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机器人设计方案(精选5篇)

时间:2023-10-07 08:20:09 作者:FS文字使者 方案 最新机器人设计方案(精选5篇)

确定目标是置顶工作方案的重要环节。在公司计划开展某项工作的时候,我们需要为领导提供多种工作方案。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机器人设计方案篇一

1.9月、10月开展专题讲座及主题活动

2.每周五开展“乐高机器人”社团活动

(二)活动地点

武汉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和新郑市第二实验小学

(三)参加人员

三――六年级部分学生。

(四)研究方法

1.实践研究法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边探索,边研究,边实践的研究方法,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是本次教育活动的主要方法。

2、经验总结法

重视资料积累,按照研究内容写出经验总结。

(五)安全措施

1.3--6年级每班4名教师(语数教师、综合组教师)做好学生到达活动地点、返回教室途中的安全工作。

2.综合学科教室提前布置会场,体育教师协商分配各班座位区域,及各班入厕区域。

3.教师要注重言谈举止、仪表,不大声呵斥学生、扯拉学生等,与班主任做好配合与学生管理。

4.准备好应急药品,如速效救心丸、碘酒、创可贴、藿香正气水等、

机器人设计方案篇二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创新人才为发展方向,按照“服从全局、融合创新、深化应用、完善机制”的原则,稳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与教育服务供给体系,形成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为学生的创新创造、施展才智提供可持续发展空间,为学生的创意爱好提供助推引擎,在智慧城市和智慧学校建设中发挥教育领域的影响与作用。

机器人设计方案篇三

时间:5月4日;

地点:放飞路近高二楼;

备注:当天中午12点40在8号楼104召开班长会议,通知各班开展报名及相关事宜;

(2)接受报名

自海报张贴起接受报名;

(3)赛前辅导

5月10日下午第八、第九节课机器人实验室进行赛前辅导,参赛选手务必准时参加;

(4)正式比赛

25日:按照班级顺序依次进行比赛,由工作人员计时和打分;

(5)赛后总结,获奖同学交流比赛心得。

评比方式:设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

负责人:

联络员:

机器人设计方案篇四

教育部在20xx年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材〔20xx〕4号文《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推荐主题汇总》中,明确要求中小学要开设趣味编程、机器人、物联网等课程。教育部从2003年起,把中小学机器人比赛纳入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搭建起全国中小学机器人教育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为进一步推进我县中小学信息技术科技教育,为青少年提供机器人活动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促进机器人科学技术的普及;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鼓励更多的青少年机器人爱好者在电子、信息、自动控制、3d打印、vr设计等高新科技领域进行学习、探索和实践,所以在我县开展机器人教育活动迫在眉睫,活动对于推动我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机器人设计方案篇五

机器人教育活动是开展创新教育工作的基础,是推进我县创新教育发展、推动创新教育改革和培养创新人才的一项重要内容,各试点校要加大推广力度,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切实落实,全力推动机器人科学技术的普及,各试点校应高度重视,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建设规划

要充分认识到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的重要性,做好活动开展设计,本着“整体规划、重点扶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加大建设投入与实施力度,建设一批满足机器人教育需求的机器人教育试点校。对于已经具有一定成绩的学校加大扶持力度,打造具有本土特色、全县知名的机器人教育名校。对于条件欠缺的学校努力做好基础工作,帮扶到位,稳步推进,创新发展。

(二)做好师资培养

1.加快机器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创新意识强、技术水平高的教师作为机器人教育实验室管理者、机器人活动组织者和机器人教育专兼职教师,建立一支跨学科、富有创新精神的机器人教育骨干教师队伍。鼓励各专业教师主动转型,充实到机器人教育师资队伍中来;学校也可广泛借助社会力量,聘请家长委员会成员,聘请校外兼职教师。与相关高校、创客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建立教师培养、聘任、合作机制,引进校外专业技术人才,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每年至少一次组织开展校内外各种机器人文化交流活动;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造类比赛或创客文化活动。

2.建立机器人教育教师激励机制。参与机器人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其工作量建议计入学校日常教学工作量。对在机器人教育教学理论研究、课程建设、学生指导、创新活动中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于表彰奖励。

(三)做好课程开发

机器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应以培养未来“创造者”为目标,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以“做中学、创中学”为主要学习方式,注重综合运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合steam教育、项目学习理念,注重与各学科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与研究,注重课程结构与资源的迭代发展。课程类型应分为普及型、提高型、专业型。教材应选用配套资源丰富、经过实践验证、具有一定权威性的优秀教材。倡导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应做到开发科学化、开设制度化、实施规范化。要将机器人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课程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