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幼师教案集 幼师简案教案(汇总5篇)

时间:2023-09-25 04:23:18 作者:温柔雨 工作总结 2023年幼师教案集 幼师简案教案(汇总5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幼师教案集篇一

建筑工程施工教案(章节简案)

教学

目的和要求

了解:建筑施工课程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建筑施工规范、规程,临时性挖方边坡值,三棱柱法计算土方量,边坡土方量计算方法,深层搅拌法水泥土桩挡墙施工工艺,钢筋水泥桩排桩挡墙的形式,单锚钢板桩常见的工程事故及其原因,支护结构的破坏形式,土层锚杆施工工艺,钢钎的规格,钎探记录和结果分析,填筑要求。

熟悉:土方工程分类及施工特点,影响土方边坡的稳定的因素及土方边坡的形式,场地设计标高的调整方法,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原理,钢板桩类型及施工工艺,观察验槽方法,钎孔验槽方法,土料选择。

掌握:土的工程性质,土的工程分类,基坑(基槽)土方量计算公式,场地平整的基本原则和计算步骤及方法,基槽支撑的形式,土层锚杆的构造、类型,填土的压实方法和影响填土压实质量的因素。

教学

重点、难点

[讲授难点]土的渗透性,场地平整的基本原则和计算步骤及方法,深层搅拌法水泥土桩挡墙施工工艺,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原理,钎孔验槽,填土的压实方法和影响填土压实质量的因素。

教学方法和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

进程

(含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辅助手段)

教学内容

要点提示

第一节概述

一、建筑施工课程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二、建筑施工规范、规程

三、土方工程分类及施工特点

四、土的工程性质

五、土的工程分类

第二节基坑(基槽)的土方开挖

一、土方边坡

二、土方工程量计算

第三节土壁支护

一、深层搅拌法水泥土桩挡墙

二、非重力式支护墙类型

三、支护结构的破坏形式

四、拉锚

五、土层锚杆

第四节基槽检验与处理

一、观察验槽

二、钎探

第五节土方填筑与压实

一、土料选择

二、填筑要求

三、填土的压实方法

四、影响填土压实质量的因素

本章

思考题

1、根据土的开挖难易程度分为类土。

2、什么叫土的可松性?

3.土的可松性对土方施工有何影响?

4、土的渗透性是指:。

5、某基坑底长80m,宽60m,深8m,四边放坡,边坡坡度1:0.5,试计算挖土土方工程量。如地下室的外围尺寸为78m×58m,土的最终可松性系数为k/s=1.03,试求出地下室部分回填土量。

6、影响土方边坡稳定的因素有哪些?应采取什么措施防止边坡塌方?

7、平整场地时,初步确定场地设计标高的原则是:。

8、什么叫零点?什么叫零线?

9、施工高度:。10、土方量计算方法有哪几种?

11、什么叫深层搅拌法水泥土桩挡墙?

12、深层搅拌法水泥土桩挡墙采用的固化剂有:。

13、影响填土压实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4、填筑压实方法有哪几种?

教参

《建筑施工手册》《施工验收规范》《地基与基础》

课后

分析

自我评价:

1、成功经验: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土的工程性质,土的工程分类,基坑(基槽)土方量计算公式,场地平整的基本原则和计算步骤及方法,填土的压实方法和影响填土压实质量的因素。

2、存在问题:

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原理,钢板桩类型及施工工艺,钎孔验槽方法,土料选择”这些问题,程度差的学生不太理解。

3、学生反映:

幼师教案集篇二

目标: 提高幼儿的反应能力和动作的灵活性。

准备:用草编织成的草席。

玩法:

游戏中选一幼儿当“龙头”,一幼儿为“龙尾”,其余幼儿一个接着一个地拉住前一位幼儿的后衣摆,接在“龙头”后面做“龙身”,听音乐“龙头”带着“龙身”和“龙尾”左右移动,盘旋。注意“龙身‘不要脱节。

目标:培养幼儿毅力,提高单脚战立的能力。

准备:选择一快平坦的场地或草地。

玩法:

