答在试卷上。

61.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结、积淀。根据下列诗歌回答相关问题。(8分)

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

(1)唐太宗发展了哪一种选官制度,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1分)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2)诗里提到的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盛世,这个盛世史称什么?(1分)是哪一个君主时期开创的?(1分)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3)看图说出诗里的“此河”指的是什么河?(1分)说说“此河”的三个中心,(3分)该诗主要肯定了“此河”的什么作用?(1分)

62.历史图片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识图辨史”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8分)

图一玄奘西游图二鉴真东渡图三郑和下西洋图四

(1)全面开放与广泛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在唐朝的对外交流中高僧作出重大贡献,请问图一、图二两位高僧分别推动了唐朝和哪个国家的文化交流?(2分)

(2)图三反映的事件是中国古代最后的航海壮举,请问它发生在哪个朝代(1分),说出郑和航行最远到达的地点?(1分)郑和远航是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项发明为他们提供技术?(1分)

(3)图四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不顾时世,安于现状”的政策,请判断这是什么政策?(1分)并简述其影响?(2分)

63.统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主流。努力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历来都是各国人民共同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潮流。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7分)

(1)589年隋文帝灭掉南方哪一个政权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一统?(1分)

(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是明末清初却被荷兰殖民者霸占,当时是谁收复了台湾?(1分)

(3)自唐朝到清朝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形式多种多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各举一例史实):(4分)

时期民族融合的形式具体史实

唐和亲

元民族迁徙

清册封

设置管辖机构

(5)上述史实给我们什么启示?(1分)

64.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

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

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4076062.9%662429637.1%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汉朝时南方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是先进还是落后?(1分)

(2)材料二中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什么时期?(1分)

(3)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三,说明我国南方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具体变化?(1分)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3分)

(4)从南北方经济发展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