两人一组左(右)单脚站立,腿抬起,用手握住腿踝关节,游戏开始,双方用膝互撞或用躲、闪等动作,使对方失去平衡。

包袱、剪子和锤子

目标:发展幼儿弹跳的能力。

准备:平坦场地一块。

玩法:

幼儿两人或三人一组,面对面战立,游戏开始,同时用力向上跳,落地时两脚可任意成三种姿势:(1)脚并拢表示“锤子”(2)两脚左右开立表示“包袱”(3)两脚前后开立表示“剪子”。注意:包袱胜锤子,锤子胜剪子,剪子胜包袱。

目的:1.复习有关汉字;

2.锻炼幼儿的弹跳力。

准备:将要复习的汉字字卡若干。

玩法:将字卡字朝下放在蹦蹦床中间,幼儿站在字卡周围。老师发出预备跳的口令后,幼儿便使劲儿弹跳,直到字卡字朝上,这时幼儿停下认读上面的汉字,认错了,老师帮助纠正,幼儿继续玩。

提示:1.如幼儿过多,可将幼儿分组。由于字卡在剧烈的振动下,时而字朝上,时而字朝下,幼儿弹跳效果不可能所有字卡最后都字朝上。所以各组宜交替玩,时间3-5分钟,达到认读的效果即可。

2.蹦蹦床是大型玩具,所以玩时老师要注意幼儿的安全。

目的:1.教孩子学会将象棋子摆在棋盘的固定位置上,认记读象棋上的字。

2.培养幼儿初步的空间感知力。

准备:32枚与棋子一样大的圆形纸板,将原象棋上所有的字,用红绿两色笔分别照抄在圆板纸的一面。

玩法:1.将棋盘铺好,成人用胶水将圆纸板粘在棋盘的正确位置上,露出有字一面。

2.将原棋子倒出,由孩子分为红绿棋两组,成人引导孩子根据棋子上的字在棋盘上对号入座,把棋子摆在棋盘的对应位置上。

3.孩子会摆会,成人和孩子各摆一组,看谁速度快,谁为第一。

4.孩子摆熟后,将圆字板拿走,让孩子试着把棋子直接在棋盘的正确位置上摆好。

活动目标:

1、加幼儿有关旅游知识的了解,促进幼儿对旅游经历的回忆。

2、培养幼儿快速整理、创设环境的能力。

活动准备:服装、帽子、票子、红旗、食品、包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2、师:春天快到了,旅游的好时机又来了。娃娃家、单位里的人都会组织去旅游。今天我们就增加旅游团的游戏。

二、帮助幼儿增加对旅游知识的了解。

1、旅游前要做些什么准备?(去旅行社报名,买好旅游时所需要的物品,准备好背包……)

2、旅行社要为游客安排好司机、导游以及旅游时的路线等。

三、分配角色:

旅行社接待员两名,导游一名,司机一名。

其余游戏组自选负责人,自由组合进行游戏。

四、幼儿游戏:

2、帮助导游进行自身形象的包装。(如:戴上鸭舌帽、随身带红旗、包等)

3、指导娃娃家把家中的环境整理干净,要去旅游的一定要带好物品,做好准备。

五、游戏评价:

1、重点评价旅行社的开展情况:

接待员的接待情况?导游的介绍?游客的参与情况……

2、幼儿分组快速整理游戏材料。

一 活动目标:

1、 感受乐曲的欢快与活泼,乐意运用身体动作感受2/4音乐的渐慢与渐快。

2、 学习传帽游戏,根据渐快的音乐节奏掌握传帽的方法。

3、 会互相合作及配合游戏,体现集体游戏的快乐。

二 活动准备: 1音乐 帽子若干 2 大鼓

三 活动过程:

(一) 幼儿用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

1、 向老师问好。

2 、玩送帽子的游戏,用身体动作感受音乐节奏。

3、 引导幼儿欣赏和区分渐快和渐慢的音乐节奏。

4 、听儿歌玩游戏, 学习围亲密的小圆圈。

5、 听音乐找好朋友跳舞,会听渐慢的音乐围圆圈。

6 、学习玩传帽游戏

7、 听渐快的音乐节奏玩传帽游戏。

8 、完整的做传帽游戏。

9、 邀请老师玩传帽游戏。

10 、小结:今 今天我们学了一个什么游戏啊?回去可以教你的爸妈,弟弟妹妹们玩。我们出去玩游戏吧,和老师 再见。

幼师教案集篇三

1、学习用叠音词“长长的”讲述完整的句子。

2、发现叠音词的规律,发展扩散性思维。

3、主动参与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物质准备:房门图片x幅、动物卡片及其轮廓剪影、汉字“长长的”、 ppt。

经验准备:前期有发现事物相同点的经验。

(一)出示房门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2、(取出长颈鹿)原来是长颈鹿。长颈鹿伸着长长的脖子,看着远方。

3、还有哪些动物呢,请小朋友来敲敲门。

(二)依次请出大象、猴子、小白兔

每请出一个动物,就说出该动物的特点。如“大象长长的鼻子会喷水” “猴子长长的尾巴翘了起来” “小白兔长长的耳朵竖了起来”。

(三)引导幼儿发现叠音词“长长的”, 学习用叠音词“长长的”讲述完整的句子

1、请小朋友认真的听一听,这四句话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长颈鹿仰着长长的脖子,大象长长的鼻子会喷水,猴子长长的尾巴翘了起来。小白兔长长的耳朵竖了起来)引导孩子发现叠音词“长长的”。

2、找一找老师身上有哪些也是“长长的”?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3、找一找我们班小朋友身上有哪些也是“长长的”? 我们班有什么长长的呢?要求幼儿认真观察,讲述完整的句子。

(四)出示字宝宝“长长的”, 寻找叠音词的规律

1、这就是字宝宝“长长的”仔细看看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第一个字和第二个字一样,读音也一样)

2、总结:这样的词语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叠音词。

3、你还知道哪些叠音词?你能说出这样的词么?

“红红的、蓝蓝的、高高的,凉凉的……”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发展扩散性思维。

(五)游戏:影子找主人

1、出示小动物轮廓剪影,幼儿观察后说出其名称。

2、提问:你怎么知道这是xx的影子?引导幼儿说出其身上“长长的”特征。

观察寻找生活中“长长的”事物。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幼师教案集篇四

在晴空万里的时候,白云是天空的画家,一会儿把天空变成一副有山有水的山水画,一会儿把天空变成小动物的乐园,羊儿吃着草,马儿奔跑;云层奇妙的变化让人浮想翩翩。阴天或即将下雨的时候,云的变化更加有气士和壮观。在秋高气爽的季节,我喜欢带领着幼儿到户外的草地上或坐着或躺着,仰望天空凝视着瞬间万变、变幻莫测的白云,幼儿边看边说,你看这朵云像只羊,这朵云像朵花,这朵云像只小鸡,这朵云像匹马…,这时幼儿想象的翅膀开始飞翔;在乌云密布的时候,我也喜欢让幼儿站在走廊里,看云随着大风上下翻滚,由远而来的磅礴气势,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白云》这首诗歌把云的神奇变化,用形象生动的诗歌语言表现出来,非常适合我班幼儿的兴趣,为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

1、喜欢并乐于大胆地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含义,尝试并学习仿编诗歌。

3、能从诗歌中体会白云的奇妙变化,丰富和拓展幼儿的想象能力

学习诗歌的格式,掌握诗歌中的词汇,丰富幼儿的语言。

理解诗歌的语言

知识准备: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和凝视变幻莫测的白云,感受云在瞬间发生的变化。

物资准备:分级阅读教师和幼儿的用书。

环境准备:幼儿参与运用棉花、废旧材料制作的云朵。教室内上空的顶部布置有各种不同的云彩的天空。

一、导入部分: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有一个谜语,请你们仔细听后想不想;猜一猜

身体轻又轻,空中来旅行。

有时像棉絮,有时像鱼鳞。

引出诗歌《白云》。

二、学习诗歌:

2、请幼儿自由翻阅诗歌,相互探讨。

3、提问:图上的云你觉得像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看到的和想象的。

4、教师朗诵诗歌,幼儿欣赏。

5、提问:诗歌中都说了云像什么?你觉得想不想?你喜不喜欢这首诗歌?

6、分段朗诵诗歌,教师和幼儿一起朗诵,翻阅教师的大图书。

7、播放录音带,师幼一起看大图书,朗诵诗歌,引导幼儿理解感知诗歌的意境美。

三、体验创新和成功的快乐。

1、小朋友除了我们学的诗歌中白云的变化以外,白云还能变成什么,你能不能用诗歌的语言说出来,启发幼儿大胆的想象。

2、将幼儿仿编的诗句组合成一首诗歌,进行朗诵。

四、结束活动。

小朋友自选图片“白云“太阳”“月亮”“星星”,放入自己的小书包,回家和家长说一说玩一玩。收拾图书,整理物品。

活动延伸:

园内延伸将图片“白云”“太阳”“月亮”“星星”挂在教室内,和投放到图书区,便于幼儿自己创编诗歌和进行讲述活动。

家庭延伸:请家长带领幼儿去仰望天空,让幼儿感受感知大自然的神奇,展开幼儿想象的翅膀,学习诗歌的语言。

创新意图

我在教案中没有首先给出诗歌,而是让幼儿去想象云的奇妙变化,然后在来学习诗歌,我想幼儿学习诗歌的目的是让幼儿理解诗歌的语言和意境,从而丰富幼儿的语言和词汇量,为创编和仿编诗歌打下基础。

幼师教案集篇五

1、尝试用粘贴的方法装修金色房子的屋顶、墙面等部位。

2、能用折叠、填画等方法布置打扮屋子周围的景物,体验制作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房子模型x间、浆糊、稻草、木质纸张、砖型纸张贴面,人手一份操作材料、记号笔、蜡笔。

(一)导入部分,回忆故事。

提问;《三只小猪》中小猪们分别造了三间怎样的房子?

(二)分析不同的房子的构成,演绎不同房子的装扮。

1、了解不同房子的构建特点与材料。

2、提问:

(1)建造草房需要哪些材料?怎么装扮上去?

(2)建造木头房子需要哪些材料?我们可以怎么来装扮?

(3)砖房和其他两间房子有什么不同,真的用砖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材料来替代?

3、幼儿个别尝试演示给不同的房子进行装扮。

师:这里有三间房子的空壳,请三只小猪选择不同的材料分别来装扮一下。

(三)幼儿集体参与装扮,体验制作装扮的乐趣。

1、幼儿自选小黑、小花、小白猪不同角色,组建不同的工作小组参与不同的房子的建构装扮。

2、指导孩子粘贴砖房时横竖对整齐,把房子建牢固一些。

3、提供盒子栏杆,鼓励一组孩子折剪树木、花卉等布置房子周围的景色。

(四)作品展示

1、猜一猜,这是什么房子?你喜欢哪间房子,为什么?

2、小组进行童话表演

作为特色内容之一的道具制作旨在不断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由于中班孩子的动手能力比较欠缺,虽然孩子也参与进行一些小制作和装扮活动,但是在童话表演过程中的大型道具往往更多是由老师包办替代的,本次活动让孩子尝试通过老师半成品的提供,自己也能制作一些美观可用的道具,在激发孩子参与装扮的同时,提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装扮的乐趣,我觉得这样的尝试很受孩子的欢迎,但是由于童话道具制作所耗的时间是比较长的,而我们活动的时间又比较紧,而中班孩子在合作分配活动中反应的能力弱等因素都制约了道具制作速度的快慢。

我觉得集体道具制作装扮的尝试应该是为孩子打开了一种思路,制作如果以小组进行,老师参与辅导或许更容易获得成效。